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无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无疆-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久之后的6月11日,由共和国赴朝鲜参加抗日援朝即朝鲜半岛战争的共和国志愿军陆军第五、第六集团军立功官兵在共和国国务院文化部的积极作用下,来到了共和国首都各大大学举行战争英雄报告会,向共和国公民讲述战争故事、弘扬**精神、展现当代共和国军人英雄风貌等的报告会正轮场举行的时候,共和国陆军现役各大集团军正式开始了启用了部队新番号和代号,而要新建设的部队也陆续进入到了筹备阶段。

连番的大动作立马让共和国的六月上旬成为了一个军事动作频繁时节,众多的新变化和新动向让共和国军事动向的热点程度立马比六月的骄阳还要火热,其吸引眼球的程度甚至与在欧洲地区的德国装甲部队成功“屠杀”掉了唐吉可德式进攻的波兰骑兵部队的事件影响力不相上下。

至于在美国罗斯福将一份很让世人吃惊的对日贷款协议递交国会审议一事儿,则相形见绌了许多,而当前还算是有些新闻价值的“共和国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传闻就更显无人问津了,毕竟共和国一举要完成军事武装力量体制超大革新的新闻吸引力实在是太强。

但是,热闹的事儿还并不只是这些。并且,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不知情的世人而言,有着世界第一领土和领海主权利益、有第一工业实体经济、世上最强工业强国、当今最神秘军事强国等等头衔称号的共和国,就算是根据半年度共和国众多中央部门所公布的经济数据,已经可以推出共和国俨然成为世界头号实体经济国的结论,但这点事儿的热闹程度显然没有共和国要一举扩军至280万更有吸引力。

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只关心共和国突然将军事武装力量扩大至280万所带来的震慑效果,并且很不由自主的就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猜想,有人猜测共和国这是在故意挑起亚洲不稳定因素,破坏好不容易实现的和平局势,而也有人认为共和国这是在收拾了小日本之后,为了应对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做出的扩军动作,军事更为强大的共和国将更加有利于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当然,也有人认为共和国扩军旨在于减少国内可能出现的劳动力过剩问题,因为他们认为随着共和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高产出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和国的国民高素质将日益提高,所产生的社会就业需求也就水涨船高,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带动共和国工业、科研、教育、金融等等领域更快进步之外,吸收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军队将成为共和国军事受益的必经途径,更何况越来越高素质化和高学历化的共和国军队,早已实现职业化的军队本身就是吸引大学生的另类就业途径。

所以,有这样看法的人更多的是认为共和国军力扩张的目的是在于解决就业。但是,真正能够看到“门道”的“行家们”都显然不会有这样一些幼稚的想法,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共和国在新成立国民警备部队、扩大海陆空三军规模的同时,却同时废除掉了边防部队、陆军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总的算下来其实共和国的军事武装力量中,增加的是军队力量、缩减掉的是国内非军事战争的武装力量,增减之间出现的增幅其实并不大。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随着共和国废除各大军区、军分区所带来的一系列高级军事将领的人事变化,以及新建部队、原有部队的编制及人员变化,对于共和国海陆空三军而言,尤其是陆军,基本可以每一个集团军重新达到原有战斗力至少都需要两三个月的磨合期,真正要达到共和国新军事改制所期许的战力目标,肯定还需要更长时间。

也就是由此可以断定,共和国至少在未来半年时间甚至一年时间里,是不可能有较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的,而究竟共和国新军事改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一个军事大国形象,这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地方。

外界显然已经因共和国新军事改制一事而热闹非凡,但对于共和国军事武装力量内部而言,已经被确立的改制早已进入到了有序实施阶段,最先完成的当然是共和国陆军新部队编制的构建,从第一集团军到目前还只是空架子的第十三集团军,都完成了新的番号、代号编排,自此共和国陆军总的来说有建制序列的便拥有13个集团军、44个作战师、13个空中突击旅。

细分下来,共和国有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等五个重装集团军,有第三、第十一等两个快速反应军,有第七、八、九、十、十二、十三等六个常规集团军。分别隶属于各个集团军中的装甲师、机步师、空中突击旅等都有各自的编制番号,其中第1、5、12、16等十一个作战师是装甲师,第2、3、4等三十三个作战师是机步师,第一至第十三空中突击旅分别隶属于第一至第十三集团军。

