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字谐音凌风的“风”字。而且,烽火一燃战况起,也取义这种边关的紧急。
凌风自信,装备了烽火铳的军队,绝对会给敌人一个惊喜的。
……
春暖花开,正是军队扩张的大好时机。
凌家军扩张的路线总共有两条。
一是南下,江南富裕,金银粮食多,占据粮仓,这是凌家军扩张的根本。
一是北上,这个不消说,京城是政治中心。只要拿下了,全国基本上就是你的了。
凌家军将领们各执一词,有想南下的,有想北上的。
凌风一语定乾坤,兵分两路。
李自成率第三集团军南下;凌风亲自率领近卫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四集团军、第五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北上。
江南富裕,但是官兵并不多。李自成属下三万人马,足够搞定。而且,凌风给了李自成很大的去权利,让他可以一路扩张军队,将第三集团军总兵马扩张到10万人。
至于会不会因而产生尾大不掉的现象,凌风一点都不担心。
有烽火铳在,即使李自成有一百万人马,如果他敢造反,也只有被打得屁滚尿流一途。
只要掌握了星火兵工厂,就能掌握整个天下。
崇祯三年三月,李自成被封为南征大元帅,率军出潼关南下。
凌风亲自担任北伐大元帅,于同一刻出潼关北上。
两支大军,一路之上都是势如破竹,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南征军连破襄阳府、承天府、武昌府、安庆府等数座重镇,兵临应天府城下。
而北伐军,更是势大。
为了尽最大可能扩大战果,凌风兵分数路,互相之间相互照应。
每一个集团军,就是一路人马。
这是绝对的自信,凌风相信,即使朝廷集中兵力,也不可能拿得下凌家军任何一路兵马。
第二集团军东进,以济南府为目标。
第四集团军北上,以太原府为目标。
第五集团军协同扫荡河间、保定一带,为近卫集团军攻打京师作保障。
第六集团军则是临时调转方向,被派往四川,平定川中。
全国上下一片烽火。
当近卫集团军兵临京师城下的时候,第五集团军首先传来捷报,河间保定一带的官兵不战而降,凌家军兵不血刃拿下两座重镇。
凌风立刻通过放风筝的形势,将这些消息写成小传单,散播到京师城中,造成全城人心惶惶。
拿下河间保定之后,凌家军算是有了根本的基地,凌风立刻从关中调集工匠,开工建造水泥厂、兵工厂分厂。
水泥厂无所谓,反正这东西以后是要民用化的。
兵工厂最重要的就是保密工作。因而,在保定河间一带的兵工厂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火药和子弹等消耗品,至于烽火铳,则是只有早盛塬的星火兵工厂总部才能生产,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水泥厂和兵工厂的建立,让大军的后勤压力顿减。
一座座小型碉堡围绕着京城建造起来。
烽火铳的装备,让小型碉堡的作用更多了。不光是投石机,就连战士们,都能站在碉堡上,居高临下地用烽火铳射杀守城官兵。
官兵用城头的火炮轰击小型碉堡。
但是,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大。
小型碉堡都是用水泥和石头为主建造的,中间填充泥土,端地结实无比。偶尔被轰塌一个角落,到了晚上很快就能修补好。
反倒是城头的明军,白天不敢露头,晚上不敢点火,一天天过得胆战心惊。
围城第三天,有大臣上奏,建议投降,被崇祯帝当场棒杀
崇祯帝虽然无能,但却绝不是没有骨气的。
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有志气而又勤奋的皇帝。
只不过,他的无能导致他的勤奋对整个国家来说有害无益。
内阁很多好的政策,都被崇祯皇帝自以为是的去除掉。
朝臣中能人无数,各司其职自然是最好,但崇祯偏偏要勤奋地一揽子挑起。
结果……可想而知。
围城第五天,大太监曹化淳建议皇帝暂时离京,等来日集中各地勤王兵马,回京剿匪,杀回北京城。
对于大太监,崇祯帝一向是比较信任的。在他看来,太监没有子孙根,没有必要谋私。而且,他从小生长在紫禁城中就接触太监,在心理上有亲近感。
于是,崇祯帝开始做弃城而逃的打算了。。
正文 第三百三十六章大结局
