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上首的位置,自然是门下令杨真,杨真反倒显得精神奕奕,京察有了成效,已经在各地铺开,眼下一切也步入了正轨,一些不服从的部堂大佬被生生打压下去,整个三省六部,完全掌握在杨真的体系之内,虽然这个体系还不稳固,可是命令的传达却是出奇的有效。对杨真来说,这就足够了。
一名录事飞快跨进槛来,直接到了杨真边上,神色紧张的耳语几句。杨真愕然抬头,道:“在哪里?”
录事立即抽出一份中旨,交给杨真,杨真展开一看,脸色立即变得苍白,不禁道:“眼下这个局面,陛下居然还要滞留泉州?历朝历代,哪里有这样的事?”
杨真又自觉失言,便不再说下去,只是这份圣旨实在非同小可,让他这处变不惊的脸色也变得有点儿慌张了。汴京的状况他不是不知道,虽说现在还在压着捂着,各部堂还算井然,可是坊间早就喧哗了,契丹人破国在即,瞧这样子,女真人是随时要大军压境的,杨真原以为赵佶接到急报,会火速赶回京师从容布置,只要大宋这边不乱,女真人就无机可趁,大不了发旨意让天下军马勤王,大宋固然受损颇大,总不至于到于事无补的地步。
可是这份旨意却是说陛下在泉州留恋忘返,暂时不愿回京,决口没有提女真人的事,此外又说只怕要多耽误一些时日,因此敕命太子监国,署理京畿军政事。
杨真这时候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若说生气,又气什么?怒其不争吗?他扪心自问,这心里只有无奈,一种透心凉的无奈。他当然明白,旨意若是昭告出去,那些流言,必然在别人眼里变得真实。都说位卑不敢忘忧国,都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可是陛下都跑了,这军心民心会成什么样子,也只有天知道。
杨真阖目深思了一下,朝这录事问:“除了你之外,还有谁看过这旨意?”
录事躬身道:“暂时只有下官看过,下官也是刚刚从承旨司那边过来,觉得这事儿干系实在太大,因此立即送到大人这边,请大人拿主意。”
杨真松了口气,随即又苦笑:“事到如今,老夫能拿什么主意?陛下现在在泉州,谁能奈何?眼下当务之急,一是稳住京畿,其二就是请太子监国,这件事你暂时不要说出去,老夫这就去宫中一趟,觐见太后,请太后娘娘做主吧。”
杨真收拾了一下,拿了旨意,飞快出了门下,坐了轿子入宫。
坐在轿子里,杨真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烦躁,原以为事情步入了正轨,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只怕一切都要成镜花水月了。
轿子落在宫外,叫人禀报,足足等了一个时辰,里头才叫杨真进去。
太后年纪大了,在这景泰宫里刚刚与人打了几局叶子牌,心情正好,冷不防却是杨真觐见,一时也是摸不透杨真的来意,他一个门下令,来和自己有什么说的?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太后想了想,立即就变得警觉起来,叫人收拾了牌,遣散众人,才设了帷幔,坐在帐后,等待杨真觐见。
杨真进了景泰殿,立即行了礼,道:“臣见过太后娘娘,娘娘千岁。”
“起来吧。”太后语气平淡。
“谢太后娘娘。”杨真失魂落魄地站起来。
太后便道:“杨大人来这后宫见我这妇道人家,莫非是出了什么事?”太后微微一笑,继续道:“哀家只是女人,能有什么见识?你们男人的事自己处置就是,实在决定不下,大不了派个人去送个急报到泉州问问陛下的心意,不也成吗?”
杨真正色道:“太后娘娘,要出大事了。”
他这一叫,太后立即住口,杨真拿了圣旨送给一旁的敬德,让敬德送到帷幔之后的太后手里,道:“太后娘娘看了就知道。”
太后看了圣旨之后,一头雾水地道:“陛下真不象话,好不容易放他出去玩一趟,他居然先斩后奏,又不肯回来了。只是陛下在泉州多住几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陛下不在,这朝廷不也是挺好的吗?杨大人危言耸听,咋咋呼呼做什么?”
杨真道:“娘娘可看到这圣旨之后敕命太子监国吗?”
太后撇撇嘴,不以为意地道:“监国就监国,难道太子还能反了不成?”
杨真苦笑,道:“太后娘娘有所不知,女真人如今围了辽人王都,不日破城,从辽国故地到我汴京,一马平川,不过数百里的距离,女真以铁骑见长,来去如风,大军压境只在瞬息之间,现在京畿已经震动,人心惶惶,陛下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不肯回京,又敕命太子监国,这其中的意味……”
太后吓了一跳,道:“哀家也听说过女真人的事,难道事情坏到了这个地步吗?哼,官家哪里还有做皇帝的样子?既然是京畿不稳,他更该坐镇京中才是,杨大人……我是个妇道人家,许多事都不懂,现在该怎么做?要不要下懿旨,让陛下火速回京?”
