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不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唐不演义-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失败的枭雄渐渐被遗忘,而胜利者可以书写他们的故事。这一次,李世民用了一个全新的方式。

此战过后,在唐军中流传开了一首歌曲,据说是军人自已填词的,描写了李世民大战宋金刚的故事。曲名叫《秦王破阵乐》。

数年以后,这首曲经过重加工,整编,成了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

一百年后,唐玄宗亲自谱曲,杨玉环倾情演出而成《霓裳羽衣舞》。

这是唐朝最负盛名的两支大曲。一个刚烈英武,一个奢华壮丽;一个气势磅礴,一个姿态万千;一个金戈铁马,一个清平祥和。

这该是大唐最美的两面。

第二篇 李唐天下 第三章 三国杀

禅让

王世充准备当皇帝了。

上朝的时候,王世充经常用异样的眼神打量着上面的杨侗。这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是洛阳城内名义上的主人,他有着别人无可企及的尊贵身份和主宰他人命运的权力。

为什么他可以拥有一切?

王世充经常在想这个问题,也许因为他是杨广的孙子吧。但杨广都已经死了,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是的,杨侗,你的爷爷已经死了,你怎么可以凭自己的杨姓就安然坐在上面,享受着我浴血得来的一切?把你的皇位交给我,那个位置并不适合你,那是统领天下的人坐的位置,只有实力最强的人才能够坐在那里。

每次转身离开的时候,王世充都想下一次进宫就好好跟杨侗谈一谈换班的事情。

很快,王世充决定打死也不进宫。

有一次,王世充到宫里吃了一顿饭,杨侗请客。吃完饭回到家后,王世充就开始吐。

那时候各种毒大米地沟油尚未得到普及,食品还多是绿色纯天然的,一般不容易吃坏肚子,何况是宫里的特供。吃这样的东西都吐那只能说明有人往菜里放化学添加物了。

想到这里,王世充冒出一身冷汗,本来王世充一直在装忠臣,认了杨侗的娘为干娘,常常进宫表忠心,准备就算坑娘坑兄弟也慢慢来,现在看来,自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再装下去,就有点不诚恳了。

现在,露出你最狂野的欲望吧,向你窥伺的无上至尊之位迈进。

此时,王世充官居太尉,要实现从太尉到皇帝的跨越式发展,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毕竟这不是在梁山,要在梁山,只搞一个酒会,然后大喝一声,掀翻桌子,砍倒老大,从血泊中扶起头把交椅,把自己的屁股放上去即可。

这种粗暴式山寨范儿是不适合朝廷换届的,毕竟山寨不求传二代,可皇位是要千秋万代的,要是一开头就血腥了,以后说起来不好听。

总而言之,王世充要想漂亮堂皇地登上皇位,他需要搞一个活动:禅让。

禅让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尧、舜、禹、王莽、曹丕们都是这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据他们称,自己的前任认为他们道德高尚,能力突出,人气高涨,民心所向,于是心甘情愿把帝位交给他们。

而前辈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想顺利完成禅让,必须狠抓两点:上天的旨意(也就是祥瑞)以及人民群众的呼声(舆论)。

这一天,王世充又来找杨侗了,他本人没来,来的是他的随从。

王世充给杨侗送来了宝剑跟一个印。杨侗收下这些东西,然后望着随从,他相信王世充不会没事跑来送一把破剑。

果然,随从堆着笑脸,向杨侗报告了一件喜事。

最近洛河的水清了许多。

什么?

洛河的水清了许多!

随从就在这里打住,但杨侗马上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在古代人看来,河水清不清跟环保排污没有太大的关系,河水清跟政治是否清明有很大关系。

王世充,你是想说洛河水因你的贤明而变清吧。

杨侗有些慌乱,他茫然地朝殿外望去。在大殿飞檐间,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悲惨的未来。

可见他的精神处在了紧绷的边缘,时刻准备倾听王世充给他敲的边鼓。可突然听到一个消息,王世充拉着队伍,出洛阳进攻唐朝的城池去了。

难道王太尉准备痛改前非,做一个忠臣?

