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叶小清慌不择路,依稀发觉她跑进了一片菜地里,把婶婶阿姨的菜全部踩得稀巴烂。菜地的尽头有幢残破的建筑,那里一团黑暗,傻子都看出那里没人住。叶小清心里大喊,佛祖啊,小女子没干啥伤天害理的事,你怎么总往死里逼?这念头刚闪过脑海,奔跑的叶小清就看见前面出现一个人影,还没来得及刹住就一头撞上去了。
“你搞什么?”
这是袁奇风的声音,叶小清一听就激动道:“后面有鬼!后面有鬼!你快去把它收了!”
袁奇风狐疑地看向远处,半个鬼影都没见到,然后问:“哪来的鬼?你是不是自己吓自己?”
叶小清拎着手电,不相信地往后望:“这怎么可能,刚才我明明……”
袁奇风手上什么照明器具都没拿,似乎很享受黑暗,他没看到可疑的东西,连一丝鬼气也没感觉到。八成是叶小清刚才没看见她,吓破了老鼠胆,所以才呼天喊地地跑过来。叶小清现在有救星在场,壮起胆在黑暗里搜索,却屁也找不到一个,只看见被她践踏的菜地。可叶小清深信自己没看错,那血人这么恐怖,她可想象不出来。
“真的没鬼,要不它现在怎么不追过来?”袁奇风安抚道。
叶小清变得不确定了:“会不会它发现你在这儿,所以不敢来,已经跑掉了?”
“如果刚才真的有鬼,不管它跑没跑掉,都会留下鬼气。白天或许还能隐藏鬼气,到了夜晚可不行了。何况现在都过了晚上七点了。”袁奇风坚定道。
此刻,叶小清不由得怀疑自己,难道真的那么胆小,走出厕所没看见人就出现了幻觉?这太可能吧,好歹她也见过鬼,算是见过世面的人,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吓倒她。可袁奇风说得那么肯定,他没理由拿这种事情骗她,或许真的是幻觉。反正现在袁奇风就在身边,有鬼没鬼都不要紧了,如果真有鬼敢来,那就把它们统统杀光光。
想到这儿,叶小清又忽然张口:“对了,你刚才跑哪儿去了?要不是你不在外面了,我才不会被吓一跳!”
“我啊?”袁奇风愣了一下,随后又一本正经地说,“你一进去不久,我就看见虚若小观里有人影,所以过来看看。谁知道刚走过来一会儿,你就跑过来了。”
“有人?”叶小清紧张地握着手电,问道,“会不会是鬼?”
“没有鬼!你别那么敏感。”袁奇风说完就抢过手电,把光灭了。
“你干嘛?”叶小清两眼一黑,马上害怕地想要抓住一个东西,没有理由,只觉得一定要抓住什么东西才会心安。
这一抓,叶小清就抓到袁奇风的手臂,当她意识到这情形时,马上又把手松开了。通常,忽然陷入黑暗的人会什么都看不见,袁奇风看了看身旁这个可怜虫,干脆拉着她往虚若小观的废墟里走。如若换作叶小清一个人走在这种地方,打死她,她都不敢来。现在由这个男人牵着她,即便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怕,甚至她连要去哪儿都不清不楚。
走了十多步,叶小清觉得来到了废墟的中心,双脚站在几块冰凉的石头上,没有半点夏天的热气。这时候,叶小清已能够勉强看见一点点轮廓了,当看到袁奇风的人影就在面前时,她就轻声问来这里做什么,为什么不会唐家祖屋那边。袁奇风拉着叶小清蹲下来,然后摸了摸地上的石头,然后那些石头就亮起了淡淡的金光,不过比萤火虫的光亮还要弱。
很快地,叶小清就明白了袁奇风的用意,他是故意把光亮弄这么微弱,因为怕被路过的人发现。那些被染亮的石头每一块都是很大的基石,比普通的房屋基石要大两倍,摸上去有一种刺骨的冷气,就像摸在寒冰上一样。叶小清还以为袁奇风想偷几块石头卖掉换钱,可再一看,竟发现这些青黑色的基石上有经文图案。
听唐大海说,虚若小观以前是一个老香头开的,后来日本侵略时被炸毁了。虚若小观里的人也下落不明,估计早就死在哪个沟子里了。当年的轰炸,小观被炸得四分五裂,观子里的东西早就没了,基石也被炸得翻出地面来。并不是所有的基石都被炸翻了,有的还贴着地面,完好无损。有经文的那面是向下的那一面,如果不被炸翻,可能一辈子都没人知道青黑色的基石有经文。
叶小清很好奇,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葵花宝典,这玩意儿可不能练,万一变了太监也没练成,那不是白作牺牲了。袁奇风看出叶小清走神了,于是咳嗽了一声,提醒她别胡思乱想。这些经文不是普通的经文,连基石都不是普通的基石,看情况应该是从一处古迹里挖出来,然后用于此处的。
“不会吧?那么铺张浪费?如果老香头活到今天,国家非给他扣一个破坏文物的帽子!”叶小清低声地说。
