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寒崩溃。对上精锐的安家军,这些印度兵未必能派上什么用场,但向来对付同样是由菜鸟组成的美国佬,应该足够了!
况且,此次出兵中东,也不是一无所获。
第二师团和第四十五师团在中东,到现在为止已经运回价值数亿美元的黄金和白银。
第四十五师团于八月下旬,攻陷利雅得,烧杀劫掠一番后,将这座建在沙漠绿洲中的城市付之一炬,加上此前在阿曼、卡塔尔、科威特、伊朗及伊拉克劫掠来的财富,将其中一半价值三亿美元的赃物运回了日本。从那个时候起,其实天皇裕仁已经认为石原莞尔的决策是正确的了。
到了九月中旬,趁着巴尔干战事正急,第二师团先是攻克法属殖民地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又在下旬拿下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将法国人存放在这里的上千吨黄金席卷而空。希腊军队从巴尔干败退后,正好退到了中东和北非,立即就在英国人的率领下和第二师团干了起来,第二师团从地中海沿岸一路败退到叙利亚南部和伊拉克北部,后来在增援的兰印军队的支持下,站稳脚跟。
在特混舰队返回兰印的时候,第二批价值六亿美元的黄金与财宝再次送回日本,引发日本朝野震动。
可以说,用计数万皇军的生命换回这么多财富,就战略大局来看,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法国维希政府为此还特别向日本政府致电抗议这种强盗行径,但被日本讥笑为守财的葛朗台,黄金落入日本政府之手,才是物尽其用。
近卫文麿不怕将领有能力,就怕遇到事情军队拿不出解决的方案,最后由政府来承担责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卫文麿和石原莞尔、永野修身的利益实际上是一致的。
这时,陆相板垣征四郎、海相及川古志郎也站起来,表达了和永野修身相同的看法,这下近卫文麿有了很好的借口,当即道:
“既然四位军队最高层将领已经达成了一致,也就不必再理会其他人的意见了,就按照既定计划实施吧!内阁会支持石原君和永野君的一切计划,天皇陛下那里由我去说和,谁若不服,你们就让他们向天皇陛下亲自说明!谁敢保证能比石原君做得更好,我们也可以退位让贤,让那些贤才试试吧!”
近卫文麿言语间充满了嘲弄。
石原莞尔执掌陆军以来,取得了赫赫武勋,帝国的国势达到了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最高峰,石原莞尔也获得了从民间到财阀广泛的支持。况且,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战略就是正确的,能够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人能有几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这个会,正式确定了日军的下一步动向。由于石原莞尔一贯的正确,终于把日本拖进了与美国的战争泥潭——当然,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看,那是一场接着一场的辉煌胜利。
~~~~~~~~~~~~~~
PS:看到这里,估计许多书友大大会有许多疑问,请大家放心,最后天子一定会填坑的,谜底会逐步揭晓!
