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是有收获的,当阳光重回大海时,数十封之前截获的电报已经被破译了出来,其中几乎九成的通讯信号里都提到了几个关键字。
“支援,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蒂华纳。”
毫无疑问,美军正在调集部队火速支援半岛边境!看着这些关键字,米宁终于笑了起来,将翻译出来的内容递给了参谋:“发给指挥部吧,也该是动手的时候了!”
檀香山别墅楼顶,望着搭载了5个步兵师的船队离开海湾,李默才悻悻的摸摸鼻子,向楼下走去。
“赵龙回去了吗?”
“已经回去了,昨天晚上首相也已经安全抵达了北京。”陪同的陈平说道:“电报说,今天各国政府和议会会开始审核伊士坦布尔协议,如果顺利的话,下周就可以协议就可以得到通过。”
“哦。”李默应了声,别看他悠闲,可眉宇间那股子担心依然没有化开,虽然指挥部近在咫尺,他也很想去,但为了不给将士在这个关键时刻增加负担和压力,他还是忍了下来。
陈平也是隔三岔五去听听汇报没有亲自坐镇,道理是同样的,他是三军总参谋长,按照新华军事条令,若是去了就自动成为最高指挥官,会限制下面将领自身的发展。
“大岛那边……”
“一个小时前也已经全部启程了,总计986艘,我已经让海军抽调有经验的航海长随时报告天气情况,如果顺利的话预计28日清晨可以发起进攻。”
“另外,根据昨晚的统计数字,圣迭戈已经基本瘫痪,第一炮击编队和2艘重型母舰会在27号汇合船队,提供火力支援。”陈平知道李默在担心什么,说道:“皇上放心,登上岸我有把握。”
“我也有把握。”李默心里嘀咕着,但紧张却不是假的,虽然他所知的后世诺曼底登陆规模更大,但英吉利海峡才多宽?即便那样还出动了三千多艘舰船,空军在几天时间内更是出动了上万架次。
而且当时的欧洲的铁路和公路网已经很发达了,足以让登陆士兵走上几步就可以抵达交通线,但如果你去现在的墨西哥,那只能是一望无垠的荒漠。
如果墨西哥的交通和运输设施水平能达到二战标准,他也不会冒险往加利福尼亚那种人堆里扎,可问题是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上根本没有铁路,蒂华纳以南也属于山地,至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沿海的海港都无法满足登陆后部队快速展开和后续物资运输,光是安排20个师走瓜伊马斯,就大概需要30天时间,这种效率可想而知了。
所以才会选择火中取栗,直接强攻拿下洛杉矶获得深水港,说白了还是受限于这个年代的基础设施水平,打个简单的比方,就算给你一艘后世最强的尼米兹级航母,你就能保证征服世界了?光是如何补充航空油料就足够你忙活了。
装备优势,其实都是靠后勤砸出来的。
以现有鲲鹏轰炸机为例,论性能全世界都必须仰视,但要飞到西海岸,首先要把弹仓塞满油才行,而且那边还必须提前建设好简易机场,然后在那里等运输船把专用航空汽油和炸弹运过去才能保证使用,至于攻击机和战斗机,挂满了副油箱也也不够飞单程的。
陆军装甲师更是娇贵的要死,需要经常保养,士兵倒是没问题,但美国人会留给你粮食?
这都需要运输,所以控制一个吞吐量较大的深水码头,极为关键。何况纵观整个北美西海岸,具备投放大兵团的深水港屈指可数,美国的三个都在加利福尼亚州。
而且海军优势是带不上岸的,虽然把部队送上去李默很有信心,但一旦部队深入展开,空军暂时没法支援的情况下,靠腿短的海军航空兵包打天下无疑是痴人说梦了,所以后续还是要靠陆军和空军。
要知道为了进攻美国,空军准备了四个师,上千架轰炸机/攻击机,战斗机也有几百架,问题是现在都用不上。
除了登陆外,需要多久能拿下洛杉矶,能够借机会打掉美国多少有生力量也很关键,说到底,还是距离。
“距离啊!”李默叹了口气,要是有B52多好,从夏威夷直接覆盖整个美国了。
“李先生,您一会去问问阿德尔和冯如,再催催唐晓,四发轰炸机怎么样了?”李大皇帝咬着牙走了,留下面面向觎的李恩富和陈平。
“元寿,四发轰炸机能从夏威夷直接轰炸美国?”
总参谋长大人摊苦笑摇摇头:“皇上是不放心上岸后的事情。”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726章 登陆(三)
黑暗中,战列舰一艘艘的开始编队,巡洋舰布散在两旁,驱逐舰如猎犬般保护在左右,就连海岸警卫队的护卫舰都开始加速向炮击编队驶去。
再看看脚下百余吨的木质机船,上官良很是眼红。
他也是老海军人了,但服役过的最大军舰就是已经退役的海参崴级装甲巡洋舰,虽然平时也登上过战列舰闲逛,但却没有在上面服役过一天,这或许是他最大的遗憾。
不过他现在做的工作,是连战列舰舰长都要肃然起敬,别看脚下是一艘看起来像渔船的木质小船,当如果它从战列舰或者航母边上驶过,那么所有水兵都会敬礼,遇上进出海港时还会鸣笛致敬。
很简单,因为他现在从事的是海军里最危险的工作,比潜艇都危险百倍。
扫雷!