杨真叹了口气,道:“陛下是不会回来的,老臣的意思是,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陛下既然不回京,就只能靠太子殿下了,圣旨里也曾说过,敕命太子监国,不过太子要监国,非得太后出面不可。”
太后道:“哀家如何出面?”
杨真道:“请太后下懿旨,召唤太子入宫。”
太后迟疑了一下,又确认了圣旨,才定下了神,道:“那么,就下懿旨吧,让太子进宫来,哀家有话要对他说。”
敬德道:“奴才这就去。”
杨真侧立在景泰殿边沿,整个人像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可是又觉得有更多的麻烦涌上他的心头,他不禁苦笑,选择了沉默。
……………………………………………………………………………………………………………………………………………………………………
第二章送到,咳咳,祸不单行,悲剧。
正文 第七百八十五章:有宋无金 有金无宋
第七百八十五章:有宋无金 有金无宋
东宫。
青灯冉冉,宫灯幽幽。
虽是白日,可是这幽暗的寝殿里却说不出的昏暗。
靠墙是一排排书柜,书柜中摆着各种典籍,昏黄的光线下,在墨香之中,坐在椅上的赵桓在这种环境之下,阴沉着脸,随手翻看着书卷。
赵桓已经预感到,太子位自己越来越远,虽说还没有到废黜的地步,可是宫中许多的动静都证明了这一点。
囚禁在这东宫已经有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他每日都辗转难眠,夜夜都被噩梦惊醒,醒来时,额角上满是冷汗。
“沈傲……”一个名字电光闪石一样划过赵桓的脑海,随即,他冷冷一笑,这冷笑中既有痛恨,也有一种无力。
现在的赵桓,更像是一个活死人,他什么都做不了,唯一能做得就是等待,等待那废黜太子的旨意送来,随后,他会像夜壶一样丢在一边,生不如死。
“殿下,有懿旨”
外头的内侍急速的敲打着门,喘着气道。
赵桓眼眸一闪,嗯了一声,他实在弄不清,这个时候,怎么会有懿旨,父皇去了泉州,太后寻自己做什么?莫非……
赵桓心里生出了些许期待,除非父皇驾鹤西去,他实在想不到更好的答案。
赵桓快速的穿好了朝服,出了寝殿,就看到了敬德皮笑肉不笑的脸,敬德笑道:“殿下,太后召见,快随老奴速速入宫。”
赵桓不禁道:“发生了什么事?”
敬德只是道:“殿下去了自然知道。”
宫中的车驾已经准备好了,赵桓被这变故弄的有些措手不及,总算还是回过了神来,坐上车驾。马车入宫的时候,宫中并没有动静,也没有披上素槁,这就意味着,父皇仍然安然无恙,这让赵桓略感失望。
景泰宫里,天色已经渐晚,门廊上架起了一座座粉红宫灯,宫中的太后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几次催促,赵桓才急匆匆的过来,当先行礼,重重跪地,朝太后磕头道:“孙臣见过太后娘娘。”
赵桓二十多年前就搬出了宫,所以与太后的关系有些疏远,赵桓轻轻的抬起头,看了帷幔之后的模糊身影,继续道:“不知太后召孙臣前来,所为何事。”
“咳咳……”坐在一侧的杨真咳嗽一声,赵桓才发现了他的存在,见当朝首辅也在,赵桓更觉得今日的事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只是这杨真是沈傲的人是绝没有错的,只怕……
赵桓生出不好的预感。
太后淡淡道:“恒儿,你这太子做了几年了?”
赵桓吓了一跳,不知太后为什么这样问,立即道:“孙臣无德无能,蒙父皇父爱,敕封为东宫已有十年。”
“十年……不短了。”太后叹了口气道。
赵桓连忙道:“孙臣愿做千世万世的太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的父皇能够享国万年。太后却是冷笑,道:“你这心愿只怕是要落空了。”
赵桓大骇,以为父皇已经从泉州那边下达了废黜太子的旨意,否则怎么会做太子的心愿落空,眼中迸出泪来,连连磕头,道:“孙臣无能,不配……”
太后却不理会他,朝杨真道:“杨大人,把陛下的圣旨给他看吧。”
杨真颌首点头,踱步过去,小心翼翼的道:“请殿下过目。”
赵桓几乎是微颤颤的接过圣旨,心里万念俱焚,可是看到太子监国、开封牧、总揽京畿军政事这一行字的时候,整个人却是一下子呆住了。
太后的声音传出来:“来,立即宣文武入宫,觐见监国太子,从此之后,哀家和祖宗的社稷就全部托付给太子了,殿下,还不快起来,准备去见文武百官。”
赵桓才回过神来,又是跪地哭告,道:“父皇尚在,孙臣岂可监国,这是要将君臣父子置于何地?孙臣不敢奉诏”
赵桓回答的可谓坚决,他心中认定,这绝对是父皇试探自己的把戏,若是自己奉召,正好让人有了废黜太子的借口,于是又是磕头,又是涕泪直流,不断哭告。
杨真在旁劝道:“殿下监国,自是为父分忧,这是天大的孝心。”
太后却是急了,大骂道:“你父皇没有担当,难道你也没有吗?”
