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曹英与五百名将士,反过来替敌人看守此营,顺便打扫战场,物资不打算带走的,一把火全部烧掉。现在不烧,不然火光能惊动敌人,狄青再次翻身上马,向天都山石窟冲去。
天色拂晓时分,东方启明星开始明亮。
但冬夜漫长,四下里还是漆黑一团。
宋军扑到西夏行宫前的大营面前。
这个军营与行宫紧密联系在一起,有高墙,还有一些建筑,后面便是连片的行宫。
眼下规模不是很大,虽然宋朝人说它是皇城,但不能当真,它的规模还不及京城顶尖有钱人家的建筑华丽。
但因为层层建筑物,比刚才那个寨子更难以攻打。
再次远远勒住战马,狄青潜伏过去,借着树木的掩护,向城墙上看去。城墙高度有一丈半高,但还能借助挠钩登上城墙。关健是城头上有许多敌人在巡逻。
狄青看了好一会儿,也没有找到破绽,只好回来说道:“准备强攻。”
说着带着一支箭术高超的宋军潜伏到城墙前。
黑夜的昏沉,城头上敌人没有看到。但接近五十步后,终于一名眼尖地敌兵看着前方说道:“你们看,哪里有人动。”
狄青知道暴露了,低声说道:“散射。”
几百名宋军一字排开,张弓搭箭,向城头上用箭散射。
陆续的有敌人被箭射中,从城头上掉下来。还有一部分敌人躲藏在墙垛后面,大声尖叫。
“攻!”狄青喝道。
几千名宋军在弓箭手弓箭的掩护下,向城墙靠近,有敌人向城头下放箭,或者投放滚木檑石,但突然袭击,西夏人没有防备,此时城墙虽有敌人醒来支援,终是人数少。
一个个挠钩抛在城墙的边缘,一些宋兵顺着绳子攀援上去。
又有敌人用刀砍断绳子,不时地有宋军从绳子上掉下来。不算太高,摔死的没有一人,但有宋兵摔伤,疼得叫起来。
可终于有宋军登上城头,包括郭逵。
郭逵挽了一个枪花,两名西夏士兵被他挑中,尸体抛落到城墙下面。
但又有数名敌军扑过来。
城墙上一片惨战。
狄青看了一眼,吩咐道:“王直,你率领女真部战士勒马准备,防止敌人打开城门,主动迎战,其余人等,随我登墙。”
说着,将大刀别在腰部,抓住绳索,几大步就窜上了城头上。
主将带头,又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勇士,其余将士纷纷借着绳子攀援而上。
东方有一些明亮,一道淡淡的惨红在天际处浮浮沉沉。
行宫里也慌乱起来。
两个侍卫直闯进行宫,不顾礼仪,抓起正在沉睡的李宁明说道:“太子殿下,大事不好,宋军闯了进来。快逃吧。”
“宋军来了?”李宁明也慌了神,但没有彻底清醒,糊涂地问道:“舅舅不是派了两千军队守卫在外面?”
“不行啊,宋军来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我军守不住了,快逃吧。”
李宁明匆匆忙忙地穿衣服。
这是一个文弱的太子,赵祯也文弱,但他智慧有的,遇事也冷静,包括历史上发生一件又一件大事,越是大事,他越是冷静地处理,于是宋朝多次危机,竟然平安渡过,竟然让人出现错觉,说赵祯朝是四十二年不知兵戈的太平时光。
当真如此?
这个太子,乃是一个气功大师,后来为了辟谷,居然练得走火入魔,气忤不能进食而死。
危机来临,乱了,穿衣服的手都哆嗦起来,还是宫婢走过来服侍着,将他衣服穿好。
外面继续在厮杀。
随着狄青登上城头,更多的宋军陆续爬上城头,渐渐将城头拿下。但这支敌军乃是野利遇乞派来的精锐部队,依然站在闾墙下面进行着反抗。
狄青大喝几声,拨开几支射来的弓箭,从闾墙大步流星地跑下去,再次带头扑入敌人的弓箭手中。
也许他不及张岊勇猛,可也是这时代最勇猛的几个将领之一,而且一个冰冷狰狞的铜面具,更增加了他的可怖。
大刀挥舞,立即有近十名敌军被他砍死。
弓箭手阵出现一线混乱,郭逵乘机率人下了闾墙,扑入弓箭手中。
两百多名弓箭手立即四散而逃。
然而敌人借着各个房屋,继续在反抗着。
狄青也没有管他们,冲到城门下,上面放下吊桥,下面打开城门,一阵呐喊,宋军冲了进来。
然后狄青说道:“火箭准备。”
火箭出现的历史比较早,三国后期便出现了,魏国守将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云梯,一度在陈仓城下让诸葛亮吃足苦头。随着火药技术完善,→文¤人··书·¤·屋←火箭技术也渐渐成熟。元昊攻打麟州城时,麟州刺史苗继宣也使用了这种武器。
