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潜点点头,又道:“这次选锋营能去的这样的战绩,你功劳不小。日后选锋营肯定会扩编。”
牛弼听了顿时眉开眼笑,道:“那好啊。我正觉得训练这些家伙们不过瘾呢。”
李潜轻轻摇头道:“我只说选锋营会扩编,没说你麾下的人会增加。”
牛弼听了一头雾水,道:“潜哥你说的话为怎么听不懂啊?我身为选锋营的中郎将,按规定至少可以管辖一万名士卒,可现在选锋营才三千人。即便选锋营扩编,除非超过我管辖的数量,否则如何会交给别人管辖?”
李潜道:“正如你所言,选锋营的战士皆能以一当十,三千人的选锋营你就敢跟三万吐谷浑人打一仗。若你手里有一万选锋营,天下还有谁能制得住你?”
牛弼一怔,道:“可是为并没想做什么不轨之举啊。”
李潜轻轻摇了摇头,左右打量了一眼,确认无人偷听,而后才道:“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手中力量太大的话,即便你心里没有任何不轨之念,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也会暗地里嘀咕你,诋毁你甚至诬告你。俗话说,三人成虎,到那时你可就有口难辩了。”
牛弼登时大怒,道:“我看谁敢谁要敢在背后乱嚼舌根子我剥了他的皮。”
牛弼的嗓门太大,立刻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他们都偷偷向这边张望。
李潜面色铁青。若是换了别人,是死是活关他什么事?他才懒得多言语。可牛弼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他最担心的就是将来某一天牛弼被剥夺了兵权心里会想不开,所以才提前给他打预防针,却没想到牛弼的反应如此激烈。
牛弼看到李潜的脸色,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连忙道:“潜哥,我不是针对你,我错了,都是我不好,太冲动了。”
李潜望着牛弼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辅国,我不管你今天到底有多冲动,多生气。我只希望你能冷静下来抽时间好好想想我说的话。一时的冲动不是勇气,而且会让你酿成大错。希望你好自为之。”
李潜说完便转身而去。牛弼伸出手张开嘴刚想叫他,却怎么也叫不出口。从小到大,两人从来没有闹过别扭,更没有吵过架,没想到今天竟然会在这么多人面前闹出矛盾。牛弼心里觉得很憋屈。如果真像李潜说的那样,选锋营要扩编而自己管的人却不可能增加,这分明就是在夺自己的兵权在军中什么最重要?兵权只有兵权最重要。有了兵权你才是别人眼中敬畏的将军,没有兵权屁都不是选锋营是他自己花费了三四年心血,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每个战士都与他朝夕相处的三年多,每个战士都是他一招一式手把手教出来的。他不允许别人插手,更不允许自己辛辛苦苦栽下树却让别人摘了桃子。
打定主意,牛弼抬起看了一眼,发现四周有不少士卒在偷偷观望。他登时火起,怒道:“看什么看?你们这帮兔崽子皮紧了是不是?赶紧给老子干活去”
牛弼与李潜之间发生的这一幕落在远处角落里一个叫上官澄的校尉眼里。上官澄看到这一幕,眼珠一转暗暗记在心里,而后趁着牛弼没有发现他立刻转身躲开,悄悄溜走。
李潜到中军帐里向李道宗回禀了这次追击的斩获,并请军法官验明了斩获的真实性,正待要请示李道宗下一步该如何行事时,一名士卒匆匆跑来,冲李道宗一拱手,哑这嗓子上下不接下气地道:“禀……总管,大事……不,不好”
李道宗腾一下子站起来,道:“快说,发生了何事?”
那名士卒用力咽下一口唾沫,润了润冒烟了的嗓子,道:“前方五十里发现大火正朝这边蔓延过来。”
“啊”李道宗听了双眼直勾勾地,一屁股坐在榻上。
正文 第二九八章千里追击(三)
李潜连忙上前关切地道:“总管,你没事吧?总管。总管?你还好吧?”
一连问了三四遍,李道宗从反应过来,双手一按几案腾站了起来,问道:“外面风速如何?风是向哪里刮的?”
士卒想了想,回到:“只有微风,风向东南。”
李道宗听到微风心中稍安,立刻道:“传令,立刻拔营,前往上风处重新扎营。”
“慢”李潜赶紧拦住他道:“总管,末将有话要说。”
李道宗不耐烦地道:“李侍郎,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水火无情,虽然现在外面风向东南刮,风速也刮的不快,可谁知道下一刻风会不会转向,会不会变大?留在这里万万不合适。”
李潜拱手道:“禀总管,现在已过晌午,若是拔营迁往别处只怕天黑之前也难以扎营。再者,若是风向风速变了,大火朝着大军前进的方向烧过去岂不更糟?”
