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太平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太平洋- 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默没空去关心美国舰队,而是和张作霖悄然坐火车抵达了嘉峪关,这里是目前新华西北铁路网能够到达的最远点,虽然乌鲁木齐,唐努乌梁海通往这里的铁路都在兴建中,但要想联系起来起码还要两年。

在西北修铁路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原大地,为了把铁路主干道尽早的铺满大西北所有省份,八年来至少有一百多万建设兵团的土人苦力死在了这里,用白骨堆积起来形容也不为过。

李默不理大白舰队来这里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前世酒泉钢铁厂的位置上,耗时五年的新华西北重工集团旗下的第一家钢铁厂终于开工了,虽然目前实际日产500吨的产量和设计百万吨年产量的指标差距还很大,而且因为等道路等原因工期延误严重,可它还是个极大的进步,意味着西北地区终于可以自产钢铁保障当地建设需求了。

但这需要过程,等到工人们熟练了,等到矿石开采进度更上,不需要一两年,产量就可以达到设计指标,而且除了这里外,在未来两年内,乌鲁木齐,银川,西宁和包头和兰州这几个地方兴建的钢铁厂也将相继投产,等到那时不仅西北建设将正式步入快车道,新华的钢铁产量也有望再翻个倍。

即使李默不是穿越者,这个时代对钢铁的追求也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一艘艘战舰,还是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交付部队用于培训的M2型坦克,或者是一根根铁轨,一座座工厂,新华对钢铁的需求几乎就像个无底洞。

虽然截至去年各大钢铁厂的产量首次突破了500万吨,仅次于英国的610万吨,成为了世界第四大产钢国,不仅拿下了VH装甲钢的热锻造技术,拥有了电渣炉技术,而且还首次突破了硅铁合金钢和锰硅合金钢两项技术,但依然难以满足国内旺盛的需求。

所以西北集团和嘉峪关钢厂的开工投产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看着火红的钢水倾洒而出,变成一根根铁轨,看着水压机下钢胚变幻形状,李默如同个孩子般仔细的询问着每个细节,穿着厚厚的粗布工作服,和工人们一起查看进度,检查炼炉。

对他来说,每天多炼出一吨钢铁,那就代表新华又壮大了一分。

直到在嘉峪关盘桓了十天后,最后才恋恋不舍得踏上了回程,虽然他很想现在就去天山,去乌鲁木齐,可西北即将迎来冬季,没有铁路交通非常困难,所以只能暂时作罢。

视察完了钢厂后,李默又来到了目前西北最大的石油冶炼厂,延长油田。

步入这个并不算大的油田后,首先看到的还是那堵曾被贴满了人皮的土墙,虽然墙壁已经被清理干净,但当地工人却没有推到它,因为这是一个纪念,大家希望让后人知道,这座大油田是从鲜血中建起来的。

相比锦州,和后来相继在日照、连云港、长兴岛、福建、等地开工的一批国有和私人炼油厂,延长炼油厂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因为深处内陆中心,所以在建成后它几乎承担了大部分特种油料的加工和实验基地,也是目前新华唯一的航空汽油提供基地。

“小技术,大变革。”

作为后世来者,李默很清楚这句话的含义,因为很多小技术看似不起眼,但影响却很大,尤其是在航空汽油上。

由于目前的加工和冶炼技术限制,目前新华使用的航空汽油和普通汽油差别并不大,仅仅是添加了一些合成物,减小挥发性。

这个因素在最初的并不算问题,因为当时星式发动机还没弄出来,但随着星式发动机出现后,发动机马力却迟迟得不到突破,成为了他最大的心病。

无论是那种飞机,一款好的发动机是格外重要的,纵观后世的经验,发动机对飞机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他一直梦想尽早解决这个问题。

但技术部门想尽了办法后,却始终得不到很大提高,这里面除了加工和设计因素外,设计师们也发现,不同批号的汽油也对发动机性能有很大影响。

这个消息传到李默耳朵里后,让他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关于航空汽油中辛烷值高低对发动机影响的文章,所以才赶来这里。

航空汽油挥发性比车用汽油低,较不容易汽化,其中的辛烷值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性能,所以抵达了延长后,李默立刻和技术员们一起开始解决如何提高汽油中的辛烷值。

虽然还有其它办法,但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的一种,依靠添加高毒性的四乙基铅来增加辛烷值,为了找到最佳配方,他学习后世美国在汽油中加入不同的染色剂来区分类别,然后在交给发动机部门去试验。

