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炼之物,已不在医道的范畴,老朽无法|论断。”
薛崇训又问道:“我母亲昏迷不醒,是什么缘故?”
周博士当即旁征博引说了一大堆玄虚,听得薛崇训一头雾水……在他这个外行看来,中医和道士一样很玄乎,不过中医能治一些病是有经验总结过的。
玉清说道:“既然御医都说殿下得的是绝症无药可医,不如让我照顾她一并修道罢,仙人还怕生病不成?”
薛崇训道:“可你得先把她弄醒,咱们和她还有正事要说,然后再慢慢调治也好。”
玉清看向周博士:“御医有法子让殿下醒来吗?”
周博士瞪圆了老眼,仿佛在说,又不是老子把她医昏过去的。
这时众人便看向薛崇训,让他拿主意,因为薛崇训是太平公主的嫡系长子,他们家的事儿,太平公主不能决定了自然该他说了算。
薛崇训眉头紧皱,想了想,此中牵连甚广,但他就不是个把事情复杂化的人,简简单单地一想:母亲已经是绝症了,现在怪罪玉清把人弄昏迷了也于事无补,而且万一死马当活马医这道士真把母亲治好了呢?
他本来想请太平公主授权调兵的,现在人不能说话了,他心里对玉清有些恼怒,但静下心来想到要不是玉清,太平公主痛得死去活来也是于心不忍;何况现在太平公主昏迷,办事还可以通过朝廷机构,找政事堂的某宰相上书,然后让皇帝批复便合法了……李守礼本来就是皇帝不是,只不过以前权力被太平掌控了而已。
于是他便没有说什么怪罪的话,只让玉清留下照顾太平公主,起码能减轻一些她的痛楚。
事已至此,薛崇训只得暂时放下这边,而把时间用到政事堂那边了。他让兵部尚书张说上书调神策军,又让吏部尚书陆象先直接下文把张五郎和宇文孝调回京师。
虽然薛崇训并不觉得此前一直韬光养晦的李隆基党羽有多大的胜算,但中央失去太平公主这个主心骨,加上李守礼的皇帝名分本就不甚合法,在权力更替之际风云莫测,有些事儿真不得不防啊。
第十七章 东秋
昌元二年九月间秋色已经很深了,田里的稻谷业已收割,留下大片的谷桩发了绿油油的再生苗,倒为这万木凋零的时节增添了些许生命色彩。地处黄河沿线的东都洛阳,城中多有落叶乔木,当此岁枯之际,自然是落叶飘零,气氛有些苍凉。
好在洛阳是帝国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各国各地商贾云集货物集散、迁客骚人络绎来往,人口相当稠密,热闹的气氛让人口几乎都忘怀了秋的凄清。
城内更有武则天时建造的皇家宫殿“万象神宫”,高达二百九十四尺(八十多米),壮观异常堪称这个时代的奇迹。虽然武则天去世后,自中宗朝起,政治中心就向西转移,长安逐步恢复了中央的位置,河东王改革漕运制度后长安物资日益丰富,洛阳逐渐退出政|治巅峰,成为了中枢权力中失势落魄者昏昏度日的地方,但是并不影响其繁华程度。
经济的繁荣让人们衣食无忧,而那些满腹经纶的文人又在这里书写了无数的篇章,这是一个富有内涵和浪漫的古都。景云年末期长安的一场激烈权力斗争落下帷幕后,虽然没有大兴牢狱,但被贬出长安的文武不在少数,洛阳成了他们伤春悲秋之地,这些文化修养很高的士族也为这座古都增加不少文化气氛。
前宰相姚崇就是其中之一,被贬到洛阳做府尹已经几年,因为他以前在景云年间多次帮李隆基说话,又权重宰相,自然不能再呆在中枢了。他还算好的,前禁军将军张韦在权力角逐中被赶出京师,连个官儿都被给,直接让他自谋生路去了。
张韦以前本就是江湖豪杰出身,因为被李隆基赏识才提拔到京里慢慢做上的禁军将军;现在没他什么事儿了,便继续干老本行跑江湖。不过这倒饿不死他,张韦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不错,很快就在洛阳码头干得有滋有味,码头组织上下货上货的苦力、租车租马的行当,还有一些游走在律法边缘的诸如收账放贷之类的事儿,他都有所参与。又有洛阳府尹姚崇以前是亲太子党的官僚,对张韦这样的旧人自然多有照顾,让他在洛阳城混得风生水起。
张韦此人出身不怎么好,和官场上的人又很有些不同,相比之下没什么顾虑,念及李隆基和他的情谊,倒是很讲义气。李隆基逃出长安之后,就是他出面隐蔽保护的,要不然李隆基堂堂做过皇帝的人也会没有容身之处……敢藏李隆基这样的人,真得冒着杀头灭族的罪,一般人真没那胆量和能耐。
现在李隆基就成了张家帐房里头的人,平日都不怎么见人的,一块儿的还有姜皎、高力士、王琚、刘幽求等死党,这些人除了跟李隆基一条道走到黑基本没其他出路的人,更有宦官高力士对太平党充满了仇恨,一心就想报仇。大伙自然不会抛弃李隆基这么一个有出身有身份的人。
李隆基当初逃奔时,带着东宫卫队三四百人,统帅是他的家奴王毛仲。这货是高丽人,在唐朝毫无门路,李隆基对他好重用他,也是跟定了三郎的人。当时张韦秘密接应了李隆基等人之后,认为卫队人数太多容易暴露,便叫王毛仲带着人投别处去了。
正好张韦的兄弟在洛阳城外得到了官府开矿的凭文,准备招壮丁挖矿,这不正赶上了么?衙门里姚崇那些人知道是张韦的弟弟,谁还找他麻烦,早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东宫卫队便脱了衣甲收起兵器分批投到矿山,佯装成苦力隐瞒身份。好在矿山地处偏远人烟罕至的山中,安全性反而不错。加上王毛仲平日一直向将士灌输会卷土重来,暂时吃点苦,只待日后飞黄腾达,加上军队本来就有组织和管制,一时就如从世上消失了一般。
只可怜曾经的皇帝李隆基虎落平原,终日躲在破旧的帐房里艰难度日,要不是他正当年轻心中尚有斗志,习惯了锦衣玉食光鲜体面的皇帝如何能忍受这样的生活?