“那你有何高见?”
李潜道:“末将以为可拍士卒前往营地前方十里处,将草割出来一条二十步宽的空地,同时在空地的另一边也放一把火。因为这边事空地,火无法向这边烧只能向另外那边烧,等两边的火烧在一起,将草烧尽之后没了可烧的东西自然就灭了。这样一来空地这边就安全了。”
李道宗将信将疑地道:“这样真的行吗?”
李潜拍着胸脯道:“总管放心,末将保证这法子肯定有用。总管若还不放心,末将愿立下军令状。”
李道宗点点头,伸手出了金批令箭递给李潜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本官命你速带五万人前去灭火。”
李潜接过令箭道:“遵令。”
李潜拿着令箭召集各级将校,向他们分派各自负责的任务。五万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距离大营十里处的东北角往西割草,一部分往南割草,割出二十里远后往西的转向南,往南的转向西,等两边会合就会在在营地十里外挖出个正方形的框子把营地包围起来。任务很简单,只要不是脑子有毛病的基本上都不会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五万人里至少有四万九不知道。剩下的一千人还是因为在草原上生活过才知道李潜这样做的目的。
在中原,如果失火,所有人第一个想到的是用水灭火。但在草原上这一招并不管用。因为草原没有水井,有河流的地方也不会失火。而且草原多野火,不然也不会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了。草原上的野火一旦烧起来,那叫一个遮天蔽日,那叫一个蔚为壮观。在这种快速蔓延的野草面前,无论是狼还是兔子,想活命只能顶着风拼命的跑。动物们能跑可人呢?那些牛羊、帐篷怎么办?再说了,谁知道野火什么时候才熄灭,这么跑下去跑到哪里才是个头?于是,草原游牧部落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摸索尝试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控制野火的有效办法。这个办法便是李潜今天用的这种。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五万人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挖出了一条二十步宽的空地,将营地框起来,而且还割了二十多万斤草料。接下来,李潜派在点燃了空地对面的草。半人多高密密麻麻,还没有返青的草跟晒透了干柴一样,哪怕只是一个火星便能燃起熊熊大火,当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燃对面的草之后,李潜下令将所有火把全都扔到对面,而后留下一千人分散在空地上随时观察情况。
当天晚上,大火染红了天空,整个草原变成了不夜天。李道宗得到回报,空地外的火已渐渐熄灭,火线已向前面推进了两三里远,现在即便是刮起大风来也不怕了。李道宗听了这才心安。他借着远处冲天的火光将大营照的如同白昼一般,召集诸将在营帐外摆下酒宴,为诸将庆功。这次攻克吐谷浑的营地,功劳最大的便是李潜和牛弼,两人少不得被诸将轮流灌酒,直喝的不省人事。
吐谷浑人放的这把大火足足烧了三天才彻底熄灭。现在,除了唐军大营十里内还有些草,方圆数百里之内的其他地方都被烧的黑糊糊一片。草料不足也成了摆在唐军面前的一道难题。
李靖率部于五日后赶来,合并一处后,李靖召集诸将议事。所议第一件事便是追还是撤。
大多数将领的意见是撤兵。理由是,伏允火烧草原,现在干草已被烧尽,嫩草还没发芽,战马缺少粮草,就会瘦弱,不堪驱策。没了战马如何追击伏允?
平心而论,这些人的意见并不是怯战。早在唐军还未来到鄯州时,吐谷浑人就主动撤离,而且李道宗又率部打胜了一场,唐军的士气正高,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与吐谷浑人大干一场。在这种时候唐军是不会怯战的。这部分将领之所以建议撤军,完全是顾虑大军千里奔袭后勤不济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另外一部分人则建议乘胜追击。侯君集便是其中之一。他说:“吐谷浑人已吓破了胆子,做鼠逃鸟散。草原上也没发现他们的斥候。现在他们应该到了君臣携离,父子相失,顾头不顾尾的地步,这时候想要收拾他们跟弯腰拾起一根茅草一样轻松。如果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日后必然后悔。”
李潜又从补给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士卒们都有干粮袋,趁这个机会也可以再赶制一批干粮袋,这样就能多带粮食,不必携带过多的辎重,追击速度能提高不少。而吐谷浑人既然敢放火烧草原,必然要将所有牧民全都带走,以达到坚壁清野的目的,如此一来他们的速度肯定不会很快。另外,虽然这把火将我们的草料烧光了,可也将吐谷浑人的草料烧光了,吐谷浑人也要找到没被火烧光牧草的地方落脚。只要走出这段焚烧过的草原,取敌粮草为我所用,粮草的的问题就能彻底解决。”
