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风流-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赶紧上前将他扶起来道:“孔爱卿何罪之有?爱卿乃是至诚君子,故而一时失察被小人所惑罢了。朕正因为完全信任爱卿,才将你留下来告知此事。”

孔颖达感激万分道:“多谢皇上信任!只是出了这档事,老臣责无旁贷。即使皇上不罪,老臣也无颜再居于朝堂之上!”

李世民笑道:“这国子监祭酒之位,非爱卿莫属,还望爱卿再为朝廷幸苦几年才是。”

孔颖达叹息道:“敢请皇上再给老臣一个补过的机会,老臣即使累死,也会将那些试卷全部过目。”

“孔爱卿严重了!至于这件事,朕自有打算。辅机,还是你来说吧。”

长孙无忌答应一声,将前日议定的计划详细的告诉了孔颖达。

孔颖达听完后心头震撼,曲阜孔氏乃是孔子嫡系后裔,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无人能比,算是隐性的第一世家。近百年以来,随着五姓七家等大家族的崛起,孔氏难免和这些世家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李世民此举,实质还是借着科举舞弊向世家开刀,对于这点孔颖达心知肚明。李世民乃是雄才大略的明主,世家虽然势力庞大,不一定就能斗得过李世民,因而孔颖达十分担心最后会牵连到孔氏一族。

“皇上,老臣家族一向安分守己,请皇上明鉴!”孔颖达虽然担心,不过并不害怕,毕竟孔氏的地位摆在那里的,再者自己家族也确实没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

李世民笑道:“孔爱卿多虑了!记得贞观二年,朕封孔圣人为‘先圣’,贞观十一年又封为‘宣父’,朕对孔圣人那是万般敬仰的。朕有意在合适的时机改封圣人为‘文宣王’,(注)不知孔爱卿以为如何?”

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朝历代皇帝为了达到政治目的,都会提出‘尊孔’。自从汉平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开始,各朝代也都开始追封孔子,不过追封为王的到目前一个都没有。

孔颖达虽然担心因这次事件而名声受损,不过和祖宗的荣耀比起来也就微不足道了,因而激动地连连点头谢恩。

李世民道:“朕知道孔氏家族忠君爱国,和其他世家大为不同,因而追封孔圣人为我李唐的异性王,还望孔氏家族继续以百姓朝廷为重。”

孔颖达虽然正直严明,不过毕竟在朝堂多年,一听就明白李世民是在拉拢孔氏家族。虽然孔氏家族地位超然,不过若想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必然要紧紧依附于皇室,特别是还遇见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自然别无选择。

“老臣谨遵皇上旨意,我孔氏一族必当以百姓和朝廷为重!”孔颖达唯一思考,就做出了决定。

李世民大笑道:“孔爱卿一心为国为民,朕心甚慰!朕决定今年亲赴曲阜拜祭文宣王,孔大人,到时候还要请你尽尽地主之谊啊。”

长孙无忌笑道:“皇上亲赴曲阜祭拜,同时追封孔圣人为王,孔氏一族真是集千万荣耀于一身啊!”

李世民深知尊孔就会拉拢孔氏家族,进而让天下士子更加归心。同时也是分化拉拢之策,如今世家门阀几乎铁板一块,能接着这次机会让孔氏家族归心,也是一件大成就。

孔颖达见李世民竟然要亲赴曲阜祭拜,心头实在激动无比,拜倒在地道:“多谢皇上隆恩,老臣一族感激涕零!”

李世民扶起他道:“这次的科考了结之后,朕会将此事原委昭告天下,到时候自会说明孔爱卿乃是受人所惑。”

“臣感激涕零,多谢皇上隆恩!”

“爱卿无须多礼,回去后不可走漏风声,一切按照计划行事就是。这些试卷就留下吧,孔爱卿忙了一天,想必也累了。”

“臣告退!”

孔颖达退去后,李世民低声和长孙无忌交谈一会,长孙无忌也告辞离去。李世民拿起张焕的试卷,看了许久却没发现什么端倪,思索一会后令人去将李治找来。

“父皇找儿臣有什么吩咐?”不一会儿,内侍就带着李治来了太极殿。

“雉奴,你去张焕家里,让他把所作的策问再写一遍,你给朕带回来。”

“儿臣领命。”李治有些莫名其妙,答应下来就出宫赶往平康坊。

张焕这俩天跟着小痴练习长兵器,天天累得半死不活。小痴丝毫都不通融,一招一式都严格要求。李治赶到时,正好再次看见张焕被击倒在地。见到李治来了,张焕仿佛见到了救星,也不顾李治的取笑,敷衍小痴几句后赶紧带着李治离开。

“哼!今天便宜你了,让你敢隐瞒我!”小痴看着张焕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驿馆事件时,张焕说过要告诉小痴事情真相,不料最近事情多竟然忘记了。他忘记了小痴可没忘记,还以为他刻意隐瞒,因此这几天操练起来下手毫不留情。可怜张焕懵懂不知,还以为是红拂的要求,丝毫没想过抗议。

进入书房坐下后,张焕笑道:“殿下,今日此来可有要事?莫非又是来打秋风的?”

