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儿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你儿子-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装修的时候,杨树林和杨帆就风格问题产生了分歧。其实也算不上装修,就是刷墙,铺上地砖,买了点儿家具,但是在这些东西颜色、图案的选择上,两人没能达成一致。杨帆觉得杨树林挑的太怯,杨树林觉得杨帆选的太轻佻,都不肯让步,导致装修迟迟没有开工,别人都要入住了,他们还在为到底谁的审美正确而争论。直到再不开始装修等平房拆了就没地儿住了的时候,两人才协调好:自己的屋按自己的想法弄,客厅折中。搬进去后,杨帆同学来玩,看三个屋三个样儿,便说,我怎么觉得这不是一个家庭啊,而是三个。

家是搬家公司帮着搬的,杨树林和杨帆指挥调度。那天突然下起太阳雨,当时东西正堆在楼下,为了不把电脑淋着,杨帆也动起手来。杨树林被杨帆的行为感染,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了,同时为了表现自己并不老——之前搬家工人对杨树林说,老师傅您歇着,我们来——杨树林撸胳膊挽袖子,猫下腰,抬起一箱子书就要往楼上搬,只听身上嘎巴一声,杨树林哎呦一声,又放下箱子。工人问,怎么了老师傅。

杨树林说,腰闪了。

杨帆说,净逞能。然后搬起杨树林放下的箱子上了楼。

杨树林觉得别人都在忙乎,自己什么也不干实在说不过去,刚搬点儿东西还把腰闪了,会不会在别人眼中显得很废物,为了改变留给别人的这种印象,杨树林拎起一个板凳,另一只手按着腰,艰难地上了楼。

家搬完了,工人走了,雨也停了。暂时还开不了火,杨树林要带杨帆下楼吃饭。

杨帆说,你那腰行吗。

杨树林说,怎么不行,刚才我还往楼上搬东西呢。

杨帆心想,您搬的那也叫东西。

两人下楼找饭馆。因为是新小区,周围的路还没修好,都是土路,下完雨就成泥路了,不好过。正好有几截电线杆躺在泥里,杨帆踩着走过去,如履平地。杨树林觉得自己也行,也在上面走,头两步还像走路,后面就成了走钢索,摇摇晃晃,小心翼翼,特别是走到电线杆细的那头的时候,还展开双臂保持平衡,杨帆在一旁无奈地看着。走到两截电线杆交界处的时候,走不过去了,得蹦,杨树林微蹲下身,卯足劲,腾空而起,瞬间便落了地,没蹦好,踩在泥里。杨帆看了摇了摇头。杨树林站在泥里说,早知道这样,我就直接在下面走了。

从泥里走出来,杨树林在路边捡了一根棍,坐在马路牙子上刮鞋底的泥,杨帆在一旁等着。刮完杨树林说,行了,走吧。走了几步,杨树林说,没有泥,轻盈多了。

两人走了半天,没找着吃饭的地方。杨帆向一个头发有点儿花白的人打听路:大爷儿,问一下,哪有饭馆啊。

老头指着一个方向比划了半天,杨帆没听明白,杨树林过来说,大爷儿,您再说一遍。

老头一愣,看了看眼前的两个人,看不出是哥俩。

老头又比划了一遍,杨树林似懂非懂,说了一句:谢谢您啊,大爷儿。然后带着杨帆走了。

杨帆问杨树林,你是不是觉得你还很年轻啊。

杨树林说,怎么了。

杨帆说,你管他叫大爷儿,人家比你大不了几岁。

杨树林说,他看上去都快成老头了。

杨帆说,你俩看上去差不多。

杨树林说,是吗,我看上去有那么老吗。

杨帆说,你不会认为你们还是两代人吧。

杨树林听了很受打击,难道自己真的那么老了吗,刚才那个人背都有点儿驼了,脸上也有老年斑了,头发从远处看都是灰色的了,曾几何时,自己还年少轻狂,意气风发,浑身坚硬,现在却被儿子说成和他差不多,唉,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岁月不饶人啊。

杨树林捏了捏自己的胳膊,果然没以前硬了。这个发现让他很伤感。

吃饭的时候,杨树林看着杨帆吃完一碗米饭又要了一碗,而自己才吃一碗,很不甘心,于是也要了一碗,可是实在吃不下去了,松了一圈皮带,不管用。杨树林想,廉颇老矣,果然不能饭矣。