李靖听了道:“侯总管和李侍郎所言正合我意。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我们这次无功而返,只会助长吐谷浑人的嚣张气焰。日后吐谷浑将变本加厉袭扰我大唐边境。而且,陛下派我等前来,为的便是一劳永逸解决吐谷浑,若就这样撤军岂不辜负陛下的一番重托?众将听令。”
众人立刻起来拱手道:“在。”
“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上前听令。”
侯君集、李道宗立刻起身拱手道:“末将在”
李靖拿起令箭道:“你们率所部从南道,走乌海、积石山、河源追击吐谷浑。”
“喏”
“薛万均、李大亮、李潜上前听令。”
李潜听到李靖让李道宗与侯君集一道走南路,心里顿时咯噔一声,暗叫坏事了。因为侯君集一直与李潜不对付,李潜担心他会在路上趁机刁难。以牛弼的性子若受了侯君集的刁难,肯定会冲动,倒是可就麻烦了。李潜正担忧时听到李靖叫他,立刻明白李靖会将他与侯君集分开,顿时心中大喜。
李靖肃容道:“尔等率部随本官走北路,饶西海直取伏俟城。南北两路同时进攻,一定要追上伏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众将齐喝一声:“喏”恍如九天雷霆一般,震得整个草原微微颤抖。
随后两天,大军开始准备。第三天,每人携带二十天的干粮(炒面)和干草、黑豆等战马的饲料。步卒全都留在营地待命,所有马匹全都配给出征将士。
李靖亲自率领的北路军从库山出发,走牛心堆绕过西海去伏俟城这条路。李潜和牛弼率领三千选锋营担任先锋。由于沿途牧草已被烧毁,为尽快穿过这段灰烬之地,李靖授意李潜加快行军路程。李潜率部以日行两百里的速度足足跑了四天,终于跑出了灰烬之地。后在曼头山(今属青海)发现了殿后的吐谷浑军。这支吐谷浑军人数并不多,只有两千余人,而且押着大量的牧民赶着无数牛羊。
对于好几天风餐露宿没尝到过荤腥的唐军而言,这些数不清的牛羊就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吸引力是无穷大。李潜与牛弼对视一眼,立刻决定,干了
战斗没有任何悬念。三千恍如从天而降的选锋营不过两次冲锋就将士气低落毫无斗志的吐谷浑军冲的七零八落,随后再进行一番分割绞杀,除了那些见机得快早早跳下马跪在地上高举双手投降的人外,没一个吐谷浑人跑掉。战后清点,被杀的人里面竟然有个名王
斩了吐谷浑的名王虽然功劳巨大,但更大的功劳是缴获了大批的牛羊充作军粮。这批牛羊对于唐军而言可比黄金还要珍贵。李靖率大军来到之后,看到李潜的斩获大喜过望。能追上吐谷浑人,并缴获大批牛羊,这说明李潜在战前分析的是对的。吐谷浑人认为烧了草原唐军缺少草料无以为继只能撤退,所以他们才不急不躁的转移。如此看来,伏允应该还在离开伏俟城。
李靖当机立断,大军饱食一顿后立刻向伏俟城进发。接下来,李靖率领唐军的主力军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追上吐谷浑人,并两次大败吐谷浑军,夺取了大批辎重,俘获其名王数十人。经审讯得知,原来伏允非常狡猾。他虽然对士卒说唐军没了草料就会撤退,其实心里还是担心唐军紧追不舍。而且他料定唐军想抓他一定会打他的老窝伏俟城。于是,他让少部分人走北路去伏俟城,吸引唐军的注意力。而他自己则与天柱王等率大部走了南路得到这个消息李靖当机立断,不去伏俟城,掉头向南堵截伏允
正文 第二九九章千里追击(四)
比起李靖率领的北路军来,南路军可就惨的多了。从库山往南便是崎岖曲折的山路,而且杳无人烟。侯君集和李道宗率领数万将士一连在走了十几天都没看到任何人影。没有当地人,就没有向导,只能指望李潜提供的地图。大军在途经无水无草的破罗真谷(在今青海都兰东南一带)时,只能“人龀冰、马瞰雪”,就是人拿块冰在那嚼,马撮雪来充饥。当然,这么说夸张了一点,事实上由于李潜早就给战士们准备了炒面,饿是饿不着的,只是吃不上热乎饭是真的。
侯君集和李道宗一路追击两千余里,贞观八年五月,终于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伏允的军队。将士们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现在发现了伏允的踪迹,岂能放过他?于是侯君集和李道宗率部大破吐谷浑人,俘虏了吐谷浑的名王骁将数十人。只是伏允这只狡猾的老狐狸实在溜得太快。他见唐军追来便扔下其他人拼命往西逃窜。经过审讯俘虏的吐谷浑名王得知,伏允此举是准备渡过突伦川(又称图伦碛,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去投奔于阗。而且他们还供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