第一七六〇章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日。
在圣诞节期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的美国海军,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终于有所放松。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一改和中国同期过春节的传统,把公历1月1日至1月3日当做新年,这是日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美国人认为日本不太可能会在这个时间发起攻击,于是陆海军大多数部门都给官兵放了假,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长期紧绷的心弦,结果却被日本海军利用,悍然发起了对珍珠港的突袭。
这天清晨,从十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208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早上七时五十三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219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
前两波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九艘战列舰中,五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三艘航空母舰中,除了在圣地亚哥布雷默顿干船坞中检修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外,其余两艘航空母舰及其上的舰载机,全部沉入港湾中。此外,还有六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被击伤,三百六十八架飞机被击毁在机场,上万名官兵伤亡。
不同于历史上特混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表现得就像是一个小偷,现在的南云大将经历过马尔代夫海战和西印度洋群岛海战,对于舰载机的性能充分信任,在第一波机群返航后,立即命令加满燃油、弹药和鱼雷,再次前往轰炸珍珠港。
第三波机群,给了美国人以最后一击,幸存的“田纳西”、“马里兰”和“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先后沉没,水上飞机母舰“卡提斯”号侧翻倾覆,重巡洋舰“新奥尔良”号、轻巡洋舰“海伦娜”号、“火奴鲁鲁”号及“拉里”号剧烈爆炸解体,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在日本海军航母特混舰队在珍珠港耀武扬威之际,马绍尔群岛东北海域,一支庞大的混合舰队,正在向夏威夷群岛快速前进。
这个舰队,拥有八艘有着方形舰艉的船坞登陆舰,三十艘蚌形艏的战车登陆舰,四十五艘运兵船,六十艘油船、货船、军火船、医疗船、修理船、港湾工作船、飞机运输舰和潜艇母舰,以及由四艘战列舰、六艘重巡洋舰、三艘水机母舰和三十二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护航舰队——整个船队搭载着近八万名日本陆军和他们的装备:包括一百辆95式轻型坦克和两百辆装甲车、五百辆卡车、三百门各式火炮及半年的给养。
珍珠港事变,日本的军事行动获得巨大成功,政治上却陷入被动。
历史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有一点没有变化,那就是日本的宣战书就像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等到日本驻美国使馆工作人员打印出来,大使野村吉三郎到美国外交部递交国书的时候,比起大本营预定的递交最后通牒时间晚了足足四十分钟,此时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二十分钟了。
美国国务卿赫尔在接见野村吉三郎前,已经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袭,但是罗斯福总统要求他收下日方的宣战书,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于是赫尔装作认真地阅读了日方的国书,然后用难以掩饰的愤怒说:“这是我任职五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虚伪歪曲的文件”
正是由于在递交正式宣战的文件之前,日本就发动了进攻,激起了美国举国上下无比的愤慨。
第二天上午,罗斯福向国会提出了他的战争咨文,“昨天,对美利坚合纵国来说,是一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我们受到了日本国海军和空军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罗斯福用了五百多个字,谈了日本向整个太平洋地区发起突然攻击的背景和其后果之后,便要求对日本宣战,国会对此进行了表决,只有一票反对便通过了对日宣战。
尽管国防部长史汀生强烈要求,但罗斯福还是拒绝把德国和意大利也包括进他的宣战要求中去。罗斯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解释说,“我似乎感到一部分公众在跟日本开战同跟德国开战之间,还在不忍释手地进行区分。”罗斯福在等待着希特勒表态。
不过非常出人意料,希特勒还没有来得及表态,南京政府已经率先表明了立场。
四〇年一月二日,在确定美国已经对日本正式宣战后,林森主席代表南京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不顾一切牺牲,持续抗战,其目的不仅在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利与世界和平,此中国政府屡经声明者也。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悍然先后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在南京政府对日宣战后六小时,南华政府在新京召开记者会,所有驻新京的各国记者蜂拥而至,每一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这次记者会上,南华极有可能对日本宣战。
新京,还剑湖畔的新闻发布厅。
果不其然,记者会刚开始,外交部长吴庭艳就代表南华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
轮到答记者问环节,德国记者格丁根抢先问道:“请问外长先生,为什么在七七事变后两年半时间,贵国才对日本宣战?”
吴庭艳回答:“南华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自立国以来,就一直在与日本作战,从西伯利亚到马来半岛、缅甸,战斗一直没有中止过,即便没有这次宣战,我们也会与日本持续战斗下去,直到一方消灭为止!实际上,日我双边关系,用我方‘战而不宣’,日本‘不宣而战’即可简单概括。
“各位记者朋友,这个‘宣’字,如果将之理解为国际法意义上的正式公文宣战,那是对的,但如果将其理解为对国内的战争动员,那就错了。一个国家如果面临庞大复杂的军事行为,而不进行全国总动员,那么至少从主观上表示了该国政府的缺乏交战意志和取胜决心,其客观的武力行动,想必也不能速决。
“南华作为一个新兴的华人国家,历来尊重南京政府的意见。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南京政府蒋委员长在庐山发表报告,正式向中国大众宣示抗战到底的决心;随后,蒋委员长又两次宣布‘告全体抗战将士书’,向全部军队宣示国府抗战到底的信心;淞沪会战爆发后,南京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向世界人民宣示中国抗战到底的决心;此后,南京政府又向国联递交‘日本侵华声明书’,向国际上公开宣示中国抗战到底的决心。
“从七七事变至今,不管是国军与日军的大规模作战,还是南华立国后与日军经历的多次战役,均是在宣战前实现的,这已经充分解释了中国政府、国民党及蒋委员长决死抵抗的才能、举动和意志。众所周知,我南华为前国军将领安毅主席缔造,自然尊重南京政府的选择。今天既然南京政府选择了对日宣战,我们自然不能落后,必然要对日本宣战。”
格丁根担忧地问道:“如果今后南京政府对德国、意大利宣战,请问南华也会跟着宣战吗?”
