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不会把主力用来对付我们的,怒火一定都朝着斯拉夫人发泄。”
拿俄罗斯帝国当枪使,让俄罗斯帝国拖住土耳其帝国的精力,那么中华帝国就可以从海上打通欧洲,占据埃及,甚至北非。
钱谦益有些懂了,问道:“皇上的意思是说,跟俄罗斯帝国联盟的真正用意是拿俄罗斯帝国当枪使,让他们和土耳其打的你死我活,然后帝国就可以乘机占领埃及和北非了?”
“没错”邓浩楠点点头,道:“反正现在他们两国已经打得不可开交,梁子已经结下,我们就再给他们煽煽风点点火,让他们打的再激烈一些”
邓浩楠心中却是再想,俄土战争打了几十次,光大型战役就打了十几次,一直打到俄罗斯帝国灭亡才停止,双方打了两百多年,几乎年年打天天打,隔着三五年时间一场中等规模战争,十几年时间就是一场大规模会战。他们之间的战争比英法百年战争打的还长更残酷。
邓浩楠不想俄土战争打成旷日持久的世纪战争,那样太久了,将会阻碍帝国的殖民扩张进程。可是帝国目前还不具备在陆地上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样的陆上强国全面战争的基础,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对方的星形堡垒要塞,目前帝国还没有研究出来克制的有效办法。
邓浩楠发动殖民战争的出发点是进行殖民掠夺,为帝国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好使得帝国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如果殖民战争打掉的钱超过掠夺来的话,那么邓浩楠发动殖民战争就没意思了。
邓浩楠可不想被一个强大的国家拖入战争泥潭,因此才会换个方式,借他国的手来完成目的。
俄罗斯就是帝国用来牵制和消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棋子,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正在走下坡路的超级陆上强国,一个是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将来会成为欧洲宪兵的俄罗斯帝国,两个陆上强国死磕,那才是邓浩楠趁火打劫的最佳时机。
此时,在邓浩楠的心中,殖民战争将会遇到的敌人他都算计进去了。海上将英国、法国和荷兰列为主要海上潜在敌人,为此,邓浩楠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他们的战略战术。陆上的强国首屈一指的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其次是西班牙帝国,再次是法国。不过,很快西班牙将会被法国取代,沦为第四。而第三则属于正在上升的俄罗斯帝国。
钱谦益听懂了邓浩楠的意思,这才恍然大悟,高兴的说道:“皇上圣明,这一石二鸟之计,着实高明”
邓浩楠点点头,道:“别看土耳其帝国现在已经没有了以前的辉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方两千多万人口,战争潜力相当巨大。如果没有人去试探一下土耳其帝国的战争潜力,帝国贸然介入,得不偿失”
钱谦益明白邓浩楠的意思,俄罗斯帝国就是帝国用来试探土耳其帝国的战争潜力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那微臣这就给俄罗斯帝国的特使回复”
钱谦益随后找到俄罗斯驻华特使,双方拟定了两份同盟条约,一份是汉语,一份是俄语。
第二天,内阁校验合约内容无误后,送交御书房由邓浩楠签字用印生效。接着,中华帝国礼部派出特使,随同俄罗斯帝国特使返回莫斯科,让俄罗斯帝国沙皇签字,双方交换合约后中俄同盟国将正式成立并生效。
按照合约规定,中华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放弃对两国交界处的西域诸国的宗主权,维持西域诸国独立并严守中立态势。两国缔结同盟之后,将相互尊重和承认同盟国的既得利益。保持军事互信和经贸往来,双方正式派遣大使,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附件中规定了一系列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宗教等细节。其中重点是军事上的密约。俄罗斯帝国和中华帝国将联合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战,俄罗斯帝国从陆上进攻,中华帝国从海上进攻。双方南北夹击土耳其帝国。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340章 治黄工程
