吓走了左良玉、贺人龙、李国奇三人,朱元璋这才下令让朱军士兵缓缓上山。
此时的玛瑙山上已经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惨烈战斗过的痕迹,山上还有一万多老弱妇嬬,这些是张献忠军的家眷,本来他们被左良玉所擒,被朝廷押回去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就算不被杀,但是被贬为奴籍是免不了的,现在突然被朱军所救,他们倒是谢天谢地,拜成一片。
朱元璋派人将他们收纳,然后遣回陕西去。
山上还有许多没有被官兵所杀的降卒,这些人属于对张献忠忠诚度比较低的士兵,张献忠一逃,他们就失去了战意,跟随着十反王杨友贤、一条龙薛成才、顺天王贺国现的人向官兵纳降,被左良玉派人监视着软禁在一个营地里。左良玉逃后,这些人重获了zìyóu,但是他们也知道,虽然只是短暂的背叛,但他们终究算是背判了张献忠军,投入了官兵的怀抱,现在已经没脸再去见张献忠,只好向朱元璋投降。
朱军收纳降卒,安抚老弱妇嬬。
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说是在一个溶洞中找到了大量被李自成裹带着满天下流窜的平民老百姓。原来李自成败散之后,只带了几十个心腹逃走,家眷什么的自然顾不上了。而刘宗敏等人则带了老八队和几部残兵退走,他们倒是赶紧去接了自己的家眷一起走,但是那几万跟着李自成到处流窜的百姓,他们是再也顾不上了,只好将这些百姓抛弃。
百姓们在溶洞中苦等骑军不回,只好出来查探,就此暴露了位置,于是朱军的人找上门去,将这些百姓全都收容了回来。
一下子得到数万人口,朱元璋心中自然是大喜,这些人只要弄回陕西,就能成为现成的劳动力,这可是一笔大赚特赚的买卖,但是这些人都听过李自成编的儿歌,如果让他们回到陕西之后把“不纳粮”的儿歌传开,那就反倒不妙了。
朱元璋沉思许久,才终于下了决定,这些人是一定要收下的,但收留他们的形式却不可能和普通百姓一样。干脆将他们集合到一个县或者几个县中,集中管理,严格控制这些人的舆论,保证他们不把儿歌传播出去,然后再慢慢地用自己治下那种和平安宁的生活来同化他们,直到他们感觉到在朱八的麾下交税比在李自成的麾下不纳粮更好,才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
一连窜儿的命令从朱元璋的嘴里发出去,朱军押着几万百姓,重回广元。而随后追击过来的杨嗣昌听说负责先头部队的左良玉、贺人龙、李国奇部全都向东逃窜,没有再维持着他布下的在网,顿时气得猛吐了一口血,半响没有反应得过来。)
四九七、请仙女姐姐带我去见见玉皇大帝
山中,小溪边!
李岩李公子幽幽醒转,他也不知道昏迷了几天了,只知道肚子很饿,全身无力。耳边听到溪水哗啦啦的声音,他强撑了一下身体,却没有撑得起来,反而再次重重地摔了下去,脑袋在一块石头上磕了一下,发出“碰”的一声。
旁边响起了一个女子的声音:“哎呀,这位公子,你可莫要乱动,我好不容易给包好了伤口,你要是乱折腾,当心一命呜呼。”
李岩定了定神,向旁边看去,只见不远处的溪边坐着一个明媚的姑娘,她大约十五六岁的年龄,满脸天真不通事务的笑容,一身红衣颇有英气,让人一看就感觉到心生好大感。
李岩一转念便知道发生了什么,赶紧道:“李岩谢姑娘援手之德,不敢问恩人尊姓大名?”
红衣女子别了别嘴:“哼,读书人就是麻烦,想问我名字,又说‘不敢问’,哪来么麻烦,你直接问我‘喂,你叫什么’这不就结了。”。。
李岩不由得老脸通红,颇有点不好意思。人家小姑娘说得有理,想问名字就问,说什么“不敢问”,这也忒假了点。李岩毕竟和三十六营的贼兵们混过很长时间了,也比以前做一个纯书生时要大胆了许多,于是认真地问道:“喂,你叫什么?”
红衣女子笑道:“你改口倒是快,看来也不是死板的书呆子嘛,比马信玉那个呆子要强。我的名字叫做红娘子,你可以叫我红姑娘,但是最好不要,我还是觉得红娘子比较好听。”
马小天老是叫她红姑娘,如果别人也这样叫,就会让她想起马小天来,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因此她现在不喜欢红姑娘这种叫法了。
“红娘子?”李岩听了这个名字微微皱了皱眉头,他能听出来,这是一个外号。这年头顶着外号行走江湖的。可以说没一个是好人,不是贼就是寇,不是寇就是贼,脱不了这两种身份。但是红娘子名声还少。与薛红旗那种大寇比起来。她的名字可以说无人听闻。李岩也不知道她是朱军的人。
他心中起了警惕,便问道:“姑娘在哪位大哥麾下做事?”
