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无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无疆- 第6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之下,巡洋舰舰艏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就启动了,嗖嗖嗖的就蹦出一枚枚防空导弹直扑空军的机群而来,虽说是演习,但着实让空军吓了一跳。

“如果战机能部分隐形甚至全部隐形,那么怎么怎么样”,这个问题一直是空军在演习结束之后大肆讨论的焦点,许多空军将领和武器专家都提出,完全可以发展出隐形轰炸机担负交战爆发之际就首轮空袭任务,在敌人尚未反应过来之际,就隐蔽突破敌方防空防御网,对重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进而打开空缺,为后续部队的空袭行动制造便宜。

然而,“砺刃——1945”演习似乎来得迟了一些,空军的主要武器装备供应商成飞公司为海军航空兵打造的未来主力多用途舰载机“秃鹫”,还是按照着成飞公司两年前的设计思路与理念,根本就没有考虑“秃鹫”战机的隐形问题,庞大的身躯、粗糙的蒙皮外表面、高而笔直的双垂尾、笔直而短粗的进气道、突出的腹鳍等等,这些都直接造成了“秃鹫”的雷法反射面积是“海鹰”的十倍,真实体格并未相差甚远,但在雷达发射屏幕上,却是大雁和小麻雀的区别,“秃鹫”那硕大的雷达发射面积足以引人瞩目。

而哈飞公司当初也并未先知先觉的就知道未来的多用途舰载机要考虑到隐形,他们当初在设计“海鹰”之时,也和成飞公司一样,根本没有考虑到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不会被雷达探测到的隐形舰载机,但是长期和海军航空兵合作的他们却知道,海战中,双方都极力想先敌发现敌人的航母舰队然后先敌攻击,而往往很多时候,双方都不遗余力的派出侦察机侦查敌人舰队的位置,可往往暴露意图的,反倒是侦察机本身。

哈飞公司自然考虑到共和国海军已经不再以视距之内的海战为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导弹技术就足以解决的海战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能让舰载机不易被敌人战舰舰载雷达发现,显然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设计方向,因而哈飞公司在设计“海鹰”之时,虽然并未将隐形作为重点,但还是有所侧重,通过采用技术手段来尽量减少飞机的信号特征。

喷气式战机重要雷达反射源之一就是发动机,发动机的进气道和内部的涡轮叶片便是“罪魁祸首”中的两大干将,因而哈飞公司为“海鹰”的采用双斜面设计的发动机进气道内,安装一块涂有雷达吸波涂层的挡扳,遮挡住发动机涡轮叶片对雷达的反射,并平行设计检查口盖、进气道唇口、舱门的外缘和机翼前缘,将高能雷达回波调整到与机翼前缘平行的反射方位上,减少尖峰信号数量。

除此之外,哈飞公司还围绕着“海鹰”的隐形问题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比如为减少战机信号特征的,是否可以在战机部分表面使用雷达吸波涂层、能够在气动外形设计上更进一步,哈飞公司甚至还在设计中,考虑到满负载之下挂载了各种武器弹药的“海鹰”,是否可以通过合理的武器挂载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而电子扫描的相控阵雷达天线,是否还需要使用吸波材料来消除反射源……

种种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非是一事无成,在巨额投入之下,哈飞公司获得了可喜的隐形问题研究成果,虽然其中大部分技术都还因为价格问题,并不敢贸然使用在“海鹰”身上,但却可以作为隐形方面的升级条件,让他们在这一个环节的较量中先拔头筹。

而且,由于哈飞公司大胆创新并且敢于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加工工艺,进而让“海鹰”战斗机拥有超乎想象的超强武器挂载能力,以及能几乎使用共和国海空军目前所有机载武器与设备的能耐,让其几乎可以赢得“武器搬运工”的称号,而结合其最为先进的探测系统、火控系统、武器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等,再有先进的制导系统和双向数据链的配合,进而让“海鹰”不仅具备超强的多重目标攻击能力,还拥有不容小觑的联合作战能耐。

而体格更为魁梧、空重更重,且所选用发动机单台推力更大的情况下,挂载能力还小于对手一吨半的“秃鹫”战斗机,虽然一样装备各种各样的作战系统,但载荷更低,而且作为航空母舰舰载机也更加占据有限的空间,因而其攻击能力就被大打折扣,即使成熟的航空材料和工艺,可以让它的制造成本和周期更短也更为耐用。

由此一来,在战场适应能力方面,皮实、廉价、耐用但武器载荷不大,而且还不能有效隐形的“秃鹫”,便输给了更为昂贵、更大承载量、更会隐形的“海鹰”,因而在三轮较量之后,“秃鹫”以一平两负的战绩处于绝对下风,在第四轮的较量中,似乎已经被逼迫到了危险的边沿,一旦再失败,第五轮比拼就不用了。

