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异事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考古异事录-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弘回答。

“神啊你,搞地质的那帮家伙也说是陨石,还说这么大在国内可以排第一名了。  ”

解晋有时候也挺佩服李弘地百科全书特质。

李弘与解晋交谈时。  老解过来唤走了老杨。  他们两个老头子显然有堆事情要商议。

“王陵塌陷处在哪?”

李弘惦记这事,这也是他过来的原由。

“走。  我带你去看,你可别吓着了。  ”

解晋在前头领路,绕过挖出陨石的土坑,在一片高大的遗址后头,一个庞大的缺口出现在李弘面前,李弘顿时愣住了。

从照片看就觉得很震撼很宏大,而当你亲自站在它面前的时候,这种感觉还要强烈上几倍。

“直径七十三米,深九米五,这绝对是一个神秘的地下宝库。  ”

解晋跟李弘做介绍。

李弘往前迈了一步,倾身往塌崩处探头,里边地东西都被厚厚沙土给掩埋,倒是可以见到几个木桩头。

“还没打算清理上层吗?”

李弘问。

“还在探测,这回可全是高科技的玩意,好多技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太他**的牛了。  ”

解晋话语激动。  从王陵出现的那天到现在,他一直都处于兴奋的状态。

“既然不想发掘,考古物探是最好的办法了。  ”

李弘很赞同这样的方式,这是唯一准确又快速,而且不会破坏地下遗址的考古勘探方法。

“我怀疑最终这些老头子可能还是得考虑发掘,整个墓顶都塌了,营建起来,重新埋掉,能保存几年?”

解晋对维护看来不大乐观,这里有大墓地消息能封锁到几时呢?到那时消息一旦传开,大量的盗墓贼涌入,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必须要长期驻扎人员进行保护。  ”

李弘很清楚这点,罗布泊这地方,近些年游客也多了起来,没人看管简直无法想象。

“这可不是建个文物看管站那么简单,这地方太重要了。  听我爸说,他们当年从盗洞进入过墓室,给他极大震撼。  ”

解晋很想知道里边埋了什么,非常的想知道,尤其是他老爹这么一说,更让他惦记。

“我也听老杨说过了,老杨很担心出土后的保护。  如果必须得埋十年二十年后,才有更好的出土条件,那这都是必须做地。  ”

李弘说这些话时,想到了以前没有保护兵马俑彩漆技术时,出土的兵马俑因出土时彩漆迅速氧化、脱落,而失去了色彩。  这事让人很心痛,以至最后决定其余的不要去动它,就埋那里,有了技术再慢慢清理。  而到今日这种技术已经具备了,研发了一种药剂,能挽回这样的遗憾。

“我们得为未知的文物小心翼翼,想想真可怕,当年的前辈,掀开那件云纹漆鼎的鼎盖、袒露马王堆千年藕片时,于惊叹之余,便愕然见到了它逐渐化为乌有,那时的心情,肯定很懊悔。  ”

解晋也不会希望自己去体验这样一份懊悔,即使这是一份必然要产生的情感,无论当时,现在,甚至可能多年以后,如何保住这稍纵即逝的瞬间,都是个难题。

“这份责任,无法去承担啊。  ”

解晋感慨。

埋吧,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远,让后人去做决策吧。

二十二章 物探下的隐现

二十二章 物探下的隐现

考古物探,种类繁多,大多人可能都不曾听闻。  算起来,最为世人熟知的考古科技,恐怕是遥感。  几年前北京老山汉墓的部分发掘过程被制作成电视节目,当时便曾使用遥感技术协助考古。  遥感原理无外乎是安第斯山的巨型蜂鸟图案,在地面看不到整体,在空中便看清了这类的视觉高低的差异,所以说白了就是于遗址上拍摄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查看遗址全景。  其实说简单也难,因为这涉及到光学的东西,反正也不是此文重点,忽略而过。

此次王陵物探并没有使用遥感技术,原因很简单,这并不是为了寻找王陵所在,而是王陵位置已经知道,无须在地表通过遥感技术搜索位置——基本上在沙漠里,这种技术也难以实施。

这次用了考古物探,好几种考古物探方法混合着用,为了搞清楚掩埋深度及墓室里陪葬品的大致情况,竭尽所能。  隔着层沙土去勘探,也只能是弄清个大致结构,和墓室里边金属与陶器(可以用磁法勘探获得信息)的大致布局。  对于考古物探,考古工作者在学校里便已涉及,但由于工作中较少使用,很多人都琢磨不通。

当各类物探信息出来后,老解与此次派来协助物探的某地质大学的人员一起做分析,都是些图表与数据,考古队里能轻松看懂的,除了老解外,便是李弘。  李弘数理知识很好,公式演算也很神速。  大概是出生商人之家的缘故,他有数学方面地天赋。

帐篷搭成的简陋会议室里,解晋拿起一张图表,左看右看,右看左看,他也不参与李弘和自家老爹与地质队那几个年轻人的交谈,他安静看图。  看不懂就听这群人商议,大多也听明白了。

“那也就是说。  这是个甲字型的古墓?”

