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伐天下-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当初灭掉塔塔尔人的过程中缴获了不少优质兵器装备,但这么多年下来,耗损相当惊人,如今剩下的“高档”货还不够一万人用,这些自然都被成吉思汗中饱私囊,交给了他的亲军“怯薛军”。可“怯薛军”战斗力再强,也不可能就靠那万把人包打天下,而其他的三十万蒙古骑兵才是主力,可他们却都基本还停留在骨箭钝刀的状态,这如何是装备精良的大宋军队的对手呢?

然而,即使有了大量优质兵器装备,军队的战斗力也不会瞬间暴涨,官兵们普遍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举例来说,铁箭的威力自然比骨箭大得多,但它们的分量也要重得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弓箭的命中率必然大打折扣。何况更换的远不止弓箭一种,要想将这些新装备完全转化成军队的战斗力,没个把月是不可能。正所谓“兵贵神速”,这额外多出一个月的时间,谁知道宋军会在大漠取得多大的进展?

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可怕了,而金军却愿意直接将成套的优质兵器装备双手奉上,而且所有的财货物资都会分门别类地打包,不必蒙古人一点点去抢,这便为他们节约了大把时间,所以成吉思汗权衡了一下轻重之后便答应了下来。毕竟在老家被端、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光靠他个人的魅力也维持不了太久,在这种情形下,这次就算攻下了上京,也不可能灭亡金国,到时候他们一撤,金军还是会将失地轻松夺回。这样的话,还不如现在做做人情,反正这次伐金有可能抢到的好处也就这么多,金人割肉让出的好处已经不止这个数了,毕竟战争损耗是惊人的。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选择暂时作出轻微的妥协,其实反而是“不胜而胜”、狂捞实利之举。。。。。。

完颜雍作出这样的选择,一来确实是出于无奈,二来也自有深意。如果继续与蒙古人硬抗下去,那女真人迟早是顶不住的,而蒙古人对待抵抗者的方式只有一个,那便是屠杀。而大宋却要文明得多,即使愤怒于金国的背叛而大举征伐,也不可能像蒙古人那样斩尽杀绝,毕竟随着大宋的日益强大,当年两族之间的刻骨仇恨已经基本化解了。在所有民族之中,汉人的民族性格比较特别,往往是越弱势的时候,便越记仇,反倒是强大起来以后却显得非常宽容。虽然这一点并不适合生存竞争,但却是汉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对现在的金国来说,“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绝对是至理名言。而且,完颜雍也偷偷派人向大宋朝廷诉苦,说明他们这样做只是无奈之下采取的缓兵之计,只要大宋北伐大漠,金军愿意作为前驱。。。。。。

赵恢和大宋的重臣们又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金人是两面三刀,想在宋蒙之争中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现在蒙古人才是大宋的最大敌人,在这种时候将金人完全赶到蒙古人那边去实在是很不明智的行为,尤其是当辛弃疾在漠北大败而回的消息传来之后。。。。。。

就在成吉思汗的大军围攻上京城之际,辛弃疾已经率军横扫了蒙古的精华地带漠南地区,但为了体现大宋的文明,辛弃疾并没有像蒙古人那样对留守的老弱妇孺大肆屠杀。然而,却迟迟没有蒙古大军回师的消息传来,辛弃疾不禁有些焦急了,他干脆继续率军向漠北进军,不知不觉间他们离大宋的边境越来越远了。漠北战役很成功,由于蒙古人几乎抽空了所有的军队,即使连他们大后方的漠北地区也显得异常空虚,宋军几乎没有遭受多少战斗减员,倒是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的人数更多一些。但是,辛弃疾还是低估了戈壁沙漠的阻隔作用,当他们势如破竹地进攻时还不明显,但当蒙军主力返回将其击败后,想再撤回大宋却变得异常艰难起来。

辛弃疾曾经和昔日的蒙军多次交手,对其实力相当了解,而且在这种外线作战中他也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谨慎小心,但是他还是没想到蒙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全部换装优质装备,而且还完全形成了战斗力。宋军现在还有战斗力的不过四万出头,在装备优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又怎么敌得过蒙古近三十万精兵呢?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昔日骁将王德的长子王琪率领三千死士拼死杀出了一条血路,让辛弃疾带着宋军主力成功突出重围,但那三千勇士却无一生还。。。。。。

虽然暂时摆脱了蒙军主力的追击,但是由于粮草辎重几乎全部丢失,宋军在穿越大漠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减员的代价。而当他们来到漠南的时候,那些本已经降伏的蒙古“平民”见宋军战败,也立刻转换了立场,开始“痛打落水狗”。在这种情况下,宋军想要弄到一点食物,都必须付出相当的伤亡,但蒙军随时可能追来的事实又逼得他们不得不速战速决。结果当辛弃疾拖着几乎累得麻痹的身体杀回大宋境内时,他带出去的五万精骑,已经不足三千人了。。。。。。