第四个比拼环节是任何舰载机不能忽略的,尤其是要扮演战斗机这一角色的双方,都无法逃避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视距之内的空中格斗能力,这就好比两个都善于隐藏自己的狙击手,两人之间已经无法在狙击步枪的射程之内躲躲藏藏的展开狙击作战,短兵交接之下,就看双方到底谁的格斗能力强悍了,刺刀和拳头就像是格斗作战中战斗机的格斗导弹及其飞行能力。

而考验战斗机的空中格斗能力,首先自然考量的是战斗机的机动性能。

不用于传统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仅仅需要考虑飞行包线、推重比、爬升率、单位剩余功率而制约的战斗机机动性优劣要素,还将考验从一种姿态迅速过度到另一种姿态的敏捷性,推重比确实是决定战斗机空中机动能力的要点,然在比拼双方都是先进喷气式战斗机的情况之下,翼形及翼载荷反倒对敏捷性影响更大。

而且任何一款战斗机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面面俱到,在不同的飞行高度、不同的武器外挂载荷、不同空速等等情况下,战斗机的机动敏捷性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战斗机机型或许在某一高度某一空速范围内天下无敌,但在另一个背景之下,估计还可能会被往往忽视掉的对手干得歇菜,因而为了让这一环节的比拼更为简单,参加仿真模拟对抗的两架战斗机都是轻装上阵,都只挂载了两枚格斗导弹,连载油量为了确保公平,都是让双方满油量展开,并不加挂任何副油箱。

由于导弹型号都是一样,各种机载电子设备在格斗空战中的性能差距也无伤大局,因而这时候,首先对比的就是双方战斗机的可操纵性,比拼一番,到底是谁的操控方便灵活、瞬态响应性好、反映敏捷迅速,可操作性的优秀直接关系到飞行员是否能将技战术完美演绎,可由于哈飞和成飞两大公司都是老牌的航空企业,如何让座舱内的布局更为合理、座舱的视野设计与目标方位感知能力应该如何优化、火控雷达与头盔瞄准具之间应该如何优化配合等等问题,成飞不弱,哈飞也不菜。

于是乎,空中格斗的能力比拼被进行到了最艰苦和揪心的环节,那就是利用大型仿真软件并在多台超级计算机的数据运算支持下,进行多重飞行环境之下的空中近距离缠斗对抗,而在这个时候,装备两台单台推力一万两千多公斤推力发动机的“秃鹫”战斗机,比只选用了单台推力一万公斤的“海鹰”,就在最大飞行马赫数、无载荷海平面最大爬升率等方面拥有优势,而且“秃鹫”皮糙肉厚,其最大过载也多了一个G,再结合掠角更大的高速翼形机翼,“秃鹫”在高空的缠斗中,很快就将“海鹰”击败。

然而,后掠角小的“海鹰”低速度机动性能和稳定能力就更胜一筹了,再加上具有一定的过失速机动能力,和可控大迎角机动性能,更结合哈飞公司大胆采用的全数字式电传操作系统让飞行员可以更有胆量在低空做出飞行动作,于是乎在中空空域的博弈中,“秃鹫”是险胜,而在低空也难逃失败,不过却并不是丢盔弃甲的失败,毕竟能做出尾冲、眼镜蛇等超极限机动动作的“秃鹫”可不是豆腐做的。

空中格斗能力的比拼,也最终因为“秃鹫”的两胜一负而最终取胜了这一环节,让之前已经一平两负的战绩,终于迎来了一次胜利,而在五场三胜的制度下,对于双方而言,最后一个综合环节的较量就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了。

在前四轮较量中占据上风的“海鹰”,在航电火控等方面是并无优势的,因为都是共和国国内的两大航空名企,为之提供各种战斗机机载设备的也都是同一个企业,只不过由于双方在设计理念上的不同,一方更为保守而另一方更为激进,所以暂时性的技术优势并不是长期称雄的因素,因为成飞公司也可以很快为“秃鹫”换装先进的各种设备,但在气动布局和细节设计等方面的迥异,就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

成飞公司以前和空军合作,看重的是空军要大规模装备,而且还由于共和国空军北至库页岛的哈林斯克,西至伊朗境内的阿巴斯,天南海北到处飞的军用飞机显然需要很好的使用特性,有效飞行时长不够理想的战机不是空军想要的,他们也就认为海军肯定也是一样,而且海军可能还会因为装备使用环境更加恶劣而更加要求武器装备的耐用性和经济性,毕竟海上多雾潮湿而又盐分甚重,舰载机不光容易被腐蚀,还要反复承受高强度的航母起降,一次次起降的大强度冲击之下,如果舰载机不坚实可靠,那么很有可能没有被敌人击落,反倒在降落过程中直接解体。

