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人生--犯罪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杀戮人生--犯罪生涯-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制度下的产物,原为武士这个精英阶层所恪遵奉行的一套行为准则,标榜正义、勇气、仁慈、守礼、真诚、荣誉、忠诚及自我克制等德行。武士不但苛求自己,也苛待自己。他们相信,安适的生活足以使人堕落。武士道视名誉为人生的追求,轻生死,重承诺,受辱则“事仇讨”(寻仇杀人),谢罪则“切腹”,对自己的良心要负起“耻”的责任。
  日本人的个性普遍具有极端和强烈的特点,往往在温和与激进之间游移,而武士道文化虽然处在激进这一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要求风花雪月和附庸文雅。也正是这种武士道精神早就了日本人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狂热而不后悔的性格特点。
  美国着名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性格用《菊与刀》这本书加以概括(“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而这个书名便象征了日本人极端矛盾的两种禀性和价值观。在这种民族性格中,“好斗黩武、倨傲自尊、顽梗不化”等习性,无不深深地打着武士文化的烙印。在日本,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是所有上流阶层日常生活中普遍的信条和实践,包括茶道、柔道、切腹、在草席上俯伏和在街道上鞠躬行礼、佩刀和交往的礼法、技艺动作的规矩等等,无不纳入于武士道的范畴之内。而在日本流行着“开花当开樱花、做人当作武士”的俗语,更是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国民性。
  武士精神的本质在于极端和强烈,追求一步到位的作风,轰轰烈烈和平淡如水都是武士道的外在表观。武士道最核心的就是格外重视“名誉”,对武士而言,名誉比生命更重要,如果需要死便去担当决不苟且偷生。武士之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而不惜生命,是因为日本作为岛国地域狭小,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因此武士们遇到了问题只能像过了河的卒子一样拼命向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对于耻辱的体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和日本相比。
  其实作为武士行动楷模的却是中国的志士,武士们格外推崇南宋的忠臣,因此能够像文天祥那样在大义面前选择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是武士们最正常的反映。甚至在尚未废除“(武)士农工商”等级制度,实现“国民国家”之前,也就是说在实行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很多武士在冲向对方阵地或战败自杀时,都喜欢高咏文天祥的不朽诗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江户时代的日本学者浅见絅斎在曾经《靖献遗言》中列举了八位“本朝武士之鉴”:屈原、诸葛亮、陶渊明、颜真卿、文天祥、谢枋得、刘因、方孝孺,这八个人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尊皇忠君思想和个人修为,绝对不计较自身利益。
  日本跻身西方列强行列,主要是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形成强大的制造能力实现的,明治维新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经验,建立并强化日本的工业基础,精神则大抵上是传承了武士道,摒弃的仅仅是亚洲概念,异质文化间的错乱感并不是历史的主流。即使1892年以后,作为一个阶层的武士不复存在,但是本来只属于武士阶层的“武士道精神”却被全体日本人所继承。
  武士道以无限“忠诚”为第一要素,对他人和他族生命丝毫不加以尊重,一旦与高层的邪恶结合,往往就会造成大规模的血腥。而历来习惯于自上而下思维的现代武士们(所谓的右翼分子)则将一切归结为忠实的爱国,虽然他们的这种所谓武士道精神实际上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影响。
  现在的日本黑道中,虽然年轻人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已经大大减少,但是在几个大的暴力团中仍然盛行。龟田柱一向崇尚武士道精神,也正是因此,我才没有想到他会背叛。而一旦加入暴力团,不再顾及家人就应该是必须做到的事情,这就让我更是难以相信龟田柱竟然因为父亲被挟持而背叛。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除了死恐怕我不能给龟田柱其他的路走。不仅仅是要以此作为榜样来警示其他人,还因为不能让自己错杀小林觉的事情被手下知晓,否则人心向背会更加不可预料。