第三百三十六章大结局
可惜,这时候再想逃,来不及了。
凌家军已经在京城周围建起无数座小型碉堡,京城的城防几乎处于崩溃的境地。
而凌家军战士,近卫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共计6万人马,再加上闻风来投奔的各地流民,凌风也挑选精壮的,精选6万人,让他们加入军队。
这么算来,围城的军队总数达到了12万,将京城四周围得严严实实。
各地烽火遍地,自然是没有精力来勤王。而山海关总兵袁崇焕虽然有兵力,但却以抵抗后金南下为借口,按兵不动。
围城第十天,凌家军发动总攻。
十天不间断的攻击,城头的明军早就被打得胆寒,城防有等于无。
仅仅一个冲锋,堂堂北京城就被拿下。
在凌风的命令下,第五集团军和新招收的6万兵马在城外驻守,近卫集团军入城,对城内的抵抗势力进行清剿。
崇祯帝看到事不可为,在破城的同一刻,在煤山自缢身亡。
陪在他身边的,是一个小太监叫做王承恩。
凌风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自然是一番感慨。
历史竟然是惊人的相似。虽然因为自己的出现,让明朝的灭亡提前了十几年,但是,崇祯的命运却是没有变化。
陪在他身边的,依然是王承恩。不过,历史上的王承恩是秉笔太监,而现在的王承恩,才仅仅是一个小太监而已。
占领北京城,凌风立刻昭告天下,登基称帝。
国号称为“华夏帝国”,而崇祯三年也被改为华夏元年。
同时,敕封高桂英为皇后——这一点,在事先已经争取了高桂英的意见,高桂英自然是心中高兴。
敕封赵灵儿为皇贵妃,号令妃。
赵武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国宰相。以下各集团军将军都封王——没有领地的空头王爵。
趁着自己现在威望之盛无人能比,凌风自然要给后人留下一个好摊子,分封制是要不得的。
分封领地,迟早会引起内乱。
但就是这个空头王爵,也足够几人风光的了。
封王拜相,这是多少人一辈子的心愿啊
如果不是凌风的出现,瘦猴等人现在能不能活命都不好说;即使活命,也是在陕西做流民苟延残喘。
多亏了凌风,才有他们的今天,众人自然是知道感恩。
建国之后,华夏帝国立刻向袁崇焕抛出橄榄枝,给其投降的机会。
关宁铁骑,是明朝残存的最强大的一支军队——当然,这个强大是相对而言的。
在凌家军面前,他们跟流匪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同是华夏人,凌风却是不愿意多流血。
而且,在凌家军攻占京师期间,东北的后金军队蠢蠢欲动,想要破关而入,是袁崇焕带领关宁铁骑坚守宁锦一线,阻挡了女真军队的步伐。
对于袁崇焕这个人,不管是真实的历史上,还是现在,一直以来的争议都很大。
但是,凌风认为,只是冲着袁崇焕守住宁锦一线,使得关内百姓免遭女真铁骑的践踏这一点,就足够放他一马了。
为了迫使袁崇焕投降,华夏帝国皇家近卫集团军——原凌家军近卫集团军三万人马在山海关内进行了一场军事演习。
投石机投放的火药包轰隆隆将目标完全覆盖,烽火铳达到400多米的射程,让城头的袁崇焕看得目瞪口呆。
而华夏国战士在距离城墙三百米远处一轮射击,将城头的几面旗帜打掉之后,袁崇焕和一众将领彻底息掉了抵抗的心思。
华夏国占据北京城,又是汉人正统,对于袁崇焕来说,并没有什么心结,因而,一番商议之后,全军归降。
这时候,女真军队还集结在宁锦一线,打算趁着明国内乱的机会大举南下洗劫财富和人口——对这群野蛮的女真人,现在的胃口还很小,只是想着洗劫人口和财富,还没有想过要占领中原汉人的花花江山。
饶是如此,凌风也没有放过他们的打算。
袁崇焕投降之后,关宁铁骑并没有被立刻调离,这也是凌风考虑周全。
因为关宁军刚刚归附,如果立刻被调离的话,难免会引起人心惶惶,说不定会出现什么异变。
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而且,趁机让他们见识一下华夏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也能起到震慑作用。
军事演习比起真正的战斗来说,毕竟要差得多。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华夏帝国皇家近卫集团军三万人,已经有一万人装备了烽火铳。
这一万支烽火铳,是凌风对抗女真铁骑的资本。