成飞公司的想法并没有错,事实上共和国海军内部非常欣赏成飞公司的做法,共和国海军未来将装备更大吨位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航母的搭载能力显然更为巨大,届时海军航空兵免不了要装备更多的舰载机并储备一定的数量以应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所以平均到每一个稳定飞行小时的成本就显得比较重要,哈飞公司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考虑,但却由于在研发阶段考虑得太多、研究得太多,虽然“海鹰”本身的造价并不高,但科研经费上的巨额先期投入,却不得不最终分摊到每一架订单上来,变相提高了成本。

于是乎,哈飞公司的“海鹰”拥有隐身优势和挂载能力更大的优点,而成飞公司的“秃鹫”也有着经济性强和航程远的叫板条件,双方到底孰优孰劣竟然在仿真软件的长时间、大负荷运转之后,给出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结果。

两百架一下的装备数量,价格毫无优势的“海鹰”直接完败,而在装备200至400架的情况下,毫无人情味儿可言的计算机给出答案是“秃鹫”战斗机更具优势,因为它们本身研发成本更低、单机造价更低,而在装备400架以上的情况下,计算机的分析结果竟然认为“海鹰”更有优势,或许计算机是认为,超过400架的订购数量已经是超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制造之下“海鹰”的研发成本和使用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制造成本,就会很快被稀释开来,再加上“海鹰”更有前途的设计和更为巨大的升级空间,将会拥有更长的使用年限,成本上的缺点反倒变成优点,因为在较长时间内装备同一款战机,升级与维护费用,显然要比要快速更换而且技术不能领先太长时间的经济性战机更为节省。

无情的计算机给出的是模棱两可的答案,这让成飞和哈飞公司的代表以及众多技术人员都很是惊讶,他们不只惊讶于共和国海军的仿真模拟软件之强大,也更是惊讶于这样一个莫名的结局,那就是这场在虚拟环境之下的对抗测试,到底是以双方都两胜两负一平的战局收场,还是以哈飞公司赢得三胜一平一负而侥幸过关。

棘手的问题最终落在了海军自己的身上,正如计算机给出的答案一样,在测试数据中,海军没有输入一个数据,那就是他们到底要装备多少架这种新型的多用途战机,而且还希望能够使用多长时间,200架还是更多?十年还是二十年?

感受到种种目光,稳坐泰山的宋世豪中将终于觉得自己坐得并不稳当,这样一个模拟的结果简直让他觉得有些滑稽,也并不否认其真实性,看似双方不分伯仲的一场虚拟较量,其实在宋世豪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正如离开北京之前,海军司令陈绍宽上将所讲的那样——“海军要时刻为共和国建立全球霸权而准备着”,而他的理解则是,共和国海军需要维持在军事技术装备领域里的优势,需要在面对多重挑战的情况之下拥有最为适当的应对能力,需要牢牢站在海军装备发展潮流的前沿引领世界的进步,而不是去忌惮未来的不可预测和害怕失败。

海军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宋世豪其实昨晚就思量过,帮助共和国建立全球霸权真的就是终极目标吗?追求短暂的技术领先优势符合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吗?种种问题交织在脑海里,宋世豪渐渐觉得自己的大脑像是一片被反复搅动的泥淖,浑浊而又迷惘。

不可否认,宋世豪和众多共和国海军甚至陆空军将领,都坚定的认为未来的作战环境,是空、天、地、海、电五维立体的系统环境,这多维化的立体作战里,最为重要的衔接就是信息技术,在它之后,将随之形成数字化、一体化等等,而作为重要军事武器装备之一的战斗机,无论是空军用的制空型重型战斗机、防空型的空优战斗机,还是海军用的多用途舰载机亦或者专业的舰载战斗机等等,信息化、智能化、隐身化、一体化等都是最为基本的构成要素,每一架战斗机将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作战单位而存在,而是一个细密交织而成的网络里,一个重要的节点,它可以参与进攻、也可以防守,可以侦查预警,也可以电子攻防等等。

然而,这一发展趋势的清晰并不代表可以让他从容的决断,“海鹰”和“秃鹫”的强大都让他难以割舍,双方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让宋世豪感觉,这他娘的比人类挑选配偶还要劳累一万倍。

选媳妇,宋世豪还觉得相当轻松,他和现在的夫人就是自由恋爱的,一见钟情的刹那间双方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让后来闲来无事的他都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就那么坚定的在一瞬间认为这就是宿命中唯一的爱人,仔细想来根本没有原因,男女之间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在一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