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枭雄-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月下旬,袁世凯面对朝廷催促他发兵辽东以备不时之需的命令是各种拖!

五月一日,袁世凯回复京师的奏章是这么说的:臣奉旨办常备军两镇,虽勉力筹措,但银钱所缺甚多,至今仅成一镇一协,即便再加武卫右军七千、自强军三千也不足三万之数,如遇俄兵南下,非有十万兵不可挡,臣伏乞给银一千五百万用以练新兵七万,以凑足十万兵以抵俄兵南下。

这说的还是老一套,恐吓朝廷外加哭穷要钱!

袁世凯要练新军,那钱可是哗啦啦的流了出去,而且还不是几万几十万的小钱,而是动则数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大钱啊,这些钱是不可能靠北洋一家拿出来的,大部分还得依靠朝廷户部拨款,一部分则是南方各省中给予支援,只有三成不到的军费才是直隶省也就是北洋自己逃出来的。

当然了,这恐吓和要钱之前,也得让朝廷看到一定点的希望,要不然也别指望他们会拿出钱来,所以在五月三日,袁世凯面对清廷要他调兵东进的上谕时如此复奏:“臣兵力本单,而直隶省旧有防军向不足持,前奉旨练有各部新军三万,其弹压直隶各处地面需兵一万,控卫京畿需兵一万,其余各处需兵三千,勉力调集下可凑兵七千,有步队六营,骑队四营,炮队一营,机枪一营,由北洋常备军第三协统领赵东云带往辽东。

然第三协军械短缺,粮饷多有不足,勉力东进怕力有不逮……

啪啦啪啦说了一堆后,袁世凯的意思非常简单,虽然我兵力少,但是也给你们凑足了一个混成协的兵力,只是现在这个协要想让它动起来,得给钱啊,别的不说,开拔费你总得发下来吧!

说起这开拔费,那可是北洋新军的优良传统了,凡是不想动身去前线,或者需要拖延战机又或者要挟上司的时候,这开拨费就是一个绝佳的借口。

北洋新军里头士兵们的军饷其实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军队后勤部门直接邮寄到士兵家属手上,一部分发放给士兵本人,而一部分则是作为士兵的生活费用扣除。

此外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如遇换防、作战、演习等,就不用扣除士兵的口粮费用,由军队直接负责。

也就是说,你想要让士兵们行军打仗,就得先给他们供应免费的伙食,这一个人吃饭的钱也许不用多少,但是几千上万人的吃饭前那可就多了。

而这就是开拔费的来源了!

而不把开拔费先拿出来,别说打仗了,人家连正常的换防都不肯动身!

袁世凯说要给第三协开拔费,朝廷那边磨磨蹭蹭,然后五月六日才大笔一挥,给第三协拨给了三十万两银子的开拔费。

赵东云把钱拿到手后,按照袁世凯的命令动身了,只是还没走两天呢,他的部队又停了下来,并且按照袁世凯的吩咐给朝廷上奏:臣所部军械奇缺,非但枪不足,子弹、炮弹均不足备用之数……

说了一大堆话,中心意思就一个:你得给我钱去买枪买炮啊,去辽东那等苦寒之地,而且又是面对那等凶险的俄罗斯人,这没枪炮我可不干,没充足的子弹和炮弹也不干。

清廷的诸公们一见,就知道是袁世凯在背后使绊子,但是也没办法,赶紧的给钱吧,又是大笔一挥拔了二十万两银子的款子给第三协,用来购买枪支火炮等军械。

“这朝廷的钱啊,就像是牙膏,不挤它就不出来!”赵东云开始有些能够明白袁世凯和清廷打交道的感受了。

“现在我们也拿到了钱,那也应该动身了吧!”林永权道。

赵东云道:“嗯,是该北上了,反正剩下了事虽然热闹,但是也和我们没太大的关系了!”

按照袁世凯的打算,这第三协是要北上的,只不过是要拖一拖,先把朝廷的钱要到手了再北上,毕竟调动七千大军北上辽东,这花的钱可不是小数目,袁世凯的小金库再大也经不住这么花啊,所以得让朝廷出现。

而接下来,估计袁世凯还会以各种借口向朝廷要钱,不过大体上和赵东云关系已经不大了,为了避免在路上浪费太多的时间,第三协采用的是大部分用火车运输的方式北上,不然慢腾腾的徒步北上,所需的时间太多。

而第三协现在成军没有多久,还想着到了锦州后抓紧训练呢!