辛弃疾很愤怒,因为按照当初的决议,如果他的大漠攻略不能将蒙古主力逼回,赵奈的东北军团就必须再派十万大军北上,直接占领蒙古人的老巢,那样就可以逼着蒙古骑兵与多兵种混编部队正面决战,获胜是很容易的,而不会像他那样反而得用纯轻骑队伍去迎战数量多出自己几倍的轻重骑混编部队。

第五百八十章 源平争霸

 如果蒙古人还不回来那也没关系,在计划中赵奈将带二十万善于定点防御作战的武装移民同行,彻底将漠南完全占领。那样一来,蒙古军队就成了无本之木,以后便不足为惧了。可结果赵奈的大军从头到尾就没有出过长城,只有辛弃疾孤军奋战,以致他的精兵几乎伤亡殆尽,辛弃疾焉能不怒?

然而这时赵奈已经不在燕京了,辛弃疾有火也找不到人发,原来大宋的东边出事了,所以赵奈被召回洛阳议事,而辛弃疾这时已经出了长城,推进速度又实在太快,信使只能无功而返。听到实情后,辛弃疾只能哀叹自己倒霉,行军迅速居然成了坏事,好在这次东边的问题基本也轮不到他的骑兵出场,事情还要从当年因为感情问题离开大宋的赵抗养女千鹤说起。。。。。。

千鹤带着身心的伤痛回到故乡日本后,一直想着怎么令赵抗改变想法,她认为赵抗之所以不在乎她的提议,是因为日本实在太弱,如果日本变强的话,那笔交易就变得有价值了。而如果赵抗到时候还是无视她的心意,那么她也不会就此罢休,赵抗不惧死亡,那么最有效的报复就是破坏他所珍爱的事物。江晨星的力量天下无双,千鹤根本不可能拿她怎么样,何况千鹤内心深处一直不肯承认赵抗是真的爱江晨星,那么最好的报复就是将赵抗一手缔造的大宋帝国摧毁给他看,到时候他还能够无动于衷吗?

想要摧毁大宋这天下第一强国,光靠千鹤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她很快便想到了自己的祖国日本。日本此时宫廷内斗不休,而武士阶层的地位则迅速拔高,渐渐凌驾于天皇与公卿之上,千鹤因为母亲的关系本来就对皇室没有好感,再加上一个以武士为核心的国家更有可能实现她的计划,她自然而然地站在了武士阶层一边。但是她却没有选择其中权势熏天的平氏,而是帮助几乎已被斩尽杀绝的源氏东山再起。

其实早在数年之前,平氏的首领平清盛就已经重创源氏军队,并几乎将源义朝一族诛戮殆尽。从此平氏家族权倾朝野,但其残暴统治导致国内怨声载道。千鹤并不是一个悲天悯人之人,她选择源氏倒不是因为憎恶平氏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她更看好源氏的前途,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她还是明白的,再说从亲缘上来说她也与出身皇族的源氏更加亲近。但这些只是表面的理由,毕竟现在源氏已经一无所有,而平氏的势力却并非一两年内可以撼动,以千鹤急于复仇的心态,作出这样的选择明显不合情理。其实千鹤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源氏家族中一位少年的缘故,他的名字叫做源义经。。。。。。

源义经,幼名“牛若”,为源氏领袖源义朝的第九子。其母亲常盘原为近卫天皇中宫九条院的侍婢,以千中选一的美貌著称,后来成为源义朝的侧室。牛若诞生后不久,父亲源义朝即于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随后于逃亡途中,于尾张遇害,一族亦非死即逃。母亲常盘带着牛若及牛若的两名同母兄今若、乙若逃往大和山中,没多久,常盘的生母被平家逮捕,常盘只好携子自首。平清盛因贪恋常盘的美色,遂纳常盘为妾,并赦免常盘生母及牛若兄弟等4人,牛若这才侥幸活了下来。数年后,常盘又被嫁给公家贵族藤原氏的一条长成,而牛若在7岁时被送到鞍马寺(京都市左京区)学习,之后由一位称为圣门坊的僧侣处得知自己的身世。

那时千鹤一直忙于查清自己的身世,长期在畿内一带活动,曾经见过几次年幼的牛若。但这时千鹤并未对其多加注意,只是觉得这个小孩长得很可爱,偶尔会逗逗他罢了。当千鹤与赵抗翻脸后带伤逃回日本,再次见到牛若的时候,他已经满十岁了,千鹤这才发现,牛若的长相竟然与当初救出自己时的赵抗极为相似,而且随着牛若逐渐长大,这种相似度越来越高。尤其那张比女孩子还水灵的俏脸,与似乎是与身俱来的出众敏捷,简直就像是赵抗的翻版一样。其实要认真说起来,千鹤还是更偏爱完全发身长大以前的赵抗一点,那时的他看上去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当然这只是她的看法。

