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光瞄在了近邻中国身上。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制定了一系列侵华策略,“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成为了日本的国策,关东大地震使日本国内陷入困境的同时,也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脚步,而正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但此时的日本,无论是“准天皇”裕仁,还是乡下的农民,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的走向地狱。
处理完公文的裕仁感到了深深的倦意,他离开办公室回到了自己的卧室里,宫廷女私服私他躺下,但不知怎么,裕仁虽然感到疲乏,但却没有丝毫的睡意,这让他感到有些难受。
此时的裕仁,脑海中不知怎么浮现出了在地震海啸当中触礁沉没的“加贺”号和“土佐”号战列舰来。
对于这两艘战列舰,他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第三次英日同盟到期之前,1921年3月3日,即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半年多,20岁的日本皇太摄政宫裕仁亲王乘坐建成不久的“加贺”号战列舰,在“土佐”号战列舰的护卫下从横滨出发,前往英国访问,谋求将“英日同盟”延续下去。这次出行也是为他回国以后继承天皇之位作的铺垫和准备。
作为裕仁第一次出国访问所乘座的“御召舰”,“加贺”号和护卫的“土佐”号此行也有向英国展示实力的意思在里面。只可惜的是,这两艘式战列舰归国后还不到两年,便在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中香消欲殒了。
现在回想起乘舰出海访问的那段经历,裕仁便感觉到似乎那时便有种种征兆在预示着什么。
裕仁的舰队一路途经香港、加坡、科伦坡、亚丁、苏伊士、塞得港、马耳他、直布罗陀等地,全都是大英帝国主要的海军基地,在这些地方,他受到了英国殖民地政府和海军部热情的欢迎。
经过75天的航行,裕仁舰队抵达了英国的朴次茅斯军港,英国政府以隆重的仪式欢迎裕仁的到来,威尔士亲王前往军港迎接,英王乔治五世亲自前往伦敦的维多利亚车站欢迎裕仁,并与其同乘华丽的宫廷马车前往白金汉宫。裕仁以乔治五世私人客人的身份在白金汉宫住了3天,与其相处甚欢,随后又以英国国宾的身份在切斯特菲尔德大厦住了8天,参加各种欢迎仪式,参观名胜,并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举行会谈,商讨“英日同盟”的前途问题,但会谈结果并不理想。
“英日同盟”难以继续下去的原因,首先在于美国对于“英日同盟”这一日本在亚洲扩张的支柱的切齿痛恨,拆散该同盟一直是美国孜孜以求的目标。而美国之所以选择中国为伙伴的主要目的,主要也是针对英日同盟来的。早在1907年,美国便试图和中德结盟,以对抗“英日同盟”,结果被日本暗中破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美国再一次试图拆散“英日同盟”的失败使得它感到有必要必须打破这一在远东与日本竞争的重要障碍。其次,对美国危险的是,“英日同盟”规定两国间“不相互宣战或敌视”,在其原来针对的目标沙皇俄国和德意志帝国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英日同盟”的继续存在显然就是针对美国的。
巴黎和会之后,美国开始对英国施加大的压力,要求英国废除英日同盟。在裕仁访问英国期间,美国国务卿休斯便警告英国驻美大使格迪斯,称“‘英日同盟’会继续助长日本在远东进一步扩张的野心,而且任何美国反对日本谋求优势的行动都会导致美英之间的冲突。”而英国本身也不愿意日本利用这个对英国来说早已失去了意义的同盟,在远东继续扩张其势力。格迪斯甚至在《泰晤士报》上撰文指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英日同盟’使日本有恃无恐、肆行攻取……然而日本在中国扩展势力,不仅有害于美国,而且也不利于英国,英美对华政策以及对于日本在华扩张之对策,实无不同……”此时“英日同盟”已经成为处理美英关系的严重障碍和影响远东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美日之间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英国不愿意为了日本而与美国对抗。
第342章 “英日同盟”延续之梦的终结
1921年5月31日,一无所获的裕仁结束在英国的访问,前往法国、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访问。在巴黎,裕仁与留学欧洲的年轻日本军官进行了秘密会晤,这些受到亲信的少壮军官后来成为裕仁用来取代长州藩阀势力的中坚力量,其中不少人成为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化的骨干力量。9月3日,裕仁回到日本,于11月25日正式接替病情严重恶化的大正天皇接掌政权,降下了“大正民主时代”的帷幕。
另一方面,在裕仁离开英国去欧洲其它国家访问期间,7月11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英国议会发表长篇演讲,声称“英日同盟、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前途、以及因这两个问题产生的英美关系问题,是帝国政府要认真考虑的主要问题……我们政策的第一原则是要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合作,我们确信依靠这个因素比其他任何单一因素都能好地建立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也希望维持与日本的密切友谊和合作,这种可贵友谊的大优点是可以协调两个太平洋大国的势力和活动,因此可以继续保持大英帝国的稳定和远东和平。”劳合乔治的演讲表明了英国在远东的一轮竞争中首先要与美国保持一致的态度,同时英国又不想过分得罪日本而损害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对于这样的结果,此时裕仁已经心知肚明,他明白,“英日同盟”已经伴随着劳合乔治的演讲终结了,现在所差的,只是一个手续了。
