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法,要是哪天中国被外敌入侵,那么那些裸官,黑心的老板,一定会跑到外过去,到时候万一中国打不过,那就来次核战,要死一起死,看那帮混蛋往哪里跑。
马克等人在兰尖铁矿呆了一下午,他们当中也有相关的人才,再跟王九龄爱到兰尖铁矿的专家交流了一下,确认了王九龄的话是真的。
“汉斯先生,您是钢铁行业的专家,请问您的想法是怎么样的?”马克问道。
汉斯道:“我我在这位将军的铁矿哪里考察了一下午,跟他们的专家也交流过,那个地方的铁矿的储存量恐怕是真的,也许他们的数据有些失真,但是我敢肯定,那座铁矿的储存量不会少于2亿吨。但是那座铁矿的杂质很多,里面有钒和钛两种金属元素所占比例很高,他们目前还没办法将他们与铁分开,也就是说他们练不出钢铁,这位将军恐怕是想借助我们德国的技术和人才来找到提炼的方法,如果我们不答应,我想他们会找其他的方法,不过我想说的是,我们国家真的很需要这些铁矿或者说钢铁。”
马克道:“但是这位将军不肯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来开采,我们是在没办法,国内的那些钢铁家们是不会答应的。”
“马克先生,虽然从商人的利益上来讲,确实是这样,但是我要说的是,德意志高于一切,在国家利益面前,每个德国人牺牲一点都是值得的,德国要复兴也必须有人付出,希望您能跟国内的人商量一下,就算是为了德国。”
中国发现了储存量三亿吨的铁矿,而且是一位对德国颇有好感的军阀的领土内,消息很快就被某种途径上报到了希特勒那里。
希特勒刚刚当上德国总理没有多久,现在他雄心勃勃,准备实现他复兴德国的这一伟大计划,而摆在他面前的却是有很多困难,但是最困难的事是德国的资源和人口,这一直是德国的软肋,一战其实德国前线并没有战败,而是德国的资源生产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前线的士兵缺乏子弹和炮弹,后面的民众缺乏粮食和衣服,加上犹太人报复当年俾斯麦趁着普法战争期间将罗斯柴尔德家族赶出了德国,现在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犹太人自然不肯放过去,这也是为什么二战德国人为什么那么曾恨犹太人,同时向犹太人举起了屠刀。
第一百四十四章 希特勒的干预
世界早已被瓜分完,美洲,美国人不允许任何国家指染,剩下的就是英国、法国、苏俄的殖民地和本土,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东西留给德国了,要是德国有英法美那样庞大的市场,还用的着发动一战吗。
世界上只有中国有德国需要的一切,那里有庞大的人口,能够消费大量的德国产品,那里有丰富的资源,能够满足德国的需要。
在1930年,中国是德国在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当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3。475亿帝国马克,而同日本的贸易额为2。34亿帝国马克……德国的油脂工业原料几乎完全依赖东北的大豆出口,德国工业对于中国出产的钨砂、锑、锰、锡、猪鬃和桐油也有大量需求。
1933年,因大萧条的影响,中德贸易比1930年和1932年略有下降。虽然此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由于各个利益集团的冲突而陷于困顿,但是德国的工业界、进出口商和国防军都想从中国工业的发展中获得利益。
直到九一八事变前,中国工业化的进展并不顺利。九一八事变让满洲变成了日本的傀儡国,并直接导致中国的工业政策重心朝向以抵抗日本侵略为目的的军事和军备工业发展。它刺激中国经济走上一条以国防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巩固了蒋中正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德国魏玛共和国吸取当年三国干涉还辽导致德日关系恶化的教训,以及凡尔赛和约中关于禁止德国参加解决国际问题的条款,对中日冲突采取中立的政策。其基本立场是,中日争端应该在华盛顿会议及《九国公约》的框架内解决。但是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遭到日本指责。
满洲国成立后,日本驻德大使小幡酉吉多次拜访德国外交部,寻求建立在满洲的合作关系。由于德国对满洲大豆的需求依然非常迫切,因此采取了与日本合作的态度,与满洲国政府签订了有关工业品和大豆贸易的德满协定,违反了国际联盟有关“国联成员国不得承认满洲政权”的规定,从而恶化了中德关系。
