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配合地方州府,将这些事情办好!”
眼见沈复这么识趣,顾同十分的高兴,他就怕因为摊子越来越大,手底下的这些人会不听话,现在看来,这些担忧还是多余的。
“嗯,你有这个想法很好,可是也不要忘了锦衣卫的主要职能,在针对蒙古、西辽、吐蕃乃至高丽、日本、安南这些地方,锦衣卫还是要加大一些力度,尤其是蒙古人,相信只要咱们在中都那边的手,蒙古人一定会坐不住‘‘‘‘”顾同目光幽深的说道。
被顾同一边夸赞一边敲打,沈复也连忙收起心中的几分得意,连忙谦虚的表示,会尽快将顾同的吩咐安排下去。
就在顾同这边思考着该如何着手国家建设以及针对蒙古人可能的行动该怎样应对的时候,前往中都的夹谷衡三人,也在和金国朝廷、女真贵族之间,进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谈话。
夹谷衡三人将顾同的意思明确的说与金主完颜璋,并表明了自己三人赞同以长城为界退兵东北,然后徐徐图之的意见,当然,这番言论在中都之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反对者几乎恨不得将这三人生生的给吃了,要不是完颜璋下令保护,只怕三人早就没了性命。
尽管觉得夹谷衡的这番投降言论很窝火,可是当完颜璋认真思考目前敌人和自己的力量对比的时候,不由悲哀的发现,好像除了这条路,自己就再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
尤其是罗通、符虎、燕宁三人十几万大军陈兵中都城外,随时一副你不同意我就立即攻城的架势,让他觉得,这个时候自己就算是想要拿捏一下也不行了。
自知通过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的完颜璟,只好召集朝臣和宗室,认真深入的探讨究竟该如何回复顾同。
分歧、争吵,当金国的朝局越来越乱的时候,老臣完颜襄再次站了出来,并且一力主张应该审时度势,退出中原,回到东北的龙兴之地,然后缓缓积蓄力量,然后反攻中原。
有了完颜襄的明确表态,主张议和派的力量一下子就增长了起来,加上金主完颜璟也同意议和,是以在顾同划定出来的最后通牒期之前,金国皇帝完颜璟终于下令,愿意以退出长城以南,罢兵息战,对宋称臣等等条件为诚意,向顾同以及宋廷发出议和的请求。
金国的表态,得到了顾同的积极响应,在派遣礼部侍郎方信孺作为朝廷使者、大将军罗通为军方代表的谈判使团进入中都谈判议和后不久,两国终于签订国书,将这件彪炳史册的谈判定了下来,史称‘燕京和盟’。
第467章 新的开始
于宋金两国,于两国的执政者来说,谁都明白,‘燕京和盟’只是一个中场休息,真正的终结,要在数年之后的一场战争中决定。
和盟换来的和平期,是女真人换得战略存在和积蓄力量的必须,也是以顾同为首的新宋朝廷修养生机、发展国力的要求,两国上层的政治精英,一致清楚,阻梗在两族、两国之间的仇恨,远不是一纸协议就可以画上句号的。
燕京和盟的协议带到汴梁城下的时候,顾同以及从汴梁准备西进长安,在那里定都的大宋朝廷文武臣工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甚至久不理政事的赵扩也提出要在汴梁祭祖,将这件大喜事告知赵家的列祖列宗。
看得出来,不管是私下里给顾同带口信的大内总管崔明还是赵扩的宗室以及拥护者,在给顾同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都是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
如果此时朝政是在赵扩手中,这样做当然没有什么顾虑,可是谁都清楚,赵宋皇室名存实亡,赵扩名为皇帝,可是大权旁落,顾同一系的人马,已经将权柄牢牢地捏在了手中。
是以这个时候提出祭祖的提议,他们不得不考虑顾同的感受,没有人会将自己赚取来的功绩让给他人,在崔明等人看来,这个问题上顾同一定会大发雷霆,说不定也会对赵宋皇室下手。
可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顾同却点头同意了,不仅同意了赵扩的请求,而且还当着朝臣的面说:“收复失地,江山稳固,这本就是千百年来的国之幸事,陛下要祭祖,自然是好事,但是只祭告祖宗,还是不能彰显此番功业,我看,不如就选定一个良辰吉日,办一场祭告天地社稷、五岳四海的典礼,将陛下和将士们的功勋,重重的在这汴京古城画上一笔。”
谁也没有想到顾同的心胸会这么宽旷,这也让之前一些敌视顾同的朝臣心中慢慢开始发生变化。不过聪明者还是发现,顾同此举不仅消灭了可能会来自朝廷内的攻讦,反而将一场祭告赵氏皇族的仪式扩大成了祭告天地社稷的典礼,而祭礼的主人也从皇帝赵扩变成了赵扩和参与北伐的数十万将士。可以想象,此举一出,不仅会进一步打击赵扩的权势,而且还会让顾同在军中树立更高的威望。
但是就算是明白这里面的道理,谁又敢站出来提出反对?