袁奇风没有接茬,而是转道:“你帮我看着四周,如果有人来了就告诉我,我现在想办法把基石全部翻过来。”
“你对基石下面的经文感兴趣?”叶小清很意外,在她的印象里,这个男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那个已经死去的雷小雨。
“叫你看着就看着,哪来这么多废话!”袁奇风轻喝一声,然后不再理会叶小清,动手把千斤基石一块块地翻转过来。
这些基石不仅沉重,而且深嵌在泥土里,即便大力士来了也不可能徒手翻过来。却见,袁奇风手里亮着金色光晕,一摸那些班驳的基石,很轻松地就将它们都转了过来,就像翻书那么简单。叶小清看在眼里,佩服得想拍手,可又怕袁奇风分心,因此就默默地站在一旁。不到一分钟,虚若小观的基石就被翻起了一大半,眼看就要事成了,叶小清却忽然感到有人在她脖子吹冷气。
难道是……
叶小清忍不住打了个冷战,慌张地扭头看向茅厕那边,怎料却看见血水凝聚成的小人正仰头盯着她,口里还向上吹气呢。这血人比上次看见时,还多了一双黑色的双眼,在红色的血肉里不停地顺时针转动。这血人就在跟前,袁奇风居然还说没鬼,到底他功夫学没学到家,太粗心大意了。
“有鬼……有鬼!”叶小清本想大叫,可怕引来邻里,转而压低了声调。
“又怎么了?”袁奇风被打搅到了,不禁地愠恼。
“有鬼啊……”叶小清喊了一句,然后转头想指着血鬼,可马上愣住了——鬼又不见了!
“你能不能安静一点儿,我就在这儿,你不用怕!”袁奇风语重心长地说。
“可是……”
叶小清没有继续争辩,袁奇风不可能拿这种事情捉弄她,如果刚才没有鬼,那她看到是什么东西?这绝非幻觉,那种真实的感官刺激,她能分辨。为什么血鬼一直跟着她,居然还跟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袁奇风却又查觉不到。想来想去,叶小清还是觉得她多心了,可能这几日见鬼见多了,所以看走眼了。袁奇风那么厉害,没理由不察觉到鬼气……可事情真是这样吗?
又过了一分钟,基石已经全部被翻好了,为了方便阅读,袁奇风还按顺序将基石重新摆好。他粗略地浏览了一下子,这些基石下的经文起码有上万余字,还配有很多图形,每个图都鲜火生动。当然,这些经文不是古汉语,也不是少数民族的古文字,而是香头里流传的香头文字。这种文字被施了法术,否则早就随着岁月的蹉跎消失了,更不会到了才被人发现。仔细一看,这些基石是被人从一处古迹切割下来的,从这些字迹上留下的法术就能看出,起码超过一千年了。
“到底上面说了些什么?”叶小清好奇地凑过去,也是怕血鬼再出现。
袁奇风没有作声,他花了十多分钟,将冒着暗淡金晕的基石看了一遍,然后才感叹道:“真是想不到,这个不起眼的小观里有这样一个秘密!”
第十二章 上古神迹
那些基石就如同有萤火虫依附,在夜里显现出一种奇异的微光,如果站远了,却又看不到基石在闪光。叶小清一头雾水地盯着一块基石,搞不懂有什么秘密,觉得香头太喜欢故弄玄虚了。好端端地,非要把古迹破坏,然后把这些石头埋到地下,何苦呢。 不过袁奇风感兴趣,叶小清就装作一副爱听故事的样子,弯着身子问到底有什么秘密,难道是藏宝经文。
“差不多吧。”袁奇风敷衍道。
“差不多?那就真有宝藏了?”叶小清顿时来了精神。
“你还记得海南岛上的那口石棺吗?”袁奇风望着基石问。
叶小清呆住了,这哪跟哪啊,其实到现在她都不相信,石棺里有什么第一个灵魂的说法。那口石棺由郑和下西洋时带出中土,放到海外,展转流传后被一艘美国海船运出,最后迷航沉没在西沙。除了石棺的来历比较特殊,叶小清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稀奇的,最后石棺打开了,却只有一个彩光咒而已,说不定就是古人编的一个谎言。
袁奇风对这篇经文的兴趣,远比女人还要浓厚,怨不得叶小清妒忌又羡慕。没等叶小清问石棺和基石有什么联系,袁奇风就少见地主动讲明,经文里记载的一段神秘历史。根据经文上的记载,远在上古时代,人类开始繁衍之际,天地之间有一处桃源。桃源之内生长了一棵根系绵延数千里的桃树,从那棵桃树取下的桃木,能够克制污秽之物。
据说,女娲粘土造人时,人类是没有意识的,后来取用了天地间第一个灵魂,才有了完整的人类。第一个灵魂便叫清明,意为天地见最干净的灵体,尔后人类繁衍,自身的灵魂再也没有那么清净。最初的灵魂被女娲取用后,剩下的便依附在那棵桃树上,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意识。