当然,凌风对女真铁骑的冲锋能力也是非常忌惮的。所以,他为这场战斗准备了许多其它装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铁质拒马。
一米多高的拒马,以一个粗大的铁轴为中心,周围都是尖尖的铁刺,像一个铁刺猬一样让在那儿,肉眼就能看出,这简直就是骑兵的克星。
有它们在,不管多么精锐的骑兵,也不要再想冲锋了。
而且,这种拒马携带简便。为了减轻重量,中心的粗大铁轴中间是空的。只要一匹马拉的一辆车,就能将这种大拒马载走。
山海关大门打开,包括所有装备烽火铳的战士在内,总共两万战士出发了。
剩下一万战士,自然是防守山海关,以防发生突变。毕竟袁崇焕刚刚投降,还不是完全值得信赖。
战斗开始了。
只见皇家近卫集团军的战士们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自己的火铳,民壮们很熟练的将大拒马摆放好。
女真军队的数量足足有六万多人,这差不多是他们大部分的精锐了。
自从得知明国的内乱之后,黄台吉尽集女真军队,准备突破宁锦一线,将这道阻碍金国南下的屏障彻底撕碎。
女真军队对战明国军队,从来都是以少胜多的。而且,明国人一向是据城而守,像现在这样大模大样的出来野战,在黄台吉看来,对方是活腻了。
女真铁骑呼啸着冲了上来。
砰砰砰——
爆豆一样的枪声响起,冲在最前面的女真士兵们割麦一样倒下。
后面的女真士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依旧打马前冲。
砰砰砰——
枪声连响,更多的人倒下……
这一场仗打得着实痛快。
仅仅持续了半个多时辰。即使在女真士兵最彪悍的时候,也顶多是冲到拒马前,被拒马挡住前进不得,一样是做皇家近卫集团军战士的靶子。
这不能称其为战争,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装备出现代差,结果就是不对称战争。
发动冲锋的一个旗,转眼之间几乎打废了。
等女真们意识到事情不对,准备逃跑的时候,关宁铁骑开始发挥作用了。
在凌风的命令下,他们打开城门一阵追杀。
所谓兵败如山倒,即使勇猛如巅峰时期的女真铁骑,一旦兵败,也就成了软柿子。
这一仗下来,总共毙敌一万多,俘虏两千多,后金的实力大为折损。
近卫集团军协同关宁铁骑趁机北上,一连几场战斗,都是大劫。
势如破竹一般,攻城经验丰富的凌家军接连攻克复州、盖州、建州几座重镇,最后拿下后金都城沈阳。
而接连战败后损兵折将的后金残军,则是退回到赫图阿拉。
华夏国军队一鼓作气,又追到赫图阿拉。
后金军队战败,女真举族向北方更加寒冷荒凉的地带迁移。
凌风并没有赶紧杀绝。他知道,靠着骑射起家的女真族,已经再也没有角逐中原的机会了。
即使以后他们发展起来,也不过是落后的冷兵器队伍。
而中原军队,在自己的带领下,已经渐渐转变成热兵器为主的队伍。
现在不要说放眼国内,即使放眼全世界,华夏国军队也是最强大的一支陆军力量。
凌风回师北京城。接下来的日子,捷报频传。
首先是,第二集团军攻克济南府,平定山东全境。
紧接着,第四集团军平定太原府,并且打败意图抢占地盘的高迎祥部主力,高迎祥归降。
然后,第六集团军又传来捷报,已经平定四川全境。
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张献忠先凌家军一步进入四川,意图独占四川。不过,张献忠自大,集合了十万流匪,就敢跟第六集团军硬碰硬地干仗,结果,被黄少涵击败,张献忠死于战阵之中。
最后,是李自成的捷报,已经平定江南大部分地区。
最让凌风高兴的一条消息,并不是战场上的捷报。
自从有了烽火铳之后,凌家军已经是战场无敌,这一点丝毫不用担心。
最让凌风高兴的,是关中发来的一条奏章,上报关中四府所种植的红薯虽然经受大旱,但是最终都大丰收。
每亩的产量能够达到近千斤。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凌风知道,全国的饥荒问题,正式解决了。
有了粮食,没有人愿意去做流民。从此,在自己的治理下,华夏帝国将渐渐繁荣富强。
有着比同时代人多出两百多年的知识,凌风自信自己这个华夏帝国开国皇帝一定会成为一代明君。
而凌风的名字,也必将名垂青史。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