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希烈的话音一落,张瑄立即拍案赞成道,“然。陈相所言甚是,朕深以为然。”

“我华夏万里山河,中华巍巍上邦,国号为华,最是妥当不过了。既然如此,朕以为,当定国号为华,改元永宁。”张瑄霍然起身,环视众臣,一字一顿道。

张瑄都表态了,杨国忠等人自然是无可奈何,不敢再说什么,只能随着众人一起拜倒在地,山呼万岁不止。

“中华万岁,武皇万岁万万岁”

耳边传进众臣的山呼万岁之声,张瑄纵声长笑,心底非常舒畅。

是日,华朝永宁元年十一月初九,张瑄在长安登基称帝,众臣商定,上皇帝尊号为“中华应天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翌日,张瑄下诏定国号为“华”,对外亦可统称“中华帝国”或“中国”。同时,改长安为西京,是为西都;改范阳为北平,是为北都;改洛阳为中京,是为帝都。

一切尘埃落定。

李唐王朝覆灭,而张华王朝或中华帝国新兴。

第三日张瑄举行大朝会,便是册封百官的事儿了。

其他的册封,比如后妃的册封以及对张瑄父、祖的追封可以稍稍放缓一些,但百官册封却是当务之急,因为华朝新兴,所有百官需要重新任命定职定责,关系着朝廷的运转,不可小觑。

朝会之上,众臣山呼万岁已毕,张瑄环视众人,默然不语。

除了陈希烈之外,包括杨国忠在内,都忐忑不安,不知道张瑄会给他们一个什么官位,这关系着他们在华朝的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

哪怕是郭子仪、封常清这些张瑄的心腹大将,也都隐隐有些期待。

张瑄向陈希烈扫了一眼。

陈希烈会心一笑,出班朗声道,“陛下有昭——”

“沿袭三省六部制,改门下省为内务省,将中书省与御史台合而为一更名为都察省,将尚书省改为政务省,总知天下政务,下设六部……加设通商贸易司,列户部名下。”

陈希烈高声宣读着诏书,“……各道设立巡抚、各州设立刺史、各县仍设县令,县向州、州向道、而道向朝廷政务省,自上而下节制,总领天下政务。”

“各道设立都察使衙门……设立天下八大兵马大都督府,专司兵马防卫,受朝廷兵马总领大都督府统率。”

“自此往后,地方军、政、督察三权分立,相互监督,独立运作。行政衙门主官不得干预军事,军事督率不得干预地方政务……钦此。”

这道诏书一出,众臣皆惊。只是新朝初立,任何规制礼制都是由开国皇帝主导,张瑄早已定下了基调,众臣谁也不敢多言。

当然,他们关心的其实不是政体,而是官职,属于个人的职位品级。

陈希烈宣布完张瑄的诏书,便退了下去。

张瑄略一沉吟,从案头上拿起他亲自拟定的关于朝廷重要官员的册封名表,缓缓道,“我朝初立,百废待兴。为安定天下,确保朝廷政通人和,朕经过慎重考虑,册封百官如下——”

众人的耳朵马上就竖了起来,认真倾听。

皇帝亲自宣布,由此可见皇帝对朝廷重要职位的看重。

“朕兼任天下总领兵马大都督府大元帅,郭子仪、哥舒翰、封常清为副帅。”

“册封陈希烈为政务省宰辅、太师。”

“册封杨国忠为吏部尚书、裴冕为礼部尚书、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杨錡为刑部尚书、张巡为户部尚书、公孙良为工部尚书,皆参知政事。”

张瑄宣布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

杨国忠如释重负。他虽然位居陈希烈之下,但终归还是六部之首参知政事,也算是小丞相,与他期待中的位置基本相符。而公孙良裴冕等人就更不用提了,他们作为唐臣,又是张瑄昔日的政敌,张瑄能抛弃前嫌委以重任,足以让他们感激涕零了。

张瑄之所以这样做,当然也有安抚旧臣的考虑。

至于将杨錡调任京师为刑部尚书,主要是考虑到杨錡的才干不足以安定西域,回京来入相参知政事,对他来说更加合适。

六部尚书中,郭子仪掌兵权,张巡掌人口钱粮经贸诸事,杨錡掌刑法,这才是真正的要害位置。这三人是张瑄的心腹。

而杨国忠吏部尚书虽为六部之首,但官员任免大权还是在皇帝手心里,张瑄若是严控,杨国忠就是一个傀儡。

杨国忠等人出班跪拜在地,“臣等谢主隆恩”

张瑄淡然一笑,继续道,“册封颜真卿为内务令兼中京府尹、河南道巡抚,崔焕为关内道巡抚、陈通为河北道巡抚……”

张瑄一口气宣布了天下各道巡抚的名单。当然,除了颜真卿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的各道巡抚这些地方大员人选,都是陈希烈和杨国忠等人推荐选报的。

“册封仆固怀恩为威远侯、范阳兵马大都督。”

“册封杨涟为青海侯、陇朔兵马大都督、青海行军大总管。”

