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m19的改进型坦克,同时加厚现有的这些坦克的装甲。”
“……应该强调机动作战的重要性,坦克的发动机是跟火炮一样重要的武器。”
“在进攻中,我们的坦克部队应该拥有优势的空中支援。航空兵对坦克战的胜败起着很大的作用。坦克集团军是夺取胜利的主要力量,但在俄国的辽阔平原上,航空兵支援有可能只在局部地区和有限的内得到保证,这将限制坦克集团军的作用。……经过多次演练,一些经验表明,坦克部队得到的空中支援越广泛,得到的补给越多,他们的机动性就发挥得越好,取胜的机会也就越多。”
“前线关于苏军炮兵的情况谈得不多,我认为,在高度机动和情况多变的作战行动中,苏军炮兵不一定能及时到来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夜间,苏军炮兵常常可以用来以集火射击袭击我军的宿营地。但这种战术的效果究竟有多大,也很难说。据称苏军官兵为了逃避冬日的严寒,常常躲在村庄里,可以设想这种炮击的效果不会太好。”
“前线的战士们这样描述对于苏军战术的印象:苏军每次发起进攻以前,先进行广泛的渗透活动,由一些分队和小组‘渗入’到防御阵地中来。在掌握这种作战方法方面,还没有人能赶上俄国人。虽然外围地域都在监视之下,俄国人却会突然间就在我们的一些阵地当中出现,谁也没看见他们来,谁也不他们是时候来的。甚至在那些通行特别困难的地方,他们都可能成群地出现,而且很快就挖了掩体。对他们来说,单个士兵渗入是没有困难的,因为防守的地域过于辽阔,我们的一些阵地只有薄弱的兵力防守,支撑点中间的间隔也很大。有的师的防御正面太宽。尽管整个夜晚部队官兵都在注视着,机警地张大眼睛望着,但第二天早晨准还是会有整分队的苏军士跑到我们的防御阵地里来,并带来了全部武器和弹药,而且还挖了掩体。这种渗透的技巧是相当惊人的,几乎没有声音,一枪不发。这种渗透战术,苏军使用了多次,令我军防不胜防。对付这种行动的办法,我认为应该加强守备力量,让那些值勤的机警士兵作纵深配置,并不断地进行巡逻,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足够的预备队随时作好准备,一有情况立即出动,赶走侵入的敌人。”
“苏军另一个行动特点是,不论在地方,不管,都要建立登陆场,以作为尔后进攻的基地。苏军控制的登陆场的确是很大的威胁。忽略这些登陆场,或者不及时清除这些登陆场,都是很误的。苏军的登陆场,初建时可能很小,而且几乎没有危害,但是短内,他们就可以把它变成危害很大的阵地,不久就会成为难以克服的据点。晚间苏军一个连占领的登陆场,第二天早晨兵力至少要扩大到一个团,再一个夜晚就会变成一个装备了重武器的坚固据点,它可以具备所需要的一切,使它达到几乎坚不可摧的程度。苏军头天夜里建立了登陆场,用再猛烈、再集中的炮兵火力也不能把它赶走。苏军‘到处建立登陆场’的原则会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这是不能低估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经周密组织的进攻。这里唯一可靠的,必须成为一条原则的办法是:若苏军正在建立登陆场,或者正在建立前进阵地,就向它发起冲击,而且立即冲击,猛烈地冲击,犹豫不决注定要失败。迟缓一个小时,冲击就可能受到挫折,迟缓两个小时就定然受挫折,迟缓一天就要召来大灾难。甚至是只有一个步兵排,只有一辆坦克,就要发起冲击要在苏军立足未稳的时候,要在它刚被,好对付的时候,在它还没有组织防御的时候,要在它的重武器还没运到的时候,就对它发起冲击。推迟几个小时就太晚了。迟缓意味着失败;果断而及时的行动就会成功。”
“苏军的战术是一个奇怪的混合物。尽管他们精于渗透行动,并特别善于构筑野战工事,但苏军进攻行动的刻板程度令人震惊。他们习惯于愚蠢地对某一点反复地冲击,炮兵火力组织的公式化,以及不善于选择进攻的地形,都表现出在执行任务时缺乏创造性和思想上的僵化。我们的无线电侦听队曾多次听到这样急躁的提问:‘现在我们干?’只有少数的下级指挥官在遇到情况变化时,能表示个人的看法。在许多情况下,本来是一次成功的冲击、突破或是已经完成了的合围,但却没有及时扩大战果,就是因为上级没有关照该办。尽管在指挥上是刻板的,但是苏军却善于迅速而频繁地调换前线的部队。一旦一支部队受了重创,一夜之间它就能撤到后方,几天以后再在另一个地方出现。”
