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枭雄-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忠良看了一眼御书房大门,问道:“圣上现在方便吗?”

    一名小宦官躬身道:“圣上正在会见几名相国,李公公稍等一下吧!”

    李忠良点点头,走进了御书房外房等候。

    御书房内,杨广正和七名宰相商议辽东备战,宇文述、虞世卿、裴矩、裴蕴、独孤震、杨达、苏威,七名相国都到齐了,由宇文述汇报辽东备战情况。

    “陛下,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军队已经全部调集到涿郡,还有各地征调的两百三十万民夫也抵达了涿郡和北平郡,各种物资、兵器和粮食都已经备齐。”

    “粮食调集了多少?”

    “回禀陛下,在涿郡调集了三百万石,在辽东调集一百二十万石粮食,一共四百二十万石。”

    “不够!”

    杨广缓缓道:“还有两个月才发动战争,至少还有三个月战争,三百四十万人接近半年的消耗,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再从河南、山东、河北以及河东各郡官仓调集四百万石粮食送去涿郡和辽东。”

    旁边裴矩躬身道:““可是陛下,去年河南、山东大旱,河北水灾,三十八个郡都是颗粒无收,我们还要赈灾,粮食很紧张。”

    杨广目光凌厉,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你的意思,是让朕停止辽东之战,是吗?”

    裴矩吓得心中一颤,“臣不敢!”

    虞世卿连忙道:“陛下,四百万石粮食是有,臣昨晚核算过,现在河南、山东、河北以及河东一百二十三个郡,共计存有粮食四百八十万石,可是如果送粮,还得再征调民夫。”

    杨广哼了一声道:“送粮是你们和各地方官府之间的事,朕不管,朕只管一件事,明年二月底之前,再调四百万石粮食去涿郡和辽东,各地官府谁敢误了时间,太守斩!”

    几名相国都暗暗叹息,虞世卿的四百八十万石粮食,是把义仓的粮食都算进去了,如果真这样执行,冬天的赈灾就得停下来了。

    ........

    【书友们,月票支持老高啊!】

    ……

第十二章 平乱夺权

    第十二章 平乱夺权

    几名宰相都忧心忡忡从御书房出来,战争打的是国力,这个道理谁都懂,一百多万军队,三百余万民夫,耗时半年,这确实是要消耗上千万石粮食和百万件兵器以及数百万头牲畜。

    可问题是举倾国之兵去打小小的高丽,是否值得?更重要是现在国内大灾不断,饥民何止百万,全靠各地官府赈济灾民,一旦粮食被调空,官府怎么赈济?这是要出大乱子。

    但皇帝杨广根本就不听劝,一意孤行,令大家都愁眉不展,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众人都各自回府了。

    裴矩叹口气,对裴蕴道:“到我府里去吧!我们说说话。”

    两人坐舆来到了皇城端门前,上了裴矩的马车,裴蕴便问道:“有元庆的消息吗?”

    “就是有他的消息,我才找你。”

    裴矩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裴蕴,“中午刚刚收到,你看一看吧!”

    裴蕴抽出信,身体随着马车轻轻晃动,借着窗外一缕余晖,细细看了一遍信,他眉头微微一皱,“元庆遇刺了?”

    “所幸平安无事,不知是谁下的手?元庆认为不是元家,我也赞同,是元家的可能性不大,你再看看下面。”

    裴蕴又继续向下看,他一下子愣住了,半晌,他抬头望着裴矩,“你认为可能吗?”

    杨元庆在信中暗示了元家有举事之意,令裴蕴颇为错愕,裴矩微微叹息,“原本我也不信,可仔细想想,确实又有这个可能,这次圣上打高丽,明摆着是对付关陇贵族,是对他们下狠手,我估计关陇贵族中会有世家跳出来,而元家被打压最狠,如果是它先跳出来,我一点不奇怪。”

    裴蕴沉思片刻,又问:“那你认为元家何时会反?”

    裴矩摇了摇头,“这个说不准,需要大量准备,还要等待机会,我以为至少要到明后年去了。”

    “如果元家真要反,那我们裴家该怎么应对?”

    “这就是今天我想和你谈的事情,回府再说吧!”

    马车加快了速度,向裴府方向疾奔而去。

    ........

    御书房内安静下来,七名宰相只剩下宇文述一人,这时,李公公走了进来,将一封信呈给了杨广,“陛下,幽州消息。”

    杨广正在拟定作战计划,他立刻放下笔,将信接过,打开来细看,这是鹰扬郎将韩驰写来的信,这是杨元庆赴幽州就任总管后,写来的第二封信,前一封信是杨元庆遇刺,而这一封信却是杨元庆将赵元眳调去渤海造船,同时调集三万军队,准备发动对乱匪王拔须的战役。

    杨广笑了起来,杨元庆倒是很会利用自己的旨意,自己年初时曾下旨,调动军队平定匪患可以不用

    对宇文述道:“杨元庆开始在幽州剿匪了。”

    宇文述不知道信的内容,也不知杨广的态度,他不敢妄言,便小心翼翼道:“陛下,以臣多年为将的经验,冬天不宜作战,尤其不宜剿匪。”

    杨广瞥了与宇文述一眼,“说说你的理由!”