叫人将赵桓架出去,杨真小跑着跟上,赵桓只是一味的哭,昏天暗地,好几日差点儿昏厥过去,也不知是真是假,杨真只好先将他安排在偏殿里歇息。待赵桓哭声渐弱,才道:“如今大宋危如累卵,社稷倾覆只在旦夕,殿下若是再如此,只怕连宗庙都不能保全了。”
赵桓被勒令在东宫读书,哪里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听杨真的话音有异,立即道:“父皇为何不回京?”
杨真苦笑:“銮驾尚在泉州,闻知金军朝夕可至,是以一直驻留不来。这份旨意,殿下明白了吗?”
赵桓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试探,而是父皇听到金军随时南下,已经六神无主,却将这烫手的山芋丢在了自己手里。他心里不自觉松了口气,总算重整了精神,道:“这么说,这份圣旨是真的了?”
杨真道:“千真万确。”
赵桓随即一想,又有些害怕起来:“金军随时南下,难道父皇是叫本宫与那金军周旋吗?”
杨真道:“事急矣,请殿下振作精神,安抚百官,诏令各路勤王,巩固汴京防务,与女真人决一死战。”
“啊……”赵桓露出难色,他与赵佶许多地方性子不合,可是在懦弱这一点却是一模一样,听到金军即将南下,整个人已是魂飞魄散,期期艾艾的道:“本宫该怎么办?”
杨真斩钉截铁的道:“监国到时平西王自然领兵来援”
“沈傲……”赵桓脸色一变,道:“你是说他会带兵来汴京?”
杨真毫不犹豫的口吻道:“平西王绝不会坐视不理。”
赵桓这时心乱如麻,顾不上什么,由杨真安排着去见了满朝文武,宣读了赵佶的旨意,一时间,讲武殿里满殿哗然,谁都不曾想到,皇上居然会懦弱到这个地步,文武大臣们都是一片哀鸿,更有不少人站出来,道:“国之将倾,君王难道不该死国吗?立即上疏,请陛下回京”
说这些话的人大有人在,士大夫们平素虽然混账的多,可是到了紧要关头,还是有人敢站出来说话的。
赵桓只是吓得瑟瑟发抖,不知该说什么,倒是杨真大喝一声:“都肃静,皇上不在,太子监国,那么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请殿下拿主意。”
卫郡公石英等人眼眸中闪过一丝疑窦,相互对视,突然预感到不太对劲,这个消息来的太快,还容不得他们消化。可是这时候,他们也知道,一切已经无可挽回,当务之急,还是解决女真人的问题。
在众臣的一再催促下,赵桓才期期艾艾的道:“既如此,那么立即调兵勤王吧,天下兵马火速集结汴京,不可懈怠。女真人那边,是不是也要派个使节过去,若是能言和,自然皆大欢喜……”
杨真原本还以为赵桓有什么担当,听到言和二字,立即怒火攻心,打断道:“殿下,女真人狼子野心,欲壑难填,契丹人也曾向他们求和,现今是什么下场?”
朝中不少人也鼓噪起来:“宁愿死战”
更有个人站出来道:“偷安一时,遗恨千古祸事,天下有宋无金、有金无宋,殿下何出此言?”
站出来的,乃是太常少卿李纲,李纲这一叫,满殿又传出一阵阵喧嚣,连那石英、周正都不免站出来,一齐道:“女真人何足为患,当年平西王以寡击众,重创十万女真铁骑,殿下为何不能?请殿下勿言求和事,振作精神,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则苍生涕零,感恩不尽。”
赵桓被这些人吓了一跳,再不敢言和,只好道:“那派一使节,且看女真人态度如何,刺探女真人军情可以吗?”
他既然这般说,倒是无人有疑议。
那之前说话的李纲道:“殿下,女真人既然早晚要来,我大宋不得不早作准备,臣恳请殿下立即下诏,修缮工事,加固城防,令禁军日夜巡守,放出斥候,随时与边镇联络。再有,官府应将壮丁登记造册,一旦有事,可以立即征募民丁。更何况天下兵马云集,粮草却非清查不可,否则到时城中无粮,祸事就大了。”
赵桓见他条理清晰,一时又茫然,只是点头道:“就这么做,你说的很对,从即日起,授你兵部侍郎,专门督察这些事。”
讲武殿里总算是安稳下来,不管怎么说,现在局势总还没有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女真人会不会南下还是未定的事,只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