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异事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考古异事录-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隔千年,从盖上棺盖那一刻,时光的沙漏便停止了下划,直到开棺的那一瞬间。

袁队长心里听到了沙漏刷刷的下滑声,而他的队员们显然也听到了,他们信奉科学,但他们无法说明白,为什么在古今空气交错的那一刻起,停滞的腐朽会随之而来,他们时间不多,但他们不能着急。

一件件陪葬品被从液体中取出,长剑、短剑、玉器、还有大量暂时说不明用途与材质的物品。这些陪葬品,从棺内取出,拍照,递与身后人。

许久,袁队长抬起头,他的手套上在滴着赭色的液体,还有一些污浊的物质,他看向那些向他投来炙热眼神的医师,这些眼神所散发的热度,几乎能将袁队长的身上烧出几个洞来。

“还要等等,我们要剥取织物。”

袁队长轻声说。

这是折磨,可怕的折磨,但医师们眼里的光芒仍在闪动,这世界上没有几位医学界的人能亲手碰触千年不朽的湿尸,他们是幸运儿,他们将知道一些别人无法拥有的秘密,他们相信这具古尸身上有医学史上的奇迹,正等待着他们去发现。

将湿尸身上的压着的陪葬品取出后,袁队长唤上了队伍里几位轻壮男子,他们要将古尸抬上解剖台,在那上面剥取织物。

从开棺开始,整个过程都被一位被幸运邀请来的摄影师拍摄下来,日后将会以记录片的方式播放与大众知道。摄影师见古尸被考古队员轻轻抬起,急忙倒退,拍远景,直到古尸被轻轻放在解剖台上,才急忙迎上前去。

离开棺木,古尸的全貌得以看得更清楚,这是具身高在一米六至一米六五左右的古尸,由于被厚厚的殓衣包裹,看不出体形,但从容貌上看,这应该是具男尸,虽然没看到胡子。

剥离织物是个很细致的活,出不得一点差错,一层层的剥离,每一件织物都让人惊叹,不只是因为精致,更因为保存状态竟能如此完好而惊讶。

从开棺那刻起,考古队员们便沉默无声,他们全身心的投入于工作,配合得极为密切,就连从没亲手参与过这样工作的翊棠,都显得很老成,此时不是慌乱的时候,任何惊愕之情,留到明日去感喟吧。

古尸穿了好几层殓衣,身上的佩饰也极为丰富,花费了考古工作者很多时间才清理完毕。

当最后一层织物被剥离时,古尸的性别已经很明确了,是位男性。

医师们到此嘘了口气,他们早做好了准备,围在解剖台旁等考古工作者散开。

“交给你们了。”

袁队长神情很平静,他带领队员们退开了。

解剖,并不只是为了研究,应该说最最主要的是要做防腐工作。如前面所说,在古今空气交错的那一刹那,停滞的沙漏便会疯狂的倾下,你必须去阻止,否则最终一切只会化为乌有。

没有人能说明白,为什么有些本无法保存千年的事物,却如此神奇的被保存下来,完全违背了常识。但考古工作者或许会告诉你,这样的事情他们见太多了,考古发掘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种破坏。但既然文物已经暴露于现代空气中了,那么便要将这种破坏降至最低。

“真是让人难以相信;手指关节竟还有弹性。”

一位医师碰触古尸的手掌,将无名指轻轻板动,发出轻声惊叹。

“眼球体保存完整,真不可思异。”

另一位正在检查古尸五官的医师也发出轻叹。

考古队没时间旁观医师们对古尸的解剖,他们要清理棺木内的大量陪葬品,清理这些陪葬品将会花去他们大量的时间。

此时,已是深夜,大棚内的人,没有一个有倦意,并且他们也还不能去休息,取出的陪葬品和大量的织物要赶紧送回研究所,尤其是织物的保护,必须极为谨慎。

天亮后,古尸被存放进特制的棺木内,匆匆运回研究所,日后的防腐与保护的道路将很严峻,而且事实上现代再先进的防腐技术,也无法保证它能维持刚开棺时那样的状态。

对忙碌一夜的考古工作者而言,古尸的防腐,不在他们的学识范围之内,他们很关心,可也出不上力。现在他们需要对付的,是大量的陪葬品,这是一次惊人发现,不只是出土了一具千年湿尸,更因为出土了一些同样让人惊叹的陪葬品。

第十三章 纯匀

第十三章 纯匀

对棺中陪葬品的清理,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清理出了六十余件文物,真是让人欣喜若狂。在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陪葬品中,最吸引目光的是两把剑,一把为长剑,一把为短剑,短剑上并无铭文,但长剑上有,队员们对剑身做清理的时候,看到了两字花鸟篆,写的是:纯匀。

这一惊人发现者正是陈华,他先是揣摩这两字铭文的的字型,越看手越抖,最后干脆唤来了旌胜,让他帮忙看下,以证明自己没有眼花。

旌胜仔细端详后,抬头看陈华,眼里有惊愕。

“我想你没看错。”

旌胜轻声细语,就相似声音大了,会使得剑身上的铭文隐匿起来。

“短剑呢?”