使用高辛烷值的发动机时,机发动机的燃料系统也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要不然就会对飞机构成风险,所以从汽油还是的小变革,引发了一场新的发动机革命。

李默的目标,是按照美国二战的标准,研制出辛烷值含量高达110至120之间的好油,并且配套更好的燃料系统,改良发动机,从而让星式发动机至少达到单翼机所需的最小600马力。

但这是个漫长的过场,除了油料外,匹配油料的发动机燃料系统等等,都需要长期的试验,而且后来他才明白,为何二战时只有美国敢用这么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了,因为当汽油在管道内一遍遍提纯、添加、混合的过程,几乎就是在烧钱。

随着美国大白舰队一路向西,相继访问了上海,广州和吕宋,穿越了苏伊士运河抵达地中海,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回到美国后,这个航行一年多、航程数万海里、横穿三大洋的骄人记录,一方面使世界各国领略和承认了美国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证明了美国舰队跨洋作战能力。

但同时,他也没有达到预期震慑新华帝国和欧洲的目的,因为此时被李默提早到来的无畏舰早已欲罢不能,1909年5月,为应付与德国之间的海军造舰竞赛的压力,英国议会批准了再次开工8艘主力舰的庞大追加预算,来回应德国海军的挑战。

这个消息,也代表欧洲上空已经不是阴霾积聚了,而是彻彻底底的爆出了火星。

8月29日,比历史提早了足足三个月,英国皇家海军在开工的当天,就把四艘猎户座级战列舰的数据公布了出来,满载25000吨的排水量,20节的航速都没有出乎世界的预料,但采用新华帝国吉林级布局的五门双联13。5英寸45倍身管舰炮,几乎是刚公布就引燃了整个世界。

《世界进入了超级战列舰时代》。

近一年来,当来往于全国各地,和各个实验室的李默把头抬起来看到这份从新华驻英大使馆用传真机发回来的报道后,立刻把它扔进啦垃圾桶。

“少爷很忙。”李默对着报纸啐了一口,因为和超无畏的出现相比,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

1909年10月1日,新华帝国首相李恩富以个人名义宣布,将于明年9月30日按期卸任。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478章 爱因斯坦和未来

“我们上次说到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现象,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

“比如设想一个磁体同一个导体之间的电动力的相互作用。在这里,可观察到的现象只同导休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可是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两个物体之中,究竟是这个在运动,还是那个在运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如果是磁体在运动,导体静止着……”

这是北京大学里最大的公开讲堂,相仿议会大厦内斜坡式的布局,让几百双求知的眼睛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正面黑板和讲台。

站在门口,李默拉了一把准备带他进教室视察的新任校长蔡元培,手指竖在嘴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后,躲在门口静静地看了起来。

这段时间,因为李恩富的公告,使得他一直忐忑不安,说到底他是人,不是神,他也无法预测已经被改变的未来会怎么样,尤其是这个国家已经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资本道路后,谁也无法预测新思想会对这个国家绵延了数千年的传统带来怎样的冲击。

其实事实上别说他了,包括李恩富自己在内的所有新华高级官员,大家都很紧张。首相离任,预示着新华将展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选,而大选又将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它会不会引发动荡?西方式的选举制度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国家的未来政策会不会因此出现重大改变?

没有人知道。

就如同眼睛上被遮上了一层薄纱,透着光明却看不清晰。

所以为了放松心情,李默微服来到了北京大学,想看看这里如今的建设,没想到却遇上了这堂公开讲课。

他的目光,随着讲台中央那位身着西装,衣着笔挺,有着一个令人影响深刻的宽额头的欧洲男子来回移动,当他在黑板上写下某个方程式,或者用小道具做演示,或者是遇到了听不懂得学生因为语言交流的提问而请教边上专门的翻译时,嘴角总会露出得意的微笑。

阿尔伯托·爱因斯坦。

这位在托马斯帮助下来到新华,和特拉斯成了莫逆之交,并最终答应愿意留在新华科学院供职的男子,已经开始逐渐散发出照耀世界的魅力。

此刻他讲解的,正是他在几年前,发表在新华物理杂志上,并且帮助他拿到了当年大中华皇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物理学奖章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