新增如此多的集团军自然也将会导致一系列的驻地变化,尤其是在共和国已经废除军区制度之后,各大集团军的驻地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所在战区,因此每一个集团军的驻地也基本上代表了共和国未来对于这个集团军的战略使用,其意义重大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此之前,共和国十一个陆军的集团军都有很明确的军区归属和集团军主要驻地,比如兰州的第二集团军、成都和昆明的第三集团军、柳州和惠州的第四集团军等等,而这些老部队也已经很熟悉其老驻地及其所理应担负的任务,因此原有的第一至第十集团军所属驻地基本变化不大,倒是新增的集团军所确定驻地很有意思。

第一军驻扎于河北保定,第二军在新疆乌鲁木齐、第三军在云南昆明、第四军在广西柳州、第五军在黑龙江哈尔滨、第六军在蒙古二连浩特、第七军浙江湖州、第八军在浙江温州、第九军山西太原、第十军在在蒙古呼伦贝尔、前战略反应军的第十一军在河南郑州、第十二军在台湾台北、第十三军在蒙古乌兰巴托。

从这样的驻地安排中,不难看出共和国陆军分布的特点,其一是重点保护京津地区的第一军没有太多变化,首都的重要性是陆军不得不重视的,但这一地区便利的交通也是很有利于第第一集团军随时转战其他战区的,比如北上。

第二,围绕共和国很有巨大威胁来源的北方苏联,共和国陆军除了让第二集团军不再驻扎于兰州而是前往了更靠近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既可以安定友国忧虑心境,也可以更好处置来自北方的威胁,并且有同样第二目的还有在乌兰巴托的第十三军、在呼伦贝尔的第十军,围绕北方一线地区布置了三个集团军的情况下,驻地改为二连浩特的共和国陆军第六集团军,作为一支在朝鲜半岛战争中获取足够实战经验的重装数字化集团军,该部队届时将会是拱卫北方的第二道钢铁防线或者是北方战略的重要战役后备力量。

两个重装集团军、两个常规集团军,近四十万人的陆军部队用于遏制红色北极熊的威胁,虽然兵力看起来并不多,但共和国陆军如此布置的情况之下,在当前以及很长一段时期之内,共和国是无需为可能来自北方的“入侵”担心,在分析集团军驻地特点第…上,则更多凸显的是快速反应特点,即第…——快速集团军对于热点地区的快速应对。

第十一军之前本身就是战略反应军,在新的军事改制背景下,这支有些不伦不类更像是一支共和国新军事理念、新军事思想和新型装备的实验部队,其浩大的、繁杂的部队编制基本上决定了战略反应军是臃肿得无法快速反应的部队,在新时期、新军事改制之下,他们和第三军一起瘦身,成为真正的快速反应部队,而第十一军驻扎于河南郑州这一共和国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地,便利的交通、快速出动与快速适应等特点,都将让这支新部队能够很快的完成北上、南下,甚至是以空运方式快速机动至战区参与作战。

和第十一军不同,第三集团军可能是共和国人民军中最不幸运的老部队,长期驻守在云贵高原上的他们几乎已经在快要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终于要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来呈现于世,在共和国顺利解决北方、东亚地区,将战略中心调整到东南亚地区、将国防战略重点调整至北方之际,共和国越是魂牵梦绕东南亚,第三集团军的前程就更加美好。

事实也的确如此,自建国以来还未在三场共和国所参与的重大地区性战争中有任何表现,更不用说斩获战绩的第三军,是共和国未来左右东南亚地区形势、建立地区国家影响力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从一个有类似于山地作战用途集团军,破格改变为建设成新型快速反应集团军,这足以很清晰的体现了建军意图就是在于共和国,在应对来自西南或在东南亚地区敏感事件中能有更快的反应和相应的战斗能力,以确保这支部队能在共和国需要的时候,能快速前出、能快速适应、能确保胜利。

声势浩大的军事改制中,真正牵涉到很多方面、很多人的,不会是共和国中央军事高层组织方面的变化,也不会是各个集团军未来驻地的变动以及战备任务的变化,而是那些新成立的部队,从国民警备部队到陆军新集团军,虽说共和国中央军事联席会议在成立之后不久,就专门特设了一个临时性的军事改制委员会来科学领导影响整个共和国军事体系的新军事改制,而这个委员会成立之后不久做出的第一项工作安排就是优先考虑到陆军新集团军的构建任务。