旌胜扫视工作台上摆放的文物,那一件件文物在橘黄的灯光下,显得那么庄严而神圣。

“在江涛那里,并没有铭文。”

陈华回答。

江涛在库房的角落里,正在与雯华等人清洗文物。

“说不准将污渍清除后,会见到细如发丝的‘鱼肠’二字,那把短剑要说是剑,不如说是匕首。”

翊棠捧了件玉佩走过来,轻轻搁置于工作台上。

“翊棠,你想见证奇迹吗?”

陈华笑得很得意,说时将长剑递与翊棠。

翊棠接过长剑,马上留意到。了此剑于靠近剑格之处有铭文,翊棠对于花鸟篆并无过深的钻研,但隐隐还是看出了字型。

“纯钧剑?”

翊棠惊讶无比,他刚只是开玩笑,。随口说了 “鱼肠”之类的吴越名剑,哪成想竟立即有了这样的奇迹。

“小子,有眼力。”

旌胜笑着拍翊棠肩膀。

“队长有过人的第六神感,你则有著名的喜鹊嘴。”

陈华还记得在“暗室”发现之前,。翊棠曾胡扯过他要是墓主就将棺木隐匿的话。

“等等,你们确定这真的是‘纯钧’?”

翊棠觉得“钧”字一字,不大像。

“是均匀的‘匀’,也应该就是后世所记载的‘纯钧’。”

旌胜做了解释,这在他看来很好理解,汉字的规范。化至今日有个过程,何况还有古今字的区别呢。

“纯,美善;匀,匀称,这是个好名字。”

陈华称赞。

“你们到底在谈些什么?”

文莹本在与江涛清洗、浸泡文物,见工作台这边说。得热闹,便也走过来。

“文莹,越王勾践有好几把好剑,其中有哪一把是。千户之都,骏马千匹都不给换?”

陈华笑得神秘兮兮。

在《越绝书》中曾。有这么一段话形容纯钧剑,让每个读过的人都记忆深刻:

“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釽,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於塘;观其断,巖巖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

文莹看向陈华一脸的神秘,再见翊棠捧于手中,如捧襁褓中婴儿的古剑,她露出了狐疑的神情,吐出两字:

“纯钧?”

陈华与翊棠都点了点头。

“有铭文?”

文莹还不大置信。

“有。”

翊棠将古剑递给文莹。

“难道我们发掘了勾践的陵寝吗?”

文莹目瞪口呆。

“这个,我要没记错,‘暗室’木棺的主人嘴上没毛吧。”

旌胜微微一笑。

“有把胡子,可是古代男子的成年标志,勾践兄好歹也活了三十余岁。”

旌胜摸了摸他那光溜溜的下巴。

“在古代,我们仨这光洁的下巴,那也算是寺人(宦官)的标志了。”

陈华也去摸下巴。

“陈华,只有你适合。”

翊棠回答。

“要立即报告队长吗?”

文莹问。

袁队长本身也是研究所里的所长,人回了研究所,处理湿尸相关的保护、研究事务,正在忙得晕头转向。

“再看看还会出什么奇迹吧。”

旌胜将目光投向摆放于一侧的巨棺,随后再清理出任何让人惊愕的东西,他都不会有丝毫的惊讶了。

随着棺内文物逐渐被清理出来,让人目瞪口呆的文物倒是没再发现,但他们还有“暗室”的大量文物还没清理,这真是个美妙的工作,时不时发出几声赞叹,心里充满喜悦。

袁队长回来后,检查过两把古剑,立马让队员将古剑装箱,得送去做成分分析,这两把剑虽然木制的剑鞘已经腐烂,但剑身鲜见锈迹,锋利非常,戴着手套都还担心会不小心将手指划伤。

安排好这事,还需要再去敦促警方抓紧将盗贼贩卖的那把古剑追索回来,这大郭山古墓出土的古剑,恐怕都是稀世珍宝。

在这段时间,翊棠不大跟李弘联系,他忙得很,李弘估计也是同样情况。“建木”神鸟的拍卖情况,国内并未传来消息,也不知道具体落入何人之手。

夜里,队员们常凑一起谈论白日的新发现,常常兴奋得睡不着觉,不过也有意思,每个人关注的方向并不大同。像雯华对织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对此次出土的织物更是到了狂热的程度,恨不得跟它们一起锁进研究所的库房里。也难怪雯华这么激动,此次的发现,在服饰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最外面的那件沿缘袍子,非常的有意思,这种款式在史籍上并无记载。”

雯华正坐在电脑前,翻看图片,她将此次出土织物的图片,存在了光盘里,不时翻阅,揣摩。

“我怎么没看出哪里有特色,唯一让感兴趣的,也就是:右衽。”

旌胜看来对服饰也有研究,站在雯华身后,手越过雯华,指着屏幕上的图片。

“领口的裁剪很有特色,而且延衽的方式也与马王堆那些衣服很不同,也不知道是时代的差异,还是属于地方特色。”

雯华喃喃自语。

“旌胜,你怎么会认为勾践同志那时代的越人会穿左衽呢?”

