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黛-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后又一字一顿的道:“还是说,你们其实是想讹诈?”

阿黛说着,然后那眼睛扫了扫钱二,再又移到元家人身上。

阿黛两世为人,再加上气机之故。那眼神深遂而清亮,能看透一切,映出一切似的。

钱二和元家人叫她眼神一扫,都有些不自在,当然。几人并不清楚这不自在因何而来。

“胡说,元四娘的病便是百草堂的宋大夫都看过的,怎么可能讹诈。”这时,一边的钱二先接口,随后又冲着那元家一家人道:“让她治,省得她说你们讹诈,若是治不好,到时我分文不取帮你们打官司,连着这一场治病,我会让庆安堂和王家赔的当裤子。”

钱二很兴奋,他巴不得让阿黛再治,治不好,那可就在众目睽睽之一下了,到时,他非出了那口气不可。

“既是如此,那我就试了啊。”阿黛道。

一边的江五郎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心里觉得这样不对,这岂不是把娘子置于危险的境地,可他又被钱二的话拿住,若是不让这王姑娘治,这讹诈之名怕是跑不掉了。

唉,昨晚他就跟娘子争辩过了,事情不能这么干?可娘子叫钱二那鬼一窜掇,就跟得了失心疯似的。

确实,这世间,一些会说话的人,那言语之间是极有煽动力的。

江五郎言语比不上元四娘,眼看着事情由钱二跟王姑娘定了,却想不出合理的拒绝法子。

躺在门板上的元四娘更是大急啊,几乎想不顾一切的坐起来拒绝,可她也不敢啊,她这会儿若是坐起来说没事,那讹诈之名就跑不掉了,王继善那可是茂才,还是书院的训导,这王家人若是反告她的话,那她也吃不起罪啊,这时,颇有些骑虎难下了,只恨昨天耳根子软,起了贪心,中了钱二的计。

如此,她岂不要无端的摊上一门官司。

只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元四娘左右为难。再权横着到底是拿命试试好,还是拼上一场官司算了?

“不过呢,我这里还有一颗药*丸,也有通血理气之功效,只不过可能功效要差一点,要不,就先用这药试试,若是不成,再下针,只不过,这一颗要200文,做不到不花一文钱了。”阿黛这时又道。随后眯眼看着元四娘和江五郎,梯子她已经给了,下不下就看他们自己。

其实之前,阿黛就是在使计,金针渡穴或许有这技法,但阿黛不懂的,更别说把人体720个穴位全扎遍,那不是治病,那是要人命。

而阿黛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为药*丸这一步做铺垫。她相信元四娘是惜命的,其实世上没人不惜命。

当然,之前江五郎的拒绝她想到了,但不是有钱二吗?钱二的心思那是唯恐事情不大的,他可不会为元四娘的性命着想,到时钱二自会逼着元家接受自己这治疗法子。

事实正是如此。

此时,元家要么只能承认讹诈,要么就是拼命试针。显然这两种都是元家不想的。

而这时阿黛给了另一条路……

“200文,不贵不贵,就用这药试试了,说不准就能治好了。”阿黛这话让江五郎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连忙回道,更是二话不说。掏出两钱碎银递给阿黛,一幅生怕阿黛反悔的样子。

而到得此时,一边的王和和许仙等人也心里明白了。

阿黛手里拿的药丸他们都清楚,那里药堂里最普通的理气丸。

说起来。之前,阿黛弄那个什么金针理穴的,倒也是让他们的心七上八下的,开玩笑,全身720个穴都扎遍,那真是要死人的。

因此王和早就打定主意,等到阿黛真要下针时,哪怕真是赔钱也要阻止的,不能再闹出人命来啊,而显然的。看到现在,也明白阿黛的用意。

这元四娘明显是装病来讹诈。叫阿黛看穿,阿黛才用这针吓唬她。而之后用理气丸,自是让元四娘下台。

这时,那江五郎还生怕阿黛拒绝似的。抢过阿黛手上的药*丸,连水都没用,就直接塞进了元四娘的嘴里,元四娘用口水吞下。

立时的,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元四娘。

只一会儿,元四娘的气息就平稳了,过了一会儿。身体也不抖了,嘴角歪斜也正了。

那江五郎扶着元四娘坐了起来,还似模似样的问了一句:“娘子觉得怎么样?”