也许正因为这种因缘,千鹤开始暗中保护牛若,并常常换上丑陋的装束与狰狞的面具出现在牛若的面前,她自称是“乌天狗”(日本传说中的一种鬼怪,以高速和剑术见长),将她毕生武学的精髓传授于他。千鹤不想小牛若日后像自己当年一样嗜杀无度,所以这套武学除了无以伦比的“快”以外,还突出了一个“忍”字,它采取了将内心的杀意长期压抑,直到战斗时才完全释放的方法,使得牛若才十三岁就已经成了日本第一高手。但千鹤其实只教到牛若十一岁那年,后面都靠他自己苦练与领悟,因为千鹤在这几年里因“血河诀”反噬而产生的伤患不但没有痊愈,反而愈加严重,她的心一直都静不下来,如何能够治好这种心因性的内伤呢?

住持东光坊某日发现牛若不但夜遁习艺而且图谋打倒平家后大惊失色,虽欲强迫牛若出家,但牛若不肯,最后姑且先起法名为“遮那王”,命牛若静心学习,忘却俗世。遮那王在十一岁时便以超高速的体术与剑术打败了身具怪力的僧侣武藏坊弁庆,并收其成为自己的第一位家臣,开始踏上源氏复兴的道路。他十六岁那年终于剑术大成,才摆脱平氏的监视逃到了奥州,并恢复姓氏,改名为“源九郎义经”。而千鹤也暗中安排她自己的人马汇集到弟子麾下,再加上藤原氏的实力也并不弱,源义经一下子获得了精兵万余,便派人联系被流放到伊豆国蛭岛的哥哥源赖朝,正式起兵反抗平氏。千鹤虽然当年被赵抗禁学兵法,但即使是她如实讲述的战例,也令年轻的源义经获益良多。随着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源义经迅速成长为一名智勇兼备的杰出将领,屡次以寡胜众,声望日隆。

相比源义经这个庶出的弟弟,嫡出的源赖朝则显得战绩平平,但是在决定性的“富士川之战”中,却因惊人的好运获得了胜利,从而一举成为反平势力的领袖。。。。。。

第五百八十一章 倭寇之患

 此战平维盛不顾兵员质量的好坏,强行征集了十万大军,不但令平氏已经不堪的名声雪上加霜,而且大大增加了指挥的难度,再加上粮草供应也没能跟上,所以平家大军人数虽多,士气却非常低落。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风声鹤唳”的缘故,平氏的大军不战自溃,使得源赖朝莫名其妙地获得了这一决定性战役的胜利。再加上源义经等将领的浴血奋战,源氏终于打败了平氏,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随着大敌的翦除,源氏内部的矛盾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源赖朝既看不起弟弟源义经相对低贱的出身,又对其卓越的才能而心生戒惧,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这对兄弟自相残杀是免不了的。但千鹤却从中国的历史中获得了启发,为源义经找出了一些应对之道。。。。。。

源义经自小聪明,其实早就发现师父并非是什么“乌天狗”,而是一个女人,毕竟千鹤伪装的本事只能算得上是一般。但日本人对于师父的崇敬甚至还在中国人之上,源义经自然不会大胆到去窥视师父的真面目,依然对其毕恭毕敬。尽管如此,但源义经对于千鹤的第一个办法,还是直接拒绝了,因为他实在是狠不下心来将自己的亲生哥哥杀死。这样一来,源义经便只剩下唯一的出路。。。。。。

“大陆上有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只要你对他的用处始终大于可能的威胁,他便能继续容你。”,千鹤随即将她想好的一些步骤说给源义经听。首先,源义经必须帮助源赖朝建立起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对权欲甚重的源赖朝来说,这种集权的诱惑是空前的,但是要这么做的话,他便几乎要触犯日本几乎所有领主的利益,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源义经在军中威望极高,手中又有只对他个人效忠的万余亲兵,这份力量足以帮助源赖朝压制一切反对力量。但是这样一来,源赖朝就不可避免地对弟弟产生依赖,源义经自然就暂时免于兄弟相残了。不过,当源赖朝成为日本完全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并彻底掌控局面之后,他肯定还是想要拔除源义经的,毕竟“功高震主”放到哪儿都是取死之道。但是,源义经在平定各地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他在军中和民间的威望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大增,到那时他想要自保至少比现在容易得多。

源义经显然觉得这方法不错,他也确实照着做了,但是当源义经“奉将军以令不臣”之后,源赖朝明着不能除去他,却大可以使用阴谋诡计。千鹤这时又提出了下一步的做法,她要日本向大宋开战,这样一来源赖朝根本不敢对弟弟下手了,毕竟中国太强大,若日本再没了像源义经这样的名将,亡国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也在这里,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