“舰长,拖雷网检查完了,全部就绪。”大副看一眼战列舰群,羡慕的说道:“希望能压制岸边的大炮和速射炮,要不然又得玩命了。”
“呵呵,我们就是这条命。”上官良拍拍大副的肩膀,走向了扫雷舰船艉甲板。
帝国皇家海军内,扫雷舰是最特殊的一款军舰,外壳全部使用了木头,内部安装的是汽油内燃机,排水量大部分都只有100吨左右。
论建造难度,扫雷舰是最简单的,能造木船的都能建造,可说到操作也是最复杂的,而且还需要过人的胆量,因为它要在密布的雷区穿梭,很多时候靠的不是技术而是运气,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前方是不是有一枚几百公斤装药的水雷在等着你。
这种吨位和排水量,别说遇上足以炸沉战列舰的水雷了,就算遇到一枚轻量炮弹都危险至极,可偏偏这是海军中最重要的工作。
开辟航道,登陆保驾等等,都离不开扫雷舰,没有了扫雷舰,即使在强大的战列舰都不敢让敌人近海或者水道里钻,所以扫雷舰在海军中的地位几乎是至高无上的,就连目前炙手可热的龙翼,遇上扫雷舰都不敢怠慢。
说白了,这是海军对一群提着脑袋玩命的敢死队员的最高致敬!
帝国皇家海军扫雷舰部队诞生很早,从对日战争时遭遇了浦贺水道的水雷阵难题后,专门的扫雷部队就被提上了日程。
但无论何时何地,扫雷都是要命的活。
受限于技术和手段,扫雷舰最主要的手段是通过船艉类似渔船上的拖网,拖着网从有水雷的地区通过,由于吃水很浅,所以锚雷一般碰不到扫雷舰,但也不排除有几枚漏网之鱼,所以还必须装上机枪。
即使如此,扫雷舰牺牲也如加上便饭,新加坡时扫雷舰牺牲了三艘,霍尔木兹海峡一个月的大扫雷中共计有8艘被水雷爆炸后的余波炸毁。
损失最大的是不久前的巴拿马湾扫雷行动,由于海湾内残余的美国驱逐舰和鱼雷艇频繁出没,支援的驱逐舰和巡洋舰虽然拼死保护,但还是有总计19艘扫雷舰被击沉或者触碰水雷牺牲。
当然,最大的威胁还是面前这次扫雷行动,根据情报显示,美国在加利福尼亚等西海岸地区总计布下了不少于5万枚水雷,而且美国还故意将锚雷的深度调整得杂乱无序,很多小型锚雷极其接近水面,专门对付吃水浅的扫雷舰。
上官良认真检查起拖雷网,虽然很多国家直接使用普通渔网,但渔网投入还大海后重量很大,而且一旦遇到鱼群更是麻烦,所以目前他们装备的都是专用大筛拖网,不仅重量轻,而且还比普通渔船用拖网更宽。
检查完拖网后,他又认真察看了一下两挺机枪,这是扫雷舰上最大的武装,也是对付鱼雷的工具,因为拖网比较柔软,一般不会直接将触发水雷,所以需要靠机枪将水雷摧毁,不过那样拖网也会被炸烂,所以一艘扫雷舰上有至少10副拖网。
“舰长,命令来了。”
“出发吧。”
听到命令,上官良立刻冲到了前面驾驶舱,亲手执舵:“打信号,渔船出发!”
略带自我嘲讽的“渔船”雅号,是扫雷舰部队的符号,因为每次看到拖网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去打渔的,不过和普通渔夫不同,他们对付的“大鱼”着实有些危险。
“渔船”是没有桅杆的,那玩意对它们来说是增加重量增加吃水的累赘,所以通信灯被安装在了低矮的驾驶舱顶部,一闪一闪的灯光信号,在黎明前的这段时刻格外明显,当30艘扫雷舰排成一列经过雄壮的战列舰身边时,甲板上的每位水兵都立正敬礼。
“这是光荣,属于我们。”上官良挺起了胸膛,看着列队敬礼的战友,笑道:“没有大炮,没有鱼雷,但我们是海军的开路先锋,是胜利的保障!”