此时的裕仁,思绪又回到了即将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揽”国际会议上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进行角逐的是英、法、俄、德、日、美诸国。大战结束后,沙俄灭亡,随后成立的苏维埃俄国退出了在这一地区的竞争;德国战败,已被排除在强国之外,战胜国不允许它在除本国领土之外的任何地区再有利权;法国在战争中遭到重创,此时正忙于医治战争的创伤和巩固它在欧洲的既得利益,无暇ā足亚太地区的争夺。因此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政治舞台上主要是美、英、中、日四国间的表演,其中既有英美的矛盾,也有英日的矛盾,以及中日间的矛盾,而其中突出的矛盾则为美日之间的利益冲突,争夺的中心在中国,此外在如何处置赤道以北原德属岛屿、如何处置东西伯利亚问题,以及如何限制海军军备等话题上,美国与日本之间也是态度迥异,争论迭起、矛盾频生。
在大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会上,美国代表强烈要求对包括日占岛屿和已由英澳军队占领的威廉皇帝地、西摩萨亚、瑙鲁等在内的原德属太平洋领地进行国际共管,或者干脆将其jā还德国。日本则坚持“南北并进”的原则,主张日本攫取的德属南洋群岛一个也不能少。参加和会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即把赤道以北德属岛屿jā给日本,条件是不得将其要塞化。雅浦岛问题后以日、美、荷三国瓜分三条主要电缆、美国可随意进出该岛而告解决。
【文】雅浦岛问题、太平洋问题、以及凡尔赛和会上美日两国关于中国问题和门户开放政策的争论,不过是一战之后日美争端的冰山一角而已。两国在包括中国、西伯利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有很多根本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两国的外jā战和经济战很蔓延到军事领域,乃至后出现海军造舰方面的激烈竞争,也就不足为奇了。威尔逊政府的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发表声明称“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加入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海军军备竞赛;要么必须建立世界上强大的海军,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人】美国海军的大规模扩充计划始自日本逼迫中国签订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及其内容公布前后。1916年美国总统威尔逊便发布了为期5年的大海军建设计划,计划拨款15亿美元,建造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50艘驱逐舰和100艘潜艇,从而使美国海军实力由当时的世界第四跃居世界第一。1919年6月,美国海军正式宣布将舰队一分为二,成立太平洋舰队。1919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给海军拨款的法令,将海军军费从1914年的137亿美元增至1921年的433亿美元。海军造战舰吨位19161920年为20万吨,19211925年为40万吨,19261929年为12万吨,合计达72万吨,颇有压倒英国海军之势。
【书】日本也不甘落后,1919年初,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就开始研究“八八舰队”计划的细节问题,1920年7月,日本第43届国会终于批准了早已制订而久拖未决的“八八舰队”计划,从1919年起,海军时常保有舰龄未满8年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各8艘,到1927年完成该计划的第一轮造舰周期。同时日本还计划建造轻巡洋舰25艘、驱逐舰102艘、潜艇113艘,海军军费水涨船高,从1917年的163亿日元(合085亿美元)猛增到1921年的482亿日元(合245亿美元)从日美两国已经制订并开始实施的造舰计划看,两国海军实力在1925年达到势均力敌的状态,此后美国海军将把日本海军远远甩在后面,因此1925年作为一个有可能爆发战争的年份,阴森森地摆在了美日两国政治家的面前。“美日战争”四个字当时在两国已经成了热门字眼,翻开报纸关于美日战争之设想及讨论比比皆是。在美国出版了一本名为《亚洲的德国》的畅销书,书中称战后的日本“行为很像凯撒统治下的德国,……野蛮、粗俗、富于侵略xin”。
【屋】在另一本名为《我们与日本必战吗?》的书里,作者说:“近日美之间的巨大纠纷远远超过十几年前的德美纠纷……日本正在东亚、夏威夷和我们的西海岸扩张;它对西伯利亚的兴趣与美国的国际政策产生尖锐冲突;它对德属领地雅浦岛的电缆站的控制,以及希望国联授予其委任统治权的要求,引起了我们如此深刻的不安……它对中国的侵略与美国的商业、贸易、外jā利益、道德感情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格格不入……”。
由于美日两国在远东和太平洋的争夺以及核心的海军军备竞赛问题,导致了威尔逊总统任期的后两年里充满了战争的威胁,东京和华盛顿在每个问题上都僵持不下,两国首都到处都在谈论战争。然而战争对于美日两国来说是否可以避免呢?
