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何娘子那里见面,面对方应物对住宅问题的又一次质疑,汪芷顾左右而言他道:“这次叫你来,只是想说一句,原来你的预感也不大准确,判断也要出错。
眼看泰山地震之事要被别人所用了,甚至有可能要被万安解读。那么最后东宫太子终究还是要被换掉。你作何感想?”
方应物的心思因为失误而敏感,总觉得汪芷口气带着点嘲讽,言外之词就是“幸亏当初果断没和你选一样的边”。便忍不住道:“无论如何,与你关系也不大,你还是认真做好你的东厂提督罢!”
汪芷嗤声笑道:“怎会与我无关?你以为天子为何会发廷议?那是因为东厂密奏万安与康永韶在坊司胡同的丑事,叫天子对他们的相信有所动摇了。”
方应物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缘故,惊讶之后便叹道:“你居然还是背后黑手,真是令我很意外。”
汪芷得意笑了笑,很诱惑地说:“不止这些,我还能帮你更多。比如,你想去廷议现场吗?”
方应物不禁睁大了眼睛,眼神闪烁不定,万分惊讶道:“你怎么可能有这个能力?”
廷议按惯例在午门外东朝房举行,那里虽然并非深宫大内之地,但也算宫城里了,不是无身份的平民百姓可以踏入的。方应物这样的平头百姓最多只许到达长安右门外登闻鼓,若不经天子传诏多走一步,妥妥被治一个擅闯宫禁之罪。
汪芷嗤声道:“你们感到一筹莫展的事情,别以为我也做不到,办法不是没有。”
方应物长叹一声,“你总是这样喜欢自作主张,这么些年也改不掉。谁告诉你我一定会渴求去参加廷议?错,大错特错!
如今我悟透了,功名富贵都是浮云。命里该有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故而我根本就没想去廷议,只愿成亲后挂冠回乡,从此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不再管人间的闲事了。”
汪芷为方应物的态度怔了怔,情夫一下子如此看开了,有点不能适应。随即她仿佛毫不在意,突然转了话头问道:“这两天,你那老泰山刘阁老没有找你罢?你还没觉察出点什么?”
方应物险些下意识地出口反问“你怎么知道”,但话到嘴边又悲愤地吞了回去。这不是废话么,上次自己才踏进坊司胡同,一刻钟后就传到了她耳朵里,有这样的监控力度,刘棉花与自己的往来状况有能算什么秘密?
汪芷又问道:“那刘阁老择你为东床快婿,显然是看中了你们方家的前途;但如果东宫之争并不像你推测那般,最后还是另立了太子,那你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在方家必然败落的状况下,你说刘阁老还会与你结亲么?你所谓的成亲之后挂冠回乡,那就是个笑话啊。”
对这个问题,方应物没法回答,也不敢回答,更不必回答。汪太监便嗤笑一声,推了推方应物道:“在我面前就别装腔作势了,你不是不想去,而是没办法去,所以只能摆出这种无心名利的样子。”
与汪芷打了这么多交道,方应物才不会因为汪芷几句话就乱了心神,再次反问道:“你怎么可能敢这样做?”
方应物知道,汪芷的两大靠山就是万贵妃和天子,无论采取什么办法,若汪芷将自己送进廷议,难道不会触犯到她的两座靠山么?
汪芷握拳道:“怎么不敢?怕我触怒皇爷?我试探过口风,皇爷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好像也默许了我。去年元月京师地震,今年元月天变,然后又是春季泰山连续地震,皇爷心里也惧怕得很,不敢轻易决断什么,多听听总没坏处!”
哦?方应物若有所思,历史果然还是有强大的惯性,虽然万安拼命扭转趋势,到目前看来近乎成功了,但是哪有如此容易?天子不是还疑神疑鬼么?
忽而方应物再次长叹一声:“当今虽然奸佞当道、忠良弃用,但无数正道同仁仍然咬牙支持,吾辈读书人士气未失,这是为什么?
因为还有希望,东宫太子就是最后的希望,正人都期待明君登基激浊扬清的一天!如果再让奸佞之徒推举储君人选入东宫,那……”
汪芷不耐烦地打断了方应物:“如此长篇大论,你到底想说什么?”
方应物掷地有声地答道:“我想说,任何时候我也不能随意放弃希望,做人就该顽强坚韧,不到尘埃落定时决不放松!所以你有什么办法,尽管说来听听!”
汪芷瞥了方应物一眼,“我想把外宅建在你隔壁。”方应物毫不犹豫地答道:“没问题,我不反对!”
汪芷斜视方应物,“我还想纳孙家姐儿为夫人。”方应物毫不犹豫地答道:“以后可以再商量!”