“关于防御战的问题,主要是后方地域和交通线以及组织问题。乌兰乌德等重要交通枢纽的交通阻塞情况严重,在其它一些较小的城镇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糟糕的是所有前线部队的后勤单位都集中在道路枢纽上。如果苏军发动进攻,那些非战斗人员都挤在这些地方,成堆的车辆也疏散不出去。如果苏军突破,数以千百计的车辆都要丢掉或焚毁。而且,事关紧要的坦克也将寸步难行,陷入人群和车辆的泥潭。造成这种麻烦的原因是,城镇里生活方便而舒适。这一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关于在战时迫不得已进行的有组织的退却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现在的西伯利亚,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荒原,而是人口聚集的工业重地。一旦实施退却,事先必须进行非常周密的准备工作。道路、桥梁、行进路线和河流渡口都要进行修补和加强;部队的集结地域选好后需要进行伪装;决定要运走装备和器材,需要多少运输车辆,都必须经过详细的计算。设备必须全部撤除(这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各级指挥所和观察所在退却行动开始以前要开设在后方,根据每一道抵抗线阻滞行动的计划,作好爆破、设制路障和布雷等计划,以便更好地配合阻滞行动。”
“最复杂的问题是撤出居民,因为必须要把所有居民都一起撤走,不管是老少强弱,也不管是农民还是市民。为此需要临时采取专门的措施。这里主要的事情是协调整个行动,要组织好居民的转移,防止他们妨碍军队的退却。工程兵分队要派出去修桥补路,以使大队人马能按规定的线路行进。还应该组织补给品和给养的供应站、卫生站和医疗站等。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组织好交通指挥勤务。因为这样庞杂的队伍必须严密加以控制。离开前线不远时,要组织夜间行动,如必须在白天行动,就要让队伍采取隐蔽措施,特别要教育难民,避免挤成一团,要分散行进,以防苏军飞机袭击。他们的飞机对任何活动目标都要攻击,不管是平民,还是军队。”
“西伯利亚广阔的原野和大片的森林,对于大规模撤迁居民其实是非常有利的。但无论如何,组织退却是相当复杂和冒险的行动。在现代战争中,要撤迁居民,必须安排好长距离行动计划,并作好周密的准备工作,否则,军队的行动就会受到阻碍。”
“除了交通指挥勤务以外,苏军空军的飞机可能会专门袭击难民。这是很成问题的。只要他们把炸弹乱丢下来,想在到处瓦砾、充斥着狂喊乱叫丧魂落魄的难民的道路上给军队打开一条通路是非常困难的。这些情况我们必须都要事先考虑到。因为在现代战争中,没有单纯的军事撤退,平民的转移也要列入退却计划之内。”
第396章 转生中国变航母
“军队必须强调对撤退的意图保守秘密。
而在退却开始以后也要尽量长地隐蔽退却行动,预备队的撤退不算复杂,因为它在夜间占领在后方给它划定的阵地,也是比较容易作到的。真正困难的是由前沿撤出第一梯队,它应在天黑后开始撤退,而且应当无声无响。第一次转移的距离要尽量远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每个纵队的编成都不要超过一个营的兵力,每个连都要作为一个独立分队来行动。侦察飞机可以行进的纵队,只要照明弹一投下来,所有的运动都要停止。这时不能向掩蔽地奔跑,而要就地不动。拂晓以前,所有的部队都应进入新的阵地。”
“必须尽一切努力防止敌人使用机场,只要我们不能再用了,就要把它彻底炸毁。这一点不适用于建筑物,只适用于能临时起落飞机的场地。完成全部爆破任务,通常只需要几枚炸弹(一千磅或千磅以上)。准备工作,特别是埋设炸弹,需要。在最后时刻,飞机在布满地雷的跑道上起飞和降落,是有冒险性的。当最后一架飞机离开时,即开始爆破。”
“指挥官不能放弃维持秩序和维护纪律的职责。退却组织得好坏,常常要看军官能否以身作则和善于指挥,也要看他们能否保持镇静,是否仍能按计划行事。”
“工兵必须守卫所有的桥梁,使它保持完好无损,并随时准备炸掉它。筑路队应随时准备补修道路。装备有拖拉机的抢救队要适当地配置在沿途,以使车辆和火炮能顺利前进,并把被击毁的车辆和装备拖到路旁。高射炮应掩护道路交叉点、重要的桥梁和隘路等。”
“飞机应该掩护退却的主要路线。必须设立大量的交通调整哨,在道路交叉点、桥梁和隘路附近调整运动。要指定包括资深军官在内的一些军官,负责交通调整勤务。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军士们在这种退却行动中不能发挥多大作用。”
“有时,不能把所有的武器、车辆和装备统统都带走,为防止混乱,负责的指挥官必须下达明确的命令,说明哪些部队可以毁掉他们的重武器和车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看司令部水平的高低了。”
“撤退的过程中还可能遭到苏军游击队的袭扰,运输队是飞机的最好目标。道路坎坷不平、大雨、粘糊糊的泥泞地,有时还下起大雪,都会给转移造成很大困难。”
