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了一番,最后来到京城附近时已成了乞丐。
算下来也是他们命好,刚巧碰到官府为罗大娘选一个丫鬟,出来办事的差役看到他们一家有老有幼实在可怜,于是劝他们买了小红,这年代卖儿卖女也算正常,看着两个小侄儿饿得呱呱叫,小红甚至劝服了还在犹疑的爹娘。
衙役也没亏待他们,胡强一家才得以熬过这段难关,今天听到小红说家主还让她过来接自己一家人过去住,自己却是怎么也不敢相信呢?
他们本身没什么文化,来到临安也很少听说罗家的事,小红的娘亲自然担心,不知道她做了什么吃亏的事情才让的主家同意自己一家老小搬过来,如今看来却是对方真心实意邀请自己过来。
罗大娘见到亲家也是老实人家,满心高兴让小红给他们安排地方住,自己去张罗饭菜,两老才发现主家也是小户人家,又听了罗大娘唯一的一个儿子还在前线以元军拼命,他们都是被元军迫害的人,心里头对罗大娘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不过,小红说到罗大娘的儿子时怎么有几分害羞?两老颇为奇怪,很快倒是看出了一些苗头,敢情这罗大娘是把自己女子当儿媳,这也是小红的一番奇遇吧,两老终于是彻底放下心。
他们一家四大两小离开军营,官府给他们补了一笔银子,胡强是老实人,自然不愿意白吃罗大娘的饭菜,吃饭的时候拿出来,诚恳说道:“大嫂子,这银子、这银子就当是我们一家人麻烦您的心意,虽然不多,但还请大嫂子收下。”
“小红她不懂事,肯定给大嫂子你添了不少麻烦,日后该骂该打,我们两老绝对不会说一句话。”
罗大娘自然不肯收,胡强的婆娘心急,“噗通”一声跪下去,诚恳说道:“大嫂子,我们知道你对小红好,但大嫂子若是不收下这银子,我们一家人吃你的住你的,我们过得也不安稳啊。”
罗大娘让小红扶起娘亲,认真说道:“胡大嫂,你这是什么话呢?你也看到我罗家也只不过是小户人家,大家快是一家……”
“也不怕你们笑话,我以前也真是张罗把小红当儿媳,然而、然而罗子他在前线跟元军拼命,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命活着回来,若是回不了……”
“罗家、罗家就只有我老婆子一个人了,小红我也绝对不亏待她,若是罗子没有命回来,小红她就是我的女儿了,也当是、也当是为我老婆子送老吧。”
“大娘,”小红鼻子一酸,想起罗大娘平日对她的好,想起罗大娘毫不犹疑的收留了自己一家老小,忍不住哭了出来:“大娘,我、我以后就是罗大哥的媳妇儿了,罗大哥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平安无事。”
罗大娘也是感动,想起罗家终于有了一点摸样,抱住小红说道:“丫头,只是为难你了。”
众人放下心怀,一顿饭吃得众人皆喜。正当众人其乐融融之时,突然青衣巷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一个衙役大声喊话:“青衣巷的人都听好了,元军开始攻城了,城内实行戒严,在下次通告时不能出门,要不然当作元军的细作抓起来。”
衙役的话如此三四遍,等确定大伙都听到之后再往其他地方,但罗家内的胡强已吓得脸色苍白,不敢相信喃喃说道:“元军、元军要攻城了,元军要攻城了。”
他向来胆小怕事,如今听到元军攻城的消息,差点没把他吓了一个半死,就连他的儿子和儿媳还有婆娘也吓得不轻,他们都是躲避兵灾而逃到京城,如今鞑子竟然开始攻城,自己日后还能跑到哪里去呢?倒是两个小孩没心没肺的吃着香喷喷的饭菜,而罗大娘却是脸色也不变。
“小红,别忘了罗子就是咱们大宋的军人呢?咱们可不能给罗子丢脸了。”罗大娘慢条斯理说道:“再说,衙役能够把消息告诉大伙,不也说明了朝廷有十足的把握吗?”
“我老婆子相信,大宋的将士一定会守住临安,守住京城。”
罗大娘的眼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坚持,就像她这些年来坚持的活下来,就算儿子被抓去从军,她也一样的默默承受下来,她的腰杆子背负着汉人数千来的传承。
一样的挺拔,就算她已经有些驼背,但又如何?只要那股信念还在,腰杆子永远都是直的。
胡强尴尬的笑了笑,虽然还是害怕,但终究是有了打算,等众人刚吃晚饭,突然城外响起了震耳欲溃的响声,胡强等人不由又担忧起来,看来元军已开始攻城了。
不一会儿,又隐隐约约传来杀戮声,一直延续了就将近一个时辰,等接近傍晚时,声音渐渐减少,不一会儿衙役又敲响了锣鼓。
“大胜、我军大胜,以伤亡不到百人的成绩,击溃了元军万人,杀人数千……”
听到大胜,青衣巷内突然热闹起来,不少人都涌了出来,堵住衙役要问一个清楚,衙役哪里有时间,看到众人听都明白之后,连忙说道:“大伙可以看报纸,小的还有其他地方要通知呢?”