第七百二十三章 总有一种力量
成化二十一年,暮春已到,又是许多诗家伤感的季节,不过朝廷里外气氛空前紧张,谁也顾不得伤感了——国家如此,谁还有心思伤春悲秋?
说大一点,扯皮了很久的东宫之争闹剧就要落幕,金銮殿上宝座的未来主人即将确定;说小一点,骰钟马上揭开,各人押宝结局就快呈现,盛衰荣辱一时三刻之间就要明朗了。
如果天子不御临,廷议一般都在午门外东朝房内举行。在正常情况下,廷议是外朝的事情,内阁大学士不会参加,只需事后接收奏报即可。但今次情况特殊,天子特意诏许内廷外朝合议,一定要议出个子丑寅卯来。
此刻一大清早,东朝房里人头攒动,盖因参加廷议的人有点多,众人便只能挤一挤了。有些个年资浅、地位低的官员就不进屋了,站在门外檐下。
放在往常,如此多人聚集在一起,应当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但此时此地却是寂静肃穆、落针可闻。谁都知道,这是朝廷近二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廷议,紧张气氛足以把人压迫到无心闲聊。
按照传统规矩,外朝之首、吏部天官是廷议的天然主持者,也是吏部尚书地位特殊的体现。今天虽然有阁老列席,但李裕李天官仍然当仁不让,他大致扫视一圈,咳嗽几声道:“诸公应当都到了……”
“呵呵,我又险些来迟!”门口人影一闪,又有跨门槛进来的,打断了李天官的说辞。
却见此人头顶黑纱冠,身上金线红袍,相貌白皙俊美,年纪不过二十许人,手里不停把玩着一柄华贵的象牙雕扇。东朝房诸公十之七八立刻认出来了,这不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汪直又是谁?
众朝臣没有拦住汪直,但也没问话,等汪直自己开口。汪直站在门内,很淡定地说:“今日事关重大,我东厂不敢疏忽,在下便亲自来旁听,诸公不必介意。”
东厂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负责监视内外的密探组织。而监视、密探这些字眼,当然不仅仅只落在纸面上,而是确确实实存在于现实中的。
比如朝廷各衙门皆有东厂的人坐镇,称为坐探。他们并不直接干涉政务,只管监视和密报;又比如重要案件由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会审,但除了三法司之外,其实还有第四家在场,那就是东厂,称之为坐听。不过也不直接干涉审案,只管监视和密报。
所以像今日这样的重要场合,汪直这个东厂提督亲自过来旁听是很正常的事情,总不能说汪公公尽忠职守不对。众朝臣对此也没在意,今天本来就是公开廷议,没有什么不能让东厂知道的。
汪直先前走了几步,身后又有人跟着进来,貌似是随从之类。不免有人在心里吐槽几句,这汪直架子好大,连首辅万安也没有带随从进来,汪直却敢如此大模大样。东朝房这里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的么?
可就在这时候,原本静穆的东朝房内突然骚动起来。众朝臣整齐划一的严肃神情遭到了巨大破坏,各式各样的神色出现在众人脸上,仿佛有一阵狂风刚刚卷过东朝房,同时惊讶声音此起彼伏、不能消停。
因为汪直后面这个貌似随从的人物,就是方应物,之前处在舆论风暴眼中的方应物。一个许多人希望他出现,但却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敢于不给大太监汪直面子的人不多,但不代表着没有,首辅万安阴沉着脸对方应物呵斥道:“你现如今无官无职,有什么资格进来?”
但万安呵斥完方应物,又觉得自己找错了人,便立即转头对汪直责问道:“你怎能将方应物带过来?真当朝廷法度为一纸空文乎?”
汪直浑然不在意,“我在这里旁听,也需要有书记负责挥笔记录,然后整理出来,方先生到此就是充当书记。”
万安冷笑道:“东厂衙门里就没有书吏了?没听说书记这样职事不用本衙门书吏,却找外人来做的。你汪太监如此逾越常理,究竟是何居心?”
汪直瞅了瞅方应物,再回过头来答道:“实不相瞒,方先生已经被宛平县征发为书吏,并投送到东厂效力。”
这是唱哪门子戏?万安忍不住目瞪口呆,“方应物?书吏?”
众人纷纷将目光集中到方应物身上,却见此时方应物身着窄袖粗布青衫,头戴黑色方巾,确实是小吏装扮,肩上挂着褡裢,隐约能看到里面笔墨等物。
次辅大学士刘棉花从人群里冲了出来,惊愕地对方应物问道:“你这是真的……”方应物神色淡漠地点了点头。
朝房内一片哗然,方应物乃出身清流华选的人,怎么会屈身为浊吏?要知道,官和吏虽然都是吃皇粮的额定人员,但却如同云泥之别,一个是清,是人上人,一个是浊,是和衙役并列的职务!这两者之间,比天和地的差距还要大!