“不会!”
吴庭艳非常肯定地回答:“这些年来,我们与德国的商业交往很深,现在南华的许多工厂、铁路、水电站,就是德国与我方合资兴建的,至少在德国对我国宣战之前,我们不会对德国宣战!
“我们必须看到,现在美国也没有对德国、意大利宣战,这就说明,只要站在公理与正义的一方,局部宣战是可行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的日本,已经成为影响太平洋和亚洲和平的最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不仅会把日本驱逐出中国的国土,还会配合美国朋友,彻底把日本军队消灭,直到其没有威胁为止。”
意大利记者安东内洛问道:“美国的宣战,是不是让贵国政府深受鼓舞?毕竟和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站在了一起,意味着贵国有了极为可靠的盟友!可是,据我所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残余舰队已经退往了美国西海岸,一旦日本海军控制夏威夷群岛,则美国西岸尽在日本的威胁之中。
“此外,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达,并不意味着其军队的战斗力就强悍!美国经历了二十年的和平,他们的陆军才刚刚扩充,连装备都不齐全,而海军遭受重创后,已经不足以保护其西海岸的安全,难道贵国就不担心为美国陪葬吗?”
吴庭艳回答:“我此前已经说过,不管宣不宣战,我们皆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这是不可更改之现实,不管美国胜也好,败也罢,我方绝无与日本妥协之可能。其实早在两年半之前,南京蒋委员长就宣布,‘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就义一切之决心’,这成为激励每一位殊死抵抗的爱国军民之座右铭。
“当然,若要将这视为中华民众的‘抗战声明’好像还不够确实,因为中国政府正式将局部抗战进步到全面长期战争的国策始于最高国防会议,有了随后淞沪会战将全盘战略从‘由北向南’转向‘由东向西’的逐次抵抗,中国对日‘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的最终决心由此底定。
“在此后发布的‘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开门见山地宣告‘中国为日本无尽头之侵略所强迫,兹已不得不履行自卫,抵抗暴力’,历数中国种种和平尽力和日军种种军事暴行后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认为日本所损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门,遇有侵略唯有实施禀赋之自卫权以应之’,最后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抗战‘非仅为中国,实为世界而奋斗;非仅为领土与主权,实为公法与正义而斗争’。
“众所周知,中国与南华两位一体,我国国家主席安毅将军,乃是南京蒋委员长门生,南华与南京中央政府的关系,为兄弟关系。现在兄既已宣战,弟怎能落于其后,因此,宣战是必然的!”
英国记者吉布森站起来,大声质问:
“根据最近的战况,当英国、希腊等民主国家,在中东及巴尔干与邪恶的轴心国国家展开激战的时候,贵方和南京方面,与日军似乎正处于微妙的对峙局面,这并不像是两个处于战争中的国家的行为。此前,日本对来往于南华的商、货船,并未予以拦截,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与日本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哈哈,如果说要有默契,那也是美国与日本保持默契吧!”
吴庭艳笑了起来,说道:“请各位记者朋友注意一下,来往于南华与欧美各国的商船,其中大部分都是美国的商船,此外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和英联邦国家爱尔兰等中立国的商船,没有一艘是南华国籍的。
“这也是为什么南华到现在,才向日本宣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