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突然跪倒在地道:“多谢皇子的信任,陈某必然不负皇子所托。”
扶苏骑在马上也不好扶他,忙对陈平道:“陈先生快请起来,我相信你的才干。”
蒙恬上前将陈平扶起,然后对扶苏道:“末将一定会将秦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身上,皇子就请放心吧。”
扶苏也不再多说什么了,手中的马鞭一抽道:“全军出发!”
几万匹战马踏上了新的征途。
经过一段日子的跋涉,大军终于到了北地郡,在北地郡镇守的蒙毅也早就知道了扶苏的作战方针,所以早在城中为他们安排好了住宿之处,随后这些骑兵就先在北地郡中修养,等待着秦国的反映。
蒙恬的大军在扶苏离开上郡后也出发去进攻太原郡了,虽然这次他们只是佯攻,但是却也不能敷衍了事,毕竟他们吸引秦人的目光越多,扶苏能够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
太原城自从白班带兵去攻打楚国后,如今只剩下不到两万守军,还有不少是刚刚招进来的新兵。在他们想来,扶苏都已经死在这里,那些扶苏的下属想必正在为谁是首领而争得不可开交呢,又怎么还有空来攻打自己呢,所以他们的守备力量就弱了许多。
不料就在他们自以为高枕无忧的时候,蒙恬带着五万大军攻到了太原城下。这一下让城中的守军大为惊讶。他们一边抵抗着,一边就快马向其他临近的郡县求助。
当蒙恬看到太原城如今的守卫力量时,就毅然决定用不间断的进攻打垮他们的心理防线,从而顺利取下这座通往中原的大城。
论战斗力,论士气,甚至论兵器,这支军队都比守城的秦兵要高出一大截,在经过了三日三夜不间断的进攻之后,太原城终于守不住了,在天亮前的一刻被蒙恬率军攻克。城中的守军有一部分跑了出去,赶到了其他的郡县。蒙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秦兵感到威胁,咸阳就会不断接到自己领军攻打的消息,这样他们就会派兵去支援或者来对付自己,那扶苏的希望就又大了一分了。想到这里,蒙恬就命令对下一座城池发起进攻了
而此时,前往咸阳求助的信使也已经纷纷在路上了。
第九十三章 反间
蒙恬的大军在取下太原之后,却并没有顺势攻打上党郡,而是往北攻下了一时无准备的雁门郡和云中郡、九原郡。本来秦廷面对虎视耽耽的蒙恬大军还是有些防备的,不料他们却只是在北方的郡县折腾,这使朝廷内的恐惧之心大减。众人都认为蒙恬等人不过是趁着秦大兵征楚的时机扩充自己的地盘,同时又怕触怒了朝廷所以就对边疆各郡动了手。
所以当一些太原等郡的人逃到咸阳城来时,赵高、胡亥等人也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这些郡县虽然是名义上秦的领地,但其实却不能为朝廷带来一点利益,甚至朝廷还要将得来的税收的一部分用来接济这些地方的人。但是章邯却是看出了这几个地方的重要,这几个郡县表面上的确对朝廷没有贡献,但它们却有着大秦极其精锐的战士。由于这里的百姓生活在边疆,所以他们总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比如分布在郡外的猛兽,比如虽然不多,但依旧出现的匈奴人。倘若没有一身气力和武艺,这里的百姓早就死去了,但因为朝廷的不重视,所以这里的人并没有被征调进军队中。或许也是因为秦军本来就是一个强大的存在,所以对这些并不是士兵出身的百姓并不太过于看重。可是章邯却是在北地做过一段时日的将领的,他曾见过那些不逊于秦军主力的北方汉子的战斗力的,现在这几个郡居然接连被破,使得章邯有些坐不住了,于是他进宫了。
“皇帝,现在蒙恬军不断地取下那些北疆的郡县,对我们很是不利啊。”章邯焦急地道。
“如今我大秦的心腹之地都已经是战火连绵了,还有什么心力去看顾那些不太重要的边疆之地呢,何况蒙恬等人不过是趁火打劫,扩张一下自己的势力,也不会威胁到我大秦的生存。有他们在北方,还可帮我们挡住匈奴人,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相对于章邯来说,胡亥是一脸的轻松。
章邯早就知道皇帝会有这样的反映,忙将自己知道的北方几个郡的实情说了出来,然后分析道:“现在的确会如皇帝所说的一般,蒙恬他们的举动对我大秦的根本没有伤害,但是若让他们因为得到北方诸郡的百姓的支持而兵力大盛的时候,我大秦就要面对比楚、齐等军更为厉害的对手了。所以末将希望皇帝赶快让末将领军去帮助剩余的几个郡县,以免他们也落在蒙恬手中。”
章邯这个自己用来制约赵高的人物胡亥自然不会让他离开,于是他为难地道:“你且让朕想一想,去北疆诸郡守护,又将派出数万人马,那我咸阳城与函谷关中的兵马就会大减,这样岂不是内部空虚了。”