  切腹是最能体现武士勇武、坚忍和牺牲精神的表现,因此我才会让龟田柱这样死,以此来表示我已经原谅了他的背叛。龟田柱似乎也对我能够让他切腹十分的感动,恭恭敬敬的拜了拜我,然后一脸虔诚的用衣服裹住了那把短刀。
  一个武士完成切腹自杀的程序犹如茶道一般讲究,不但要沐浴净身,还要请助手在切腹完成后执行斩首的任务。在自己用刀切割腹部时,刀法要娴熟准确,不能出声喊叫,神态要安详从容,而且不能扭动挣扎,姿势要始终保持正襟危坐的端正。助手的刀将切腹者的头颅砍下后,切腹者要向正前方扑出,倒地的姿势要舒展,不能扭曲翻转,血应该溅在毯子上,而不能乱洒的到处都是。甚至死者的头颅也必须要用一点肉皮连在脖子上,以避免四处乱滚。
  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样讲究了,能够把刀刺入腹中并横着划开便算是完成了切腹的动作,随后还有力气的就自己割断脖子,否则就由别人处死。龟田柱显然是没有学过切腹的程序,不但很不雅观的叉开着双膝,而且连内衣都没有脱下。
  “会长,我对不起您,请您原谅我。”龟田柱忽然大声吼道,双手把短刀高高举起,用尽全身的力气向腹部刺去……
  第五十九章 稳步发展
  当天晚上,我把所有的高级干部都招集到了我的别墅,先是宣布了龟田柱和小林觉的罪名,然后让他们在近几天各自推荐几名优能力的手下。人都散去后,我静静的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沉思了许久。从我半年前醒来,可以说虽然步步艰险,但一直都很顺利,总是能够把敌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时间一长,我已经习惯了成功,习惯了打击敌人,甚至开始有些骄傲,目中渐渐无人。这次敌人的计划虽然并没有完全成功,却把我耍的团团转,更是因此使得我被怒火蒙蔽了心智,错杀了小林觉。这无疑给了我迎头一棒,让我幡然醒悟,无论什么时候,保持冷静都是制胜的法宝。
  “俊,要不要喝点什么?”浅野幸子忽然问道。
  “不用了,我没事。”我随口应道。

()
  浅野幸子实在是个乖巧的女人,在这件事上一直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我估计她多少能够猜到小林觉是屈死的,但是绝不会把这个想法告诉任何人。
  自从这件事后,敌人似乎一下子没了踪迹,任我如何搜寻,却再也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线索。
  在忙碌中时间过得很快,我从松本喜五郎等人推荐的下属里面挑了五个人分别成立了五个新的组。这五个组分别为:小山志的小山组,最上正景的最上组,木村义光的木村组,长野丸的长野组,村上野星的村上组。
  其中小山组接替小林觉负责组织的后勤工作,不需要按月缴纳规费,相反每人可以从组织得到一份不错的薪水,而且可以在保证不泄漏秘密的情况下雇用组织以外的人。最上组取代龟田柱的龟田组,主要负责组织在札幌总部大楼的安全,也从组织领取薪水。木村组的人最少,也从组织领取薪水主要负责检查组织的各项产业,以便杜绝贪污的情况。长野组人数最多,学历也最高,同时也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人才,主要负责组织产业的管理,每月经营利润的百分之九十上缴组织。村上组主要负责组织的公关,管理投靠过来的小暴力团,向他们收取规费和下达命令,每月上缴收取规费的百分之七十。
  考虑到松本喜五郎的能力,我把他的松本组中大部分人调派给了新成立的五个组,然后让他的松本组漂白,专门负责组织的各种投资活动,这样投资和经营分开,就不用担心松本在其中捣鬼。我还裁掉了佐佐木组,佐佐木小虫被我调了回来协助佐藤一夫专门负责组织内部的理论研究和培训。在暴力团内部成立理论研究和培训部门说起来可能是我的一大创举,毕竟在人们的印象中黑社会能够企业化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但在我看来还远远不够。
  黑社会是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因此我认为黑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属于经济领域,只不过相对于其他经济领域有其特殊性和独立性。关于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研究虽然还存在众多分歧,但毕竟有着数不清的成果,也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但黑社会所涉及的特殊经济领域却几乎是个空白,虽然有些经济学家也有过一些研究,但他们仅仅是站在局外面通过一些并不全面的数据来猜测而已,对于指出组织发展的方向并没有实际意义。
  黑社会与垄断、两极分化、金融危机、生产过剩、环境破坏,甚至导致争夺世界资源的战争一样,都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市场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黑社会内部阶层严明、各有所司、层层负责,其结构同企业类似,也正因如此,黑社会中很多活动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