在1918年9月13日日本通过了修订的国防方针后,美国及美国扶持下的中国已经继俄国之后成为日本的主要假想敌,日本的国防方针同时增加了“应有经受长期作战的决心和准备”的内容。一战后,日本的参谋部门发现大规模战争出现了长期化的倾向。当年甲午战争打了8个月,日俄战争打了1年7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整整打了6年半,如果将出兵中国和进军西伯利亚也算上,则日本整整打了8年半的战争。未来的战争是“总体战”,是比拼国力之战,是国际集团间的联合作战,无疑将是一场为时久的战争,而当时日本正开始进入战后的长期经济萧条时期。
1921年3月15日,东京股票jā易所发生股价暴跌的事件,并于4月蔓延到英国,演变为世界xin的经济危机,这一危机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和1919年相比,日本的出口下降了30到40,钢铁、造船、生丝等行业生产力急剧下降,当时的日本内不得不拨出35亿日元拯救相关企业,于是又进一步导致政府的财政萎缩、开支困难。在这种条件下再去积极扩军、加强军备,是日本国家财力所不允许的。
虽然日本军界、政界一些人宣称日本“准备ā和美国一样多的钱来建造军舰”,但这只是打肿脸充胖,当时人均收入只有21美元的日本是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同人均收入达350美元的美国竞争下去的。在国际联盟成立后,大国间的国际关系中充满了协调气氛,和平思想占统治地位,因此日本不得不采取一种“对国家大政方针从长计议”的稳健态度。前日本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为此在1921年初放出话来,如果其他海军强国同意放弃造舰计划,日本也愿意放弃“八八舰队”计划。
对于当时日本的主要盟国英国来说,防止出现一轮海军竞赛的要求为迫切。此前英国一直维持海军的“双强标准”,不许第二国与之并驾比肩,故德国海军之扩张引起英国妒忌,终导致世界大战的发生。然而任何政治上之巨大势力,若假以相当岁月,必yo致变化。美国自20世纪以来锐意经营太平洋,因此对于海军之扩张不遗余力,而英国在战后已是满目疮痍。英国的战争支出达17497亿英镑,相当于同时期国家总财富的52,战后失去了海外投资品的三分之一,欠美国的债务达982亿英镑。在战争中,英国一切工厂停止生产民用商品,全力生产战争物资,历经6年之长久岁月,大不列颠的传统海外市场全部被美日中等国商品占据,国内的钢铁、纺织、机械等工业全面萎缩,被视为英国经济生命线的对外贸易由1913年的出超134亿英镑变为1921年的入超832亿英镑。到1921年,英镑的牌价已经跌落到它的黄金平价的79。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识到若再从事糜耗巨资的海军军备竞赛,势必引起英国经济的总崩溃,因此英国决不能再与美国进行任何海军扩张方面之竞争,甚至毅然决定抛弃两个世纪以来的海上霸权,与同属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美国相妥协。
1921年3月,英国海军大臣兼外jā大臣贝尔福发表演说,提议通过协商确定英美两国拥有相等的海军。1921年4月,英国正式通知美国政府说:“准备放弃拥有舰队应等于世界上其他两个强海军国家的舰队之和的传统政策。”不过英国还是在作出此决定之前通过了在已建造的10艘主力舰之外再建造4艘42000吨级的巨型战列巡洋舰、10艘巡洋舰和30多艘潜艇的计划。
日本、英国对于海军军备扩张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海军虽然在美国的帮助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但中国的经济力量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