“皇帝如今我们的敌人有齐、楚、赵和蒙恬军。齐人被楚人几战打得已经元气大伤,一时半会是没有多少力量来作乱了,楚人又正和白将军他们交战中,肯定腾不出手来,至于赵人更是只有邯郸一城而已,不过苟延残喘,所以末将看来这些敌人都对我们没有威胁,皇帝又何必在意呢?”章邯的心思现在完全放在北方诸郡,所以便想当然地道。
胡亥听了他的分析也觉得有理,但是要章邯率军前去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的,于是他提出了另一个方法:“那朕就让其他的将领率军前去援助,至于将军,还是留在朕的左右为好。”
章邯在胡亥说了这句话后,也记起了自己是让胡亥和赵高平衡的人物,如果自己现在却了北方,那咸阳城中就无人制得住赵高了。于是他无奈地道:“遵旨。不知皇帝会派什么人前去支援北方诸郡。”
“这。。。”胡亥一时倒也找不到将领能够担此重任,现在咸阳城中的将领倒是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赵高的人,自己还真没办法将他们调去北方,一时不知如何说了。
章邯也看出了胡亥的无奈,于是道:“臣的副将王离,乃是当年助始皇帝平定六国的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也是善战之将,可让他带兵前去。”
“王离,”胡亥念着这个并不熟悉的名字,问道:“既然他是名将之后,为何朕却从未听说过他?”
“只因王离此人太过刚直,得罪了赵高与李斯,使得虽有一身才学却无处可用,臣也是到了咸阳后才得知有他这么个人的还望皇帝能够重用他。”
“既然是章将军推荐的人,那朕自然信任,就让他带五万人马去北方支援吧。”
于是咸阳城中本来就不多的守卫力量又减了几成,而此时蒙恬却已经占领了九原郡,然后又领兵返回了上郡。接下来才是他们的重头戏,攻击让秦廷着紧的上党郡。他攻打北方诸郡本来的用意是为了让秦人有一个错觉,当自己并不想灭了大秦,现在攻打上党也不过是一个继续扩充地盘的行为,这样秦虽然会派大军来,但却不会孤注一掷,同时也为扶苏做了准备。但此时,王离的五万大军却恰好也来到了上党郡。
王离毕竟是世家出身,也是熟读兵书之人,在得知蒙恬的行为之后,他反而想到了要攻击上郡,这样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只要上郡被攻击,正在北边作战的蒙恬必然回师来救,那样他就可以和蒙恬正面交锋了,同时北边的危机也自然解除了。所以他的大军没有直奔北方,反而是想经过上党郡而前往上郡。这一下,两军正好在上党碰面了。
九江城外楚营中,项羽还是在不断地问着项梁:“叔父,如今我军已经大占上风,可为何你总是不让我带兵杀上城去呢?这都又是五日过去了。”
项梁悠闲地看着他的侄子,笑道:“羽儿,上次我军能如此轻易地将秦兵击溃靠的还是运气,并不是我们的将士比秦兵英勇善战,这次倘若我们逼得过紧,恐怕他们会来个鱼死网破,到时候我们楚军就会有大的伤亡,到时候不利的还是我们。”
“难道叔父想将他们就这样困在城中,让他们最终饿死其中吗?”
“这倒不用,依我想来,再熬上几日,九江城中的动乱就更大了,到时候我们的计策就能够实施,那时不用太大的伤亡我们就能取下九江城。”
项羽看着智珠在握的项梁,却是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够轻易地取下九江城,这时他看到了在帐中一角,正看着书简的范增,于是问道:“是范先生出的计策吧。”
范增放下书简,微笑道:“正是,在下也是从上次的秦兵破九江城的计策中想出来的。我就要用他们的方法将这九江城再取回来。”
“我听逃出来的楚兵说秦兵是射了劝降信进去,才使守城的士卒军心大乱,从而等不及我们来援这九江城就破了,难道范先生也想来这一招?”项羽问道,脸上露出了轻蔑之色。
“秦人心中十分明白,倘若现在开城投降,我楚军必然不会放过他们,所以我们想要劝降是做不到的。”范增似乎知道项羽对自己的轻蔑,忙把不可能的原因给说了出来。
“既然这样,先生还说要照秦人的方法破城?”项羽十分不解。
“我从那日一战中就看出了秦军虽然有十万之众,但是却并不团结一致,其中分为两个派系。那日在与我楚军交战,前方的数万人陷于苦战时,后方的数万人却丢下这些袍泽于不顾,返身逃回了,我想这两批军马必然是互不统属的,甚至两名主将间还有嫌隙。只要我们把握住这一点,这城就易破得很了。”
项羽毕竟也是一个将才,听了范增的话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先生是说我们可以用反间计,让这两支秦军反目,我们正好趁机入城?”