“虽然俄国的辽阔原野有利于实施退却,但是必须加以周密组织。如果军队有良好的纪律性,并受过一定的训练,组织一次战略退却,可能成为突然打击敌人并使重新获得主动权的绝好手段。”
一口气写完后的东方白,象是有些疲倦的仰面躺坐在了椅子上,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俄国,日本。”东方白轻声的自言自语道,“要是一起来的话,还真是麻烦啊。”
他重新坐了起来,目光盯在了地图上日本的位置。
看着地图上那大片蓝色的海洋,东方白习惯性的又拿起了笔和尺,但他盯了地图上的海洋一会儿,意识到那是海军的事,不是他这个陆军参谋能管得到的,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不过,哪怕不是海军,东方白也一样明白,想要打败日本,没有海军的参与是不可能的。
东方白随手又翻了翻手头的资料,取出几张照片看了看,点了点头,又开始了他的工作。
照片上,赫然是中国海军的大型航空母舰。
德国,基尔港。
“中国人关于航空母舰的研究工作,进行得样了?”
站在铁桥上凝望大海的德国皇帝鲁普雷希特一世深吸了一口海风,紧了紧衣袍,用不太大的声音向身边的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问道。
“他们取得的进展很大,陛下。”雷德尔说道,“据我们的人报告,中国海军在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战术方面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已经超过了英国人。”
“英国人的保守迟早会给他们带来毁灭性的后果。”鲁普雷希特一世冷笑了一声,“他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必须尽快武装。”
英国虽然很早就意识到了飞机在未来海战中的价值,但英国保守僵化的体制却给英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由于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部主要由原皇家飞行部队的军官组成,使海军方面的观点受到排斥。而为了安插前皇家飞行部队人员,海军人员被鼓励调走。这一体制变动对英国空军有利,对英国海军来说则意味着它失去了最有才智的军官;只有极少数飞行员,在放弃他们热爱的飞行后,才被留下来当海军参谋。因此,在海军战术发展的关键时期,英国海军航空兵的呼声却受到压抑。
英国海军也有人认识到问题的危险性,为了得到公平待遇,于1924年在皇家空军管辖内重新成立了海军航空兵。但英国空军的高级军官愈来愈关心把持皇家空军的独立性。他们热衷于把战略轰炸提高到主要的、事实上是唯一的、压倒一切的地位。朱利奥?杜黑的理论被全部贯彻执行,尽管杜黑的理论实际上并没有被之前的战争事例所证实。英国国内关于空中力量的讨论,越来越漫无边际,人云亦云,很多人一味鼓吹“轰炸机至上”,而且根据这种逻辑,竟然得出了“没有必要制造战斗机”的结论。政治家和记者们每次都会被这种说法顶,任何舰只都可以被准确的高空水平轰炸炸沉。
英国的“轰炸机崇拜狂”的主张自然是夸大其词的。他们的实际目的是,尽量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更多的钱来制造轰炸机。英国海军航空兵则毫无优先权可言。由于设计和购买海军飞机的大权掌握在空军手里,英国海军部即使热心航空事业,也无法左右的飞机性能。结果是,在1926年尚可与岸基飞机媲美的英国舰载机性能逐渐落后,以致赶不上美国、中国和日本的海军飞机了。
在英国空军部的管辖下,英国海军航空兵每况愈下。最严重的是缺少飞机。英国空军控制了飞机的设计和订购,他们盲目地把高空水平轰炸奉为至宝,不准订购俯冲轰炸机,也不支持海军研制与岸基飞机性能相近的舰载机。在英国空军监督下制订的技术规格,使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没有任何压力去设计高性能的飞机。德国人甚至很难想象,技术领先世界的英国航空工业没有能力制造性能同样优良的舰载机。虽然英国海军中那些认为空中力量应该满足舰队作战需要的海军高级军官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们却无力改变这一现状。
“中国人把我们最强大的战舰改成了航空母舰,又从我们这里买走了机器设备,还雇佣我们的人为他们服务。”鲁普雷希特一世看着曾经停泊过上百艘战舰的港口,的声音变得有些嘶哑,“他们可真会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