指望王世充突然端正思想是不现实的,事实上,这是一次旅游会议,议题是讨论改天换地的可行性以及操作方案。考虑到在洛阳城内开这样的会议有些招摇,王世充特地组织了这次旅游。

在这次旅游当中,王世充找到了附己者,当然,对于表示这样干不合适的同志,王世充认真听取了他的意见,认同对方说得对,自己一定慎重考虑。没多久,提过反对意见的人就被调离本职岗位,送到外围打仗去了。

团结了同志,统一了认识的王世充回到洛阳城,接下来当然是狠抓落实会议精神。

王世充的第二波攻击马上就来了。

这一回上阵的不是连名字都没留下的使者,纳言段达亲自披舌上阵,向杨侗陛下汇报工作,并提出了一个请求:

鉴于王世充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德高望重,请求陛下加王太尉九锡。

所谓九锡,是指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九种礼器,这些礼器通常是皇帝专用。特殊情况下,才会赏赐给大臣,曹操、王莽、司马昭等人曾经就是九锡的固定用户。

杨侗自然明白赐九锡意味着什么,于是,他马上否决了这个提议,表示王世充刚拜太尉,马上就加九锡有点操之过急,还是以后再说。

官位批发商不同意,事情也就算完了,但段达是个负责任的人。

段达向前一步,说出了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

“太尉欲之!”

你给最好,不给也得给,因为王世充要。

杨侗的双手颤抖,他握紧双拳,努力克制着不让自己拍案而起,许久之后,杨侗从齿间挤出了他的答复:

“随便你们怎么办!”

笑意在王世充的脸上荡漾开来。他很快成为了相国、郑王。朝着帝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到了此时,该搞点封建迷信了。

东都的一个叫桓法嗣的道士献了一本叫《孔子闭房记》的书。据说孔子先生在教书育人之余,把自己关在房里写了一本预言类的书,还是图文并茂版的。孔子他老人家到底有没有写过这本书就不知道了,但显然孔子老师的名号还是管用的。在推背图出来以前,此书一直占据预言类销售排行第一,论文引证量第一位。

大概是因为泄露天机太多,此书被列为禁书,桓道长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本,还发现里面有一幅画。

这幅画里有一个人拿着一根杆子赶羊,经过解读,羊者,隋杨也,一根杆子,就是王字,王在羊后,显然,孔老师这是告诉我们,王世充将代隋称帝。

在将孔子请出来背书后,桓老道又经过研究,发现另一位圣人庄子写过《人间世》、《德充符》,上篇有世字,下篇有充字。

这正是王相国您的名字啊!

呜呼哀哉,当年庄子宁愿住破巷子,编草鞋过日子也不愿出来当官。却没想到被徒子徒孙抬出来为王世充开道。要是庄子泉下有知,只怕要气活过来清理门户。

桓法嗣为王世充称帝找到了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在桓道长的带领下,洛阳城内掀起了一股寻找天意的热潮,通过对星星运动轨迹、野鸟活动、野兽出没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大家都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

王世充再不称帝,就是逆天而行。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步了。

杨侗该写一个让位的文件。

最后这一步碰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杨侗不配合。

在听到百官要求他写禅让书时,杨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当场表示王世充要么老老实实做他的臣子,要么弑君夺位。

王世充,你想要我的帝位吗?那就踩着我的尸体前进吧!

事情搞到这一步实在有点难堪,接下来,杨侗很快发现自己出不了大门了。而他在房里绝望得踱步时,以他的名义写就的禅让书送到了王世充的面前。

如果王相国一看,马上笑哈哈表示兄弟你这么客气把帝位让给我,我就却之不恭了。那说明,王世充外行了。

王世充马上板起了脸,义正词严表示自己何德何能接受圣上的让位,这个禅让书还请还给圣上。

当然,让位书又送了过来,“杨侗”十分诚恳地劝王世充担起重任来。王世充原封不动,又送了回去。

如此反复三次,这个动作叫三让。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明明喊着抢着要当皇帝,还让来让去,多浪费资源。有这个困惑的人大概是不了解中国历史。在中国,越是假的东西,越要办得像那么一回事。

三让之后,公元619年的四月初七,王世充进宫,正式称帝,国号郑。

王世充终于坐上了杨侗的位子,他望着臣服在自己膝下的百官,心中涌起强烈的满足感。

这都是我应得的,经过禅让,我已经正式成为了一位帝王。现在,还有人来质疑吗?

的确,中国的改朝换代者常用禅让来完成夺位的流程,比如李渊就是这么干的,但禅让说到底,只是一种形式,形式决定不了实质,走完禅让的流程,只不过刚迈出了成为帝王的第一步。

伟大的先贤孟子曾经专门就禅让发表过论文,在文章里,他指出,真正能将天下禅让给人的,不是前任君王,也不是老天,而是天下人。这便是孟子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君权民授。

皇帝不是谁都可以当的

这一天,王世充的儿子王玄恕出门了,迈出大门时,手上拎了一块腊肉。

王公子准备去拜师,他找的师傅是国子助教陆德明。

这位陆德明是教育界的老前辈了,专门给高干子弟上课,陈朝的著名亡国皇帝陈叔宝,以及杨侗在当皇帝之前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王世充当上了皇帝,他的儿子当然应该由陆老师来教。