“对了,这期间还请各位乡亲不要乱走,没事最好就呆在家里,有什么消息官府一定会及时通知诸位。”
众人看到衙役也是大事,只好放他离开,在落日之前,乡老来到罗大娘家里,虚礼过后却是过来登记胡强一家的人口情况。
“是亲家、对,是亲家。”胡大娘认真说道:“小女胡小红和罗大娘的儿子罗布头已订婚,只等罗子回来之后就举办婚礼。”
等乡老过去,罗大娘眼中带泪,看着胡大娘,认真说道:“大嫂子,你、你就不担心罗子他、他回不来吗?”
“回不来就是小红的命。”胡大娘坚定说道:“小红这一辈子,就陪在大娘你身边了。”
他们认命,就如他们离开平江不认命一般坚持,这是他们一辈子的原则。
## ####
“李老,看来朝廷是发了一笔小财,这个月的俸禄又涨了一成,总算可以给三个娃娃买几件好衣服过冬了。”莫平有点高兴,自从他“改邪归正”上缴贪污所得的银两之后,日子过得竟然有几分拮据,谁让他养了三个娃娃,更重要的是奢华的日子过得习惯了,若要改为节俭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谓入奢容易入俭难,这就是典型的代表。
“那下官先恭喜大人了。”李焕也忍不住笑了笑,莫平上缴银子的事他是知道的,而且在这其中他也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但这可没必要跟莫平说清楚,难道不是吗?
莫平也不由笑了笑,以前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平白多了一成饷银,心情竟然会如此高兴,再一想朝廷可是给每个人发了一两银子,那他们不是应该更加高兴,不过他可没有忘记衙门的衙役,他们被勒令整改,虽然还是有些人私底下要挟些油水,但毕竟是少数人,问道:“衙役方面,不知道有没有上涨?”
这恰好就是主薄李焕要干的活,笑道:“怎么就不涨了啦,足足涨了一半。”
朝廷也干脆,只要肯为朝廷卖命,大家都有好处,李焕也隐约知道这些钱的来历,一部分当然是捐赠,一部分是没收,凡不顾警告的官员无一例外砍了头,炒家,上个月就有三十多人,这些都是积年的贪官,积攒下来的钱财自然也不少,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像莫平这样“改邪归正”的官员,这京城的官儿没有十万也有好几万,这年头哪个人手脚会干净,算下来这银子就多得去了。
所以算下来,朝廷的用度,反而比以前更加宽裕了,李焕也不想用完了这笔银子以后怎么办,但至少也要把这段艰难熬过去,他每天都关注《大宋战地报》的消息,通过这半年来的分析,他认为若是报纸上没有说谎,有京城三十万大军,内有文天祥、李庭芝、张世杰这样的栋梁之才,外有张贵、牛富这样的猛将接应,那朝廷肯定能够熬过这一关,只需等到来年的夏季,元军只有撤退。
只是朝廷怎么就突然有这么多法子聚财呢?朝廷上的相公都自诩光明磊落,绝对不会想出这么的法子,李焕也隐约听说了这么一个消息,说一直在张贵身边的陆秀夫陆大人回京,在背后策划了这一切,若真是这样,按照张贵这人带的匪气,倒是有几分可能。
“多了一半”莫平深吸了一口气,临安的衙役虽然不多,但总有一两万,这算下来还真是一大笔钱财,不由赞叹道:“朝廷还真涨了本领,如今京城被困,竟然还有这么多法子。”
“京城被困?这倒未必,不过东门被堵却是事实,其余八门,元军最多也就是派些小兵巡逻,若真要把京城围困起来,别说十七万大军,就算是七十万大军也不济事。”李焕年纪虽大,但脊梁却硬朗,他倒是大宋的忠义拥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快到了致仕归家的年龄了,大宋对致仕归家养老的官员向来不错。
“想不到李老壮士暮年,人心不老啊。”门外传来一阵笑声把两人吓了一跳,转头看去却是神龙一般的齐震。
“观察使在京官中也算是奇迹了。”莫平有时候觉得奇怪,其他官员出门都是招摇得很,恨不得所有人都要知道他的身份,而观察使却如神龙般现首不现尾,你想找他的时候不容易,但是他想找你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出现。
“齐大人,”两人赶紧见礼,李焕笑了笑,道:“老夫也是根据实情而言,哪里是什么壮士暮年,人心不老。”
“说实在话,元军想攻下临安确实不容易,但也不是没有可能。”齐震看着莫平和李焕,严肃说道:“张大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正确。”
“堡垒最容易被内部攻破,在严密的鸡蛋也能孵出鸡仔,纵观元军攻城,城破而下者少之又少,多半者皆是城内有内应,要不然就是叛将投降。”