等赵东云坐着火车一路晃悠北上的时候,历史已经再一次悄然出现了变化,通过各种手段向朝廷以及南方各省捞钱的袁世凯不等钱到账呢,就已经是迫不及待的在保定宣布筹建第四协以及数个炮兵营、骑兵营、工程队、辎重队等部队。

如果是按照以往的计划,这第四协成立后应该就是和第三协一起成立右镇了,然而现在第三协带着一大堆部队去了锦州,袁世凯也不好再把这两支部队强行柔和起来建立右镇。

不过要再建立一个右镇的话,赵东云第三协的番号和地位问题也不好处理。

因为这里头不仅仅是一个右镇或者第三协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北洋的内部派系斗争,而袁世凯显然也不希望在这个扩军的紧要关头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干脆还是把右镇闲置,反正在他的心里,这左右两镇已经明显无法满足北洋扩军的要求了,很快他就要把北洋常备军扩编为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了。

心中有着这些想法,但是要具体怎么做袁世凯一时间也没有决定,所以干脆就先拖着先。

毕竟这些名义上的内部问题只算是小问题,扩军才是大问题。

管它用什么番号用什么名义呢,扩军才是王道。

这些事情是坐在火车上的赵东云一时间还不知道的,再者知道了也没有还是没,因为事情已经和他关系不大了。

他的部队路过唐山的时候,根据袁世凯的吩咐,留下了一个步营驻防,其目是用来保卫福元机器厂。

不管福元机器厂是商办还是官办,但是它成为了北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却是事实,而这座兵工厂已经成为了北洋新军里步枪、子弹和炮弹的主要供应者,对北洋新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自从创办之初就已经是得到了驻军的保护。

之前驻扎唐山的防军,大约有八百多步队以及两百多马队。

现在袁世凯亲自让赵东云派遣一个步兵营在唐山,并且让他顺便把唐山的旧军也给整编了。

袁世凯现在在直隶各地都在玩裁汰旧军练新军的把戏,所以让赵东云把唐山练军给裁撤了也奇怪。

而赵东云估摸着把这一千多练军整编了后,也能够再练一个步营了,而且还可以整编出两百多骑兵来补充马队右标,不管怎么样都算是好事。

而等这个新编出来的步营成军后,那么也就可以把自己麾下的正规步兵营重新调回来了。

六月一日,磨磨蹭蹭许久的赵东云终于是率领第三协的先头部队抵达锦州,然而他却是不知道随着他进驻辽东锦州,这东北局势已经出现了历史上所没有的变化。

在这之前以及历史上,清军都是没有派遣兵力进入辽东的,顶多也就是在山海关布防,然而赵东云的第三协进驻锦州后就是打破了历史原有的走向,而这种走向对赵东云来说是好是坏已经是很难区分了!

赵东云一直认为自己只是来看戏的,但是没有想到他这个看客站得太近,已经是影响到了台上演员的表演!

第六十九章进驻锦州

锦州历来都是辽东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位于辽西走廊东段的这个城市,东部就是一望无尽的东北大平原,而北部则是地形复杂,难以通行大军的松岭山脉,而南部就是宽阔的渤海。

其身后的西南方向,就是战略通道‘辽西走廊’。

可以说,守住了锦州那么就可以守住辽西走廊,守住了辽西走廊那么才有可能进军东北,如果锦州失守,那么敌人就可以一马平川的直抵山海关下,是因为锦州这么重要,所以袁世凯才会把赵东云的第三协派往锦州驻防。

而把赵东云派往辽东锦州驻防,而不是把赵东云直接派到辽河附近的新民,营口,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到袁世凯对待东北局势的态度。

首先是袁世凯面对东北局势的紧张,不能不派部队进入辽东,因为那样的话袁世凯很难承受住国内外的巨大压力。

另外一方面,袁世凯也是在尽量的避免和俄罗斯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因为那样的话倒霉的是北洋。

1903夏天的东北局势,实际上已经不是清政府和俄国两家所能够掌控的了!

早在1901年的时候,俄国就为了能够吞并东北而给清政府施加了庞大的压力,不过当时主持和列强谈判的依旧是李鸿章为首的北洋人,所以还是把俄国的外交压力给硬抗了下来,坚持住了对东北的主权要求。

而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压力大减,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东北主权了,加上英美日等国都是不愿意看到俄国占领东北,所以也给予了清政府极为庞大的外交压力。如此也就逼得清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态度处理东北问题。

如此也就导致了1901年低到1902年时期俄国陷入极为困难的外交环境,因为几乎所有列强都要求俄国从东北退兵。

这才导致了俄国和清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不过俄国对此自然是不甘心的,所以在第一期撤兵后,第二期就是找各种理由拒绝撤兵,并重新占领了营口。

由此导致了今年四月份开始的东北局势动荡,迫使日‘本进行扩军备战,英美等国强烈反对俄国。

并且以上三国也给中国施加了强硬的外交压力,警告中国不得接受俄国的要求。于此同时间国内民间也是发生了一定的舆论压力,以张之洞为首的南方督抚们一个个都是叫嚷着联日拒俄。

这也就导致了清政府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对俄国采取强硬的外交姿态。为了展现强硬的态度以及为了阻挡俄军可能性的南下,清政府要求袁世凯派兵进入辽东。

对于这种情况,把袁世凯搞的非常郁闷和恼火的!