“怪了,还真是妙手回春啊,浑身一点都不疼了,气而也平了。好了!”元四娘一脸惊喜的道。

不过,演技不行,有些太夸张了。

但是,外面围观的人不清楚啊,一看这情形。便是一片哗然,真是太神奇了,看来庆安堂果然医术了得,之前元四娘那么重的病,庆安堂这边只拿出一颗药丸,就药到病除了,端是神乎奇迹。

都说百草堂的宋大夫医术了得,如今看来,居然还比不上庆春堂的一个学徒,明明200文钱就能治好的病,到百草堂居然要花几百两银子,如果不是宋大夫大贪,就是医术有限,但不管哪一种,都不是病人原意看到的。

当然,也有一两个聪明点的,觉得或者里面别有内情且不提。

钱二这时很郁闷,没想到这王姑娘小小年纪,不但医术了得,这心计也是不差,对人心把握的很好。

先是以金针刺穴吓唬人,然后又给了台阶下,一收一放,端是自如。

如今这回他又是无功一场了。

使不得还得赞扬几句收场,因此便拱拱手:“王姑娘真是好医术。”声音里怎么都是透着不甘,只是不甘也没法子。

钱二觉得,这王家真有些怪,以往,他事事无往而不利,可只要碰上王家的事情,却总是不顺。

如此,一场闹剧收场。

而各人心中所思各人自知。

不管这病是不是大蒜引起的,总是庆安堂妙手回春,那一切都解了。

而现在这种情况,大多数人更相信元四娘这病并不是大蒜引起的,而是正如之前阿黛所说,一夜未睡,两夫妻又起争执而造成的。

当然,阿黛之所以推断两人一夜未睡是因为,毕竟,人心正才能睡的安,元四娘夫妻两人弄出这一场,其心不正,邪自入侵,如何能安枕?

二来,她看那江五郎性子要略忠厚一点,怕是贪心的是元四娘,象这种事,江五郎肯定要顾虑些,有争执是正常,只是江五郎有些惧内,最终还是依着元四娘了。

这些倒不是太素脉法之功,毕竟太素脉法也只能断个大概,这些只是正常的推理。

人群渐散,也不过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些谈资。

连带着庆安堂和阿黛的妙手回春也传扬了开去。

而元家人做戏做全套,感谢阿黛,顺便送给庆安堂一个妙手回春的评语,然后告辞。

庆安堂这边自没个好脸色。

说实话,今天这事一来阿黛是看那江五郎和元四娘在自己一番吓唬之下还有悔意,又因为钱二夹缠其中,若是真打官司,最后得利的反而是他。所以,才给了元家台阶,算是和平解决,

要不然,真要跟元家好好算算不可。毕竟看病的这么多人,若是谁都来这么一招,这药堂还怎么开?

元家人也知理亏,一脸悻悻的转身出门。

只是几人才走到门口,一个伙计打扮的人就匆匆而来,见到江五郎和元四娘便道:“东家,东家娘子,快回店里,赵昱带着人来了。”

“这瘟神来干什么?”元四娘唬的一跳道。

“听说是要修道观,如今整条街面的人都必须认捐,每家两百两。”那伙计咬着牙道。

“那我家呢?”一边钱二连忙问,他家也开了几个铺子的。

“也一样是两百两,我出门的时候,田娘子在家里骂人呢。”那伙计道。

钱二嘴角一阵抽,该死的,二百两,下手真恨。

“走走,回家。”元四娘也是一脸肉疼,但没法子,赵昱可是公主府的二公子,公主的护短谁都知道,只要不出人命,那公主一向是由着这位公子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谁也惹不起。

阿黛这才想起之前她探脉元四娘的破财之相。

两百两,对于普通人家,算是一笔大财了。

虽说两件事之间不一定有因果,但有时越想发财越破财,世间之事往往如此。

“呸。活该。”看着众人离开,庆安堂的伙计不免幸灾乐祸。

“干活了,干活了。”王欣宁招呼着众人。

刘氏王靛还有刚刚赶来的王继善王成父子也告辞回家,临走前拍了阿黛额头一记,这丫头,了不得了。

只是王和神情有些恹恹。

“你爹怎么了?”阿黛冲着王欣宁呶呶嘴,事情解决了,再怎么都是该轻松的事情啊,怎么大伯这神情反而比之前还郁闷了?

“还不是叫百草堂闹的。”王欣宁皱着眉。

“哦。”听堂姐这么说,阿黛明白了。今日之事,其中有个关键点就是百草堂事先给元四娘看过这病,还放出那样的话来,也是有着同谋之嫌。

而草百堂同庆安堂的恩怨阿黛也知晓一些。

百草堂的宋大民之前也算是大伯王和的师兄,只是当年因着认为王老大夫不公,叛出师门,又投到百草堂罗大夫的门下。

可以说,百草堂和庆安堂恩怨已久。

今日这事,王和有些神伤也是自然。

不过,在阿黛看来,宋大夫却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今日,不管内在的交锋是怎么样的,在外人看来,庆安堂仅以200文一粒的药丸就冶好了百草堂认为非要几百两巨资才能治好的重病,如此,孰优孰劣,一眼分明。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六十七章 纨绔