李治脸一黑:“这叫什么话?上次是三哥的主意好不好?”

张焕笑道:“我记得是殿下先提出要去淘宝的吧。”

“咳咳……闲话少说,说正事啊!你把考试时所做的策问再写一遍,交给本王。”

张焕一愣,见李治不像是在说笑,也就不再打趣,走到书桌前稍稍回忆了一下,提起笔将那篇策问写了下来。

墨迹刚干,李治就将文章放在袖中告辞而去。

张焕将他送出门外,见他马不停蹄离去,心中若有所思。

李治匆匆赶回皇宫,刚拐到太极殿外面,却和高阳碰了个正着。

“雉奴,你做什么这么慌张?”

李治陪笑道:“父皇差遣小弟去办事,这不刚回来复命。”

“你能办什么事?斗鸡走狗还差不多!”高阳一脸不屑。

李治挺挺腰杆:“姐姐总是小看我!这次真的是办正事。”

“什么正事?”

李治三言两语将事情说了一下,借口父皇还等着的,拔腿就进了太极殿。高阳沉吟一会摇摇头,并没有跟着进去,转身向自己寝宫走去。

“雉奴,没你的事了,你下去吧。”

李治出去后,李世民从桌上拿起张焕的试卷,对比着张焕刚才书写的那份,仔细地看了起来。

(注:文宣王本是唐玄宗给孔子的封号。)

第070章 暗流涌动

李治的来访,让张焕心中有了很多疑惑。直到天黑之后,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才解开了他的疑惑。

“不知长孙大人前来,有何见教?”张焕将来人接到客房,亲手奉上茶之后笑着询问。原来来人是新任漕运使,宗正少卿长孙冲。

“呵呵,今日冒昧前来,确实有事要和张公子说说。你先看看这些东西吧。”长孙冲从袖中取出厚厚的一叠纸张,放在张焕面前。

张焕拿起来看了几眼,就皱起了眉头。原来这是两份卷宗,分别是他被青皮殴打和驿馆事件的审讯记录。这两份审讯记录都是执金吾所作,事无巨细全部列列在目。

对于崔氏兄弟是幕后黑手一事,张焕倒是不感到意外,毕竟这些世家子弟,最看重的就是脸面。不过忽然看见贺兰楚石的名字,倒是让张焕吃了一惊,细看下去才释然。长孙冲性子极好,也不催促于他。足足花了半个多时辰,张焕才勉强看完。

“看完了?”长孙冲见他放下卷宗,低声询问。

张焕点头道:“敢问大人这两份卷宗从何而来?”

长孙冲笑了笑,指了指天。

张焕一惊:“大人既然将卷宗带来,想必也会有吩咐吧?”

长孙冲道:“不错!”再次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来递给张焕,接着道:“你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就是。”

张焕看完纸上的话,心里顿时激起了狂澜,许久才平复下来。

长孙冲淡淡一笑道:“公子只管去做,一切都有人给你撑腰。”

张焕心中明悟,赶紧点头答应下来。

长孙冲道:“公子文采风流,我十分敬仰,只可惜今日时间紧迫,只好改日再来拜访了。公子若是有空,也不妨去我府中一聚。”

长孙冲既然是漕运使,苗影免不了要和他打交道。张焕见他说话客气,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准备找个机会带苗影去赵国公府上拜访。

张焕将长孙冲送出门外,想起那张纸上说的计划,需要几个人,难道又去向曹岩借人不成?上次借的那几人虽然没吃亏,张焕托了尉迟敬德后还很快放了出来,不过这次又是类似的事情,实在不好意思再去找曹岩。

张焕此时颇为后悔,没从漕帮带几个人过来,思来想去决定去找李靖借几个人。

“科举舞弊?”李靖听他说了内情,十分惊讶。

张焕点点头,将那份计划递了过去:“不错,二哥请看这个。”

李靖看完道:“这是赵国公的笔迹!可以肯定是皇上的意思,你只管照做就是。”说完随手将这张纸在油灯上点燃,瞬间化为了灰烬。

张焕点点头,又说起借人的事情,李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让他先回去,晚点就派人过去帮他。

…文;…“二哥,你怎么看?”张焕刚走,红拂就询问李靖。

…人;…李靖一脸沉重:“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崔康只是一枚棋子!”

…书;…“二哥是说?”

…屋;…“崔康是礼部官员,礼部如今是太子的势力范围,太子又和世家走得很近……皇上去年那番举动,竟然还没把太子惊醒过来!可叹那侯君集,自诩智谋无双,嘿!如今皇上洞若观火,你看着吧,不出今年必有大变!”

“太子会……”

“三妹噤声!心里明白就是!”