组建新部队,共和国首先不缺资金,整个半岛战役和琉球战役加起来的所有战争耗费未能达到共和国原本准备的战争预算,换句话说本年度共和国的军事预算是还剩下很多的,有些足够的资金,那么再加上共和国完善的国防军工体系,最多就是让共和国众多的军工企业繁忙一阵子以生产更多军事装备,组建新部队的所有条件也就只差人才这一个了。

人才,的确是一个问题。从原有陆军预备役、武装警察等部队中,将裁汰后的军事人才用于构建新部队之外,再从大学、应届毕业的中学生等当中招募一部分,新部队所需要的兵力也就够了,军官人才则除了将原陆军预备役的适才提拔之外,共和国的军事院校也能提供一部分,剩余不够的也只有从其他陆军老集团军中调用一部分军官人才。

总之,新部队的组建显然是整个新军事改制中周期最长的,但总的来说共和国的新军事改制所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但风云变化的世界留给想要大展宏图的共和国的时间,好像已经不多了。

第九十章 回家

第九十章 回家

“这是一次机会,但能否把握得住,就看你自己了”

脑海里反复回荡着临走之前连长嘱咐的话语,季云飞此时此刻的内心真的是乱如麻。作为共和国陆军第五集团军中一个很是普通的战士,季云飞真的很普通很普通,尤其是当满负盛誉的部队开回国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招待之后,第五军全军开赴哈尔滨之际,第五军就迎来了一个好消息,第五集团军将成为共和国陆军序列中又一支重装王牌集团军。

好消息的到来很大程度上冲散了第五军中之前还担忧第五军将会被拆解掉的疑虑,整个陆军原有集团军都未被拆解掉,纷纷有了新的变化之余,在共和国新军事改革浪潮中算是重要改革对象的第五集团军,部队将要升级建设的同时,军事改革委员会却又给全陆军现有集团军发下来了一个很特别的命令,也就是这个命运,把季云飞这样普通的人,也推送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上。

命令很简单,那就是共和国陆军要新组建第十二、第十三两大集团军,以往新建集团军都是抽调其他集团军成建制师作为发展主体,并调入大量优秀军官人才、优秀兵源而组成新的集团军,像现在的第五军、第六军等,但是这一次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情形下,保证原有十一个集团军的战斗力成为陆军不得不考虑到的一点,因此在军事改制委员会的命令中,首先是强调原第一至第十及战略反应军在内,必须要做好43年年度的新老兵交接、老兵的安置等问题,同时也特别指出新成立的两个集团军急需大量基础人才,现有的十一个陆军集团军中有符合条件的基层军官和士兵都可以转至新成立部队且延长服役期。

也就是说,改制委员会也就是希望利用新成立的两个集团军,为原本就在十一个集团军中兢兢业业奉献的官兵一次机会,尤其是作为士兵的不少战士用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来奉献给祖国,他们热爱绿色军营、不想脱下那身军装,但年龄、技战术退化等问题让他们不得不离开军队,即便这样他们对军队的热爱、对军旅生涯的感悟、对相应技战术的熟悉、对相关兵种的丰富经验等等,却都是极为宝贵且是新成立部队所急需的。

简单说来,这军事改制委员会将机会创造了出来并交给了各大集团军,身为其中一份子的第五集团军,自然知道在自身内部竞争的确很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来照顾那些曾经一同在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却又不得不离开的兄弟战友。

所以,对于季云飞而言,在朝鲜战场上表现还不错的他是很有机会能够转为士官继续服役的,直接提干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如果能去新的部队服役,那么他将毫无悬念的转为士官甚至有很大可能提干成为军官,即当上班长或者是排长。

像他这样的,在第五军、在整个前十一个陆军集团军里有不少,但对于季云飞而言,他自己深知留在第五军继续服役是可行的,假如去新部队有更好发展前程也是明显的,但此时此刻的他似乎有些厌倦了,很想回到校园、很想回到家人的身边、很想有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读书、毕业、工作、娶妻生子、孝顺父母等等,最终安然终老。

但每当这种想法窜上心头的同时,进入他视线的是那些熟悉的风景、想到的也是那些共同经历生死战场的兄弟们、想摸一摸的是那些熟的不能再熟悉的武器、还有身上这难以诀然脱下的军装,是有太多的舍不得,却又有太多的人生想法,犯愁的季云飞终于被看出了有心事。

所以,昨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