解晋将图表搁下,琢磨道。

“应该是,只有一个墓道。  ”

老解的话语平淡。

“那这些是什么?”

解晋用手指圈起图表正中的东西,他有个古怪念头,觉得这玩意该不是。  。  。  。  。  。

“可能是黄肠题凑。  ”

李弘回答。

“小李,你开玩笑吧?”

解晋原先脑中也有这个念头,被李弘说出来。  更觉得怪异。

“难道我们挖的不是西域地王陵?”

解晋疑惑。

“还记得九七年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营盘干尸吗?”

老解问解晋。

他这儿子没有李弘脑子转得快,什么都敢设想,都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了。

“记得,这墓极幸运被盗贼刨剩,连棺板都塌了,竟没被盗走。  ”

解晋啧啧称奇。  只要盗墓贼再挖几米,这一重大发现就只剩黄沙了。

“营盘干尸地陪葬品有西亚的特点。  可葬具却是标准中原魏晋的风格,两种文化相融合。  ”

老解做解说。  他的话很明白,说明一个问题,即使现在他们发觉的“王陵”完全按汉代的诸侯列侯墓的墓葬规格埋葬,他都不惊讶。

“可这样大地覆盖面积,木料从何而来?”

解晋惊愕。  他不是没猜想过这是黄肠题凑。  可如果是的话,那么。  。  。  。  。  。

“叠积黄肠题凑的木料材质还不清楚,柏木的话,那无法想象。  ”

李弘做分析。

这里不产柏木,以当时的气候条件,也不可能砍伐这么多的树木。

黄肠题凑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种高级墓葬礼制,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黄心柏木枋,而题凑,是指木枋地头一律向内排列。  这样的墓葬礼制需要大量的木材。  而且这种木材还指定为柏木。  东汉后期。  柏木减少,才以石头制作黄肠石代替。

“这确实是个疑点。  我们当时下去,也没看清楚是否有黄肠题凑,但胡杨倒是不少。  ”

老解摸下巴。

“完全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啊。  ”

地质队的赵队长和队员听三位考古工作者谈考古行业的东西,一头雾水。

“所以说隔行如隔山,你们这些图表数据我也看得头疼。  ”

解晋正好抱怨一下。

这年头,搞考古工作的,没三头六臂都不行,什么地质、化学、风水,什么都得懂些,总会用上。

“正好互补。  ”

年轻地队长笑得很亲切。

“对了,这墓金属器不少,到处都有。  ”

赵队长从一堆图表数据表里,捡起一张图递给老解。

“看来,十年前那群盗墓贼对墓室的扰动不小。  ”

老解看着图,皱了皱眉头。

有了这些物探数据,墓室的大致结构与布局都搞清楚了,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如何避开这些文物对墓室做巩固,搭建墓顶,而是必须对上层的沙土及胡杨木做清理。  这大型墓葬的墓顶全部崩塌,要清理掉,才能搞建筑。

在物探数据陆续出来的这几天,王陵营地里,并没有老杨的身影,因为老杨前往了兵团,那件巨大陨石暂时安放于那里。  陨石上有铭文,这铭文极其重要,大家都期待这铭文有墓主的信息。

清理崩塌木顶的工作交由了士兵与考古队,一方负责运走沙土,一方留意是否有文物出土。  这是个庞大地工程,尤其当发现墓顶有彩绘时,老解决定再组一支考古队过来帮忙。  墓顶崩塌时,附有壁画地土层都摔裂了,大块的还好捡,要捡小块地可就不得不使用上筛子筛沙。

当老解与几位核心人物一起商议再唤上支考古队时,有人表达了反对声,认为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涉及到保密的问题。

“那就找些可靠的人来,时间拖越久,这消息越藏不住。  ”

老解谈了他的想法。

老解的这个意见被采用,人选也由老解去挑。  李弘知道还要增加人手,便推荐翊棠,理由是这家伙反正也已经知道了。

老解见过翊棠,虽然印象谈不上深,但想李弘的朋友,应该都挺靠谱,就同意了。

李弘很够哥们,如以往翊棠曾说过,一位考古工作者,很可能干一辈子,都没机会参与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这样的机会,极其难得。