但总体而言,这种武器威力不是很大,战场上使用的次数也不多。
不过眼下很需要。
狄青来的目标是为了破坏,而不是为了占领。占领难,破坏容易,于是一支支火箭向各个房屋射去。
行宫各个建筑物多是木质建筑,夜风又盛,一会儿火海腾了起来。
李宁明还在磨蹭,一个侍卫看到外面火光腾向天空,忍无可忍,不顾他没有穿好衣服,背起他就跑。没地方可去了,匆匆忙忙地向天都石窟诸寺院逃去。
火光很快连成一片。
狄青留下一批人马,以各营为单位,继续对敌人围杀,自己带着主力部队冲向后面行宫所在。
此时行宫也是一片混乱,不但有太子,还有西夏人的一些贵族,虽是十月底,天气还没有完全冷下来,草木萧萧,正是狩猎的好时光,一边前来休假,一边前来狩猎。
这都是宝贝,不但这些贵族,还有山上的大和尚们,也都是宝贝。
西夏人信仰佛教,随着元昊多次前来拜祭佛祖成功后,这些大和尚们有的人几乎等于是西夏国师,地位不亚于任何贵族。
派人一一抓获。
但有一人是最关健,狄青骑马到处奔跑,忽然看到几位宫婢,上去堵住,挥手砍死一名宫婢,然后喝问。
几个宫婢不停地尖叫,狄青再次砍杀一名宫婢后,所有宫婢闭上嘴巴不敢再喊。有一个宫婢胆小,居然吓晕过去。
然后再问,终于从一名宫婢嘴中得知李宁明被侍卫背着,向石窟逃去。
扭头说道:“随我来。”
带着宋军向石窟杀去。
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天地间血红一片,与火光绞在一起,连两边的大山都被染成鲜红色。
上了山,山上有许多寺院,看到宋军杀来,这些大和尚们早就失去往日高僧的风采,一个个丢下寺院不顾,向山上逃去。
势如破竹,几乎没有一人抵抗,一个个寺院先后被拿下。
狄青一路砍杀询问,为了得知李令明下落,不顾这些人是不是和尚们,继续以杀逼问,终于得知侍卫背着李令明往山上逃去。
扬马疾追。
远远地看到一行侍卫背着一个人,后面还有一些少女,都是宫婢的打扮,从一个山顶上向山下奔去。
“追。”
狄青拨马猛追。
不用他喊,后面的宋军也发了疯,那可是西夏国的太子!
因为追得急,有的士兵马匹被山石所绊,摔倒在地。可是后面的宋军不顾不管,继续拼命追赶。
越过两个山头,狄青将李令明一行追上。
几十名侍卫想反抗,李令明挥了挥手,将他们制止,脸色惨白地站在哪里,说道:“我虽是大夏国太子,然不得我父皇所宠,即便你们得到,也不会起作用。大不了我父皇另一个太子,请杀了我吧。”
狄青大笑:“也许你说得对,你父皇会不会发疯,我不知道,但你的那个舅父一定会发疯的。”
“你休想。”一个侍卫大声怒喝。
刚说完,被赵保一刀砍死。
又有一百多名宋军追上来,将这几十人团团围住。
看到没有生机,一个侍卫放下手中武器后,其他的侍卫陆续的放下手中武器。有一个忠心的宫婢抱着李令明哭了。
“你休用哭,你家太子是一个大宝贝,我们不会杀害他的。”狄青微微笑道,然后下令说道:“将他们绑上。”
士兵走过来,将这几十人用绳子捆起来,丢在马背上。
这一战目标终于完成,看着这个西夏国的太子,狄青想道。又扭头看了看天空,太阳冉冉升起,天地间一片光明。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绞肉机(一)
斥候回来禀报后,几乎所有人都雷倒。
郑朗却相信。
这一战中兵出天都山,是他首倡谋划,老种与狄青随后完善之策。
真实灵感是来自章楶。
史上平夏城西夏大败后,梁氏还想打一个翻身仗,举国之兵驻扎在天都山上,准备春天再次发起攻势,扳回败局。
于是给了章楶灵感。
天都山居高临下,一直作为西夏人向宋朝发起进攻的前沿阵地,但它同样有一个缺点,离宋朝前沿阵地太近。只是宋朝多是防守,很少发起主动进攻,这个缺点一直没有暴露。
章楶命令折可适率领一万军队分成六路,于冬月下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发起进攻。
这一战关健因素与郑朗差不多,兵出不备,快。
突然来到天都山下,宋军此战大破数倍于己的西夏军队,带回十几万只牲畜,三千多名战俘,西夏主将嵬名阿埋、妹勒,无数贵族,外加一名公主。
西夏人举国震惊,向契丹求和,契丹派了一支人马过来,送给梁氏一杯毒酒,喝下它吧,西夏不能让你这个疯女人拖下水,给弄完了。俺们还要指望西夏替俺分一分宋朝的兵力。毒死梁氏,扶持李乾顺上台。
