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太平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太平洋-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够唤醒这种骄傲的,只有战争只有收复故土的胜利捷报。

所以他不仅没担忧这种群情激奋,反而通过首相府,不断地加深报道,不仅让国防部透露了一些细节,选出了一些英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还让逐渐完善的地方政府,用张贴公告等手段,进行一场从上到下的宣传大战。

学生们是最先觉醒的人,这些正处在热血年龄,因为推行免费教育而能够走进校园的年轻人,被一场场公布出来的胜利弄得激昂欲喊,也因为一串串触目心惊的伤亡名单悄悄抹泪,李默相信,只要再过十年,当千万学子逐渐的步入社会,走向一线岗位,这股开始弥漫的骄傲,就会在他们身上传延下去。

被这股大捷热潮烫伤的还有各国记者,和沸腾的民众相比,他们显然就有些失措,甚至是惊慌了,因为谁都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内,在兵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竟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信。

当他们带着各自的心思,开始将新华国内的动态通过一份份电报发往国内时,小毛奇带着他的代表团也抵达了海参崴。

虽然他这两天想象了很多次海参崴攻坚战如此迅速完成的可能,甚至还认为是俄军实力太差集体投降了,但当他在陈平的陪伴下从前进基地进入海参崴后,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巨大的海参崴要塞,到处是被炸开的石堡残垣和火药留下的痕迹,墙壁上的焦黑和血迹证明了这里曾经发生过几位惨烈的战斗。

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他们真的拥有正面强行砸开要塞的能力?

当一个个疑问从小毛奇心头升起时,鲁登道夫却忽然发现,脚下的黄土似乎是刚刚填好的,而且四周的焦黑也太多了,就仿佛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火,不过这个念头也仅仅是停留了片刻,因为在他看来,黄土或许是中国人为了欢饮自己这些人掩埋了大量血迹而故意填上的,至于那些焦黑,虽然有些多,但炮弹本身就会带来火焰。

等到鲁登道夫放弃查看,开始不断追问几位新华军官战斗细节后,陈平终于是长舒了口气,心头也不禁暗骂面前的“战斗场景”布置得太过火了,让你们多弄些爆炸的痕迹,也不至于用TNT把整个海参崴都炸得七零八落,看不到一栋完整建筑吧?

而且刚才的战地医院,他奶奶的几千号“伤兵”都是伤在了头手脚三个位置,就不会身上也裹点白布,抹点羊血吗?

“这么说,贵军是通过飞艇和六英寸炮弹完成的攻坚战斗?”

“是的。”陈平连忙抓住掩盖漏洞的机会,严肃说道:“我们使用了一些飞艇,二十多天来一直从天空投下了大概三千吨炸弹,在摧毁了主要建筑后步兵才进入,但还是遭到了一些损失。”

这个数据,让鲁登道夫瞪大了眼睛,霎时忘记了刚才的发现,心头也暗暗惊呼。三千吨,上帝,难怪见不到一栋完整的建筑了。

很快,小毛奇就结束了视察,说实在话这里根本没什么好看的,因为除了残垣断壁还是残垣断壁,整个海参崴都成了垃圾场,除了证明新华军火力强大外,什么也看不到。

“陈平阁下,我想去双……”

小毛奇话还没说完,忽然见到一位背着古怪的大背囊,背囊里延伸出一根长长天线的士兵走到了陈平身边,递上了一张纸条后又迅速的离开。

陈平偷偷扫了眼小毛奇,见到他盯着通讯兵的身影眼都不眨,心头狂喜连忙故意甩甩手中的纸条:“路德维希阁下,您想去参观双城子吗?那太好了,我刚刚收到消息,几分钟前那里已经在我军的控制中。”

“几分钟前?刚刚收到消息?”小毛奇心头一跳,忙追问道:“请恕我直言,那位士兵是来传达消息的吗?他怎么能知道几分钟前的消息?难道贵军先控制了电报站吗?”

上钩了。

陈平假作难处,左思右想了半天才说道:“尊敬的路德维希阁下,他的确是通讯兵,但恕我不能告诉您我们是如何传递消息的,因为那属于我国的最高机密。”

“最高机密?”

