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无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无疆- 第6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拉拢政策,对待盟军则要不断施以坚决的武力打击,而在战争过后的“解放区”统治方面,则要以打击白种人为主,团结当地民众才能让自己的军事占领更加安稳。

大洋洲民族运动解放组织自成立以后,虽然并未为同盟国所承认,仅仅是在轴心国内部得到了赞赏和支持,像共和国等第三中立国家也并未表态,但日本政府和军队对此却已经是非常满意,他们很早就想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头衔,来摆脱入侵者的尴尬身份,而今大洋洲民族运动解放组织的成立,一下就让他们可以以解放者的身份自居,可以毫不留情的对付盟军并蛮横对待白种平民,却依然可以得到大量土著的欢迎,而且如此一来,日军将不再为进军大西洋缺乏理由而苦恼,虽然他们一直都喜欢不宣而战的方式发动入侵。

负责指挥菲律宾群岛战役的本间雅晴中将已经正式被昭和天皇授予大将军衔,受命在吕宋岛上组织一支强而有力的解放力量,参与到大西洋民族运动解放组织的各种军事斗争中来,其实际目的就是要尽快展开大洋洲攻势,而在不断让部队在菲律宾群岛各岛上进一步适应大洋洲气候和海岛作战的同时,本间雅晴和同样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古和丰一,都受命各自组建一个集团军。

为了尽快将大洋洲攻势进入到攻占澳大利亚阶段,原本参与了菲律宾群岛战役的日本陆军第一和第二师团中,冈村宁次让第二师团回国休整,试图让表现不错的第二师团成为一个种子师团,以便在其基础之上结合一批新招入伍的优秀兵源,组成一个强大的集团军,而留下的第一师团则成为了本间雅晴组建日本陆军第一集团军的绝对主力,其编制之下还纳入了两个从日本本土开赴而来的新组建师团,第20和第21师团。

至于古和丰一的第二集团军,由于古和丰一成功在瓦胡岛战役中成功统帅过第三和第四师团以及一个重炮师团,因而古和丰一的这个集团军将编制两大日本陆军王牌师团,并且还依旧将编制一个重炮师团,并且或将编入一个战车师团以加强集团军的作战力。

从冈村宁次给本间雅晴和古和丰一筹建集团军的安排,就可以看出在日军尚未正式在澳大利亚登陆之前,熟悉岛屿作战并且已经适应了大洋洲这种独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本间雅晴所带领的第一集团军,将作为岛屿作战的主力,至于古和丰一的第二集团军,显然是日军第一支重装集团军,其打造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在澳大利亚广袤的土地上驰骋。

如此一来,本间雅晴就有足够的理由向冈村宁次伸手讨要大量的物资和装备,当初展开菲律宾群岛作战之时,日本陆军可是动用了长期在四国岛展开岛屿攻坚训练的第一和第二两大精锐师团,但依然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而这损失并不是来自于麦克阿瑟的美菲联军,而是菲律宾群岛那难以适应的热带气候,因而本间雅晴既然担负起了“解放大洋洲诸多群岛”的光荣使命,他就有必要对参战部队进行苛刻的适应性训练。

本间雅晴将自己下设的三个师团都进行极为苛刻的训练,而与此同时,还顶着“大洋洲解放者”的头衔来让大量的土著帮助日军搜集情报,同时他也在等待海岛作战中必备的海军力量,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自日军成功占领瓦胡岛后不久,就返回日本本土休整,而之前跟随本间雅晴在菲律宾群岛作战的那支临时性舰队,也早已经返回本土,据称海军内部需要有一次巨大的编制变动,而在未得到海军力量之前,本间雅晴还有一个事情,那就是不断的囤积物资。

菲律宾可不是一个工业强国,大量的作战物资都需要从日本本土运来,好在日本成功夺取夏威夷群岛后,他们重要的盟友德国兑现了承诺,给予了日本400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战争支助,这笔巨款极大程度的缓解了日本政府的战争经济压力,而且日军在夏威夷群岛上通过抢劫还得到了许多的战争财富,菲律宾又是重要的资源生产国,所以日本本土的战争经济形势已经越发好转,甚至还因为战争胜利的利好而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势头,而是否能将这种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保持下去,也就要看即将而来的大洋洲战役,日军的表现如何了。

日本陆军已经开始为大洋洲战役磨刀霍霍,而作为大洋洲战役重要的支援力量——日本海军,也在7月24日完成了重大的编制调整,日本海军在其联合舰队的基础之上,结合大量新服役的战舰,编成了三支舰队,三支舰队平分日本海军当前仅有的三艘战列舰,而即将参与大洋洲战役的第一舰队,则相比其他两支舰队,多编制了一艘大型航母和两艘护航航母,在可以担负对陆火力支援和反潜等任务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方面,第一舰队也数量更多。