    “陛下,乱匪一般都是在山上建寨,而上山进寨之路,必定崎岖狭窄,而且陡峭,如果结了冰,那是更不可能上山,乱匪居高临下,以弓箭便可以驻防,微臣以为,如果隋军强攻或许能攻上去,但代价太大,必然会死伤惨重,所以臣说冬天不宜作战。”

    杨广点点头,“朕知道了,爱卿先退下片刻吧!”

    “是!”

    宇文述慢慢退了下去,在外面等待,杨广这才问李忠良:“还有什么口信吗?”

    “还有就是韩将军希望能调离幽州,他说杨总管可能要对幽州进行大清洗。”

    李忠良一边说,一边忐忑不安地偷望杨广,早在杨广做晋王时,李忠良便是杨广身边的四大宦官之一,现在内侍省任内侍,权力颇大,不过先帝杨坚和杨广都是勤政的君主,宦官没有机会掌军国大权,因此隋朝的宦官登不上政治舞台。

    李忠良是进宫后改的名字,他俗家姓韩,鹰扬郎将韩驰正是他的侄儿,正是由李忠良牵线,韩驰便成了杨广监视元弘嗣的卧底,现在杨元庆主政幽州,韩驰嗅到了杨元庆要大清洗幽州的味道,他便求李忠良想法把自己调出幽州。

    杨广心里明白,杨元庆平乱匪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机对幽州高层军官进行调整,之所以是调整而不是清洗,而是因为杨元庆没有带多少军官去幽州,丰州那边也没有大量调动的迹象,所以杨元庆在刚刚入主幽州之初,他不可能进行清洗。

    杨广笑了笑便道:“你让韩驰不用考虑太多,等辽东之战结束,朕对天下军队进行大调整后,会给他一个满意的军职,现在让他安心留在幽州,继续替朕监视杨元庆。”

    李忠良见杨广不肯调走侄儿,心中无可奈何,只得暗暗叹息一声,躬身道:“老奴明白了,这就写信给他。”

    李忠良退下去了,宇文述又重新回到御书房,杨广沉吟良久,忽然问宇文述道:“宇文爱卿认为杨元庆真的会剿匪吗?”

    宇文述此时已经想通了杨元庆剿匪的真实用意,他明白杨广的意思,他便想了想道:“臣认为他会有所动作,仅仅是调兵而不打,会有损他的权威。”

    杨广点点头,“朕也是这么认为,但愿他能带给朕一个好消息。”

    ..........

    杨广还是想错了,虽然杨元庆并没有丰州军官前往幽州,但并不代表杨元庆没有可用之人,他利用剿匪的机会,对幽州军进行了大清洗。

    宇文述也判断失误了,杨元庆压根就没有冬天剿匪的打算,他心里比谁的清楚,就算剿灭王拔须的军队,他的幽州军也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下旬,杨元庆率三万二千幽州军驻扎在上谷郡易县已经整整半个多月,完成了他对幽州军队的清洗。

    战争是进行军队调整清洗的最好机会,因为战争要改变军队编制,将平时的府兵制改成作战编制,而如何进行编制,则是主帅的权力。

    这次剿匪,杨元庆调动了涿郡、安乐郡和上谷郡共三万幽州军,他将三万幽州军全部打散,重新分为十队,每队任命一名偏将团主,除总管府直辖军外,其余以三千人为一队,其中骑兵一千,步兵两千。

    三万二千幽州军原本一共有二十八名鹰扬郎将,他只带了十二名,另外十六人则是罗艺给他名单上之人,他全部留在涿郡,实际上就把他们清洗掉了,这十六名鹰扬府郎将他将退给兵部,由兵部另行安置,包括韩驰,他也一并退给兵部。

    在他整编的十二名偏将团主中,五名是他从前的铁卫,另外五人是杨家臣向他推荐鹰击郎将,都是仁寿四年杨元庆曾统帅过的五千骑兵中的军官,是五名铁卫的手下。

    苏烈则担任总管府直辖军队的牙将,杨元庆将直辖军由二千人扩大到了五千人,以骑兵为主。

    最后一个团主名额他给了侯莫陈乂,当年曾跟随他作战的大将,经过半个月的整兵配将,他完成了全部调整。

    杨元庆三万余剿匪大军驻扎在易县城外,营帐密密麻麻,延绵数里,杨元庆的中军大帐便位于军营中间。

    大帐内,杨元庆正忙碌地批阅着堆成小山似的文书,这些原本是长史的事情,但由于赵元眳去渤海造船,他暂代长史之事,这些琐碎的事情也一并交给他处理,这些事他做得头昏脑胀,索性将这些文书都扔给了他的文书郎贾正意。

