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本草纲目-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释名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1、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和生姜四两,捣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发病日五更饮服即可止疟 ,未止再服。
2、寒热痰嗽。初起时烧姜一块含咽。
3、霍乱转筋,入腹欲死。用生姜三两,捣烂,加酒一升煮取三两,沸后服,同时以姜捣烂贴痛处。
4、胸胁满痛(心胸、胁下,硬痛胀满)。用闰姜一斤,捣渣留汁,把渣炒热,包布中熨痛处。渣冷则加汁再次炒热,继续推熨。
5、大便不通。把生姜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条,涂盐插入肛门内即可通便。
6、湿热发黄。肜生姜随时擦身,加茵陈蒿擦,更好。
7、满口烂疮。用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或用生姜研末搽疮亦可。
8、牙齿疼痛。用老生姜瓦焙,加枯矾末擦痛处。
9、中药毒。用生姜汁可解。
10、刀斧伤。用生姜嚼烂敷伤处。
11、闪扭手足。用生姜、葱白捣烂后和面炒热敷患处。
12、跌打损伤。用姜汁和酒调生面敷贴。
13、腋下狐臭。用姜汁涂搽,可断根。
14、赤白癜风。用生姜频擦。
15、两耳冻疮。用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搽。
16、诸毒痔漏,久不结痂。用生姜连皮切成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敷患处。

附方

 
干姜

释名白姜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1、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2、头晕吐逆。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有 效。
3、水泻。用干姜(炮)研为末,稀饭送服二钱即愈。
4、血痢。用士姜烧存性,放冷,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极效。
5、脾寒疟疾。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又方:干姜炒黑为末临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三钱。
6、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一天服三至五次。禁食葱面油腥。有特效。
7、吐血不止。用干姜为末,童便调服。
8、赤眼涩痛。用白姜末,水调贴足心。
9、牙痛。用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敷搽患处。
10、痈疽初起。用干姜一两炒紫,研为末,醋调敷痈四周,留头。
11、瘰疬不收。用干姜为末,加姜汁调成糊,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放药。追脓尽生肉合口,即可停药。如仍不俣,加葱白汁调大黄涂搽好愈。

附方生姜是姜的新鲜根茎,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干姜经过炮制,炒成外观黑色、内部老黄色,即为炮姜。

 
胡荽

释名香荽、胡菜、 荽。

气味(根、叶)辛、温、微毒。
(子)辛、酸、平、无毒。

主治1、痘疹不快。和胡荽二两,切碎,放入两碗酒中煎沸,盖严勿令漏气。待冷定后,去渣,含酒轻喷病孩颈背直至两足,勿喷头面。用命名痘疹发出。
2、孩子丹。用胡荽捣汁涂搽。
3、产后无乳。用干胡荽煎汤饮服。
4、小便不通。用胡荽二两、葵根一把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再加滑石末一两,分三、四次服下。
5、肛门脱出。用胡荽一升切碎,烧烟熏患处即入。
6、蛇虫螫伤。用胡荽苗、合口椒等分,捣烂涂搽。
7、痢及泻血。用胡荽子一合,炒过,捣为末。每服二钱。赤痢以砂糖水送下,白痢以姜汤送下,泻血以开水送下。一天服药二次。
8、痔痛。以胡荽了炒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数服见效。
9、牙齿疼痛。用胡荽子五升,加水五升煮取一升,含漱。

附方

 
水芹

释名芹菜、水英、楚葵。

气味(茎)甘、平、无毒。

主治1、小儿吐泻有芹菜切细,煮汁饮服。
2、小便淋痛。用水芹菜(有白根者)去叶,捣取汁,水冲服。
3、小便出血。有水芹捣汁,一天服六、七合。

附方

  茴香                                 

释名茴香、八角珠。

气味(子)辛、平、无毒。

主治1、大小便闭,鼓胀气促。用八角茴香七个、大麻半两,共研为末,加生葱白三至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下。一天服一次。
2、小便频数。把茴香(不定量)掏净,加少量盐,炒研为末,炙糯米糕蘸食。
3、肾虚腰痛。用茴香炒过,研细,切开猪肾,掺末入内,裹湿纸中煨熟,空心服,盐酒送下。
4、疝气。用茴香炒过,分作二包,交替熨患处。
5、胁下刺痛。用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盐酒调服。
6、蛇咬久溃。有茴香捣成末敷涂。