祭告天地社稷,本就是皇帝的本职,礼祭的人员,如果谁敢提出不让一同献祭,只怕军中将士不仅会全部倒向敢为他们申明功勋的顾同,还会加深对赵宋皇室的仇恨。
没有人会走这样的一步蠢招,俨然以保皇派自居的真德秀、陆从权以及他们背后的理学一派、江南士族也都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
这就是阳谋,真正的阳谋,让你明明知道这样做损己利人,可是你还是得捏着鼻子将这档子事承认下来,不仅要承认,还要帮着人家树立这份功勋业绩。
“主公,这一招高明啊,哈哈,想来真德秀、陆从权这几个老家伙怕是现在悔恨的要死吧!”迁都事宜,顺利进行,负责这件大事的陈季常,心情显然也分外的好。
“季常说得对,正好借此事可以敲打敲打这些人,省得他们忘乎所以。”张复亨也随之道。
顾同带着二人,一边查看正在建设中的祭天台,一边笑道:“看来两个老家伙没少给你们气受,哈,连咱们温文尔雅的陈大将军都想要敲打的人,想来也是不安分。”
陈季常无奈的笑了笑,对着顾同说道:“主公,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几个老家伙来到汴梁之后,就跳窜着让天子在这里定都,并说什么您让天子迁都长安,乃是想仿效曹操呢,哼,我看天子那里也有些意动,要不是主公您在这里坐镇,只怕这些人还真的要成事呢!”
陈季常说的这些,顾同也都听人说过,事实上真德秀等人不想迁都长安,这是世之昭然的事情,他也换位思考过,真德秀等人不同意迁都,实际上就是不想远离他们的根基江南,一旦迁都成功,无疑就会成为鱼肉。可是这些人又不敢公然反对自己,这才让赵扩站出来,可是,赵扩也不傻,明明知道自己不会同意,又怎么公然反对自己?
“罢了,这件事情就由着他们闹去吧,天子不傻,事实上很精明,这件事情他看得比谁都通透。”登上祭天台,顾同意气奋发的说道:“国家初定,你们要将目光投放的更远,更大,更高,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莫要蹉跎了岁月啊!”
顾同的话,让陈季常和张复亨莫不振奋,事实上,二人之前对于手中突然膨胀的权力还有些无力适从,可是现在,有了顾同的这番鼓励和指引,二人才将心态扭转了过来。
“主公,我二人定不负主公厚望,努力转变心态,为国家的正兴发展贡献力量!”陈季常二人齐声道。
顾同笑了笑,带着几分感慨缓缓说道:“莫说你们,我的心态也是要慢慢转变的。以前只想着保全家族,保全身边人,到后来又想着要不让百姓被异族欺凌,可是走到现在,我都没有料到短短几年会走得这么高。走的高,可能也意味着摔得惨,我们不能摔,也摔不起,我要你们大胆理政的同时,也要小心谨慎做人,我们输不起。”
这番交心之谈,顾同是对陈季常和张复亨说的,可是却也是他对于自己的诫勉。
权力的膨胀,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欲‘望,欲‘望又会让人变的蒙昧,变得愚蠢,历史上无数的君王,莫不是聪慧过人之人,可是善始善终者少有,就是因为权力让他们蒙蔽了双眼,忘了本心。
顾同不想自己成为权力的奴隶,更不想看到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毁在自己人手中。
嘉定二年(公元1208年),九月初九,宋天子赵扩率领文武众臣,以及参加北伐之战的十几万将士,于汴水祭天台祭告天地社稷、五岳神明,将中原光复、天下晏平的大好消息,向天地申明。
祭礼结束,赵扩册封晋王顾同为秦王,申明其武功业绩,加封顾同为太师、太尉、平章军国事,领天下文武,掌天子禁军,朝廷大小事宜,均由秦王顾同厘定。
在赵扩宣布完了对顾同的任命后,顾同也算是正式的明确了自己大宋权臣的身份,不仅代表赵扩加封北伐之中的文武大臣,同时也申明了日后朝廷改革的相应事宜,并且在这场集会上,当着十几万普通将士的面,第一次以国家的身份申明将与民休养、推行屯田等等与民相关的政策。
经过这番洗牌,顾同在朝廷之中的权力进一步巩固。
枢密院枢密使陈季常,协助顾同掌管天下军事,转运司转运使路伯达协助顾同掌管天下财政,张复亨、何方、辛弃疾、赵枢、真德秀五人为副相参知政事,协助顾同处理天下政务。
以上七人,加顾同一共八人,组成政务院,顾同为政务院首相,八人共执朝政。