1933年,纳粹党掌权,使中德政策走向变得清晰。在纳粹党得到权力前,德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颇为矛盾。魏玛共和国的外交部长曾敦促德国应在东亚政策上保持中立,不鼓励国家官员和工业家一同直接参与和中国政府的事务上,负责德国出入口的部门也忧虑这会把它们作为赚取厚利的中间人角色中剔出。另一方面,新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要求彻底动员全社会,并储存原材料,特别是军用物资——例如钨和锑——这些都是当时中国能大量提供的原材料。德国军工业对钨砂的需要尤其迫切,因此,由那时开始,获得中国的原材料就成为德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一项主要的因素。
所以当希特勒知道那个神秘的中国军阀王九龄哪里居然发现了储藏量三亿吨的铁矿,希特勒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历史上因为东北沦落日寇之手,德国除了南京国民政府,也就没有再与其他军阀合作,王九龄自从一二八淞沪抗战就被希特勒所知,只不过那个时候印象并不深,作为一个要掌控德国,带领德国复兴的人,他每天都会关注其他主要国家发生的大事,这涉及到德国的利益。
就在希特勒已经忘记王九龄的时候,王九龄一下子异军突起,每每都能干出惊天骇地的事情,让希特勒将王九龄印进脑海的事情是王九龄说他明年就能当上德国的元首,开始他也是像其他人那样一笑了之,不过后来想想这个年轻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掌控上千万人口的军阀,绝对有过人之处。
希特勒本就是迷信之人,结合王九龄每每都好像预知会发生什么事情,做事总是比别人快那么一步,希特勒认为王九龄或许真的是巫师,能够预知未来,所以希特勒对于王九龄特别上心,要是王九龄王九龄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那也没关系,反正那里有铁矿,有人口,上千万消费的人口,德国一样能得到足够的好处。
希特勒直接前往慕尼黑,同时让人通知那些钢铁、军工界的大佬们到慕尼黑开会,如今希特勒气势正盛,而且又是他们推上去的,个个大佬们很快就动身前往慕尼黑,他们知道希特勒没事不会叫他们的,何况还是那么急。
在工业家的眼里王九龄的要求坚持是不可理喻,一家冶金厂、三座年产20万吨的钢铁厂、一家步枪兵工厂,尽管不需要德国的技术,只需要机械、一家火炮兵工厂,而且要求能铸造105mm一下的迫击炮和平射炮,两家化工厂,一家生产军工用,一家生产民用、一家医药厂、一座装机容量150mw的水电站、一家特种纸造纸厂,用来制造货币的、还有生产电影胶片等等一堆乱七八糟的技术和人员全部需要德国援助,另外还提出德国贷款200美元给他,虽然钱都是王九龄出,但是全部没有现钱,要不就是等出铁了用那个挺或者等他们有钱了就换,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给德国在西康最惠国待遇。
这些工业家们真的觉得这位中国的军阀脑袋有问题了!简直太无耻了!
但希特勒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王九龄敢提出这样的要求,恰恰说明他有这个实力,要不然怎么没见其他的中国军阀提出来这些呢。希特勒要拉拢中国,但是除了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之外,其他并没有他能看的上的势力,恰恰这个时候王九龄跳了出来,这些要求看似过分,事迹上希特勒确实欣喜若狂,这证明这个军阀是很有进取心的,万一国民政府靠不住,德国在华的利益也能迅速找到人保证。
最后在激烈的争论中,希特勒以那句“德国高于一切”说服了工业家们,并许诺了一些政治上的东西给他们。
最后工业家门答应了希特勒,全力援助王九龄,将其打造为德国在中国的强有力盟友。德国内部一统一,很快答应王九龄的要求的电报就发到了马克的手里,马克在得到德国方面的首肯立即与王九龄的西康方面讨论合作的细节以及签署合约。
1933年4月间,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到达上海,担任国民政府的资深顾问,为经济和军事发展提供建议。而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担任西康军的顾问,同年5月,汉斯·冯·塞克特在给蒋中正的《给元帅的备忘录》(denkschriftf…rmarsarshal)中描绘了他对中国工业化和军事化规划的大纲。他反对中国传统的大型低素质武装力量,强调规模较小但是机动能力强、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此外,他还提出这支军队是“统治的基础”,以及军队的战斗力在于素质的优越,素质的优越来源于优秀的军官团。为了实现他所提出的框架,冯·塞克特建议中国的武装力量必须统一训练,听从于蒋中正的号令,整个军事系统必须成为中央集权金字塔的基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冯·塞克特提议仿照威玛共和陆军的架构成立“教导总队”,这些被严格挑选且直属于中央管辖的精英部队成员的使命是接受专业的训练,再将这种训练和职业军人的素质带到其它团队。