张焕回到家中,心里沉闷就想找人商量下。今日一早兕子派人将妙玉接进了宫,估计今晚是回不来了。张焕就找来了媚娘,向她说起这件事。

媚娘仔细听完后,直指问题实质:“公子,崔康仅仅是个礼部右侍郎,假如没人暗中支持,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

“是谁在支持崔康呢?”

“公子,谁获益最多,就是谁!”

张焕听了心中所有所思,不再询问。媚娘见他沉思中似乎已经明白了,也不打扰嫣然一笑离开了房间。

与此同时,陈国公侯君集府上悄然来了一个贵客。只是此人并未从大门而入,而是被侯君集亲自从后门接了进去。

“看来陈国公素日一直在苦读啊,老夫是比不上的。”一进书房,见书桌上数本书籍都看了一半的样子,来人笑着打趣。

侯君集笑道:“崔老说笑了,快快请坐。”

寒暄几句后,来人叹道:“数年没进长安城,这次来好像又繁华了不少,我那清河小地方实在不足以相比啊!”

侯君集道:“崔老若是喜欢,不妨长居长安。”

“想我崔伯颜做世家谱时毫无私心,却被皇上申斥,怎好长居长安惹人讨厌啊?”

原来这人竟然是崔氏族长,清河崔伯颜。

“呵呵,崔老说哪里的话!崔老德高望重,走到哪里不是被人敬仰?即使是太子殿下,也是经常遗憾不能接受崔老教诲呢。”

“陈国公真是会说话,老朽老了,怕是不能侍奉太子殿下了。不过那些不肖子孙,倒是可以帮殿下跑跑腿,做些粗活的。”崔伯颜捋捋胡须,脸上波澜不惊。

“崔老放心,中举名单已经呈报给了皇上,皇上似乎并无异议。”

“呵呵,这件事那不孝子也告诉老夫了,但愿一切顺利。”

“崔老放心!今夏皇上会去九成宫避暑,殿下会留在长安监国。殿下如今已经有了决断权,只需要等待几个月,一定将崔氏子弟和大家族的子弟们安排妥当!”

“这样最好,也省的那些晚辈们总是来烦老夫。既然科考之事没什么纰漏,老夫就想和陈国公说说另外的事。”

“崔老请说。”

“去年侯思齐大人勤于王事,竟然因劳累病逝,令人扼腕叹息。”

侯君集眼中微微闪过一丝悲伤,示意崔伯颜继续说下去。

崔伯颜喝了口茶,接着道:“如今皇上任命宗正少卿为漕运使,这漕运一事暂时插不上手,因此不但是东宫,我等几大家族也损失不少,太原王氏还因此决定独自向西域开拓商道。虽然君子不言利,不过总要为子孙留下些许资产不是?”

侯君集心中鄙视,却笑着点点头。

“幸好眼下又有一笔大生意,不知陈国公有意乎?”

侯君集此人,性格最大的缺陷就是贪恋权势,贪恋财物,听到崔伯颜这话,赶紧点头请教。

崔伯颜笑道:“前者卢道林接触到了一个高句丽商人李成浩,通过李成浩认识了一个倭国的贵族。据那人说,倭国如今战乱不断,兵器短缺无数,我大唐的普通制式兵器,在倭国价钱几乎是大唐的百倍!而且倭国银贱铜贵,都是使用白银做交易,一来一去又是十余倍的利润。陈国公久在军中,想必弄一些淘汰的兵器不成问题吧?”

崔伯颜虽然说是淘汰的兵器,侯君集却心领神会。太子东宫六卫率,加上自己掌管的左右候卫近十万人,手指缝里漏一丝出来也就够了。至于是不是淘汰的兵器,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再说了,弄些兵器让那些倭奴自相残杀,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想到这里侯君集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又和崔伯颜仔细商议细节,仍旧循旧例约定了密码账本和密钥,只等本次科举结束之后就着手运作。

崔伯颜此次进京,主要目的就是和侯君集商谈这件事。除此之外,上次世家子弟们被张焕羞辱之后,以崔氏为首的世家名声大大受损。崔伯颜也想借这次世家子弟雄霸皇榜的机会,好好宣扬一番,将受损的名声恢复过来。

崔伯颜和侯君集密谈了一个多时辰之后,敲定了所有的细节,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侯府。崔伯颜从陈国公府后门出来后,拐过一条街道之后,才上了马车向城南立政坊的大宅子而去。

长孙无忌近来一直安排着人盯着东宫一系的官员,因此崔伯颜虽然来的隐秘,却也被长安谍报司的人盯上了。谍报司的几人跟踪崔伯颜到了崔氏大宅,趁着灯光看清楚了崔伯颜的相貌,才迅速离去禀报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听完禀报,从卷宗中取出一叠画像来让那几人辨认。得知是崔氏族长崔伯颜,长孙无忌心中一惊,不顾天色已晚赶紧进宫去拜见李世民。

俩人商谈良久之后,李世民紧急召见了尉迟敬德,随之尉迟敬德再次将京城警备力量提高了一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