政务院之下,设立吏、兵、刑、户、礼、工六部,六部尚书分别为吏部尚书张万公、兵部尚书罗通、户部尚书张嘉贞、刑部尚书陆从权、礼部尚书张行简、工部尚书胥鼎。其中张万公、张行简二人均是金国撤出中都之后归降来的汉臣、陆从权是江南世族出身,属于顾同一系的只有罗通、张嘉贞、胥鼎,也算是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平衡的态势。可是知晓内情的人都清楚,张万公、张行简都是顾同的人。
和政务院相对并立的是御史台,相当于国家的监察部,御史中丞孙即康,御史大夫监察朝廷百官,御史中丞孙即康向政务院首相顾同负责。
朝廷之外,顾同首次提出划出中原、西北、东南、西南、东北五大军区的想法,同时任命符虎出任东北军统使,贺胡子出任中原军统使,李好义出任西南军统使、陈平出任西北军统使、萧成为东南军统使。
为防止五大军区权力过重,顾同又以神武军、神机营等精锐部队为核心,组建中央军区,以陈季常、罗通、燕宁、潘武、哲别、杜谦等人为将军,以达到震慑地方军队的目的。
同时制定了将兵法,规定兵士固定地点训练,但是统兵之将,每三年进行一次对调,也就是说每过三年,五大军区加中央军区要进行一次主将的轮换。这样既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能确保兵将不互属,防止地方割据。
当然,沈复执掌的锦衣卫,会对军中加强监察,并会将军中任何的违纪情况直接上报顾同。可以说军队是顾同的禁脔,领兵之将不仅要足够的忠诚,底层的士兵更要忠于顾同,忠于顾同的传人,忠于顾家所代表的朝廷。
就在汴梁祭天之后,嘉定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赵扩的銮驾终于抵达长安,也正是这一天,宣告了从开僖元年到嘉定二年整整四年时间的宋金大战,以宋朝的胜利、以顾同一系人马的胜利,彻底的划上了句号。
但是,对于顾同来说,这一切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第468章 核心圈子
嘉定二年(公元1208年)九月二十一日,天子銮驾,抵达长安,辛弃疾、陆游、耶律楚材、元格、元好问、高汝砺等留守在长安城的大小官员出城迎驾。
旅途劳累,加上离开江南故地,赵扩的心情显然不怎么好,在城门口勉励了辛弃疾等人一番之后,就丢下一句“朝廷诸事,咸由丞相处决”,然后就催促着銮驾,往太液池边新修建的皇宫而去。
好在建立在隋唐故宫基础上的宫殿群,还是让赵扩的心情好了许多。
事实上这也是顾同为了安慰赵扩特意让辛弃疾等人在一年多前就开始着手兴建的宫殿群,虽说没有隋唐皇宫的气势,可是比起临安城的大内却是好了不少。
毕竟临安城的皇宫是建立在一座寺庙的基础上的,而长安皇宫可是真正切切用黄金白银修建起来的。
就为了这座皇宫,当时管理财政的高汝砺差点还和顾同掀了桌子,无他,修一座皇宫,花费实在是太大了。
好在顾同强势的将这件事情还是确定了下来,在顾同看来,修建皇宫固然要花费不少,可是必知其所能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可以忽略不及。先不说区区一座皇宫,就能将赵扩给稳住,只说通过皇宫的建设,长安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阶段,有了皇城的气息,往来商旅,乃至迁到长安城的富户明显增加了许多,而这些人为长安城带来的赋税收入,明显就能将在建设上的花费回报回来。
“怎么,稼轩还觉得我当初一力主张在长安兴建宫殿不合适?”看着赵扩的銮驾终于进了皇宫,顾同这才有空和辛弃疾说话,不过看着辛弃疾一脸的愤愤,他还是忍不住打趣起了这个老倔强。
本来就对修建这座宫殿有气,现在顾同又当面问起,辛弃疾当即就没有好脸色的揶揄道:“如果是主公入主,臣自然没有什么说辞,可是给这样的尸位素餐的家伙用,臣能顺心吗?”
辛弃疾以前是坚定的保皇派,甚至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缓和顾同对赵宋皇室的不满,可是经过了这么久,他才发现赵扩这个皇帝和顾同之间真正的差距有多么的大。
赵扩昏庸无比,顾同聪慧明智。
赵扩犹豫,顾同果断。
赵扩软弱,顾同强势。
赵扩当国,天下凋敝,民力衰弱;顾同执政,江山一统,百姓幸福。
如此一番明显的对比下来,如果他还将希望放在赵扩身上的话,那么他可就真的成了只知愚忠的书呆子。可是,他并不是那样的一个人,年少时的经历,让他明白,这个国家想要昌盛,必须的要有顾同这样的强人执政。
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