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子在出家人的圈子里就传开了,结果传到了益州少城寺的方丈耳朵里。上次诗会的时候,这方丈也是多事,就把这件事情当成笑话说给杨王妃听了。王妃听后非常生气,说出家人不象个出家人,这点处理太便宜他们了,应该从重处罚,至少要判这女尼一个流刑,把她流放到几千里以外的烟瘴之地去。但是这个案子是依照刑律判的,判决本身没有错误,杨王妃便把从重处罚女尼通惠的事情交代给了萧家鼎。让萧家鼎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想法。
萧家鼎一直很苦恼这件事情。本在古代人眼中,未婚通奸是一种犯罪,可是在萧家鼎这个现代人的眼中,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甚至连道德层面的问题都谈不上。即使女方是出家人,出家人也就选择幸福的权利,她既然没有守住青灯古佛,与心上人私通,说明其尘缘未了,让她还俗嫁人也就是了。而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她玷污了寺庙的清白是应该受到处罚,在萧家鼎看来,这最多不过限于道德上的谴责,还上不到刑罚层面,现在既然都已经判处徒两年半,已经很重了,再要加重到流刑,让她痛苦一辈子,那就太过了。
但是王妃的意见又不能不办,可是他又不愿意按照王妃的意见办。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深入调查,看看这前女尼通惠还有没有其他够得上流刑的罪行,如果有,那就按照发现的新罪处罚,也就可以实现王妃的要求了。
一个女尼,又如何会实施可以判处流刑这样严重刑罚的罪行呢?萧家鼎对此并不乐观,他也就是尽尽人事,办不成也没有办法。毕竟原判并没有什么错误。
萧家鼎来到监牢,提审女尼通惠。
通惠还不知道眼前这位帅哥,是来找茬要流放她来的。讨好地陪着笑看着他。
萧家鼎问了他们通奸的事情,通惠如实回答了。跟案卷判词上写的一样。没有什么出入。萧家鼎又问:“你还做过什么别的坏事没有?要是有,就说出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政府的……咳咳,是我们大唐王法的一向的政策……咳咳,一向的规矩!你要是老老实实坦白了,我们会从轻处罚,要是你拒不交代,想蒙混过关,等我们查出来,就要从重从严判处!你听清楚了吗?”
“听……听清楚了……”通惠被萧家鼎一番听不太懂的话吓得有些身子发抖。
“既然听清楚了,那就好,那你交代吧,你还有什么别的罪行?”
“没有啊!”通惠傻乎乎看着萧家鼎,“我没有别的罪,就这个。我都交代了啊。”
萧家鼎自然不会指望自己一问她就交代出来,便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出家的?在哪里出家?”
萧家鼎跟她聊这些,只是想通过旁敲侧击,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通惠自然不知道他的用意,老老实实作了回答:“在本县白鹤庵出家。在我十六岁的时候。”
“你们寺庙都有些什么人?你知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做过什么违反王法的事情?”萧家鼎想问她们寺庙里别人的罪行,看看有没有跟她有关的。
通惠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一个个的把她们寺庙的人都说了。接着说:“我们寺庙的姐妹都很守清规,从来不做什么坏事,不过,听说我还俗之后,我们寺庙里来了一个女尼名叫通云的,她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来了不久,便把她亲姑姑给杀了!幸亏我已经还俗,要不来,还被她连累了呢!”
“哦?杀了她姑姑?为什么?”
“不清楚,不过听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她就拿刀子砍死了她的亲姑姑。她就关在死囚牢里。你可以去问她自己。”
萧家鼎可没有兴趣去管这些闲事,他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呢。既然这个人是在通惠还俗之后才到的寺庙,那就跟她扯不上关系,问了也白问。萧家鼎便岔开话题,接着问她一些寺庙的事情。但是看得出来,这通惠是个老实巴交的村妇,没有什么心计,萧家鼎问什么她就回答什么,而回答的事情,没有哪怕一件是违法的。
第150章 尼姑杀姑案
白白浪费了将近一个时辰,萧家鼎还是什么都没有问到。这其实也是他早已经预料到的事情。既然自己已经做到了应该做的事情,也就行了。于是,萧家鼎离开了女囚室,到了外面,便遇到了一同参加录囚的另外一个书吏,这书吏的案子有两个案犯要询问,一个在男囚室,一个却在死囚室。
因为时间紧张,他怕来不及,便央求萧家鼎帮忙提审死囚室的那个。这位书吏是从别的州抽调的,萧家鼎也不好推辞,便答应了。拿着他已经写好的询问提纲来到了死囚室。
这个县判处死刑的囚犯不多,好些牢房都是空着的。跟着狱卒往里走,终于看见有一间死囚房里关着一个囚犯,这囚犯竟然是个光头,戴着重重的枷锁,还有手铐脚镣,身上穿着脏兮兮的僧袍,却是个出家人。不由得仔细看了看,见她眉清目秀,身形婀娜,竟然是个女尼。
他一下子便想到了刚才通惠尼姑说的她们寺庙里的那个杀人犯。难道就是她?