“我们是……”
“渔船。”8位战友,笑着回答了他的问题。
……
“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甲板上,直到最后一艘扫雷舰离开视线,李振才放下右臂,感叹了一句。
“是啊。”李秀岩拍拍他的肩膀,虽然圣巴巴拉水雷不算多,但最少也有千枚,而且这次要顶着炮火扫雷,随便一发岸炮就足以船毁人亡了!不过一年多的经历让这位当年的近卫军也沉稳了很多,说道:“走吧,炮击计划应该来了,这可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看到的壮观,你的摄像机这回可有用武之地了。”
李振也笑了起来,和他一起走向了舰桥。
舰桥海图桌上,一张登陆区地图被黑线分割成了几十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用数字代表,看上去就像是象棋的棋盘,参谋们正在对拿到的21和22两块区域进行最后的炮击顺序计算。
和之前炮击圣迭戈港不同,圣巴巴拉登陆地区范围相当,火力分布弱,但散布严重,尤其是后方的树林中的一些小目标很难被发现,所以为了尽可能多的摧毁目标,舰炮每三轮齐射后就要换一个坐标,尽量做到无差别覆盖。
随着舰炮射程越来越远,对岸支援的要求也越来越大,所以这种计算光靠人力是很困难的,需要实现划分区域,还要用机械计算机帮助计算。
看到李秀岩走入舰桥,枪炮长立刻将炮击计划表拿了过来:“我们的目标是21和22区,一共是84轮,21区是重点,因为这里有大片的树林,目标毕竟隐蔽,建议前45轮全部对准那里。”
“很好,就按照这个计划。”李秀岩将计划表还给了枪炮长。
“20分钟准备。”通讯官拿着电话,左手高高举起,竖起了两根手指。
枪炮长迅速的向头上枪炮指挥塔跑去,航海长开始检查舰姿,三座炮塔内炮手同时将900公斤高爆弹塞入了炮弹,然后将9门L45/406毫米舰炮仰到了最大。
“15分钟。”
李振拿着摄像机走上了舰桥外的防空炮平台,早已等在那里的老九和东子立刻帮着架设起来,他是电子官,这种场合外围有巡洋舰还有驱逐舰,不需要开雷达,所以他才有机会用摄像机记录下一切。
率先对准了的旁边由方进将军率领的4艘河北级战列舰,望着它们雄壮的身姿,他心头却感觉有些可惜,因为上次回北京时恰好遇到父皇和参谋长探讨战后海军未来,所以他知晓了一个秘密。
那就是面前这级强大的战列舰其实已经悄悄被列入了战后淘汰序列,除了战后海军必须节省开支大幅缩减的现实压力外,也因为不久前舰船设计部发现,如果替河北级换装新式双联406毫米舰炮,舰体的改动会很大,价格高昂,所以战后它们会被封存,以减少海军军费压力。
不过和另一边的3艘大连级以及6艘火力支援舰相比,封存的待遇已经不错了,因为前面那些将和3艘吉林级战列舰一起,在战后立刻退役。
所以他格外珍惜这次拍摄机会,因为这或许是这级战列舰为数不多的怒吼机会了。
“10分钟准备。”
甲板上挤满了没有任务的水兵,就连正在准备早饭的厨师都拿着大勺,笑呵呵的挤到了人群里,说要看完第一轮齐射才回去。
“5分钟准备。”
通讯官再次举起了左手,这一次他没有立刻放下,望着五根数字的手指,喧嚣和吵闹霎时安静了下来,海浪拍打着钢铁舰身,心跳开始不断加快。
一根手指弯曲了下来。
两根手指弯曲了下来。
“3分钟!”
“放拖枪准备。”扫雷舰上,随着上官良的叫喊,一个绳头被抛射到了旁边的扫雷舰上,两两一组的扫雷舰迅速打开了宽阔的扫雷网。
“2分钟。”
扫雷网被迅速放下,15组扫雷舰形成了一道宽达5公里的屏障,拖着“渔网”义无反顾地冲向了近海雷区。
“1分钟。”
“喀嚓。”
一位扫雷兵穿着厚厚的橘黄色救生背心,收紧了头盔带,走到机枪前,猛的拉开了枪栓,目光如鹰锁紧了拖雷网上的浮标,每一个细微的沉浮都不敢轻易放过。
“10、9、8……”上官良看着手表,嘴角含笑:“2、1!”
“水雷!”
“2点钟,急促开火!”
紧张的叫喊声中,天边也同时响起了阵阵炸雷声。
12月28日晨5点整,6艘关岛级战列舰,4艘河北级战列舰,6艘火力支援舰和12艘轻巡洋舰,同时向圣巴巴拉发出了怒吼。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727章 登陆(四)
“叮铃铃……,叮铃铃……”
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碎了才平静了一天的圣迭戈清晨,卡尔中将打着哈欠,张开布满了血丝的眼睛,拿起了电话。
“什么事?”
“什么!”
才刚刚问了一句,他就被电话机内传来的慌乱叫声惊呆,顾不上衣衫不整连就向了不远处的指挥部跑去,一路上的执勤士兵看到这幕都暗暗皱眉,出什么事情了?
“怎么回事?为什么是圣巴巴拉,而不是旧金山,或者洛杉矶!圣罗沙岛警戒哨呢?为什么没有提前预警?”卡尔一边扣着扣子,一边叫嚷着冲进了指挥室,副官见到他后立刻递给了刚收到的紧急电报:“没有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