夜里,在双人帐篷里,李弘给翊棠发了封邮件,让翊棠速来报告。  营地不仅安置了发电机,拉了电线,有电话,还可以上网。

这封邮件,翊棠第二天一早就看到了,并回了信,信上写了三字:明日到。

见到这三字,李弘有些无语,这小子搞个普查工作就落跑两次,第一次还好,他跟所长借人,这次也不知道翊棠要想什么办法经过所长同意,过来了。

二十三章 粉尘

二十三章 粉尘

翊棠前来LE方城已是三日后,与他一同安排前来的还有另六位考古工作者。  进了荒漠,沿着孔雀河行进,未抵达LE方城,就觉得风沙飞扬,感觉是场规模不大的沙尘暴。  这样的感觉,随着越靠近LE方城,前面的视野越模糊去推测,沙尘暴的中心正在前方。  司机本想停止前进,但此时已是黄昏,而且离LE方城也很近了,只得在风沙中前进,几次差点迷了路。

抵达LE方城营地前,先看到了灯光,灯光朦胧,好几个帐篷安置于遗址内,都蒙了厚厚的沙土。

车在营地外停下,听到车声,营地里有几个人提了灯过来接待,在这些提灯人中,翊棠看到了正朝他走来的李弘。

“这地方真是热情,我每次进来都得扬风欢迎我。  ”

翊棠说时将装备塞了一半给李弘,李弘也没说什么就帮忙提了。

“你小子倒是来得挺快的,所长那边怎么过的关。  ?”

李弘将翊棠往自己帐篷带,他帐篷里还住着解晋,今晚新来的人都得凑合一夜了,这情况也没办法搭帐篷。

“小朱是吧,你够倒霉的,我来快一个月了,都没见刮过风,今天就刮了。  ”

解晋见翊棠进来,伸手跟翊棠握手。

“是啊,太好了,又碰面了。  ”

翊棠兴致勃勃,一场小小沙尘暴。  根本不放眼里。

解晋从咖啡壶里倒了杯热咖啡递给翊棠,李弘帮翊棠的东西堆置于角落。   “我进来前被要求签了份保密合约,这墓真地打算埋起来吗?”

翊棠捧着马克杯,大口喝了一口,安坐在毯子上,打量帐篷内那些奢侈的物品。

“现在看来是这样,将上层的沙土之类的东西给清理。  弄清详细结构,就打算建支架。  铺个墓顶。  ”

解晋拿了面白板,用笔画了个大致情景。

“明日风沙停了,你去看下就知道了,绝对是文物保护史上的一项大工程。  ”

解晋将白板上的图案擦去,随手画涂鸦,翊棠还以为他要画什么关于王陵的东西,凑过去看。  看到了一位丰胸细腰地大眼MM。

“那要用水泥封死才行,盗墓贼那可是无孔不入。  ”

翊棠自顾说。

“饼干,今晚凑合了。  ”

李弘翻了下食品,丢给了翊棠一包饼干,还是动物饼干。  翊棠拿手里,一看这包装就觉得好笑,多么卡通、可爱啊。

“怎么装备的食物是儿童食品。  ”

翊棠拆包,都好奇这东西能不能吃。

“味道很好地。  营养又丰富。  ”

解晋大力推荐,他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抓了一包。

“这是解晋小朋友的零食。  ”

李弘说这话时表情很严肃。

“是挺好吃的。  ”

翊棠往嘴里塞了一块后,便吃个不停。

招待了翊棠,解晋与李弘便坐在电脑前,查看这些日的物探图片,翊棠自然也凑了过去。

“这种东西。  总是看得我头晕。  ”

见是物探的图表与数据表,翊棠做了个扶额动作。

“我也认为精通这些玩意,并且熟练进行运算的家伙应该踢出考古队伍。  ”

解晋说这话时,坐在电脑前的李弘正在纸上列公式运算。

“没错。  ”

翊棠与解晋握手。

李弘正在演算,也没多出精力听这两家伙念叨。

“有图片吗?能拿手上地。  ”

翊棠问。

解晋从他桌上拿了一小叠图片递给翊棠,这些东西电脑里存得全,就只有几张最为重要的给打印了出来,考古队人手一份。

翊棠对几种物探的原理都是懂的,也大多能看懂,就是对他而言有些难。  这是专业内的东西。  所以书上有教过,可实际上也极少会运用到。

连翻了几张。  翊棠目光最后落在了一张图片上,他拣的图片,正是前几天引起讨论的图片。

“覆盖在墓室的不会是倒塌地大型支架吧?”

翊棠问解晋。

“小子,眼力不错。  ”

解晋夸了句。

“我老爹与小李的推断是黄肠题凑,我对这个还保留意见。  ”

解晋说时摸了摸头,这玩意也挺困惑他的。

“那我知道楼兰怎么湮灭的了,树木都被国王给砍光了,这是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问题啊。  ”

翊棠的散发性思维,以前曾让赵魏哭笑不得。

“小朱,你这观点,可是楼兰湮灭无数猜想中地新论。  ”

解晋笑道。

“那就等于是将美洲玉米神形象给胡诌成了飞行器一样。  ”

李弘搭了句话,说这话时,目光都没离开电脑屏幕。

“解晋,这张图,有点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