萧家鼎又注意看了几眼。那女尼低着头,靠在湿漉漉的青石板墙壁上,似乎已经睡着了似的。
后面的囚室,再没有见到出家人模样的死囚,看来,刚才的那个就是通惠说的那个杀人犯女尼。
萧家鼎回忆了一下,白天蜀王李恪来大牢录囚,挨个见面听取喊冤的时候,这女尼并没有喊冤,也没有任何反应,看来是已经认命了。
终于到了要询问的那个死囚处,问完话,萧家鼎往外走,又经过了那女尼的囚室,他停下来又仔细看了看,因为这个女尼身子很单薄,而且身材瘦小,看着弱不经风的样子,实在不象是一个用刀砍死人的杀人犯!
萧家鼎瞧了她好一会,最觉得有些蹊跷,便用手中的砚台撞了撞铁栅栏,当当几声,那女尼这才慢慢睁开眼睛,望着萧家鼎。
萧家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女尼做直了身子,垂头低声道:“法名通云。”
“你因为什么被抓的?”
“杀人……”
“杀了谁?”
“……”通云停顿了好一会,才艰难地吐出了几个字,“我姑姑……”
“为什么要杀她?”
“吵嘴,一气之下就杀了。”
“用什么杀的?”
“刀子……”
“刀子哪里来的?”
“身上带着防身的戒刀。衙门已经收缴了。”
“真的是你杀了你姑姑吗?”萧家鼎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疑惑。
女尼毫不犹豫点点头:“是我杀的。”
萧家鼎有些泄气,他其实也就随口问问,发现她声音很平和,柔柔的,若不是在死囚室,谁也不会感觉这样的声音竟然是一个死囚发出来的。
萧家鼎没有再问,转身走了,把材料交给那位书吏之后,便返回了住处。
他因为这里有王妃交办的案子,所以没有另外交案子给他,而王妃的案子又没有继续办下去的希望,他反倒一下子轻松了下来。
次日,早上是蜀王李恪升堂问案,因为没有萧家鼎的案子,他也就不用去大堂。一时也就空闲下来了,有些无所事事。看看天色还早,便换了便装,信步出来,在县城里闲逛。
乱逛之下,竟然逛到了县城里唯一的一座寺庙白鹤庵。这寺庙不大,不过香火倒是挺旺的,香客进出穿梭不觉。
萧家鼎想起了,这就是女尼通惠和通云两人修行的地方,左右无事,便信步进去。
他正在寺庙各处闲逛,忽然,听到两个女尼议论着什么从他身边走了过去,他听到了其中两句,是:“通云肯定不会杀他姑姑的,她是她姑姑一手带大的,跟亲生母亲一样,怎么可能杀她呢?”另一个说:“是啊,听说她知道她姑姑被杀的时候,伤心得昏死过去呢。”“可怜啊!她判了死刑,真正的凶手暗地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萧家鼎心中一动,望着两个走过去的女尼,她们对这个案子很明显认为是一件冤案!从她们所说的理由来看,这通云是死者一手抚养长大的,这种感情自然是非常的深厚,一般情况下不会动手杀人,特别是对一个出家人而言,这种可能更小。再者,从通云听到姑姑被害的消息当场昏死过去来看,如果不是装的,那证明两人的感情非常的深厚,又怎么可能杀害亲姑姑呢?
难道,这个案子当真有冤情?
萧家鼎想了想,反正现在没有别的事情,不如去把卷宗调出来看看。
于是,萧家鼎转身出来,回到了衙门,找到负责卷宗归档官吏的主簿,调阅这个案子的卷宗。他是录囚组成员,对所有案件都有调阅复查的权力。所以很顺利的把卷宗调出来了。这个案子判处死刑之后,还没有上报州府衙门。接到录囚通知,就等着录囚过了之后再上报。所以全部卷宗都在县衙。
萧家鼎翻看着,先把口供看了。突然,他咦了一声,原来,这个案子的死者,也就是案犯通云的亲姑姑,竟然是益州城青风庵的主持!那个青风庵,是峨嵋派在益州城里开设的寺庙。自己曾经去那里找过慧仪。
他一下子来了兴趣,看得更仔细了。案情是这样的:通云在万安县白鹤庵出家,她的姑姑在益州青风庵当主持,她去青风庵看姑姑,在那里住了几天。走的时候她姑姑智贤师太亲自送她,一直送到城外,两人因为以前的旧事发生了争执,通云拔出戒刀砍死了姑姑,将尸体藏在草丛里,然后逃回了安万县。
因为她姑姑智贤师太送她出城的事情,寺庙里很多人都知道,而当时通云随身带有防身用的戒刀。她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于是便怀疑到了她,将她传到了衙门。并没有用刑,她就主动承认是她杀了姑姑,并说了经过。捕快从她的禅房找到了杀人的凶器戒刀,但是戒刀上并没有血痕,询问之后,通云说自己曾经用清水反复清洗,所以没有留下血迹。于是定案。
萧家鼎接着往下看。他看到了记载尸检情况的尸格。看了尸体体表检验情况。觉得有甚么地方不太对劲,他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尸格记载的尸检时间上。不由得咦了一声,——尸检的时间是通云口供所说的杀人的时间的次日中午!而通云说的杀人时间是前一日的早上!按理说,尸检的时间应该是在死者被害三十个小时之后。可是尸格记载的尸体检验是手足均能活动,尸体周身没有明显伤痕和斑痕!