陈华搭旌胜的肩,被旌胜一把拍走。

“翊棠,三星堆出土的那尊立人像衣领是左是右?”

陈华朝翊棠走去,翊棠正躺在雯华的床上翻书。

“要我看来,也就只有北方那些胡夷才穿左衽,胡人尚左。”

翊棠起身坐好,将手里正在读的一套中国历代服饰递给陈华。这套书显然是雯华的床头读物。

“现学现用。”

翊棠露出笑容。

“我来回答你好了,三星堆那尊立人像是右衽。”

旌胜伸了伸手臂,打了个哈欠,便回房去睡了。

“好在我对服饰没兴趣,不烦恼这种问题。”

文莹正趴在桌上写笔记,抬头露出微笑。

“文莹,你对什么感兴趣?”

翊棠问。

“她的兴趣是骨头,要死的,不带皮不带肉,活的还没兴趣。”

陈华说。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文莹觑了陈华一眼。

“狗嘴里要吐得出象牙,那就是条大象犬了。”

陈华嘿嘿笑着。

“我也想去找门学问钻研,但暂时还真不知道从哪入手。”

翊棠有时候真羡慕那些活得很有目标的人,他自己就属于生活从不做打算,率性而为,估计到老了也一事无成。

“不用沮丧,我是你这边的。”

陈华说。

“要我回宿舍拿那本青铜器的著作砸你吗?”

翊棠出门,也打算回隔壁男子的寝室。

“那本书百分之九十九是旌胜撰笔,我只提了一个观点,才赚了个合写者的身份。说起来,有些天才拽屁型的家伙真该被人道消灭掉。”

陈华说的显然是旌胜。

“这句话,我很赞同。”

翊棠与陈华哥俩好地勾肩搭背一起离开。

“这两人,真是长不大。”

见翊棠与陈华离开,文莹笑着跟雯华说。

文莹笑而不语,其实有这样的工作伙伴才能相处愉快。

随着不锈的千年古剑出土,再加上这把剑铭文竟是“纯匀”,有连续一个礼拜,新闻报纸都报道了大郭山古墓的重大发现。媒体更是为了吸引眼球,加了不少噱头,称此墓是勾践墓。吴队长很无语,拿着报纸问队员谁告诉那群呱噪记者这是勾践墓,湿尸是勾践。男队员们全都在摸下巴,这么武断的话他们怎么可能说嘛。旌胜回答说:明日我们要不要拜托警局多派几个人保护发掘现场,人民群众加各地媒体电台会像潮流般涌来。

旌胜不仅平日有毒舌喜好,而且有时候还很乌鸦嘴。

第十四章 媒体

第十四章 媒体

湿尸安置于考古研究所,特意空出了一间房间,搞了相关设施后存放。这具湿尸很可能将在考古研究所里呆上二至三年,或许更长时间,直到于发掘现场建起原址博物馆为止。

在大郭山出土千年湿尸、勾践名剑的消息传开后,媒体一窝蜂的拥向了大郭山和存放古越湿尸的研究所,各类不实传言四起,让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人员哭笑不得,这些传言还包括网上传言的存放湿尸的木棺会自动移动,而且湿尸身上浮现蛇的鳞片,胸口还有蛇头的纹身,这湿尸不是凡人,是给墓镇守的墓兽。

“我很想知道,这都是谁传出去的。”

在研究所里,袁队长(他本身也是该所的所长,组队考古时担任了队长)举起一份报纸,询问座上的三位医师。这三位医师都参与了解剖,并且为了研究湿尸,他们最近都呆在研究所里。

“湿尸上半身的纹身,媒体曾拍过照片。”

其中一位中年医师回答。

“我的队员并没有吐露任何细节,比如湿尸手脚有某些痕迹。”

袁队长很了解他的队员,这些人嘴巴很密实。

“呃,我在博客上,谈及了一些关于湿尸的事。”

说这话的是三位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姓吕,名唤吕彬。

吕彬一开口,厅室里的人都看向了他。

“我提过这具湿尸生前可能。患有蛇皮藓,而且。。。是解剖之后两天才呈现。”

吕彬完全没意料,他的言论被夸。大之后,竟是如此的荒诞。

袁队长听完吕彬的话,知道生。气也来不急了,只是警告说:

“什么消息也不要再吐露,否则外头的那些媒体,就。全部由你去应付。”

“为什么有些明明科学可以解释的东西,会被夸大。到这种程度呢?”

说这话的是位眼镜医师,他刚将报纸读完。

“鱼鳞病(中医又称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