    贾正意就是杨元庆在江都收的那名造假信高手,这几年一直跟着杨元庆,替他处理文书。

    贾正意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些文书先整理,然后编写出简要内容,然后杨元庆再根据这些简要内容进行批复,这样就大大减轻了他的压力,这些文书批复完,还要交给司马进行审核,防止出现误判。

    这时,帐外有亲兵禀报,“侯莫陈将军求见!”

    “请进!”

    帐帘一掀,一股寒风吹入,身材魁梧的侯莫陈乂快步走了进来,他单膝跪下行军礼道:“末将参见总管!”

    “将军请坐!”

    杨元庆请侯莫陈乂坐下,微微笑道:“怎么样,对新的军队编制还适应吗?”

    侯莫陈乂已经三十余岁了,是员从军十几年的老将,他是李景多年的手下,但他一直敬佩杨元庆,如果让他在李景和杨元庆之间选择,他会选择忠于李景,但如果在其他人和杨元庆之间选择,他则会选择忠于杨元庆,虽然侯莫陈乂不是杨家臣那样的心腹,但他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侯莫陈乂挠挠头笑道:“其实也没有,管三千人和掌管一千人其实是一样,不过给我五千人,恐怕就有点吃力了。”

    “你的能力我知道,给你五千人,你一样管得好,只是你要多费心思。”

    杨元庆笑了笑,又问他,“你有什么事要找我吗?”

    侯莫陈乂道:“其实就想问问总管,剿匪的安排,大家都憋了半个月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前往五回岭去攻打王拔须。”

    杨元庆从桌上取过一份情报递给他,“这是斥候的情报,你看看吧!”

    侯莫陈乂接过情报看了看,眉头顿时皱成一团,五回岭的积雪竟然有三尺深,根本就五路可走。

    “总管,那怎么办?回涿郡吗?”

    “不!”

    杨元庆果断地摇了摇头,“就留在易县训练冬季作战,什么时候你们把军队牢牢控制住了,我什么时候再返回幽州城。”

    杨元庆又淡淡补充了一句,“你们也不要想着回归军府之事,马上要进行辽东战役,现在的编制我会一直维持下去,一年或者两年。”

    .........

    !#

第十三章 战争来临

    第十三章战争来临

    大业八年二月,冰雪消融,春风吹绿了北方大地,空气中充满了湿润和温暖的气息,但大隋帝国的上空却又多了一丝紧张和不安,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大隋东北上空。(《》)

    二月初二,大隋皇帝杨广再次率文武百官和三十万禁军乘船抵达了涿郡,战争一触即发。

    在幽州城以东宽约百里的平原上,密布着一望无际的营地,这里有一百万军队的主营,也有三百万民夫的杂营,人畜聚集,喧闹沸腾,从去年年初下达战争以来,有的军队已经在这里驻扎了近一年,更有数十万民夫从大业六年夏天便来到这里修建仓库备战。

    数百万军队和民夫已经等待得太久,他们需要战争的爆发来替他们解脱这无穷无尽的劳役。

    在鲍河两岸,分布着一座座巨大的粮仓和军资大营,军资连营长达数十里,仅守卫粮仓和军资仓库的军队便有十万人之众,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大隋王朝近一半的粮食和数百万件军械帐篷堆积在这里,整个大隋王朝的国运都押在这场谁也不知原因的战争之上。

    一望无边的军营内,一队数百人的骑兵在营帐缝隙中疾奔,这是幽州总管杨元庆前来觐见隋帝杨广。

    “前方闪开!”

    为首开路的亲卫不断大喝,催促拦住士兵闪开,杨元庆是从军资仓库视察归来,由于军队开始调动,军营旁的官道早已被黑压压的人群淹没,他们只能在一顶顶大帐间穿过,不时可以看见成群结队的士兵扛着兵器和盔甲从他身边走过,每个人都很沉默,充满了疲惫感。

    杨元庆望着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庞,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麻木、机械和对命运的屈服,大隋军队的士兵们给他留下了一种毫无希望的低迷士气。(《》)

    他不由想起开皇十九年,北征突厥的大军,那时隋军生机勃勃,每个将士的心中都充满了为国效命的使命感,身体里的热血使他们士气高昂。

    杨元庆心中暗暗叹息,士兵们的父母妻儿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中,他们哪里还有心情去大隋帝王卖命。

    “驾!”他猛抽一鞭战马,加速向西疾奔,下午时分,杨元庆终于抵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