小毛奇似乎有些明白了,事实上早从新华海军拦截日本归国舰队起,很多人都在猜测他们到底是如何定位找到日本的,那时他就怀疑新华可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技术,直到后来他听说曾在美国小有名的一位叫特斯拉的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一种无线电的长距离通讯技术,而且根据情报这个特斯拉就是发明了交流电,并把全部技术专利都转让给了李默的人,所以他怀疑这项长距离通讯技术很可能已经获得了突破。

但他没有继续询问下去,作为一个国家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他也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他很清楚知道这项不依赖固定电报站,可以随时随地联络的技术有多么重要,如果可以他甚至愿意用几艘战列舰来交换。

而且李默掌握了这种技术,还在自己面前展示了一下,就说明它有出售的可能,就像当初的那种战列舰一样,要考虑的只是代价而已。

所以他考虑的已经不是得到这项技术,而是能用什么条件,得到这种甚至可以改变战争模式的装备,但要用什么条件却让他犯难了,李默那家伙绝对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而且胃口极其贪婪,他会提出怎么样的要求呢?

1903年九月三日,来访的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一行结束了海参崴的访问回到北京,随行的记者们立刻将所看到的情况通过电报发回了欧洲,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由于通往西伯利亚的通信全部中断,俄国国内也并不知道那里的具体情况,虽然之前新华报纸都报告了大捷的消息,但别说俄国了,就连英法都不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在他们看来那是李默鼓舞人心的小花招。

但等到德国记者亲身查看被攻陷的海参崴消息见报后,整个欧洲都鸦雀无声,陷入了久久的沉寂中,因为谁都知道,如果新华发布的消息全都是真的话,那就预示着在西伯利亚的俄军几乎丧失了全部的战略主动权,一场败仗已经注定。

尼古拉二世彻底爆豆了,他想不通自己养了那么多军官,为何在关键时刻不能给皇帝解忧,不能提供点好消息,接过还要通过敌人的嘴巴获得消息。

怒气正盛的沙皇陛下把全部的怒火都发泄到了对军队的指责,最后在他的严令下,军方立刻宣布再次征召五十万士兵,此外还严令还在磨磨蹭蹭,对东方战局一无所知的西线司令扎鲁巴耶夫立刻带领大军出发增援库罗帕特金大将。

这时,一直在为帝国“尽心尽力”出谋划策的海军少将罗杰斯特温斯基向尼古拉二世建议,认为新华把全部主力陆军都派往了北方,所以南方根本就没有防守,应该立即出动舰队,依靠维特赫夫特将军打下的帝力为基地,寻找歼灭新华海军主力的机会,哪怕是只消灭一部分,只要最终能占领婆罗洲和吕宋,就可以威胁新华富饶的东南沿海,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减轻北方的压力。

还是有忠臣啊。

尼古拉二世一拍大腿,立刻接受了罗杰斯特温斯特少将的建议,准备派出世界第三舰队彻底的清剿远东。

这个计划,把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吓得半死,这段时间他一直建议应该等到法国提供了新式战列舰后在进行决战,而且五艘博罗季诺级才刚交付,甚至一些小工序都没完成,海试更提也别提,所以立刻入宫准备阻止这项计划。

但尼古拉二世此时怎么还能听得进去,何况按照他的想法,虽然新华肯定拥有了新式战列舰,但自己也不是吃素的,世界第三海军拥有的超过200毫米的舰炮数量是新华的一倍,所以连听也没听进去,直接把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赶出了皇宫,并固执的命令舰队必须在十天内出发。

到东方去。

把那些破坏俄罗斯和平的东方异教徒埋葬在海里。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409章 中德密约

北京。

德国大使馆内,卫兵眼神冰冷的扫视着大街不敢有丝毫倦态,因为这几天德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正下榻在这里,所以每个人被要求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可和卫兵相反,小毛奇却坐在房间里,对着窗户愁眉紧锁,脸上更带着说不出的疲倦。

原因全来自于桌上这份他和李默见面后,对方提出的这份有关技术交换以及签署中德新协约的倡议书。

用无线电换取精密机械加工的核心技术。

他不是不知道无电线的重要,恰恰相反,当那天参观驻北京的皇家近卫团时,对方利用无线电联系了旅顺,并将随自己出访停泊在那里的俾斯麦侯爵号巡洋舰的动静都反馈回来,内容和拿着电话机通过电报站转达的德国军官描述的一模一样时,他就知道,德国必须要无线电。

甚至为此开出了足足价值数十吨黄金的天价。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默不仅拒绝了,而且还很干脆的告诉自己,每个无线电发报机中都装有防拆卸的特殊装置,一旦没有按照程序私自拆卸,放置在内部的炸药就会立刻爆炸。

很明显,这个纵火犯根本不向外界所了解的那么简单,他直接打消了自己秘密获取的想法,把最后一条路也给堵死后,逼着自己回到谈判桌来,虽然说他很想走其他渠道,但天知道外壳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螺丝要先拆那一个?万一出现了问题,反而会让德国无法再获取急需的技术。