“册封哥舒翰为定西侯,河西兵马大都督。”

“册封封常清为安西侯、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暂代安西兵马大都督。”

“册封南霁云为清远侯、河南兵马大都督。雷万春为镇远侯,神策大将军。李嗣业为忠勇侯,神武大将军,张同为清宁侯,羽林大将军。”

“册封安思顺为剑南兵马大都督。”

“册封程千里为北庭兵马大都督。”

“安东兵马大都督由郭子仪遥领。”

……

……

张瑄将大部分重要的“岗位”文武主官都册封完毕,包括跟随他起兵的一干心腹,都封赏了相应的爵位和官职,兼顾心腹与旧臣的利益,可谓是皆大欢喜。

而这,正是张瑄想要的结果。

随他起兵的心腹,一来必须要封赏,这些都是开国元勋,还要为张瑄分掌重要权力;而对于哥舒翰这种旧臣,张瑄也不能薄待,要做到一定程度的一碗水端平。

接下来,就是陈希烈率他的丞相班子昼夜加班为朝廷各部司衙门配置人员,尽快实现运转,诸事杂多繁忙,自不待言。

而与此同时,陈希烈还要率众臣操持迁都洛阳的事儿,这也不是一件小事。

至于郭子仪,则在张瑄的授意下,开始了对天下兵马的再布局、再调整。

仆固怀恩率四万飞豹军和两万范阳降军镇守范阳,就不做调整了。而张瑄准备将神策军、神武军和郭子仪麾下的飞虎军布置在京都一线,作为京师拱卫力量和皇帝的亲兵,再加上张同的羽林卫,这些兵马共计有近十万人。

而其他的兵马,河西的重返河西,陇朔的归于陇朔,调配河南或者两淮的也立即启程。

天唐 第416章该怎么处置李唐皇室

第416章该怎么处置李唐皇室

第416章该怎么处置李唐皇室

陈希烈、杨国忠、裴冕、杨錡、张巡、郭子仪、公孙良六人,号称朝廷七相,是张瑄以下署理中华王朝最高政务——也就是中央权力核心层的七个人。

这是文官。

而武官系统,则以郭子仪为首。除了哥舒翰、程千里、安思顺三人之外,其余掌握兵权的人都是随张瑄起兵的开国元勋。

除了七相之外,张瑄还同时册封了仆固怀恩等八人为侯爵,这八个人后来被称为“开国八侯”,是中华王朝新兴的七大贵族,显赫一时。

如今的局势非常明显了,张瑄这个新皇刻意扶持陈希烈的陈家、郭子仪的郭家和开国八侯家族,这些新贵家族青云直上,隐隐有与士族豪门相对抗的趋势。

当然,新贵家族的底蕴还是差了很多,不过,这需要时间的积淀,不是扶持就能扶持起来的。

郭子仪虽然没有被封侯,但贵为天下兵马副帅兼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可以说是朝廷中的实权派。

郭子仪自己都没有料到有今天的权势地位,他本来以为自己能得一藩镇兵权就算不错了。但不成想,张瑄竟然将他留在身边掌兵部入廷相,一跃成为站在天下权力巅峰的七个人之一。

兴庆宫,明德殿,参政堂。

陈希烈居中,左侧是杨国忠、裴冕、公孙良,而右侧则是郭子仪一人。当然,现在杨錡和张巡还未到任,座位暂时空着。

“诸位,如今朝廷新立,诸事繁多,我等只能暂时住在宫中,为陛下分忧了。”陈希烈抱了抱拳道,“册封百官和各镇巡抚、军帅的诏书已经昭告天下,各镇的效忠表章想必一个月后才能抵达洛阳——如今的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着手操持迁都的事宜。”

“好在中京昔日为东都,宫阙、朝廷衙署一应俱全,朝廷整体搬迁过去,当无大碍。”

郭子仪微微一笑,“除了政务之外,本官以为,朝廷目前还要继续调集两淮和江南各镇粮草辎重……以本官看来,陛下最迟明年春天,就要举兵进攻吐蕃,平定诸胡。”

郭子仪是张瑄的心腹,自然知道张瑄的心思,如今说出来,却让杨国忠等人吃了一惊。

杨国忠皱眉道,“这天下大乱初定,百废待兴,需要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休养生息,再开战端于国不利,本相一定要面见陛下,直言劝谏”

公孙良默然不语。他虽然地位保持,被张瑄抬举,进入七相议政的权力核心小集体,但他有自知之明,在这种军国大事上,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免得说错了话,得罪了郭子仪,更触怒皇帝。

裴冕却就事论事,没有想那么多,他性格比较直。

“杨相所言甚是。天下叛乱初定,黎民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再要耗费钱粮开启战端,必然导致国力大损。”裴冕附和道。

郭子仪虽然是张瑄身边的红人,又是开国元勋,从龙大功臣,但他性格谦和,并不强势,对杨国忠和公孙良这些旧臣态度也算是比较友好,他笑了笑道,“杨相,裴相,你们有所不知。陛下昔年拿下吐蕃吐谷浑故地,占据吐蕃千里沃野,移民军屯,假以时日必成中华大国的西北粮仓。”