附方

菠菜                                 

释名菠菜、波斯草、赤根菜。

气味(菜、根)甘、冷、滑、无毒。

主治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附方荠菜

释名护生草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利肝和中,明目益胃。根叶烧灰,治赤白痢,极效。

附方菥

释名大荠、大蕺、马辛。

气味(苗)甘、平、无毒。
(子)辛、微温、无毒。

主治和中益气,利肝明目。

附方 
鸡肠草

释名

气味微辛、苦、平、无毒。

主治1、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
2、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
3、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天擦三次。此方名“祛痛散”。
4、头疮。用鸡肠草烧灰,和盐涂搽。
5、漆疮发痒。用鸡肠草捣烂涂搽。

附方苜蓿

释名木粟、光风草。

气味苦、平、涩、无毒。

主治脾胃间邪热气、小肠各种热毒。用根捣汁煎饮,可治沙石淋痛。

附方苋

释名

气味(菜)甘、冷利、无毒。
(苋实)甘、寒、无毒。

主治产后下痢,蛇虫螫伤,漆疮搔痒等。苋实治翳、明目、利大小便。根晒干,烧存性,研末治牙痛。

附方马齿苋

释名马苋、五行草、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

气味酸、寒、无毒。

主治1、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用马齿苋和少量粳米 、酱汁煮食。
2、产后虚汗。用马齿苋研汁三全服。如无新鲜者,以干者煮汁亦可。
3、产后血痢,小便不爱,脐腹疼痛。用生马齿苋菜捣汁三合,煎开,加蜜一合调服。
4、肛门肿痛。用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 。一天二次,有效。
5、赤白逅眄。用马齿苋捣汁三合,倒入温热一两枚鸡蛋白中,乘微温一次服下。一 般服两次见效。
6、腹中白虫。用马齿苋煮水一碗,和盐醋空腹吃下。不久有白虫排出。
7、风齿肿痛。用马齿苋一把,嚼汁浸患处,肿即消退。
8、耳内外恶疮。用黄蘖半两、干马齿苋一两,共 研为末敷涂。
9、小儿脐疮。用马齿苋烧过,研末敷涂。
10、疔疮肿毒。有马齿苋二分、石灰三分,共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敷涂。
11、积年恶疮。用马齿苋捣烂封住,或取汗煎浓敷涂。

附方马齿苋所主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肿之功,但现在本品已成为治菌痢的要药。近年来,又用以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病。此外本品还有利尿的作用。苦菜

释名名荼、苦苣、苦荬、游冬、褊巨、老鹳菜、天香菜。

气味(菜 )苦、寒、无 毒。

主治1、血淋、尿血。用苦荬一把,加酒、水各半煎服。
2、喉痹。用若荬捣汁半碗,加开水泡灯心取汁半碗,调匀服。
3、对口恶疮。用苦荬捣汁一碗,加姜汁一匙,酒送服。同时以药渣敷沧一、二次,即愈。
4、赤白痢。用苦荬根煮服。 

附方莴苣

释名莴菜、千金菜

气味(菜)苦、冷、微毒。

主治1、乳汁不有。用莴苣菜煎酒服。又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
2、小便不通。用莴苣菜 捣烂,或用莴苣子捣成饼,贴脐中即通。
3、百虫入耳。用莴苣捣汁滴入,虫自出。
4、腰部闪伤。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各半两,共 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一丸,热酒送下。
5、阴囊肿。用莴苣子一合,捣成末,加水一碗煮开五次。

附方翻白草

释名鸡腿根、天藕。

气味(根)甘、微苦、平、无毒。

主治1、崩中下血。用鸡腿根一两,捣碎,加酒二碗煎成一碗服。
2、吐血。用翻白草五、七根,切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空心服。
3、疟疾寒热。用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
4、无名肿毒。治方同上。
5、疔疮初起(不拘已成未成)。用翻白草十根,酒煎服,出汗即愈。
6、浑身疥癞。夏季采翻白草,每服一把煎水洗浴。