这就奇怪了,按理说,人死亡之后在两个小时左右便会出现尸僵和尸斑,而智贤师太的尸体,却持续了三十个小时都没有出现!手足都还能活动。唐朝尸格记载尸检情况时候,这个尸斑属于明显斑痕,是要记载在案的,既然没有记载,说明当时尸体并没有出现尸斑!
萧家鼎不是专业法医出身,他对尸僵、尸斑这些早期尸体现象的没有深入研究过,就是本科时学《法医学》知道的一些皮毛。但是这些都是法医的基本知识,应该是不会错的。这个案子时间上存在的重大矛盾,让他一下的警惕起来。
他还是从容地把案卷都看完了,在后面的证词里,青风庵的女尼的证言说的智贤师太跟通云两人离开的时间跟通云所说的离开的时间是一致的。
那会不会是通云实际上是第二天中午才杀死了她的姑姑智贤师太呢?
萧家鼎决定进行核实。
他再次来到了白鹤庵,这一次,他是穿着衙门的书吏衣袍,在万安县的捕快的陪同下公事公办地去调查的。
白鹤庵的主持亲自接待了他们。萧家鼎问的问题是:“通惠是什么时候回到白鹤庵的?”
这位主持想了想,说:“时间有点久了,我记不太清楚了,等我查一下早课的记录就知道了。”
她们寺庙里每天的早课、晚课都是要记录的,相当于现在的打考勤。很快,记录本拿来了,主持翻看之后,指着其中的一页给萧家鼎看,萧家鼎看了记录的时间,正是对尸体进行检验的同一天!
发现尸体的地方是益州城外十余里的荒坡。那里距离万安县的路程走路至少要一整天!当然,骑马的速度要快一些。萧家鼎又翻看了一下记录,发现当天下午的晚课记录上也有通云的名字,也就是说,通云是参加了当天早晚诵经的,中间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这个时间正好是尸体检验的时间。因为尸体还没有出现尸僵和尸斑,说明死者被杀的时间应该在尸检前两个小时之内,也就是说,死者被杀的时间,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根据诵经记录本的记载,通云是在白鹤庵里没有离开。
在中午短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算骑再快的马,也不可能从万安县到益州城外一个来回的。
这就是说,通云其实没有作案时间?!
怎么会这样?
是不是自己的推论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第151章 更大的冤枉
尸体现象是不会骗人的,按理说仵作也不会作假,因为萧家鼎知道,唐朝的仵作检验尸体,至少有两名以上的仵作参与,旁边还有负责刑名案件的县尉甚至县令监督。青风庵的尼姑关于死者离开的时间的证词,跟通云的口供是吻合的,证明的确是尸检的头一天早上离开的。
这个案子矛盾在于,如果通惠说的是这一天杀死了姑姑,那第二天的尸检就不可能没有出现尸僵和尸斑!如果是第二天中午前才动手杀人的,通云又在锦州万安县,与案发现场益州城外是两个州之间的距离,骑再快的马都肯定来不及。
会不会是记录出了问题?
萧家鼎马上把负责记录的女尼叫来查问,又查问了其他女尼,甚至还调取了当天尼姑庵膳堂的食客登记,都证明通云当天的确在寺庙里没有出去。
萧家鼎立即又返回了衙门,找来了当时参加勘验的两个仵作,让他们好生回忆了当时的情况,证明尸体的确没有出现尸斑和尸僵!
通云不可能是凶手!她没有作案时间!
那她为什么要承认是她杀了姑姑呢?
她在为凶犯顶罪吗?凶犯又是谁?她为什么要替这个凶手顶罪?
这个答案,恐怕只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通云女尼自己!
但是,萧家鼎不打算再提审她,因为,从卷宗情况和先前自己提审情况来看,她是认命了,不会说出实情。而这个案子因为有案犯的认罪口供,想要反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