“如今城内大军掌握在文丞相、李大人等人手中,叛将投降的风险自然会降到最低,但元军派人混入京城接应,策反百姓动荡这倒有可能。”
“你们昌平县离东门最近,一定要注意情况,别让元军的细作在你们昌平县闹了大事,到时枉费了你们一番心机。”
“多谢齐大人提点。”莫平连忙拱手作揖,他想得倒有一些简单了,若是昌平县的百姓被细作诱惑所动,即使产生一丝混乱也会让他吃不完兜着走:“下官马上吩咐下去,让他们从严察看各地陌生人,严防元军的细作搞乱。”
“最好如此,”齐震也不跟莫平客气,均州派到临安的人不多,也实在是没有这么多人可派,见莫平脸色轻松了一点,突然说道:“据探子的消息,元军大将拜降已率领五千骑兵、五千汉军合计一万人前来试探攻城。”
“我临安城外看起来虽是一马平川,但元军在常州吃大亏了,所以才不得不谨慎行事,拜降携带了不少攻城武器,你让衙役通知下去,说现在开始全城戒严,让百姓留在家里不能随时进出,这样向来要好很多。”
“什么?”齐震一口气说完,却是把莫平和李焕吓了一跳,莫平有点迟疑说道:“元军,元军不是刚到吗?怎么会这么快就攻城了。”
“呵呵,你以为元军还能耗得起时间吗?”齐震摇了摇头,道:“快吩咐下去吧,本官要走了,你好自为之,乱世出英雄,但乱世也是一个机会。”
莫平心中一震,看来大难不死必有厚福的话不会说错,自己在昌平县这个位置,恐怕有机会往上挪一挪了,不过倒没忘记莫平的话,苦笑道:“李老,看来今天又有得忙了。”
“如今元军还是试探进攻而已。”李焕也淡淡笑了笑,他对朝廷有一股莫名其妙的信任,这种信任来自哪里他也不清楚。
青衣巷是穷苦百姓住的地方,莫平只是派了一个衙役前往通知,这些日子来朝廷对百姓不错,莫平知道他们的心思,只要能够活下去,谁会愿意做那些掉脑袋的事情。
第二卷 正阳 第一百二十九章兵临城下(9)
第一百二十九章兵临城下(9)
拜降是正儿八经的蒙古人,又是宿卫出身,虽然家世不显,都拿自恃武力向来清高,不愿意协同汉军出征,但伯颜给他拨了五千骑兵已是对他给予很高的希望,要知道忙兀台三千先锋,折了将近两千人都让伯颜大怒,如今给自己五千骑兵加上五千汉军,已经是天大的不同了。
看到五千汉军携带了不少攻城武器时,拜降愈发高兴,这些蒙古汉军是朝廷在北方新征的汉人,听说只有半年的训练,平素在水师还行,其实也是没遇到对方,若是上了岸也不知道怎样?这也是拜降初时不愿意带上他们拖累的原因,不过有了攻城武器倒是不一样。
拜降知道回回炮经过襄樊的磨难,最终大汗又从西域征兆了工匠,总算是做了出来,巨大的回回炮听说可以投射两三百斤重的大石头,又可以投射金汁炮,威力实力是厉害。
朝廷攻下鄂州之后,曾调令鄂州地区造炮回回炮兵新附军匠600人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中能造炮者俱至京师大都,今年年初更是设置回回炮手都元帅府。到了六月份又改都元帅府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品秩为正三品。
此时同行的汉军将领是张弘范的十弟张弘正,张弘正经过几年的磨练,也算是成长起来,拜降虽然不乐意,但对张弘正也是礼貌有加不愿意嚣张,要知道张弘范如今已是领军一方的大将,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万户而已。
“张将军,”拜降一边纵马,一边问道:“不知大使最近如何?”
张弘范今年任命为江东道宣慰使,并授予镇国上将军,早已是他这种小万户拍马也追不上,张家兄弟又多,而且又多有出息,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都能够占有一席之位,若不是大汗害怕他们过于集权,张弘正也不会派到阿里海牙身边。
张弘正皱着眉头,一路所见皆是荒凉,沿路的百姓早已躲进了临安城内,也有一些躲进了临安附近的小城,这种小城城池窄小,便于集中兵力,但攻城者又不能大规模用兵,实在是吃力不讨好之事。
张弘正也明白伯颜为何要攻打临安,这是元军南下的最好一次机会,也是大军唯一的一次机会,到六月份之前还不能攻下临安,恐怕伯颜也只能退军,再加上北方动乱,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还两说?伯颜出征前就已做了孤注一掷的准备,大汗也是全力支持,举国超过一半的将领和士兵都派到了南方,但如今看到看来,别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