附方蒲公英

释名  耨草、金簪草、黄花地丁。

气味(苗)甘、平、无毒。

主治1、乳痈红肿。用蒲公英一两,一起捣烂,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饭前服。
2、疳疮疔毒。用蒲公项捣烂敷涂,同时又捣汁和酒煎服。

附方蒲公项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过去多用以治疗乳痈及疮肿等,近年临床实践上还用本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痰热、喉痛、小便热淋、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等病。蕺

释名   菜、鱼腥草。

气味(叶)辛、微温、有小毒。

主治1、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
2、痔疮肿痛。用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 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
3、疔疮作痛。用鱼腥草捣烂敷上。初敷一段时间,会感觉疼痛,须忍住,不可去药。痛后一、二日即愈。
4、小儿脱肛。先以朴硝水洗 过患处,然后把鱼腥 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
5、虫牙痛。用鱼腥 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 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须轮流换塞,否则有损听觉。
6、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起捣烂敷涂。

附方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用,是治痈肿的要药。近年临床上又用它来治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尿路感染等疾患,颇有疗效。 蕨

释名

气味(萁、根)甘、寒、滑、无毒。

主治去暴热,利水道。用根烧灰油调,可治蛇虫伤。

附方薇

释名垂水、野豌豆、大巢菜。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1、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附方翘摇

释名摇车、野蚕豆、小巢菜。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利五脏、明耳目、去热风、止热疟、活血平胃。

附方鹿藿

释名鹿豆、劳豆、野绿豆。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肠痈、瘰疬。

附方藜 

释名莱、红心灰蓼   、鹤顶草、胭指菜。

气味(叶)甘、平、微毒。

主治叶捣烂涂诸虫伤,治白癜风;茎烧灰,加水煎膏,点赘疣黑子,蚀恶肉。

附方芋

释名土芝、蹲  。

气味(芋子)辛、平、滑、有小毒。
(叶、茎)辛、冷、滑、无毒。

主治芋子宽肠胃、疗烦热、破宿血、去死肌。茎、叶敷疮肿、治蛇虫咬伤。

附方薯蓣

释名薯  ,土薯、山薯、山芋、山药、玉延。

气味(根)甘、温、平、无毒。

主治1、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关定。一天服二次。
2、禁口痢。治方同上。
3、小便数多。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4、痰风喘急。用生薯蓣(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北热一次饮服。
5、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
6、湿热虚泄。用薯蓣、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
7、肿毒初起。用带泥的薯蓣、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过,研细敷涂即散。
8、手足冻疮。有薯蓣一截,磨泥敷上。

附方甘薯

释名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

附方百合

释名藩、强瞿、蒜脑薯。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1、面合病(伤寒病之后坐卧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如已发汗用百合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另用知母三两,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百合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分次服。此方名“百合知母汤”。如已吐过,则用百全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鸡蛋白一个,分两次服。此方名“百合鸡子汤”。如已泻过,则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另用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加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是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此方名“百合代赭汤”。如未经汗、吞、下,则用百合枚,水泡一领先,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以生地黄汁一升,令两汁合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此方名“百合地黄汤”。如病已变成消渴,则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取汗温洗病人,洗毕 ,令病人吃白汤饼。如病已变成热症,则用百合一两、滑石三两,共研为末,水冲一匙,微泻即见药效。如病已变成腹满作痛,则用百合炒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2、肺脏   热。烦闷咳嗽。用新百合四两,加蜜蒸软,时时含一片吞津。
3、肺病吐血。用新百合捣汁,水送服。煮百合吃亦可。
4、风疹流走。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液四分,捣和敷贴。
5、疮肿不穿。用野百合同盐捣泥敷涂。
6、天泡疮。用生百合捣涂,二、二日即安。或用百合花晒干为末,调菜油涂搽亦有效。
7、肠风下血。有百合子,酒炒微赤,研为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