因为不管是张之洞为首的那些南方督抚还是说北京里的朝廷诸公们,他们大多都是只带了一张嘴巴,不管他们是说服从俄国的要求割让东北还是说出采取强硬态度对俄作战,他们都只说不做。

真正做事情的除了北洋再无他人!

当今的中国,张之洞为首的南方督抚、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慈禧为首的清皇室其实是诸多相对的势力,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共同利益诉求。

历史已经证明了,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庚子事变,其实都和南方督抚们没什么关系,前面的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和日‘本的战争,庚子事变是清皇室和八国联军的战争,而现在假如来一场中俄战争,那么就会是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和俄国的战争。

也许和清皇室还有点关系,毕竟慈禧光绪好歹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呢。

但是和张之洞等南方督抚那是半点关系都没有,张之洞他们可以优哉游哉的翘着二郎腿,啃着瓜子吆喝着和俄国开战,反正开战了也和他们没关系,如果胜了就说两声当初我的决定有多么英明,如果败了那肯定是袁世凯这个卖国贼的关系。

大不了再来一次东南互保!

而对于首当其冲的袁世凯等北方督抚来说,这可是关乎身价性命的大事,再怎么慎重都是不为过的。

所以面对国内外的压力,袁世凯是绝对不能轻言放弃东北,但是也不会轻易进军辽河以东和俄军发生冲突。

袁世凯正是在这种复杂心态下把赵东云的第三协派往辽东锦州的。

把赵东云的第三协派往辽东锦州,可以给很多人一个交代,朝廷满意,因为一旦大战爆发,第三协怎么也能坚持几天吧,到时候慈禧和光绪就有时间来第三次西狩了。

列强满意,因为这代表着中国对俄国的强硬态度,表示绝对不会和屈服于俄国的无理要求,而这对列强来说至关重要。

而且国内舆论也满意。

除了这些外,他把第三协派往锦州而不是更东的奉天、新民厅等地步,也是避免了进一步刺激俄罗斯,免的真正和俄罗斯爆发战争,那样的话袁世凯会哭死的!

对于袁世凯的这种复杂心态,身为北洋体系内的高层将领,赵东云自然是清楚的,因为北洋的利益就代表了他赵东云的利益。

如今北洋新军未成,当今之计是扩军再扩军,中间别搞出意外事来,更加不能和俄国发生战争。

所以赵东云抵达锦州后还是非常谨慎的,他没有像国内的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督抚们一样乱发通电,叫嚷着战争之类的话,他抵达锦州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俄国人进行通报,声明自己的第三协只是为了弹压锦州地面,控卫辽西走廊而来,绝无东进之意。

这个声明听起来有懦夫或卖国的嫌疑,但这是现实下的无奈之举,当背后的国家是一个任人欺凌的弱国时,难道还能指着俄国人的鼻子说:限你二十四个小时内离开,不然老子就率兵打过来了!

如果真那么做,那么也就和慈禧那二货没什么两样了。

当然了,对外姿态要低调,隐忍,但是战备工作却不能放松了,虽然赵东云的历史记忆知道俄国不会主动西进南下,但是自己都能出现在这个时代并率领来到锦州,谁也不能保证俄国还会不会和历史上一样不会南下啊。

所以赵东云抵达锦州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对俄国外绝无东进之意,第二件事就是下令部队修筑防御工事。

正所谓有备无患,不管俄罗斯来不来,他赵东云都得做好准备,免的到时候俄军打过来。

锦州城区三面环水,而外围则是三面环山,可以说非常利于防御的一座城市,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关内外铁路是经过锦州的。

近代战争中,随着枪炮的大量装备,战时的物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一支现代化部队作战的时候,它所需的后勤物资是海量的,大兵团作战的时候根本无法依靠传统的徒步运输、马匹运输来供应补给。

这个时候,铁路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近代战争里头,实际上大部分战役都是在铁路沿线发生的,因为铁路的存在让后期补给更方便,反之没有铁路的话,那么战役打起来就会碍手碍脚,物资的补给极不方便。

而锦州就是关内外铁路(京奉铁路前身)的重要途径站点。

当交通、地形各方面因素结合到了一起,就使得锦州成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