日本海军的这三支舰队将不固定任务区域,优先完成编制改革的第一舰队将于7月末正式南下至菲律宾群岛外海,暂时归入本间雅晴的麾下,而稍后完成编制改革的第二舰队将作为机动巡逻力量,重点负责保护仍然在大规模战后重建中的夏威夷群岛,确保美军不会狗急跳墙发起反攻以至于好不容易拿下的夏威夷群岛失陷,至于最后完成编制改革的第三舰队,将暂时留守日本本土,而在必要之时,三支舰队都可以快速合编,成为太平洋上一支恐怖的作战力量,消弭盟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之势。

战争的阴云已经开始笼罩大洋洲上空,盟军方面不可能毫无反应。

澳大利亚联邦是一个国土面积西欧大一半的英联邦独立国家,铝土、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资源相当丰富,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这里之后,便宣称这片广袤的土地隶属于英国,而后这片肥沃的土地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英国人用于流放囚犯。

直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州发现了金矿,在淘金热的助推下,澳大利亚移民人口猛增,而在1901年1月1日,六个殖民区统一成为联邦,澳大利亚联邦正式成立,并于1927年迁都至新兴城市堪培拉,而在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授予了澳大利亚独立自主权。

作为英联邦重要组成国,澳大利亚联邦虽然独立自主,但很多时候都非常听从英国的“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对德国宣战后不久,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就立马紧随其后对德宣战,时任总理的孟席斯在丘吉尔的影响下,也很快让澳大利亚进入了战争状态,不断向英国输送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战争物资,至于扩编军队、提高军工生产能力等也是有条不紊的相继展开。

作为最为忠诚的联邦成员国,澳大利亚联邦直至英国丢失本土之前,都从未考虑过要让武装力量着重保卫自身,而是一直尽心尽力的向英国本土提供各种战争资源,并组建了不少的部队参与到英国在北非的军事行动中,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澳大利亚联邦才猛然意识到危险降临,麦克阿瑟狼狈逃回澳大利亚堪培拉这一事件,立马就让一直以来坚持国防政策以保卫自身为重点的工党看到了希望,很快就在海外服役的志愿兵役制基础上,将国内服役改为了强制性征兵制。

而后不久,战时内阁就宣告成立,财政部长法登、总检察长兼海军部长休斯、航空部长麦克伊文、内政部长佛尔、陆军部长斯宾德、商业部长佩季等,在战时内阁的推动下,军事委员会很快就开始大规模扩招军队,与此同时,刚刚当选总理不久的柯亭就公然在广播电视讲话中宣称——“在面临强敌入侵之际,澳大利亚期待着美国的帮助,这对我们与联合王国的传统血肉关系无丝毫的损坏”。

柯亭的话虽然说得相当委婉,但其实真实意义谁都知道,那就是澳大利亚联邦的祖国——大英帝国都自身不保,肯定是没有能力来保护澳大利亚这个最忠诚的小弟,所以在即将到来的大洋洲之战,澳大利亚唯一靠得住的是美国,而不是已经流亡到了加拿大的大英帝国政府。

已经从菲律宾群岛丢盔弃甲般狼狈逃至堪培拉的前美菲联军司令麦克阿瑟,是一个标准的光杆司令,但既然澳大利亚联邦有心与美国合作,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重要一环的大洋洲防御战,美国肯定不希望日本成功拿下大洋洲,得到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更进一步的提升其战争实力,因而在加拿大魁北克盟军首脑会议召开之前,罗斯福就命令麦克阿瑟就美澳结成抗日军事同盟的问题与澳大利亚联邦进行谈判。

经过飞速般的谈判,双方很快就决定建立美澳联合司令部,该部大本营直接设在墨尔本,麦克阿瑟将军担任最高司令,澳大利亚将军托马斯?布莱梅为副司令,负责指挥全部陆军,至于海军和空军,澳大利亚联邦自身的海空军实力在日本海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麦克阿瑟直接指定了两名和他一起从菲律宾逃亡至澳大利亚的海空军高级参谋,暂时充当美澳联军的海空军司令。