第340章 治黄工程
【今日第二更】
~~~~~~~~~~~~~~~~~~~~~~~~~~~~
中俄两国首都之间距离万里之遥,两国正式缔结同盟最少还需要一年时间,而消息再传回北京还得一年时间,中华帝国按照合约采取军事行动前,还得准备个一年半载,而海军抵达印度洋红海海域作战还得半年时间。
这样一算下来,俄罗斯帝国实际上需要孤军奋战至少三年时间,而这三年时间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将大多数集中到北方区对抗俄罗斯,那么红海以西的埃及、北非地区将兵力薄弱,正式中华帝国军事入侵的最好时间。
邓浩楠机关算尽,利用古代通讯落后的时间差来耍手段,到时候俄罗斯帝国也有苦难言,被中华帝国当枪使,他们的命运在邓浩楠算计的时候已经注定了。
时间充足,邓浩楠于是将目光从西亚收回来,回到东南亚。
每年从吕宋和巴布亚掠夺回来的财富不少,“收成”好的时候,能够掠夺上亿银元。“收成”差的时候,也能收上来四五千万银元。单单是这些从海外掠夺回来的自己就足够帝国进行各种经济建设了,因此当帝国的三年免税期满的时候,神武大帝邓浩楠再次发出圣旨,继续免除帝国百姓赋税四年,当然商业税除外。
前前后后,邓浩楠先后已经免除赋税八年时间,算上这次的四年免税时间,已经累积到了十二年。
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神武大帝在民间的声望直逼神灵,深受百姓爱戴和敬重,邓氏的江山犹如铁桶一般稳固下来。
截止去年年底,帝国财政收支超额,达到两亿三千万银元。其中财政预算支出约一亿四千万银元,六千五百万银元用于支持民族工商业发展和帝国工业建设,军费支出一千五百万银元,民生改善和灾难赈济支出六千万银元。
其中灾难赈济一项占了四千七百万银元,主要是因为帝国的灾害性天气继续恶化,风灾、水灾、旱灾、地震、海啸等接连不断,帝国政府不得不拨出巨款用来救济灾民,以及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神武大帝邓浩楠几乎每天上朝都听得到这方面的报告,如果不是帝国财政盈余数额巨大,帝国的社会将陷入混乱当中。
邓浩楠每每感叹,一是感叹他的幸运,可以用海上贸易和殖民掠夺来弥补帝国的灾难损失。一是感叹历史上的倒霉皇帝崇祯,一个兢兢业业却生不逢时的皇帝,他那个皇帝当得太憋屈了。
帝国去年的财政盈余九千万银元,加上前几年每年都有五六千万银元的盈余,帝国国库内储备了高达三亿银元的金融储备,里面的资金已经堆积如山。
这还不包括帝国央行的资金储备,民间资本的庞大,使得帝国中央银行的资金储备超过七亿大关,这笔庞大的资金让满朝文武大臣们喜极而泣,但却令邓浩楠欲哭无泪。
七亿银元平摊到七千多万国民身上,每人不过才存十个银币而已。文武百官只看到了总体数字,却忽略了平均数字,只有平均数字才能体现一个国家到底是否富裕。
在邓浩楠的计算里,此时帝国的央行储备资金应该达到二十亿银元才算正常。平均到个人,六年当中,每人总共存了三十个银元,这样才能说明老百姓真正的有了余钱,可以放到银行里存着。
但现在来看,帝国的老百姓们紧紧刚刚达到了温饱水平,银行制度推行了六年,休养生息的免税政策推行了八年,这么多年老百姓才平均存了十个银币,这说明老百姓这些年依然没有攒下钱,基本上是赚了钱就花了。
当然,邓浩楠心中也明白,想要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富裕起来那是相当困难的。不过好在现在帝国达到了温饱水平,至少不会像前朝明那样饿殍遍野,骨肉相食那种悲惨时候了。
其实,邓浩楠不过是用现代眼观来评判古代。事实上,在古代,能够做到国民温饱就算是繁荣昌盛了。更何况,中华帝国此时所遭遇的天灾是难以形容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达到温饱,换做别人早就乐不思蜀了,只是邓浩楠向来要求高而已。
这一天早朝,随着各种奏报结束,邓浩楠一直头疼的灾难报告竟然没有了。
“诸位爱卿,今天是好日子啊”
群臣不明所以,纷纷称是。成基看出了皇帝的话中之意,他知道皇帝是因为没有民间灾难报告而高兴。
“皇上尧舜禹汤,在皇上的英明指导下,帝国国势蒸蒸日上,天灾也渐渐远离”
群臣这才明白,今天竟然没有了灾难方面的报告,于是纷纷附喝。
邓浩楠十分高兴,于是道:“今日朕高兴,不如众爱卿随朕一起到南苑一番如何?”
