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第5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将轰然应诺,迅速分头安排,不一会,炊烟袅袅,夏军大营中饭菜飘香,士兵们知道接下来将是一场死战,都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即便死了也要做个饱死鬼。

而辽军大营却不敢异动,士兵们只能默默地嚼着干粮,就着冷雪吃几口,因为他们所有的锅灶碗盆都已经丢弃在大营之中,为的便是轻装撤离,尽快抵达贺兰山口。

阳光明晃晃的在头顶上照着,阳光下数十万大军展开阵型虎视眈眈的对峙,方圆百里平坦的雪原毫无遮蔽之物,任何花哨的计谋在此刻都派不上用场,只有勇武者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两军之间被辽军走过踩烂的通道上,一群云雀落下啄食暴露出的很少的草籽,它们叽叽喳喳的蹦跳吵闹着,即将到来的大战对它们丝毫没有影响,忽然间,云雀似乎感应到了什么,轰然从地面飞起直冲云霄,与此同时,几乎是不约而同,双方大军阵中发出震天的呐喊,就像两排汹涌的巨浪,相互奔涌而来,逐渐靠近,直至凶狠地撞击在一起。

一场总规模超过四十万人的超级大战,拉开了帷幕。

第934章 驱狼吞虎(终)

夏军士兵的冲击力显然要比辽军大了许多,不仅是人数的优势,更因为速度的优势,虽然双方都不能骑马冲锋,但是夏军的雪橇战车的速度比对方快了几倍,吃了精料喝了清水,休息的精神抖擞的战马,在长鞭的驱赶下飞驰而过,踏的地面雪粉飞扬,像是广袤大地上腾起的一层巨型雪浪。

双方相距五十步远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开始了第一波弓箭的对射,密如飞蝗的箭雨在低空交错掠过,箭支破空震颤之声如低沉的闷雷从头顶滚过,下一刻,人嘶马叫声四起,大批的士兵和战马中箭,倒下的战马和士兵在雪地上翻滚前行,水雷一般犁出一道道深沟。

辽军吃亏在速度慢,骑兵成了步兵,射箭的时候不得不停下脚步,而身在雪橇战车上的夏军却能边放箭边迅速的冲锋,气势丝毫不减;当然夏军的速度快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伤亡,车马相撞造成的伤害让部分队形过于密集的冲锋队伍损失惨重。

双方只来得及射出两轮箭,便开始短兵相接,为了充分发挥人数的优势,苏锦在冲锋前便已经下令,一旦接敌,前排的雪橇战车必须直冲辽军纵深,给后面的腾出空间,这一点完全可以做到,凭着高机动的冲锋能力,当先冲至的万余辆战车丝毫不停留,战车上的士兵一边应付着左右招呼来的兵刃,一边驱赶着拉车的战马往敌军纵深切进。

没有辽军士兵愿意在马头处抵挡快速突进的战车,他们纷纷避让开一条通道,任由一架架战车冲向大军纵深,这些雪橇战车就像是一柄柄尖刀,破开辽军这块大蛋糕,犁出道道巷道;后续而至的夏军如法炮制,在短短的半个时辰内,整个战场已经变成了一锅沸腾的开水,无处不在血战,无处不在流血。

辽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比夏军高出老大一截,若是正常情形的骑兵大冲锋,夏军即便多出五万人马,也绝难抵挡;但此时辽军站在没过小腿的冰雪中,而夏军士兵则居高临下站在雪橇大车上,在作战地势上就已经吃了大亏;更加吃亏的是,夏军每辆战车上的配置更是大大的提高了小规模的作战能力,三名弓箭手,两名大盾兵,两名长枪兵的配置不仅在远程打击的能力上有保证,在进入肉搏之后,三名弓箭手也化身为刀盾兵保证近战能力。

长枪兵可以及远刺杀,刀盾兵可以砍杀意图近身或者爬进车内的敌军,而大盾兵双手持盾,挡住敌军的必杀攻击,配合的虽不纯熟,却让战力凭空拔高许多。

夏军挟首战之威,凭人数优势,借配合之利,很快左右了战局;辽军士兵渐渐呈现颓败之势,战马拉着雪橇车到处乱窜,也极大的影响了辽军的跟进追杀,往往眼见一刀便要砍上对方的身体,却转眼砍了个空,因为拉车的战马不停的移动,两只脚在雪地里追着砍实在是勉为其难。

萧惠心急如焚,立即下令:“杀光敌军拉车的战马,逼着他们呆在原地不动。”

辽军士兵立刻开启疯狗模式,手中的家伙从人转向马儿,顷刻间战场上倒下数十万匹战马,当然这么做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砍马不砍人无疑让夏军士兵可以从容斩杀敌人,上万士兵在砍马行动中命丧黄泉。

失去机动力的夏军士兵只能呆在原地,依靠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和辽军拼杀,可是局限在车厢内,对敌效率大大降低,现在能躲能避让的是辽人,而夏军士兵在兵器范围之外便只能大眼瞪小眼了;辽人掌握了这个特性,忽前忽退的游斗,让车内的夏军苦不堪言。