到了上古末期,桃源内出现动乱,出现了一场罕见的大火。桃树几乎被烧尽,幸而有一批人用方法保存了一株桃苗,逃离了曾经美丽的桃源。传说,那批人为了远避纷争,渡海而出,到了东海的一座岛屿,并让桃树成功地再次繁殖。但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最茁壮的桃树被烧死,依附在桃树的“清明”为了自保,挣脱了桃木对它的束缚,冲出了被火海包围的桃源。
事情总有意外。当年被烧毁的桃源,有一棵小苗竟活了下来,历经数千年,桃源虽然没有复现,但却拥有了初貌。更重要的是,当年住在桃源里的人也一直活了下来。为了让桃木重现风采,桃源的人在神州大地走动多年,却依旧找不到当年逃走的“清明”。为了掩人耳目,以及繁衍生息,桃源的人以江湖术士自居,不断分裂出各门各派,各司其职,为的就是寻回最洁净的灵魂。
到了元末,桃源的人凭借散播的力量,终于找到了线索。第一个灵魂被围剿,可它却不愿意在被束缚在桃树上,无奈桃源的人懂得如何控制它,所以很轻易就被擒下了。在尘世间走动多年,桃源的人也不尽是拥有那般纯净的信念,有的人想要占有第一个灵魂,获得无与伦比的灵力。
就在桃源的人要把第一个灵魂送回去时,他们又产生了内乱,这一次,“清明”被人分割了,有一个穿黑衣服的男人吸走了一半的灵魂。人类最容易被权利迷惑心智,若非有人阻止,黑衣男人还会把“清明”的另一半一起纳为己用。
因为黑衣男人得了一半的灵魂,为了避免他再得到另一半,所以其他人就把另一半灵魂封在一口石棺里,用了一个时效有六百年之久的“隔绝咒”。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经文上就没有多言,估计桃源的人在明朝时为了保险起见,又把石棺送到海外,远离黑衣男人。可为什么现在石棺里只有一个彩光咒,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叶小清渐渐听得入神了,她恍然大悟,原来东海之巅的桃木是转植过去的,它原本就生长在神州大地。后来东海的人又把桃木带到山东肥城,可惜后来又被日本人烧个精光,终究逃不掉火烧的命运。她还记得,李英杰说有一批东海人带着桃木去西南,成功地繁衍了桃木,这与经文记载有出入,搞不懂谁是正确的。不过经文已经这么古老了,由此推断,西南才是桃源的发源地,不晓得现在还有没有这个神奇的地方。
原来这些传说应该反过来理解!
还有一点,那就是黑衣男人的记载,没想到香头的经文里也有这段内容。不久前,叶小清从李英杰那里得知,有一个黑衣男人蠢蠢欲动,想要掀起一场动乱。那个黑衣男人被是一个邪物,后被人擒住,封在山东战国的一个七星古墓里,不料被一群盗墓贼破坏了,黑衣男人又跑了出来。
想来不是获得了“清明”的力量,黑衣男人不死,也早该变成黄土了。经文讲得神乎其神,可这传说在素女门里也有应证,可见不一定是虚假之言。何况,雷小雨前段时间在海南现身,为的就是夺取石棺里的另一半灵体,这更加证明经文的真实性。叶小清模糊地回忆,当时还在天津的时候,就数次见过一对黑衣男女,不会那么巧就是经文里记载的那个黑衣男人吧。
袁奇风发现叶小清又走神了,于是问:“你在想什么?”
“我……”叶小清很想把天津的见闻讲出来,又怕伤了雷小雨,毕竟另一半的雷小雨极可能与黑衣男人狼狈为奸了。
袁奇风没有追问,而是继续道:“这些石头肯定是老香头从和桃源有关的古迹里挖出来的,或许他就是那里人。如果有机会,我倒想看看,所谓的桃源究竟是什么样的。毕竟,万法归宗,都是出自桃源。”
“几块石头就能骗倒你?你真信了?”叶小清乍舌。
“你又不懂法术,当然不能理解……”袁奇风说到这儿,想起在海南的一幕——叶小清身披青光,吹奏牧蛇曲。
这一回,轮到叶小清问:“你怎么了?”
“没什么。”袁奇风掩饰得非常好,然后接着研究。
叶小清猜疑道:“现在看似很多地方都被开发了,但西南地区还有不少地方没人涉足,会不会上古时候留下的神迹,到现在还留在原地。”
“的确有这个可能,既然很多法术是从那里流传出来的,我想他们肯定有办法留下一种特别的法咒,让人类主动不去接近那片区域。”袁奇风肯定道。
叶小清一听就头大了,听这口气,这男人似乎很想去找那片神秘的桃源。那种崇山峻岭的地方,叶小清不是没去过,以前去搞农业研究就常去,摔死人那是家常便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