红娘子扁起了嘴,本来想说白水朱八。但仔细一想,好像自己出走了……这就不算了。她只好道:“没给哪位大哥做事,我就是我,红娘子!”
李岩见她不似作伪,心中松了一口气,他果然不称她为红姑娘,而是直接叫:“红娘子,这附近闯军、朱军、张献忠军、官兵大打出手,乱成一团,你怎么会在这里?”
红娘子哈哈笑道:“本姑娘艺高人胆大,哪里都去得。”其实她是山中迷路,不知道怎么就迷到这里,然后在小溪里捡了个书生,但她自己是不会承认迷路的。他打量了李岩一阵,嘿嘿笑道:“你自己也说了,附近闯军、朱军、张献忠军、官兵打大出手,你受伤躺在小溪里,看来就是他们中的人吧?你是属于哪一只军的?”
李岩倒也不隐瞒,骄傲地道:“我是闯军的军师,李岩。”
“哦?”红娘子听到这个名字,顿时想起来,在朱八军中时就听过李岩的名字,那首儿歌,不就是李岩编的吗?她哈哈笑道:“我知道啦,原来是你……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李岩李公子对吗?”
李岩道:“正是区区在下。”他承认下来的时候,挺有成就感的,因为这首儿歌是他的得意之作,不光为闯军获得了极好的名声,而且贯彻执行下去的话,也可以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因此他听到红娘子说出这句话,心里没来由就觉得骄傲。
他刚刚应承下来,正等着红娘子说什么久仰,你的儿歌编得好,你是个好人一类的夸奖的话,却听到红娘子哈哈笑道:“你这儿歌确实蛊惑人心,不过啊……不纳粮是错的!”
“什么?错的?”李岩心中微怒:“我让闯王不纳粮,百姓们就不需要交纳赋税,让他们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怎么就错了?将来闯王得了天下,全天下的百姓都不纳粮,大家一起过和和美美的日子,有什么错?”
红娘子嘻嘻一笑:“哎呀,反正就是错的。”她回想了一下当初从朱元璋和马小天那里听来的一些话,将它们在脑子里理了一下,然后得意洋洋地批评李岩道:“全国百姓都不纳税,那城墙由谁来修啊?”
李岩道:“当然是朝廷修。”
红娘子笑道:“朝廷不收税哪来的钱啊?”
李岩楞了楞:“朝廷有的是钱,不收税也有用不完的钱吧……”
听他这么一说,红娘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你……你不会当真这样想吧?笑……笑死我了……哈哈哈……不行了,笑死我了……”
李岩脸色一沉道:“我说错了么?朝廷那些亲王勋爵、达官贵人们,家里金山银山,用都用不完,他们出钱修修城墙又怎么着了?”
红娘子摇头道:“你不是说闯王要去夺天下吗?等闯王杀光了朝廷的人,夺得了天下,亲王勋爵们也死光啦,然后李过、刘宗敏、牛金星这些家伙就成了新的亲王勋爵,他们家里也有金山银山,可以用来修城墙吗?”
这句话说得李岩倒抽了一口凉气,脑门一股冷气灌入,汗水哗啦啦一下就流了下来,他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仔细一想,顿时发现了其中的重大缺点……朝廷的达官贵人们确实很富有,但是李自成现在正在做的事,是杀光这些有钱人,将他们的钱财抢过来当成自己的军费。
而将来李自成夺得天下之后,这些达官贵人的财富都被李自成当成军费花光了。那时候李自成用什么钱来治国?没有税收,何来财政?没有财政,何谈治国?
李岩一直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儿歌中有什么重大的破绽,现在终于豁然贯通,明白了的关键的所在,一时之间汗如雨下,好多没曾想过的问题,全都摆在了面前。他全身发抖,过了半响,才终于恢复了神智。赶紧对着红娘子道:“姑娘大才。可否再赐教小生几句……小生这个不纳粮的政策有何办法可救?”
他听到红娘子刚才那番话,惊以为红娘子是个天女下凡,来点化于他,于是态度变得极为恭敬。只是身子行动不便。不然已经给红娘子跪下去了。
红娘子笑嘻嘻地道:“救不了罗!有位厉害无比的人说了。你这个方案的关键就在于‘不纳粮’,但是这个关键就已经错了,歪了。后面的所有问题都是歪的,完全无法可救……”
李岩大汗淋漓,他心想:这个女人可能是仙女,那个厉害无比的人就是玉皇大帝了,他说我错了,难道真的全错了?