还在卧薪尝胆两年之后,机会终于来了,在京师的旧党细作递来消息,太平公主身患绝症不知死活,已经多日不见朝臣了。太平公主朝的怀柔政策起到稳定局势作用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隐患,比如那些铁定和李隆基有关系的人没有被清算,就如催日用这样明显是李隆基旧党的人居然还在官位上……因为一旦清算,事情就复杂了,很难避免无辜牵连。像武则天朝时为了减除异己,无辜受害的人才不在少数。
这可是大好良机,李隆基是绝对不愿意放过的,要他继续过现在这种日子,还不如孤注一掷死了的好。
一场政变便在几个心腹的怂恿下紧锣密鼓地部署之中。
众人一合计,吗的地方都不用挪了,就在洛阳不是最好的地儿么?
他们分析之后选中洛阳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不选容易起事的地方州郡,是借鉴武则天朝时徐|敬业造反失败的教训,防卫薄弱的地方城池容易控制,但不利于发展。扯起大旗之后,别人不一定听你的,虽然李隆基当初执政时提拔过很多人,地方上都有前太子|党的官吏,但是在地方起事,人家也得顾着身家性命妻儿老小不是,胜败南楼之下别人很难提着脑袋跟着造反。而洛阳则不同,虽然不是京师,但有陪都的地位,只要占领了洛阳便可以自封中央,声势和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其二,不选长安,原因就太简单了,长安在太平党的眼皮底下,如今到处都是他们的人,根本就很难开始,几乎连城都进不去。
一系列的布置之后,李隆基行动非常迅速,符合他一贯的风格,事到如今,只求快不求稳。诸如劝说崔日用等门阀世家参与大事,是冒着泄漏风声的风险的。
最冒险的一件事,是他主动约见洛阳府尹姚崇,让姚崇一起图谋大事……这事儿的危险极大。姚崇虽然平日里对贬官到洛阳的太子|党旧吏很好,经常予以方便,但并没有直接和李隆基有所来往,此前连李隆基在哪里都不知道,当然他也不会去查。
如果姚崇只是念及旧情,并没有想帮李隆基成事的心思,得知李隆基下落后公事公办,把他给卖了……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啊。
但是李隆基的胆略还在,他就敢冒这个险,因为没有姚崇的参与,想起事夺取洛阳都不太可能。
两人秘密会见之后,事情让李隆基非常惊喜,根本就没有劝说姚崇,他便直接跪倒在前称呼陛下泪流满面,阵营态度一目了然。
李隆基很是惊讶,因为姚崇这人的性格平日十分和气,基本没见他和人粗过脖子,待人一副淡泊无争的模样,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君子太淡,凡事求稳,阴谋诡计可很难和他们同|谋。
其实姚崇外面淡泊,内心可也是想做一番功业的,不然他怎么中年后才想起读书谋功名,是怎么爬到宰相位置上去的?
现在李隆基找上门来了,很明显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李隆基卖了交出去,否则窝藏此等人,到时候不死也要死;不卖他,就只能和他上一条船,到底有个盼头不是,一旦成了该多得宠信,要实现什么政治抱负没机会?
姚崇一改平日稳重淡雅的态度,两眼老泪:“陛下出京后庙堂沐猴当道,大权尽落妇人之手。如今太平辞位,汾王昏庸无能,国柄竟不知会旁落何人,社稷堪危,国家堪危啊!”