李乾顺一边投靠契丹,一边与宋军求和。
西夏人运气再次逆天,正好宋朝皇宫里发生巫蛊案,牵连许多大佬落水,只好借以无钱再战,同意西夏人的求和。
此战给了郑朗启发,而且有数条优势。
这时敌人的驻军远不象后来那次多,攻打难度小。
做了一些迷惑,从没烟西峡直接发起长途袭击,距离只有一百里路,后来那次距离达到两百多里,潜伏难度下降。
狄青的指挥能力有可能略在折可适之上。
准备更充分,比如驮马,去的时候驮抛石机部件与武器,回来后驮俘虏回来,提高撤退速度。
对于贵人,郑朗也做了准备。
西夏人出身于游物民族,后来半耕半牧,但血液里依然保存着祖先一些习惯。契丹也是,有好好的都城不呆,弄一个四季捺钵,一边渔猎一边随行营处理政务。
西夏人没有那么大的活动空间,但一些贵族不喜欢呆在兴庆府里,喜欢出来活动。天都山有行宫,周围还有很好的狩猎场所,又有天都石窟诸寺院可以烧香拜佛,此地在折可适未破之前,是西夏贵族野外活动的最爱之一。
狄青成功,必然会掳来许多贵族,注定野利遇乞会抓狂,所以伏击战才会得逞。
但没有想到居然有一个太子。
看着目瞪口呆的诸位将领,郑朗精密的大脑在逐一分析。
不考虑眼下,眼下对宋军肯定有利。
元昊第三子还没有出生,但已有了两个儿子,另一个儿子也是野利皇后所生,就算失去李宁明,还有一个宁令哥,可终是自己的亲侄子,野利遇乞会发疯的。自己会更有机会,扩大胜利果实。
关健是以后,自己将这个太子放在泾原路,会有什么结果。
若不是狄青可能抓到这个太子,郑朗几乎都不注意他。
如果可能,郑朗甚至愿意扶持这个软弱的太子上位。
但是不可能的,即便他不练气功,元昊也不会将国家交给这个又软又弱的儿子手中。
实际意义不大,大的是象征意义。
会极大的鼓励国人士气,但另一边李元昊同样也会发疯。他宁肯儿子自杀,也不愿意儿子落入宋人手中遭到羞侮。
那么会象历史上那个疯女人梁太后一样,不顾国家后果,发动三十万四十万大军攻击泾原路。
其实也是一次机会,只要举国对自己进行支持,让秦凤路与环庆路军队对自己进行支持,再从京城调来十万到十五万禁军,与大量武器物资,那么就可以在泾原路与元昊一战决胜负。
关健朝廷会不会支持自己?
即便支持,能不能迅速决定下来,否则即使派出援兵,迟了也来不及。
还有,与西夏打了三年,两国国力都受到伤害,契丹人要来捡便宜果实了。
他们还是没有勇气出军进攻宋朝,也怕输,但会派出使者前来敲诈勒索。一旦两国将所有筹码押在泾原路之战上,契丹人会不会乘京城兵力空虚时,向宋朝发起进攻?
郑朗也不大好说。
若是再过几年,契丹人得到好处,另一边李元昊来了一个当头棒喝,也许情况是两样的。
现在的契丹又怕死,又自大,很难保证他们最终不会出兵。
或者将这个实际没有作用的太子押到京城,那个麻烦更大,好不容易将兵力聚在泾原路,但元昊会举国之兵,攻打延鄜路与环庆路,反正儿子讨不回来,不如拿宋人泄愤。更是两败俱伤。
郑朗精密的大脑反复地在推算。
算来算去,皆难有很好的结果。激怒元昊,必定是玉石俱焚。
但最先焚的是自己与泾原路百姓。
种种后果推算后,写了一封奏折给朝廷,有可能会捉住西夏人的太子,要么依我的主意去做,将他的想法说了一遍。要么留下太子,但必须将他留在泾原路,朝廷让秦凤与环庆两路出兵对自己进行支持,还要立即从京城发来十万以上的军队,并且元昊从麟府路撤离后,将张亢、张岊、折继闵、王吉与王凯五人,以及延麟路的王信,环庆路的杨文广,全部调到泾原路,让我指挥。
说明郑朗的稳妥性。
从他的政治思路也能看出这一点。
虽然看似激进,那是后世的知识,让他比任何人看到宋朝的弊端。
政治理论并不是真正的激进派,王安石的冒险做法他反对,司马光的保守做法他同样也反对。
军事上范仲淹的稳妥做法郑朗不赞成,韩琦的做法郑朗认为是躁进。
这次反击依然与激进无关,只是看到元昊出击府麟路损兵折将所产生的缺,才钻这个巨大的空挡,与任何激进并无关系。
大胜之功也许没有,但首先会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并且宋朝的富裕,人口众多,为他这种稳妥打法,提供了底子。
明处什么也没有说,实际是提朝廷选择了答案,只是答案郑朗没有写,而是让赵祯与诸位大佬写下,省得以后有人拿来找麻烦。
毕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