就算方应物如今被打下凡尘,但也曾经是两榜进士、会试第一,这样的骄傲值得铭记终生,再去充当小吏简直就是耻辱!
话说国朝小吏政治地位很低,常常是与衙役在一起并称胥役,有点前途的读书人都不愿去做小吏。小吏的来源大抵上有两种,一种是将识字的人登记造册,然后轮班征发为小吏,算作是服役;另外一种就是罚充,将那些违法乱纪的读书人罚为小吏。
方应物作为一个识字的人,没了官身功名之后,就失去了免服役的特权,又是被天子降罪处罚的人,理论上确实可以被衙门征发为小吏使用的(当然现实中不大会发生)。
“宛平县已经移文去淳安县那边,告知方应物在宛平县代役了。我感念人才难得,便收到东厂充当书吏。”汪直仿佛是一本正经地介绍着情况。
任是谁也能听得出来,汪太监话里话外那种炫耀语气。如今方应物不是海内知名也差不多了,可以把这样的名人当小吏驱使,对于没文化的粗人来说,怎能不值得炫耀?
汪直说完,扭头见方应物还没有动,很不满意地合上扇子,敲了敲方应物的头顶,喝道:“愣着作甚?还不速速将笔墨置好,准备记录!”
方应物依旧面无表情,仿佛汪直呵斥的是别人。他这无悲无喜模样与汪太监的趾高气扬、得意洋洋形成了鲜明对比。
众人又见方应物一步一步慢慢走到墙角处桌案前,再将褡裢取下来,一件件地掏出笔墨纸砚,然后默默地站在案后提起笔,和一般的书吏没两样。
望着这令人动容的一幕,许多人眼睛湿润,敏感一点的已经潸然泪下。他们印象中的方应物,是少年得志的典范!是一代天骄般的人物!
十八岁的举人,十九岁的会元,父子双诏狱,功业亦到了朝廷无法封赏的地步,走到哪里都是如此光芒耀眼!即便在天子和宰辅面前也是无所畏惧、刚直敢言!
但眼前这个方应物,却是屈尊为污浊尘世小吏,对着权阉唯唯诺诺,不敢有丝毫拂逆,只为能走进这道门,只为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
放弃了荣光,放弃了脸面,忍受奇耻大辱,他图的是什么?众人不约而同地想道,大概为的就是国本大计,为的就是维护纲常正统,为的就是江山社稷,所以才会如此忍辱负重,这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脊梁和担当。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热泪盈眶……
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丽即是正义!
一样米养百样人,有情绪激荡的热血派,也有喜好盘根究底的冷静派,例如次辅大学士刘棉花。他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方应物这样的人即便成了平民身份,若非方应物本人自愿,哪家官府会自找麻烦,吃饱撑着征他去服役当小吏?
所以方应物投身东厂当书吏,必然是经过他自己设计的。为了能混进来,方应物可真是机关算尽,使出所有手段了……对此刘棉花也不得不佩服。
话说方应物这几年,虽然结交了很多“同道”,但惹到的敌人也不少,有些就在此时朝房内,见状忍不住皱起眉头。
他们本来想着等大势底定后,就该想法子报复方应物了,可是如果方应物投身于东厂,还能被汪太监牵出来溜达,那可就不好办了。只听说过东厂报复别人,没听说过别人报复东厂的,就算方应物是东厂里最底层的小吏,但又有谁知道他背后的猫腻?
按下众人心思各异不表,只说首辅万安这心里,见到阴魂不散的方应物,简直就像吃了苍蝇似的。原本觉得今天能屏蔽了方应物,谁知道还是蹦了出来……
俗话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万首辅感到腻歪了,自然就有人出来替他出这口气,若能将方应物赶走更好。
当即工部右侍郎高长江站了出来,走到方应物案几前,开口质问道:“虽有天罚降于方府,但你仍可清洁自省,为何自甘堕落、不知羞耻地屈身为书吏?难道就是为了来这里争名夺利么?依我看,为了区区小利如此不择手段,实在算不上好主意。”
方应物慢慢研墨,眼皮也不抬,轻声答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阁下口口声声谈的都是利,不知是君子还是小人?”
随后方应物抬起头,逼视着高侍郎,又反问道:“阁下好歹也是当朝少司空,眼界就只有这么一丁点么?在你看来,国本之争就是私利之争?
但在我眼里,这就是正邪之争,我方应物就是要为正义出一把力气!至于你说的个人荣辱,早就抛之脑后、不在我心思中了!”
高长江像是听到什么笑话似的,仰头哈哈大笑道:“黄口小儿也敢如此大言不惭!正义两个字,也是你能妄言的?”
方应物没有恼羞成怒,很平静地等着高侍郎笑完,然后才答道:“我方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