李隆基急忙扶住姚崇道:“汾王虽是高宗皇帝、大圣皇帝子嗣,但基业已在中宗皇帝、父皇手中传有二世,依制唯有我父皇正嗣方有资格继承大统!汾王已属旁支,本就不合祖制,为伪皇无疑;且是太平公主专政所为,我李家大统何时该由妇人决定?当此天谴太平之机,我便趁势夺回大权,大事欲依仗姚相公啊……只要在洛阳称帝,昭示天下伪皇种种不法,便能重掌社稷,诏天下兵马进京讨逆,复我李唐基业!”
姚崇当即拜道:“为陛下匡扶正义、澄清宇内,老臣愿肝脑涂地以为前驱。”
“事不宜迟,既然如此咱们便先选一个秘密所在以为前敌中枢,先取东都,再图大计。”李隆基精神抖擞,自信在一瞬间又恢复到了身上。
姚崇抹掉眼泪,正色道:“陛下住在何处,彼处定然是隐秘所在。”
李隆基沉吟片刻:“在张韦的地方,但那里太偏僻,大事当前不利于迅速决断,不如就在姚相公府中如何?”
“如此也好,虽然府中人来人往不慎隐秘,但如今朝廷里群龙无首乱作一团,洛阳离京甚远,也不怕消息临时走漏,兵贵神速。”
李隆基当即说道:“那今晚我便与诸公前往姚府,同时调东宫卫队入城。姚相公想办法让王毛仲他们顺利进城,要运衣甲兵器,切勿让守城者检查。”
第十八章 讨逆
昼短夜长越来越明显了,洛阳城即将开门的时候,天色还没完全亮,只有东边刚刚泛白。冰凉的清晨笼罩着淡淡的薄雾,进城的大路上时不时有挑着蔬菜担子的农户路过,早市生意最好,城郊的农户自种的菜可以担到集市上去卖几个钱。
大路上有一大队骡车,浩浩荡荡的起码有几百人,过路的人都让到道旁,好奇地看着他们。有说是矿上的,运铜去码头。
当头一个络腮胡的大汉,脑袋长得奇形怪状,形同一个胡萝卜,又如一根〃棒子〃,正是李隆基的高丽家奴王毛仲,但他早已升到东宫卫队的统帅了。他们的骡车里上头铺着几块铜料,下面全是盔甲兵器。
古都洛阳已经隐隐在忘,这确实是个很古老的城池,相传自夏朝起就在此建都,前后有近百个君王在这里登基。在淡淡的晨曦中,寥寥的薄烟里,它安静地矗立。押运骡车的汉子们都不禁目视前方,默默地看着若隐若现的城楼,这里或许是他们发迹致富之地,也或许是葬身之所。
一个在骡车边上步行的后生悄悄说道:〃队正,您说陛下这回能赢么?〃
〃废话!〃坐在骡车上护着〃货物〃的人瞪眼骂了一句,〃输了一回就丧胆了?上回陛下是不慎败在了太平公主手里,就咱们承认太平公主比陛下略胜一筹,可现在她不是归西了么?陛下还四两拨千斤赢过韦皇后呢,谁是咱们的对手……〃
后生道:〃可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训没死,您不是不知道,在武德殿前那小子的人多猛!〃
〃你懂个屁,竖子靠他娘才能蹦达,争权又不是街头打架,可不是谁打得赢就中用。〃队正悄悄说了一句,〃别说话了,一会被上边的人听见了要挨鞭子。〃
于是周围又恢复了安静,只有车轮子和骡马发出的一些噪音。距离城门已经不远了,众人走了一阵,便到了城门口。只见门口很多人,大多是些菜农和住城外的小商小贩,城门没开之前就等在那里了,一开门便向门口涌去,加上守门的军士看见可疑者要检查箩筐,一时就显得有点拥堵。
车队行至城门前便停了下来,矿主张家兄弟从马上跃了下来,走到城门口和军士说着什么。这时一个披甲的将领走了出来,接过张家兄弟递来的文书看了一会,然后面带笑意地张家兄弟说起话来。城门口有点吵闹,外面只见他们在那有说有笑,也听不清说了些啥。
那公文是府里开的通行证,盖了印的,而守门的将领也得了府尹姚崇的话,让他给张家兄弟行个方便。那将领和姚崇的关系很好,而且上头都放话了,有什么事儿也不关他的事,何必干得罪的事?将领只道是姚崇收了人家的好处,给人行方便而已。
于是王毛仲这帮人便大摇大摆地运着骡马陆续进城去了,连一点阻拦都没有。边上张家兄弟和那将领还说着什么笑话,这跑江湖的生意人,闲话乐趣特别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个人都能扯上关系,张家兄弟一阵笑谈,直逗得那将领捧腹大笑。
待车队全部都进城了,张家兄弟才和将士们挥手道别,翻身上马追车队去了。
到现在为止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头功还得算在姚崇身上,他就是洛阳府的长官,从内部都变质了,难度骤然降低了许多。不然洛阳作为军事重镇,别说几百卫队,就是调大军围攻,一时半会也别想攻下来。
王毛仲带人径直赶往码头张韦的地盘上,两个人出来接应了他们。一个是张韦,另一个身材高大脸部有棱有角的汉子是高力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