“臣等遵旨”
群臣见邓浩楠兴头正高,也跟着去南苑乐呵乐呵。
正当邓浩楠准备摆驾南苑狩猎之时,远远的听到了大殿的急促呼叫。
“河道八百里加急公文”
随着一声接着一声的传递到勤政殿,邓浩楠的心顿时咯噔一下子沉了下来。
河道八百里加急,不会是决堤了吧
邓浩楠旋即摇摇头,这大冷天的不可能发洪水决堤。
“报”
一声长喝,驿站勤务衙役风尘仆仆的跪倒在地。
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
“启奏陛下,河南桃花峪段黄河决堤,河道总督刘长青八百里加急公文,请皇上圣裁”
邓浩楠顿时愣在了那里,怕什么来什么,本来还以为可以乐呵一天,没想到竟然来了个决堤。
虽然黄河决堤不是件新鲜事儿,在古代,黄河三五年就会决堤一次,神武二年秋天就决堤了一次,没想到在神武六年春天竟然也能决堤。
旁边小六子唤醒了邓浩楠,急忙呈上奏折。
邓浩楠看一遍,顿时恼火道:“刘长青是干什么吃得?自从上次黄河决堤,朕已经拨款上亿银元用于修缮河堤,怎么又决堤了?还是大冬天的决堤”
群臣顿时明了,黄河真的决堤了。
钱谦益接过奏折看一遍,脸色也是很难看。
上面报告了黄河决堤后,淹没了附近十几个州县,人员伤亡很大,损失惨重。
邓浩楠怒道:“河道总督刘长青有负朕望,不将其革职问罪,难消朕怒”
“皇上且慢”钱谦益见邓浩楠要杀人的样子,急忙出来阻拦。
“皇上息怒”钱谦益说道:“黄河决堤,河道总督以及上下官员难辞其咎,但这黄河凌汛决口,河官无罪啊”
邓浩楠顿时愣住了,老半天才问道:“你说什么?凌汛决口,河官无罪?”
“正是”
钱谦益见邓浩楠不明白他说话的意思,顿时额头一排冷汗冒出,生怕邓浩楠问责与他,急忙解释了一番。
原来,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为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伏汛决堤的河官向来是革职问罪,绝大多数都会被处斩以平息民愤,但在凌汛上面,却默许了“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并不会降罪河官。
邓浩楠哪里知道这些,前几年的是伏汛,他毙了当时的河官,如今才发现伏汛和凌汛竟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
接着,工部尚书也看出了邓浩楠不明白凌汛的危害和治理难度,因此帮着钱谦益给邓浩楠解释了一番。
邓浩楠这才知道凌汛远比伏汛困难了几十倍,后世可以用飞机和大炮炸开冰层解决凌汛,但是在古代,人类的力量实在有限,根本拿凌汛没办法。民间老百姓也并不会因为凌汛受灾而归咎河道官员。
邓浩楠干咳了一声,见不少官员为刘长青说情,因此邓浩楠放弃了枪毙刘长青的念头。
“就算是凌汛,决堤了河道官员们也难辞其咎”
邓浩楠死要面子,于是道:“传旨给河道总督,自刘长青以下官员,防凌汛不利,朕罚他们亲自劳作一个月,到灾区动手救援百姓黎民,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不得有误”
文武百官闻言皆是一愣,但都是老油条,知道邓浩楠这是在要面子,也不做多说。
随后,邓浩楠令户部迅速拨款,购置所需救灾物资,并命令地方受灾州县迅速统计人员伤亡和损失。
早朝散后,邓浩楠将工部尚书温体仁招到御书房候旨。
“不知皇上招微臣来有何吩咐”
温体仁见邓浩楠眉宇紧蹙,老半天没说话,只好先问。
邓浩楠定了定神儿,说道:“朕本来打算在江河上多多修建水坝,在全国各地兴修水利以解决干旱和洪涝之灾,然而近日朕才知道,这凌汛根本防不住,若是修建水坝,岂不是更糟?”
温体仁点点头,道:“皇上所言甚是不过,微臣认为,凌汛能够造成灾害,基本上都集中在黄河下游地区。上游即使凌汛,但周围人烟稀少,破坏性不大。下游从河南开始,人口集中,一旦决堤,伤亡损失不可避免。因此微臣不建议在黄河上修造水坝。”
邓浩楠点点头,道:“也就是说,其他河流修造水坝没有什么问题了?”
“正是这样”温体仁回答道:“皇上兴修水利,这肯定是利国利民的,最少也是利大于弊,得大于失。只需要避开经常发生凌汛的河流即可”
邓浩楠想想也是,他差一点就因为这次凌汛问题而放弃在全国大兴水利工程了。现在看来,只要不在大江大河上,以及凌汛频发的河流上大兴水利就无妨。
只是这黄河三五年就来一次决堤,着实让人头疼。
“朕有一个想法”
“皇上请讲”
邓浩楠想了想,说道:“朕想把黄河两岸五十里内的百姓全部迁走,将那里设置为河道管辖区,禁止耕种采伐。然后在黄河两岸大面积种植树木,这样就能够改善黄河的汛情”
自从上次黄河决堤后,邓浩楠就曾经提出过这个想法。只不过当时没人懂得邓浩楠的想法,加上当时财政无法支撑大规模的迁徙黄河两岸的老百姓,因此最后放弃了。
如今,帝国财政足够支撑大规模迁徙黄河两岸的老百姓,虽然温体仁依然不懂河边种树有什么用,但温体仁知道一点,那就是老百姓白迁走了,即使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