傍晚,雨还在细密密的下,不过,西边却映出一抹彩虹,煞是好看。

阿黛撑着油纸伞从庆安堂出门。

一路过来,便听得街边的路人在说着公主府的二公子赵昱建观道,要钱塘所有商家认捐的事情。

大多数都说的义愤填膺,只是面对公主府的背景,众人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还在下,这几天,这细密密的雨一直下个不停的,家里都要长毛了。”

路过青石街口听杂货铺,阿黛便听到几个妇人聊天,其中一个妇人抬头看天,便没好气的道。

“可不是,这天也跟梅雨天差不多了,家里的衣服也晒不干,你闻闻,这衣服上还有水腥气呢。”这时,边上有胡姜氏抬起胳膊让那妇人闻着衣服上的水气。

没法子,住这一片的就算是家底还行,但也实在不是富人家,家里换洗的衣服也就那么两套,连着十来天的阴雨,衣服大多都是阴干的,有水腥气再自然不过。

“胡伯母,明天起就晴天,起码能晴个好几天,到时家里晒晒呗。”阿黛路过时,便微笑的道。

“你怎么知道?”先头那个抱怨的妇人道。

“常言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你看看,现在雨已渐收,西边的晚霞映了半边天呢。”阿黛道,那手指了指西边的天空,隐隐透着彩霞。

“嗯,是这理儿。”边上几人都点头。

大家都是西湖边计生活的,对西湖边的天气也多少有些了解,看那西边的晚霞,说不准接下来的几天真是好天。

“哈,那我一会儿回家补补鱼网,这样几天的雨一下,明天一晴,最好捞鱼。”胡姜氏又计算着。

虽然如今胡家一家已投到公主府门下。但那也是因为黑龙鱼之故,公主府接受他们投到门下,免去各种税和徭役。又或者以后子孙多了一条能从公主府走的路子。但那一切都得有个前提,自己有本事。被公主看中。

除此以来,平日该干嘛还是得干麻,比如胡家是打鱼的,因此平日的生活来源,还得是打鱼。

“唉,我琢磨着是不是也要去弄条船,打点鱼贴补贴补家计啊。”这时,那杂货铺的老板娘一脸难看的道。

“钱娘子你这是说笑了啊,你开着这铺子,平日里咱们这一块人家。那生活用品还不都在你这里买,一个月下来的收入也不少吧。这活计,夏天晒不着,雨天淋不着的,平日里大家伙闲时还到你这里来消遣消遣。多快活。你还要贴补什么家计,那打鱼的活可不轻松,而且一身腥气。”那衣娘道。

“呸,你说的轻松,你却不知一行有一行的难处,咱们这坐铺子的,要应付的事情多着呢。差役们。没事来打打秋风,浮浪小子们再来个顺手牵羊,这些也就算了,开门做生意的,终归是以和为贵。可公主府那位,莫名其妙的要建什么道观。一开口就让我这样的小铺子认捐二十两,我一年也不过四五十两的收入,他这一开口半年多的收入没了,他要是一年来个两三次,我还不得上吊算了。”那钱娘子狠狠的啐了一口。

阿黛没想到公主府那位二公子连这样的小杂货铺都不放过。这下手也太狠了,公主居然也听之任之,难说道不怕闹起民怨来?

随后一想又明白了,赵昱让大家认捐的款项是建道观。

道观,寺庙,书院等都属于地方教化,而历来,建道观寺庙本来就是认捐的多。再加上有公主府撑着,就算是惹些民怨也治不了这位二公子。

而一众人一听钱娘子说起这个,也都不由的叹气。

“可不是,你这才二十两,已经得天之幸了,涌金门那边的袁大官人你们可听说了?”这时,连上一老汉叹了口气道。

“可是那开南北货行的袁大官人?”边人便有人问。

“可不就是。”那老汉点点头。

“怎么了?这回认捐他少不了吧。”边上妇人道。

“何止少不了,倾家荡产,连个栖身之地都没了。”那老汉摇着头道。

“怎么回事?”边上人连忙问。

便是阿黛也驻足听了起来。

“那袁大官人也不知何方人氏,总之大前年在咱们钱塘落户,之后就开了那南北货行,生意挺红火,每日里带着身边那个燕娘,出入风月场所,在咱们钱塘商界也算得是一号人物了。可前不久,那二公子不知怎么的就看中了他的宅子,说那里风水好,要用来建道观,开了一百两银子要买他那宅子……”

“天哪,他那宅子可是下了大力气建的,前后园林,亭台水榭,起码五六百两吧?”那老汉话未说话,便被那衣娘打了岔,这衣娘去年的时候还应着那燕娘的相邀,去为她裁衣的,当时进去,就觉得跟走进了画里一样。

“可不是,那袁大官人自然不肯让,人家也不缺那百两银子。只是没想到,接下来袁大官人的货行就接二连三的出事,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