司令部早在7月17日就正式成立了,但麦克阿瑟接手的澳大利亚海陆空三军,海空军几乎可以直接忽略不计,而所谓的陆军部队,除了刚刚用强制性征兵制募集而来的20万几乎毫无军事训练的民兵,真正有作战经验的全部都在北非作战,正帮助英军苦苦守卫埃及来着,然而联军总参谋长斯图迪向战时内阁提出从北非抽调澳大利亚远征部队回国守卫本土的建议,还没有被战时内阁通过,就被蛮横的丘吉尔致以强烈的批评,丘吉尔怒斥澳大利亚这么做是要让英国丢掉北非,能否保卫澳大利亚,也不少那么几个师的澳大利亚远征部队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丘吉尔的蛮横让澳大利亚战时内阁相当恼火,虽然世界各国都知道,澳大利亚虽然是获得了独立自主权,但实际上每每在关键时刻,几乎都要受到大英帝国政府的指指点点,甚至是强制干涉其内政,这哪儿还叫独立?美澳联军司令部相当气愤丘吉尔政府的这一做法,而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在魁北克盟军首脑会议上,在关于太平洋战争即将转入大洋洲为主的问题上,直言不讳的批评了英国的这一做法。

澳大利亚联邦一旦沦陷,对盟军而言,比丢掉北非更加麻烦,虽然罗斯福也知道从北非撤走澳大利亚远征军根本不可能,但他这样的表态,无疑给予了澳大利亚联邦战时内阁空前的信心,一种真正独立自主受人尊重的感觉,仅从这一点,澳大利亚就更加坚定的相信,宁肯跟着美国完蛋,也不能听英国瞎指挥。

然而,战争考验的不仅仅是军民和政府的一腔热血是否激昂,更重要的是战争双方军事实力的直接对抗,虽然因为情报缺乏的原因,澳大利亚并不知道日军到底准备动用多少兵力在大洋洲展开攻势作战,但值得肯定的是,如今的澳大利亚陆海空三军,齐齐堆上去还不够日军两三个师团外加一支海军护航舰队吃,所以要想真正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澳大利亚只能向一万多公里外的美国求助。

身为美澳联军司令的麦克阿瑟也是苦不堪言,虽然美国和澳大利亚联邦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而且澳大利亚政府和军队都非常信任的将总指挥权力交给了自己,三军司令都由美军将领担任,但是澳大利亚海陆空三军再怎么弱,人数还是好几十万,而美军呢?菲律宾群岛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数万美军要么战死沙场、死于瘟疫,要么如今正作为战俘被日军驱使做各种苦活,在大洋洲防御战即将到来之际,他迫切需要得到美国本土的军队、物资,可一千万余的美国陆军部队和大量的物资都在一万公里之外的美国本土,麦克阿瑟该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有足够的本钱来和小日本较量呢?

第三十章 麦克阿瑟的决定

第三十章 麦克阿瑟的决定

作为大洋洲最大的一片沃土,澳大利亚有着自己特殊的气候,它是跨纬度最少的一个大陆,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99的面积属于热带和ya热带,使得澳大利亚全年气温都比较暖热,而澳大利亚周围的洋流,更使得大陆北部和东部沿岸成为多雨区。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澳大利亚拥有了一个另类的气候,即当北半球的国家还被炎炎夏日所蒸煮的时候,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还在冬季,7月25日这一天,天气预报报位于澳大利亚中东部内陆地区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当日最高气温将超过10摄氏度,墨尔本、阿德莱德等城市的温度还将更高,虽然澳大利亚的大部分沿海地区在冬季的气候都一直比较温和,只有在雨天才会温度骤降,可澳大利亚人几乎人人都觉得,1945年的冬天似乎不太冷。

战争的阴云已经遮天蔽日的扑向大洋洲,作为大洋洲军事实力最强国家的澳大利亚也日臻感受到了暖暖冬日里,那隐藏在风和日丽阳光灿烂好日子背后的“狂风暴雨”已经越来越近。

7月23日一大早,墨尔本美澳联合司令部里所在的办公大楼里就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澳大利亚温暖的冬天没有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惬意,如果是在以往,或许不少人还会选择去户外钓鱼、游泳,但如今小日本不断向菲律宾群岛增兵,其觊觎大洋洲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在战争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每一个人都在脸上写满了紧张二字,来去的脚步也越是匆匆。

“膨”的一声,顿时让二楼走廊上所有过往的人暂停了一下匆匆的脚步,发出声响的房间门牌非常特别,是美澳联军司令麦克阿瑟的办公室,也不知道这位从吕宋岛上狼狈逃回澳大利亚的美国将军又在发什么无名火,两位女职员战战兢兢的对视了一眼,随后便轻手轻脚的起步离开,生怕自己高跟鞋别发出太大声响。

办公室里,麦克阿瑟是很生气,相当的生气。

“情报工作如此之差,让我们如何去抵挡日军的进攻?让我们如何去作战?”

身着卡其布素色军装的麦克阿瑟像是一头已经疯掉的犀牛,将其标志性的黑色雷朋眼镜仍在了书桌上,叼着玉米芯烟斗不停的来回踱步,而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的联军司令部情报参谋巴特斯上校知道自己上司的脾气,所以依然倔强的挺胸抬头,任凭麦克阿瑟上将疾风骤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