苏锦在战场后方看着这一切,他当然有办法扭转这种渐渐被动的局势,但他还是狠下心来不着急下令,任凭张元等人在身边焦急的请他赶紧想办法,只是肃容不语。

夏军的伤亡还是增加,找到窍门的辽军开始拉开距离,看准机会一拥而上兵器朝一个人身上招呼,利用车内空间狭小,移动不便的劣势瞬间杀死一人,再在敌人反击之前退后,因地制宜的战术受到很好的效果,夏军的伤亡开始增多,数千辆雪橇战车上的士兵已经被这种办法杀戮殆尽,尸体搭在车厢两侧,雪水沿着车厢的缝隙往下流淌。

此消彼长之下,双方的伤亡人数渐渐拉近,辽军死伤七万多人,夏军的死伤人数也飙升至五万多人。

苏锦见时候差不多了,在这么耗下去夏军气势消弱殆尽,想翻盘都难了,于是转身喝道:“号炮三声,命侧翼伏兵展开攻击。”

身边的亲卫得令,赶忙去传令,张元愕然道:“伏兵?咱们哪里来的伏兵?”

苏锦呵呵笑道:“还记得歼灭辽国断后大军之后我下令大军待天明追击的命令么?”

张元道:“你不是说天明好赶路,敌军逃跑的踪迹在,根本不用担心会逃脱么?”

苏锦道:“是啊,但是在等待天明的半个时辰里,我派了莫罗将军率五万人从东南绕行,远远缀着敌军的大部队,此刻他们早已在敌军侧后了。”

张元道:“哪来的五万兵马?”

苏锦摇摇手道:“京城宿卫军两万,加上三万龙州夏州的守军,贵国太后答应我,会另派五万大军归我指挥,耽搁了七八天,恰好前日下午他们到了,于是我便派了莫罗将军去接管,打仗嘛,哪怕人数再多也需要有一只生力军压阵,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

张元默然,这小子居然还有这么一手,留着五万生力军游离在大军之外当做奇兵,更可恶的是他连一个屁都不放,瞒着其他人倒也罢了,连自己也蒙在鼓里。

“通通通”三声号炮响彻天宇,平原上,巨大的爆炸声传出几十里地远,升腾起的三朵蘑菇状黑烟也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的显眼;炮声刚落,就听见战场的左后方东南方向的尖啸声随风而至,那是响箭的呼应声;地平线上,黑压压的夏军士兵如风一般卷过雪地,朝战场直冲过来,盏茶时间,七八千辆战车便已冲入战局,这些生力军初来乍到体力充沛,顿时如一股巨大的力量,将战局搅动起来。

原本胶着的战局被这一股新鲜力量的加入变得立刻激情起来,夏军士兵的激情自然是援兵到来,力量倍增;而辽军则宛如遭受当头一棒,一个个有些发呆,本来都已经精疲力竭,浑身血汗湿透,脚下还踩在血污烂泥横流的冰水中,战的兴起倒也忘了这些,但现在却是浑身如坠冰窖,旷野的劲风一吹,从头到脚都是冰凉。

凭着凌厉的气势,夏军迅速将战局扭转,辽军已经再无恋战之心,小部分地方的士兵已经开始溃逃;萧惠看在眼里,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不敢耽搁太久,命令手下亲卫驱赶着大群的战马往战场奔跑践踏,与此同时自己则带着千余人轻装迅速逃离战场,直追辽兴宗的王帐去了。

主帅逃走的消息成了最后一根压垮斗志的稻草,辽军士兵开始四散逃跑,被驱赶而来的战马本已疲惫不堪,在泥泞湿滑的雪地里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倒是挡住了往回奔跑的辽军士兵的退路,让夏军轻易的追杀了上万的人头。

苏锦下达了自由追击的命令,但能够追击的只有这五万生力军了,他们有雪橇战车相助,而其他人因为失去了战马的机动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辽军士兵四散仓皇而逃。

既然不能追人,苏锦便让他们四下里抓马,而莫罗的追击极为凶悍,一直追杀辽军到了贺兰山口,这才因地势陡高而放弃,这一路上尸体倒下无数,杀人如麻。

夏营众将笑逐颜开,纷纷相互道贺,天黑时分,战场打扫完毕,伤亡歼敌数字也统计出来了,此战夏军死伤近八万,加上昨天夜里的那一战,伤亡高达十一万之巨,这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而辽人则更惨,前后派了三十二万大军前来,逃走的不足五万,竟然被歼灭二十六万之多,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伤亡。

谁也没想到,夏辽两国之战双方累积损失兵力近四十万人,夏国虽然是胜利一方,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除了十一万兵马的损失,战马也损耗了二十万头,若不是最后抓了不少辽国的战马,整个夏国骑兵都要名存实亡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夏国居然也开始缺起战马来,这在盛产马匹的夏国,不能不说是个笑话。