第一百四十五章 他叫麦当劳
德国人一旦认定的事情,办起来的那种效率是惊人了,在希特勒的敦促下所有的技术人员是第一批到位的,这个时候希特勒大规模建设德国的计划还没有展开,所以希特勒一声令下,大批受纳粹思想影响的技术人员争相报名前去遥远古老的中国报效国家。
根据王九龄的计划,要完成王九龄的计划目标,需要三千,加上国民政府需要的那些人,一共五千多人登上了客轮开向了遥远的中国。
王九龄在得知德国方面的技术专家已经出发了,立即开始了另一件事情,招收会考面包的中国人为德国人考面包,另外王九龄打算把薯条也弄出来,还有蕃茄酱,最后想想,干脆开一家西式的快餐店。
不过要开快餐店还需要饮料,可乐那种东西王九龄一直忽视了,这个年代和那个东西,有钱喝那玩意的人很少,中国人都是喝茶的!最后王九龄召集了一批留过洋对可乐等饮料有些了解的人,经过十天的捣鼓,根据王九龄对后世冰红茶的口味,捣鼓了一款冰红茶出来,为了适应不同的人群,又搞了一款绿茶,也算配对了。
至于烤面包用的材料,中国有的是,还有炸薯条的东西中国也有,番茄那玩意炸成酱也简单,反正王九龄希望在德国人来之前,开一家西式的快餐出来。
王九龄亲自指点那些烤面包的师傅,教他们如何炸薯条,如何烤汉堡。
原始的汉堡包是剁碎的牛肉末和面做成的肉饼,故称为牛肉饼。古代鞑靼人有生吃牛肉的习惯,随着鞑靼人的西迁,先传入巴尔干半岛,而后传到德意志,逐淅改生食为熟食。德国汉堡地区的人将其加以改进,将剁碎的牛肉泥揉在面粉中,摊成饼煎烤来吃,遂以地名而称为“汉堡肉饼”。
1850年,德国移民将汉堡肉饼烹制技艺带到美国。1932年有人将这种油炸牛肉饼夹入表面撒有芝麻的小圆面包中作为主食或点心食用,后来花样翻新,逐渐与三明治合流,将牛肉饼夹在一剖为二的小面包当中,所以得名汉堡包,意为有汉堡牛肉饼的面包。
虽然王九龄不知道现在的汉堡包是很简单的,但是他还是按照他后世吃过的那些洋快餐来弄的,经过不懈的努力,王九龄和一群面包师终于将汉堡包做的王九龄看的满意,吃的也满意,并且将原料和制作方法都写在纸上,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背得下来,同时承诺要是他们干的好,下次就去别的地方开店,他们当店长,加工资。
做汉堡的原料:鸡胸肉150克,汉堡胚子2个,鸡蛋2个,面包糠100克,葱姜末各1匙,盐1/2匙,料酒1匙,生菜、西红柿适量。
制作方法:
1。将鸡胸肉切块,用葱、姜末、精盐、料酒腌制。
2。将鸡蛋打散,用腌好的鸡柳裹上蛋汁,拍上面包糠压实后,用平底锅煎至熟透。
3。在汉堡胚子中夹入鸡柳、西红柿、生菜即可。
4。有时可以加入牛肉和番茄酱。
……
至于炸薯条就很简单了,材料就是食用油,盐和土豆。他的做法也很简单。
1、将土豆切条状;
2、放入锅内加热水和盐,煮开后闷10分钟;
3、将水沥干;
4、待油温最高时,直接倒入油锅煎炸,直至颜色金黄就可以捞出了;
5、配上番茄酱或色拉酱就可以;
另外为了丰富一些,王九龄还把炸鸡翅,炸鸡腿弄了出来他们的原料看起来就比较多,丹做起来的过程却简单些。
炸鸡腿的主要原料:鸡腿、鸡蛋、食用油、盐、面粉、糖等等。
制作方法:
鸡腿用刀把骨头去掉,再用刀背把鸡肉拍松,加入盐、味精、绍酒腌30分钟。
鸡蛋打散,加清水、生粉调成糊,把腌好的鸡腿挂上糊,粘上面包渣待用。
烧锅下油,待油温100度时,下入鸡腿炸至外酥里嫩铲起入碟当一切都搞定,王九龄还带着田丹一一吃了一遍,她感觉非常好吃,然后王九龄又让其他的军官士兵前来尝了尝,也感觉不错。
虽然现在的中国人还是比较喜欢吃中国的菜,但是偶尔换换口味应该也是可以的,何况还是有那么一批喜欢洋垃圾食品的。
为了尊严,王九龄决定将所有的食品都改了名字,汉堡包叫香格里拉鸡翅汉堡,薯条叫香格里拉炸薯条,炸鸡翅和炸鸡腿叫香格里拉脆炸鸡翅和香格里拉脆炸鸡腿,这么改的原因是,王九龄打算将攀枝花改名为香格里拉市,因为攀枝花这个名字王九龄不是很满意,觉得有些土,还是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好。
既然要把快餐点的名声打出去,而且攀枝花也要改名字,那就趁着现在还没什么人知道攀枝花把名字改了。
把这些名字想好了,王九龄觉得心情轻松多了,不过这十天来,还不知道这些面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