“然而吐蕃王赤柱趁我内乱,撕毁盟约,复占吐谷浑故地,若不是杨涟在青海一线苦苦支撑,吐蕃人东山再起祸乱中原都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陛下一定会对吐蕃用兵。一则安定边防,二则收复吐谷浑故地甚至……”郭子仪长出了一口气,压低声音道,“甚至是将整个吐蕃灭了,全部纳入我朝版图。”

郭子仪的态度让杨国忠非常满意。但郭子仪的话却又让他和裴冕以及公孙良大吃一惊——灭吐蕃?多大的胃口啊……

数百年以来,隋唐两朝,对吐蕃的国策无非是在稳固边防的基础上适度打压吐蕃的强盛。虽然对吐蕃用兵无数次,但要说以灭吐蕃为目的,绝无仅有。

然而,前人做不到的事情,未必现在的新皇帝张瑄就做不到。

想起张瑄的种种雄才大略之处,杨国忠长出了一口气,叹息了一声,“倒是本相小家子气了,不知陛下如此宏图大略。灭吐蕃当然是空前绝后的大业,然而这需要耗费多少钱粮,才能完成,本相心里担心国力很难支撑啊。”

“所以陛下才下诏推进商贸,甚至有提高商贾地位的意思。”陈希烈微笑着,“以老夫看来,陛下之志,我等臣子难以揣度。但我朝要走向强盛,四处用兵是必然之举,而这就需要增强国力。”

“拿下吐蕃,获得大量土地。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移民屯垦,推进商贸。”陈希烈缓缓起身指着墙壁上的地图,大声道,“不仅吐蕃,东夷的奚人十州也是千里沃野,亦可移民屯垦……”

“还有西域,漠北的突厥……老夫以为,接下来陛下会有再定天下蛮夷的国策,吾等不妨拭目以待。”

陈希烈笑了笑又缓缓坐了回去,“不过,这些可往后放。现在当务之急朝廷有两件事——”

“宰辅请讲。”郭子仪对陈希烈虽然尊重,抱拳道。

裴冕和公孙良也抱拳颔首,“宰辅请讲。”

杨国忠扫了一眼陈希烈,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但目前情势比人强,皇帝强力手腕下,陈希烈为百官之首,七相之魁,议政以陈希烈为主,他也没有办法。

陈希烈是何等的老油条,他知道杨国忠心里不服气,但嘴上也不挑破,径自道,“第一,回纥的封赏。回纥王子葛勒率军两万助战,为陛下平定天下登基称帝立下汗马功劳。而回纥可汗率回纥大军入陇朔下河东,对史思明叛军覆灭,功不可没。因此,朝廷不能无动于衷。”

杨国忠嘿嘿一笑,“这个好说。回纥人一向是我朝附庸之国,而陛下又纳了回纥公主,回纥助战也在情理之中。以杨某之见,不若给回纥可汗骨力裴罗上个尊号,以示荣宠。而回纥王子葛勒,则册封为我朝侯爵,赐些金银财物以彰显其功。”

杨国忠这么一说,郭子仪也点了点头,“杨相言之有理。”

裴冕和公孙良两人也觉得妥当,没有反对。

陈希烈见众人都如此,也就笑笑道,“好,此事议定,待上奏陛下,由陛下裁处。”

“还有一桩,就是如何安置李唐皇室。”陈希烈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

众人皆默然。

这确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非常棘手的事情。

李唐皇族目前都聚集在宫中,等候处置;而一些宗室,也在长安闭门不出,等候命运的消息。

按照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新朝立、旧朝皇室没有什么好下场,有不少都被血腥清洗。新皇为了巩固权力,对旧朝皇族举起屠刀,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张瑄会这么做吗?众人都拿不准。

包括郭子仪这等心腹,也摸不清张瑄的真正意图。

可李亨李豫这些人,不能总在皇宫里幽禁着,迟早要有一个说法,昭告天下。而再加上宗室皇亲,李唐王朝遗留起码有数百上千人——

陈希烈苦笑一声,“诸位,陛下昨日让老夫拿一个方案,但老夫觉得非常棘手,因此请诸位畅所欲言。”

站在新皇的立场上,这些李唐皇室自然是诛杀了干净,扫除后患。然而,若是大开杀戒,必然让新皇留下残暴之名,而对于新成立的朝廷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不杀——这么众多李唐王朝血脉,谁知道日后会不会构成隐患?

所以,众人很难做决定。

而就算是有决定,也无法说出口。如果主张诛杀,但一旦皇帝因此落下千古骂名,他们也吃罪不起;而如果主张不杀,一旦日后有人起兵造反,他们又成了纵容前朝余孽的罪人。

因此,包括郭子仪在内,都沉默不语。

陈希烈望着众人,皱了皱眉,“诸位,吾等受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