而辽人此战后基本上失去了一战之力,虽然号称铁骑百万,实际上辽国的主力便是三十万宫帐军加上四十万的部族兵,其他的都是扈从兵,也就是杂役乡团之类的拉百姓组成的军队,没什么战斗力;此战消耗了辽人十万宫帐军,外加十七万部族兵,七十万大军少了五分之二,今后除了防守,怕是再难挑起战端了。

第六卷  肋生风雷踏歌行

第935章 战后格局(上)

经过五天五夜的连轴赶路,苏锦终于在大年初一的上午赶到了明珠城自己的府邸,全家妻妾老少翘首以盼,终于盼得苏锦归来,顿时一片欢腾。

到了家的苏锦,整个人都要虚脱了一般,脸颊也瘦的变了形,上下颌的胡须也参差凌乱,看上去就像是大病了一场,让晏碧云等人心疼的几乎要掉泪。

整个新年,苏锦闭门谢客,平日里除了陪着妻妾家人便是闭门静思,经过这两个月的战争经历,整个人的气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除了凌厉的气势之外,还有些隐隐的不快。

晏碧云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她也明白是因为什么,可是除了安慰之外,她能做什么呢?苏锦在为自己让许多无辜的士兵命丧黄泉而悔恨,虽然晏碧云也认为苏锦做的略微过分了点,但是站在苏锦的立场,她又不得不承认苏锦这么做有着充分的理由。

几经开导,苏锦也渐渐的平复起来,他只能用身不由己来说服自己,就算是内疚,若回到战场之上,苏锦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新年期间,《明珠报》成了最为抢手的大众读物,因为上面有关于辽夏之间大战的连载,传言说苏大人受夏国相邀去指挥了这场战斗,而写这篇连载的便是明珠报的首席记者,苏大人宠爱的小妾叫做往事如烟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她天天在枕边得到的消息自然是千真万确,所以引得万人哄抢,以至于十万份的免费赠报都不够,报社主编李重只得下令加印出售,十文钱一份的报纸卖出去了三十多万份,不仅是明珠城,西北各州府,甚至很多客商都将报纸成沓的买下,寄往各地州府中的亲朋故旧,让他们先睹为快。

平时这种消息百姓只是靠在官府中当差的官家人传递出来,最后在街头巷尾形成风言,往往以讹传讹最后被证实虚夸虚假了不少,但有了明珠报的客观报道,百姓们几乎将其当成了朝廷的邸报一般,速度和真实性也不可同日而语。

苏锦本来已经很出名了,这一下更是成了全民偶像,北到西北四路,霸州沿线,南到广南广西诸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津津乐道于苏锦的种种过往经历和趣事,惊叹于他崛起之快速,发迹之迅猛,有不得不承认他的成功名副其实。

正月初九,圣旨来到了明珠城,赵祯要苏锦携全部家眷回京共度上元节,并商讨战后格局及朝廷的政策,这是赵祯第一次邀请臣子共度上元节,往年只是赐宴群臣,但却从未有人单独受到如此的殊荣。

苏锦原本就估摸着自己不可能清净的呆在明珠城到正月十五,回来后他便将战事过程写成奏折呈报上去了,赵祯定然会急着见自己,果然时隔数日,圣旨便来了。

苏家上下收拾了一番,拖儿带女,带着一千亲卫,二十辆大车浩浩荡荡的赶往京城,夏思菱身怀六个月的身孕,享受特殊待遇,由柔娘浣娘姐妹亲自陪同,坐的便是苏锦特制的爱心马车。

这回回到京城,估计夏竦要合不拢嘴了,因为苏锦已经答应夏竦,如果是个男孩便让他姓夏,以免除夏竦无后之忧;对苏锦而言只赚不赔,儿子还是自己的,夏家的家业将来可是要照单全收了,但夏思菱和夏竦父女倒像是占了苏锦不少的便宜一般,感激的就差磕头捣蒜了。

四天后,苏家上下到达汴梁西城外,没过十里亭,远远便看见彩旗飞舞人头攒动的气势,苏锦在马上一眼便看到了黄罗伞盖,心中一惊,赵祯又亲自来迎接了,这已经是第三次赵祯亲自来迎接自己了。

苏锦并没太过激动,他对赵祯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换言之他更加的了解赵祯了,赵祯亲自来迎接自己,虽然是莫大的荣誉,赵祯的心中也必然极为感激,但更多的是作秀成分,那是借着此事向天下人表明他赵祯的胸怀。

即便如此,礼节上也不能马虎,苏锦赶紧远远下马,招呼众妻妾掺着老夫人下车,礼部主客也远远迎了上来,老远便笑脸行礼,一脸的灿烂之色。

“苏大人,您可算是到了,皇上率诸位大人从辰时便在此迎候,这都等了一个时辰了,赶紧的去见皇上吧。”

苏锦忙还礼道:“这如何敢当,天气寒冷,怎能让皇上在此迎候?”

“皇上高兴着呢,跟诸位大人谈谈笑笑,倒也没见怎么烦躁。”

苏锦笑道:“那便好,主客大人请带路,我携家眷这便去参见皇上。”

主客笑眯眯的道:“好说好说,老朽去禀报,大人随后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