读书的人傲气突然从心底深处迸发出来,他认真地问道:“那位厉害无比的人如果要拨正这个乱世,他会用什么方案呢?他的方案,又要以什么来作为关键呢?”他心中暗想,李某不才,和玉皇大帝来比一比,说不定我也能从他的方案里找出一个巨大的漏洞来。
红娘子歪了歪头,仔细想了想朱八哥以前教过她的东西。一想就发现,朱八哥教他的东西实在不少,因为她一天到晚跟在朱八哥身边,经常提出一些好笑的问题,朱八哥都一一耐心地解释,这倒是让她也跟着长了许多见识。
她对着李岩认真地道:“那个历害无比的人说啦,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让百姓们的田地能收获的粮食比以前多,收的多了,哪怕要交税,百姓们依然可以过上好日子。收得少了,哪怕你叫他不纳粮,他也要饿死……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生产力!”
其实红娘子并不能完全理解“生产力”三个字的含义,她只是照着朱元璋说过的话来搬而已,但这三个字落在饱读诗书的李岩耳中,却无异于晴天惊雷,震得他全身巨颤。
他心中不由得想到:对啊,百姓们生产得多了,自然富足。百姓富足了,怕什么交税?百姓富足了,岂会挨饿?百姓富足了,又岂会为恶?古语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读圣贤书,怎么连这句古人的教诲也忘到九宵去外去了?
他赶紧挣扎着挣起半边身子,对着红娘子道:“感谢仙女姐姐点化,李岩得闻仙音……虽死无憾了……”
“什么?仙女?谁是仙女?”红娘子茫然。
李岩又道:“还请仙女姐姐带李岩去见见玉皇大帝……李岩还有好多问题,想向他老人家请教。”
红娘子大惊:“玉皇大帝?我都没见过呢,你叫我如何带你去见?”
转眼入了夏!
四川的夏天特别的热,这个地方很奇怪,冬天极冷,夏天极热,完全是两个极端。烈日暴晒之下,广元的玉米田也被太阳无情地烤着,玉米在田地里耷拉着脑袋,一幅看起来非常可怜的样子。
此时已经到了春玉米的收获时节,广元百姓们苦等了四个月的生长期,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玉米的时候,但见火热的天气下,玉米无精打采的样子,心里不由得捏了一把汗,如果这一批春玉米无法丰收,广元的百姓就要过一年苦日子了。
朱元璋带着夏二多等人,在田地边巡视,就有老农担忧地凑了过来,向夏二多询问关于玉米的事情。
夏二多也没种过这种东西,心里也有几分不淡定。朱元璋却笑道:“放心,没事的,这玩意儿在太阳下就是这副样子,不影响收获,算算时间,其实也差不多熟了,心急的就自己扒几个玉米棒子下来验证一下吧。”
朱元璋这话一说,一名老农便忍不住了,窜进了自家的玉米地里,双手拧着一个玉米。啪嚓一下将它掰下来。
在后世,随便一个人也懂得玉米这玩意是要扒衣服的,扒开玉米叶,里面裹着的才是金黄色的玉米棒。
但那老农却是头一见种这种农作物,连它的收获下来的果实应该是什么样子也没见过,掰下玉米棒子之后就发楞了,他举起被叶片包裹着的玉米棒子,从上面扯下一片包裹在外面的叶壳,高高举起道:“将军大人,咱们就是吃这个叶子壳吗?放在水里煮?像吃大白菜一样?”
他这一问。旁边就有个老农笑了:“我看也是。你看这玉米棒子,包了好几层叶子,有点像包心菜……一层一层都剥下来吃的话,倒也有不少叶子可吃。”
说到这里。他突然皱起了眉头道:“哎呀。但是菜叶不能当主食吧……”中国人虽然自古以来就是要吃各种菜叶的。但中国人都知道菜叶不能当主食,毕竟要面啊、米啊一类的东西,才能把人的肚子填饱。光吃叶子那是肯定不成的。
朱元璋哭笑不得地道:“你们就不能把玉米整个撕开之后再说?光看外面就瞎折腾。”
几名老农听他这样一说,赶紧伸手撕扯玉米的叶壳,没几下,终于把里面的玉米给剥了出来,只见金黄色的玉米一排排,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那两名老农到现在当然明白自己种出来的是什么了,他们看着那整齐的玉米颗粒,心头不禁就是一喜:“难怪将军称这东西为玉米,这真是像玉一样的米啊!颗颗都晶莹圆润,真是太漂亮了。”
有人笑道:“原来是叶子包着的,我给这东西取个外号吧,就叫包谷。”
众农夫拍手称善:“包谷这名字我喜欢。”
有一个人狂喜地叫道:“哇,这一个起码就有大半斤……整片田收下来,那有多少啊?”
旁边人也一起狂喜:“是啊,这么大一坨……吃一个准能吃饱。”
朱元璋笑着打断了那个人:“别急着高兴,这东西的里面有一个核,不能吃……所以……一个玉米是填不饱肚子的,这东西没你们想像的那么多。”
老农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赶紧用手拔拉开玉米颗粒,果然,玉米颗粒只有核面上的薄薄的一层,下面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