  以我刚刚同住吉联合会进行的毒品交易为例,中兴会的性质类似麦德林集团在日本的总代理商,而住吉联合会则是一个大批发商,只不过这个批发商还兼做零售。再如黑社会里等级最低的人往往收入菲薄,相对其上一级的收入相差甚远,这看似不合理,其实却完全符合经济学原则中的“锦标理论”。
  可是黑社会内部又经常发生“武力冲突”这种有违经济原则的事。例如一些冲动派为了树立剽悍的形象而大打出手,这样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无法完全以追求最大利益的经济理论作解释。
  我成立这个研究部门就是要通过与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甚至是法律学家合作,研究黑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的规律,寻找法律的漏洞,以便尽量避免活动风险。同时尽量对每一名正式的成员进行至少三个月的培训,不仅要让他们学习要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暴力团成员,还要向他们灌输绝对忠诚的理念。
  日本人的工作效率很高,不到一个星期,札幌的总部已经装修好了最下面的三层,新成立的各个组开始尝试着各自开展行动。那六十名枪手我也一并迁到了总部,不过暂时停止了训练,要等到地下的训练场装修好后才能恢复。
  唯一让我感到不满意的是宫本小五藏的情报组,自从上次报告的进展后对山口组的调查便陷入了停滞,迟迟没有新的进展,甚至还损失了两个手下。尤其是这次毒品被劫,事发之前没有及时发现龟田柱的问题,事发之后调查了好多天也没有任何新的发现。好在最近暗处的敌人也没有什么活动,不然我真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大的损失。
  等到中兴会的本部正式运转起来后,我又把精力放到了南极考察上。虽然晚了三天,但两条南极考察船的出发还算顺利。根据计划,考察船首先到达澳大利亚的堪培拉进行补给,下个月中旬从那里出发,半个月后到达日本在南极的昭和站,一个星期后到达瑞穗站,然后在那里开始试验。如果试验成功,带去的那两台设备就在我指定的地区开始挖掘工作,同时日本这边会开始大量投产,并尽快空运过去,争取在三年内建好一个总面积达到三十平方公里的地下基地。
  南极的冰下基地并不是简单的挖掘出来就可以,在基地生活的人需要适宜的温度,进行的生产活动等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热,这样一来裸露着的冰层就必然会融化,用不了多久地下基地就会坍塌。我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大面积的高功率半导体制冷器完全覆盖冰面。半导体致冷器是利用帕尔帖效应将热量从一端强行转移到另一端,这样便可以人为造成冰层和基地空间的温度差,而通过堆叠,这种温度差最高可以控制在一百摄氏度以内。而通过基地内的通风系统,可以把多余的热量从通风口排出,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冰层融化的问题。
  不过半导体制冷器的功率很大,这就需要大量的电力,因此基地的发电问题也必须解决。为此我设计了五个方向不同的风洞,这些风洞直接挖在冰盖的表面,由长长的喇叭形的导引槽将南极那常年不断的风引过风洞,带动那里面的十万千瓦发电机组。这样无论风从那个方向来,都有至少一台发电机在工作,再加上庞大的蓄电池组,基地的供电问题便迎刃而解。原本我还打算利用洋流,在水下的冰层中挖掘涵洞利用水力发电,但考虑到在技术上难度太大,建造周期恐怕将超过十年,因此只好作罢。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那就是南极的冰盖是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但因为南极大陆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情况,因此冰盖会不断地从高处向低处滑动。虽然滑动的速度十分缓慢,但对于庞大的冰下基地却是致命的,说不准哪次大幅度的滑动便会导致冰下基地的坍塌。对此我只能把基地尽量选择在地势平缓的冰盖,同时在地势较高处构筑放滑措施,并设立自动观测站,一旦发现情况可以让基地内的人及时撤离。
  根据我的计算,即使应用了这些措施,每个冰下基地的寿命恐怕也不会超过二十年。当然,这个情况我是不可能告诉任何人的,更不会告诉任何人我将在基地的控制电脑中植入病毒,一旦发作会强行烧毁基地中所有的发电设备,并给蓄电池组放电。在南极那样的地区,即时夏季气温也要达到零下,整个基地又都是在冰下,一旦断电,温度便会急剧下降。根据我的设计,基地在冰面三百米以下,所有的进出通道都由电动控制的隔热门控制,断电后所有的门将无法开启,整个基地里的人很快便会因为寒冷而死去。
  这个计划可以实施的基础是建设基地所需要的关键设备全部是由我提供图纸委托生产,例如大型发电机组,各种环境控制设备等,其他设备才可以直接采购。至于前期建设需要的关键材料,我的那个半导体制冷器工厂经过一次扩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