随后他就提出了条件,一个让他也举棋不定的用高精密机床等核心的机械加工技术和派遣三千相应的高级技术操作工来华换取无线电。

论制造业和科技总量,德国不如英国,还不如法国,或许比美国还差点,但在精密机床和机械加工技术,德国却独占鳌头,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经过多年努力,德国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他们在机械加工上的造诣,使得精密机床技术这些年获得了突飞猛进。

而现在,那个李默却要通过一个无线电就把这些东西全部据为己有,这就仿佛你存了一辈子的钱,到最后却要和一个是敌是友还无法分清的人共享财富那样让人难以接受,而且最关键的是他还需要足足三千高级技术工人来华帮助他培训工人,这更是无法接受的,这意味着一旦中国人学会了那些技术,就再也没有东西能够约束他们了。

除了技术外,他提出的这个叫《中德战略协定草案》的近乎结盟的方案,更是德国需要慎重考虑的,虽然对这个怪怪的名字有些奇怪,但战略两个字连孩子都知道含义,那意味着一旦签订了这份协议,德国的未来计划都有可能需要修改。

这是个棘手的大问题,德国需要无线电,自己也需要一种能够随时随地联络上各级军官的手段,欧洲的电报网虽然发达,但未来如果有战争的话,恐怕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问题,就像是此刻的西伯利亚一样,俄国人甚至无法联系上哪怕一个电报站。

技术自己获取还能说服皇帝陛下,因为新华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输德国,即便不算无线电,他们在内燃机,大型发电机,电动机等方面都开始领先世界,尤其是后两者,现在已经是新华最大的机械类出口商品,每年仅此两项的收入就到高达两亿马克,约合七千万蓝币,而且随着电力越来越多的应用,出口量正在以爆炸性增长,连德国也只能购买专利自己制造。

但派人来绝对不行,那些电机的加工工艺并不高,和大型成套高精密机床和加工技术完全是两码事,按照新华目前的加工能力,把技术交给他们摸索需要至少三四年才能完全吸收,但如果派人来手把手教他们,恐怕时间就会缩短到两年甚至十年,那就意味着李默有机会站在德国肩膀上迅速弥补最后一块短板。

和技术相比,真正让他难下决心的是这份战略协定,因为如果签署了协议,就等于宣告了已经认同了中国人加入这场游戏中,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就像一群白人和一个黄种人在谈生意,却被占去了大头那么让人难受。

毫无疑问,新华已经是个越来越重要的国家,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德国,但时至今日,他其实还是一位旁观者,虽然获取了吕宋,获取了婆罗洲,甚至把遥远的密克罗尼西亚改为了大夏,哪怕他们此刻正在为一片庞大的冻土浴血奋战,但他还不能算真正的利益获得者,充其量也仅仅是远东霸主,因为他们的手还无法伸到遥远的南美和非洲。

德国其实也不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但和李默相比,却是欧洲说话举足轻重的国家,即便是英国人有时候也必须考虑德国,所以德国的崛起,已经让欧洲非常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由德国提出在桌子上再加把餐刀,对象是一位黄种人,会不会引来整个白人世界的仇视?会不会让德国好不容易推开的大门再次被关闭?

没有人知道,即便他是德军总参谋长,是最核心的人员,也无法预测这份协议签署后的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将是德国,甚至是这个世界迎来的一个最大挑战,因为大家有可能需要学会聆听一个从东方发出的声音。

小毛奇深深地吸了口气,拿起文件站了起来,他无法也无权做出这种决定,但德国却又需要无线电技术,所以必须尽快把消息传回去,让首相议会和皇帝陛下拿主意。

半个小时后,一连串的电报机滴答声开始从北京电报站专门为各国外交官开辟的专用机要线路发出,经过香港在绕过半个地球向德国传送回去。

“古老而缓慢,而且容易泄密。”发完电报后,小毛奇捏了捏鼻子,忽然对随行的鲁登道夫说了这样一句话。

鲁登道夫并不知道为何参谋长会这样说,但他却很清晰的知道,在那几天里,来往于德国和新华的电报量剧增,仅仅半个月时间,德国在此项上的花销就超过了数十万蓝币,以至于那段时间电报站的工作人员都得到了不菲的奖金。

或许此时此刻的北京,小毛奇是最没有心思关心外界事情的人了,对于欧洲爆出的俄国舰队即将出发的消息也不感兴趣,在他看来其实俄国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因为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颠倒,除了在钢铁总产量上海领先几万吨外,无论是科技还是制造业,俄国都已经被甩开了很多。

经过整整二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