和把这位重磅级,可以说影响了后世物理学的人物暂时留下来,这本身就是个奇迹,如果不是特斯拉的鼓励和劝说,相信他当时早就离开了,因为这里和欧洲相比,缺乏一片沃土。

但现在,看看那些挤满了讲堂求知的眼光,看看不时举手用流利英语和他交流的年轻脸庞,这片贫瘠的土地十几年辛勤灌溉下种出出现了第一丝绿色。

在全国推行的全新教育方式,让这个民族逐渐走出了只知道之乎者也的尴尬,随着一批又一批学子被选拔出来,公派前往英美等国留学回国后,这片贫瘠的土壤上的种子终于开始发芽。

数以万计,不,是数以十万计的小树苗开始扎根,因为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从1893年起至今的16年里,共有十五万被挑选出来的华人学生赴欧美公派学习,其中九成目前已经回到国内,其中一半又任职与教育有关的工作。

按照李恩富的笑谈,梁启超和教育部拐带走了半个国家。

就是这半个国家,再加上国内自己培养的人才,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核心的新思想队伍,他们摆脱了落后和愚昧,开始接受西方的理念和价值观,并把它融合后又带了回来,去影响身边的人,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关于科技,关于国家的未来。

就像发明了传真机谈福顺那样,如今的装备制造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几乎都来自于这些人,当年从欧美请来的技术工人呗挖空了底子后,要么离开,要么就选择了定居在美丽的檀香山,尤其是最关键的电磁和动力实验室,基本上都已经是华人工程师在当家,就连后世大名鼎鼎的冯如也被吸引进了飞机研究院。

而且面前这间专门的大课堂,还在吸引众多人才包括斯特拉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参天大树来讲课,从机械到化工,从物理到数学,还有文学,美术和音乐等等,正是他们不断地播种,这个国家的思想正在一点点转变。

或许和目前的人口基数相比,这个数字还是很小,而且国内绝大多数地方还处于愚昧中,但这又能怎么样呢?火种已经悄然播下,等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全国数以千万计从小就开始接受新学教育的孩子们成长起来,那么整个民族将真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默从趴在加拿大营地勾画未来蓝图和计划书时,就很清晰的知道,要想国家强大,教育是唯一的道路。

要不然他也不会采取全免费,而且带有惩罚性的强制教育制度,并且十几年里掏出了不下三十亿蓝币去补贴,这样的压力曾经差点让他趴下。

但现在,朦胧的曙光已经出现,蔡元培这位新校长兼教育副部长显然比他的前任做得更好,因为他推行的是更符合李默想法的自由启发式教育的开放模式,更倡导学术的专业的性,并且还首次把技术和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建立了最初的大学自己的科技开发实验室。

随着他这个模式在北京大学获得极大的成功,目前梁启超已经在全国陆续建立起来的高等学府推行,据说将来还要推广到蒙学和中学,改变目前言传身教的传统方式,充分的调动和培养学子们自己的思想和动手能力。

这个民族,从不缺铮铮铁骨的文人,从不缺手段圆滑的政客,如今李默回来后又逐渐给他补上了最后这块科学技术的短板,已经形成了一个正在稳固的三角支架。

望着讲台中央的爱因斯坦,李默很高兴,但看到那些求知欲望强烈的学子,则只能用兴奋来形容,能从这位天才身上哪怕是汲取百分之一的知识,也足以令此刻坐在里面的学子们受益匪浅。

望着一双双雪亮的眼睛,李默很明白,他必须想办法把这位天才真正的留在新华,为这个国家在多做一份贡献。

“元培,有笔吗?”

“有。”蔡元培掏出笔递给了李默,还以为皇上要题字之类的,却没想到李默竟然和学生一样,就这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开始在纸上写出一连串他也看不懂得数字和符号。

这一幕,让很多过路的学生和老师都大为惊讶,还以为这是校长给谁开小灶呢,等看到李默的脸庞,却都猛地如塑像般凝固了,全都捂着嘴巴,呆呆地看着这位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希望和未来的皇帝陛下,此刻就像蹲在墙角来偷听的学生那样,拧着眉写写停停,就像在答一道很难的题目。

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杜大壮等禁卫紧张起来,虽说这里是北京大学,李默如今在学生们中间的威望简直可以用天来形容,但毕竟这里是公共场所。

不过他们谁也不敢打搅李默,作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禁卫,他们很清楚李默这个习惯,一旦他凝神想事情的时候,总是这样不管不顾,就像他之前在延长炼油厂时,想事情时差点把一罐实验汽油当水喝了下去,所以他们也只能小心又小心,右手更是直接揣进了怀里以防万一。

李默席地而坐,似乎没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