到了陆德明的家门口,王公子被告知,陆老师生病了,还请改日再来。

改日,腊肉都臭了,王公子不走,表示今天一定要见到老师,行过礼,定下师生名分。

门人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但最终没有坚持,让王公子进去了。

陆老师诚不欺我,果然生病了,此时,还躺在床上。

装病这一招也太老套了吧。

王公子决定霸王硬上弓,径直走到床前,推金山,倒玉柱,扑通一声跪在了床边,准备趁陆老师身体虚,就此拜师。

正要行礼,王公子的眉头皱了起来,然后屏住了呼吸,慌不迭地从床边站了起来,掩鼻转身逃之夭夭。

陆老师大便失禁了。

在这之前,陆德明吃了一些巴豆,现在来看,巴豆的质量很好。

王公子从此有了心理阴影,再没来拜师,顺便提一句,陆德明后来成为了唐朝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

看来,知识界是不买王世充的账了,但王世充面对的挑战不仅如此,很快,他听到一个让他愤怒的消息。

礼部尚书裴仁基准备造他的反。

战胜李密后,王世充接收了不少瓦岗军的大将,裴仁基就是其一。对于裴仁基这样的原隋朝大将,王世充采取了一手重用,一手防范的策略。现在看来,这个策略失效了。

裴仁基准备模仿专诸,在给王世充上菜之时,拿把匕首劫持王世充,然后他的万人敌儿裴行俨率兵接应,复立杨侗。

收到消息后,王世充先下手为强,抓住裴仁基父子,直接送到了刑场。

此事过后,王世充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最后他认定这些人之所以反抗自己,都是因为杨侗还在。

于是,杨侗倒霉了,王世充可能记着以前中了杨侗的毒,专门回请杨侗喝酒,奇怪的是,杨侗服毒之后,竟然没死,最后还是绳子靠谱。也就是说,杨侗被执行了两次死刑。实在是个倒霉孩子。

在死之前,杨侗继承他爷爷高标准的要求,弄了一把琴,焚了香,并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皇家遗言。

愿自今以往,不复生帝王家!

但凡江湖好汉上刑场,多放下豪言,二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而帝王家的多祈求下辈子换一个活法。个中差异,实在让人费解。

杀了杨侗,王世充松了一口气,隋朝的根已经被我断了,你们就老老实实跟着我干吧。

事实证明,王世充还是抓错了方向,杨侗并不是他的竞争对手。杀了杨侗,也无法留住人心。

王世充再一次听到人才跑路的消息,这个消息差点让他暴跳如雷。

罗士信跑了。

谁跑,罗士信也不应该跑!

罗士信并不是主动前来投靠的,他是被俘的,抓住罗士信后,王世信亲自给对方松绑,给他安排了工作,为了拉拢对方,王世充跟罗士信食同桌,睡同屋。牺牲不可谓不大。

王世充大概想模仿当年刘备与张飞关羽食则同桌,卧则同寝的典故,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看来,同床也不管用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

王世充又开始了检讨,经过回忆,他终于想起来了,前些日子,他下令罗士信将自己的一匹骏马交出来,然后分配给了自己的一位侄子。

因为一匹马至于背叛我吗?

事实上,罗士信叛逃不仅仅是一匹马的事,真正的原因是裴仁基的死。

罗士信跟裴仁基是朋友。在张须陀死后,罗士信投靠过裴仁基,他们关系不错。这也是秦叔宝跟程咬金投唐后,罗士信没有一起走的原因。

现在裴仁基死了,洛阳城里已经没有朋友,还留着有什么意思。

王世充出离愤怒了。

为什么这些人都要背叛我?我已经成为九五之尊,我可以给他们官位,可以给他们前途,为什么他们依然选择叛逃?

掌控权力的人不是拥有一切吗?为什么他们不肯追随于我?

我对他们推心置腹,为什么依然无法得到他们的心?

好吧,既然这一切都是徒劳的,那我就换一种方式吧。

王世充终于决定脱掉自己的伪装,说实话,老是装另一个人是件很辛苦的事,而且装的还是道德标兵。

为了防止跑路事件再次发生,王世充启用了连坐机制,一人逃跑,全家就戮,要是全家都逃了呢,那对不起,只好拿你的邻居开刀了,若对王世充有什么不满的,全家老少将获得宫城单程游,大将出征,家属全部也入住宫城。据记载,因为宫城入住条件十分宽松,前前后后,入宫居住的达万人。这是据我所知的史上最大监狱了。

王世充终于回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