“是的,所以我才拜托项将军让他这些日子按兵不动,为的就是寻找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项羽一听能够顺利入城,已经把刚才的恼怒放在了一边。
“我们的人可以进城的机会,只要我们的人能够混进城去,就能挑起城中两员秦将相互敌视,从而让秦军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发生争斗。这样城头的守护自然就减弱了,我军就能轻易杀进城去了。”
“而且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缺口,我们的探子已经怀中藏着密信进去了。”一直没有插话进来的项梁也说道。
“是哪里?”项羽忙问道。
“城墙的西北角被人发现有个豁口,正好可以让人攀进攀出,可惜只有一人可进,所以只能让探子进去。否则我们可以趁夜让大批士卒进城打开城门了。”项梁有些惋惜地道,“而且我们知道其中那个叫赵长克的将领乃是赵高的族弟,他必然会防着其他将领一手,所以我就要那探子被他的人抓住,其中的密信却是白班写给我的。你说要是让赵长克知道白班和我有往来,他会有什么反映?”说着哈哈大笑。
“那侄儿现在就去点齐人马,好趁着城中乱起之时杀进去。”项羽说着就跑出了营帐。
“将军现在就告诉小将军这一切是否太早了?”
“不会,我想城中的乱子就要起了。”项梁说着看向了九江城的方向,似乎已经看到里面乱作一团。
第九十四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几日来,赵长克可谓是度日如年。城中的粮草已经吃尽,虽然他已经削减了士兵的口粮,每日只有一餐,但那粮食还是吃完了,一旦饿了肚子,这些士卒的忠心程度就大大降低了,这是内忧;外患则是在城外盘桓不去的楚军,倘若他们攻城倒还好,至少能让赵长克有个数,不料他们只是围城,却没有一点进攻的意思,这让他心中的疑惑更大,不知道对方想怎么做。当然他心中更大的心病还是白班,这个被自己舍弃的人这几日来并没有找自己的麻烦,这让他很是不安,他宁可白班带着人前来兴师问罪,也好过这样煎熬,但是白班还真就没有来找过他一次。
以上的种种,使得赵长克这几日来疑神疑鬼,就连睡觉的时候都不敢安然。如今他正倚在榻上迷迷糊糊的,就听到有亲兵走进来道:“将军,我们的人抓到了一个奸细,由于事关重大,所以不敢擅自处理,请将军定夺。”在得到赵长克的许可之后,那亲兵就将人带了进来。赵长克看这人精明强干,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也无一丝畏惧,于是问道:“你是楚人的奸细?”
“要杀就杀,何必多问。我既然落在你们手中,已经打算以死报国了。”那人说着转过脸去,不再看赵长克一眼。
“他身上有什么东西,能让你们不敢做主?”赵长克问身边的人。
那人忙把一卷东西递了过去,道:“我们在他的身上搜出了这封帛书,上面写的是。。。写的是。。。。。。”后面的话似乎是不敢说出口,所以他就只是重复着那句。
“什么东西能让你们连说都不敢说了?”赵长克有些不耐烦地接过帛书,打开来看。不一会儿他的脸色也如那些亲兵一般变得铁青,随即又有些苍白,他将帛书用力纂在手中,问亲兵道:“你们是在何处抓到的他?”
“我们巡城时看到他鬼鬼祟祟地从白将军那边过来,似乎想出城去,我们一叫他,他反而想跑,所以我们就将他擒下了。”一名亲兵在一边邀功一般地说道。
“唔,这事你们暂不要传扬出去,本将军要好好想想。你们下去吧。”
“那这个人怎么说?”
“将他秘密之处决了,不可让再多的人知道他的事情了。”
待众亲兵出去后,赵长克重新打开帛书看了一遍:“白班啊白班,想不到你居然会投向楚人,你可不要忘了你们白家也是世受我大秦之恩的啊。好在我的人今天抓到了这个奸细,如若不然,恐怕当你打开城门引那些楚军进城时我还懵然不知呢。我说这几日那些楚军怎么就不借机攻打我们,原来是有了内应啊。”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将那帛书放进了自己怀中,“看来我得先下手为强了,要不然按这上面写的你三日后就会开了城门放那些楚人进来了。”赵长克根据这几日来城外的楚军围而不攻的行为和白班被自己抛弃却没有来闹事这两点,很自然地就断定了白班肯定是与楚人勾结了。
天刚擦亮,九江城中一片宁静,所有的人似乎都在休息,这时一阵脚步声却将熟睡中人给惊醒了过来。数千人在赵长克的亲自带领下直扑白班的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