从饭馆出来,太阳暴晒,街上巨热。杨帆要吃冰棍,问杨树林吃不吃。杨树林本来不想吃,为了表现自己和杨帆这个岁数的人一样,也吃了一根。两人一人举着一根雪人,边走边吃。杨帆几口吃完了,杨树林嫌凉,吃得慢,被太阳一晒,雪人成了残疾人,流了一手粘汤儿。杨树林去舔,但是舔的速度没有化的快,手上越来越黏糊。杨帆实在看不过去,说,吃根冰棍磨磨叽叽的,跟个老头儿似的。说完杨帆觉得不妥,杨树林差不多已经是老头了,本体喻体不能是一样的。

搬进来后,杨树林要把电视放在客厅,杨帆没让,说杨树林看电视的时候声音太大,吵,让他放卧室,两人的卧室中间隔着客厅。杨树林说声音不大我听不见,杨帆想,这可能也是杨树林开始衰老的标志,耳背。

电视需要重新搜一遍台,杨树林不会,让杨帆搜。杨帆搜好了,没过两天,一些频道没了,杨树林又让杨帆调,过了没几天,调好的频道又没了。居委会对此的解释是,新小区,信号不稳定。杨树林又让杨帆调,杨帆觉得不能这么下去,必须让杨树林独立,要不然他就像一个不会穿衣服不会吃饭的孩子,老得让家长伺候,于是教他怎么调,告诉他遥控器上按哪个键是手动搜台,哪个键是自动搜台,哪个键是微调,但是杨树林就是学不会。杨帆说算了,以后还是我调吧,心想,孩子学不会穿衣吃饭也没办法,家长受点儿累,自认倒霉吧。可是杨树林看电视心切,有时候足球比赛看着看着突然变成一片雪花,他就着急,自己瞎调,经常把有信号的台调没了,加大了杨帆的工作量。杨帆说,等我回来调不行吗,你就那么着急。杨树林说,你不知道看一半没影儿了有多难受,就跟吃不饱饭似的,还不如不吃。杨帆说,可是调你也调不出来,还把别的台调乱了,下回再这样我就不管了。杨帆费半天劲给调好了。可是下次再回家的时候,台还是乱的。杨树林说,没办法啊,实在是太想看了。杨帆说,我说了,再这样我就不管了。说完进了自己屋玩电脑。等再出来的时候,见杨树林正笨拙地调着台,头上都冒汗了。调了半天,还是调不出来,杨树林放弃了,把遥控器扔在一边,去洗脸刷牙准备睡觉。杨帆拿起遥控器,趁他洗漱的功夫儿,调好了电视。杨树林进来一看,电视上有影儿了,便说了一句自以为幽默并能调节气氛的话:到底是大学生啊。

杨帆下次再回家的时候,杨树林正躺床上看书,说,你回来得太及时了。杨帆说,台又没了吧。杨树林说,现在频道多了,精神生活丰富了,也挺麻烦的。

幸好没过多久小区的电视信号稳定了,杨帆不用每到周末的时候就得回趟家了。

大四毕业前,学校和电台做一期关于毕业生的节目,杨帆被同学拉去参加。节目内容就是主持人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互动,问一些诸如理想、职业方向、是否考研、是否出国这类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大学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哪些人给了你们较大的影响。有人说是霍金,自己日后也要投身于科学研究中,有人说是李嘉诚,自己的理想也是成为大款,有人说是学校的某个讲师,因为受女生喜爱,所以他要考研,争取留校任教。轮到杨帆,杨帆想,年轻的时候还受点儿港台文化和歌手影星的影响,现在觉得那帮人真就那么回事儿,教授大款科学家他觉得没什么的,仔细想了想,好像除了杨树林,想不出别的人了,于是杨帆说,我爸。主持人问为什么,杨帆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觉得如果非选一个人的话,只能是杨树林,并不是因为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或者被他的某种品质所感染,相反,杨帆厌恶他的很多做法和习惯,但是,两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自己身上多少都会留下一些对方的印记,比如杨树林一直对当官的很有看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杨帆也对领导有了一种排斥。杨帆觉得杨树林像一块磁铁,自己像一块铁,在一块久了,虽然没有变成磁铁,但也有了磁性。主持人又问,你父亲做的哪些事情影响了你。杨帆开始回忆,在这一瞬间,他想到了很多往事,从幼儿园——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有记忆的——到现在,甚至到今天上午杨树林打电话问他工作找的怎么样了,杨树林的音容笑貌浮现在他眼前,想到这里,杨帆声音哽咽了,他说,我想不起来了,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主持人说,能不能说一说你和父亲一起生活时的情景,让我们感受一下那些温馨的场面。说着把麦克风往杨帆跟前推了推。这个动作将杨帆积累起来的感情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他觉得众人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包括现场的参与者,还有将来听这个节目的观众,于是对杨树林的那种微妙的感情莫名其妙地被释放,眼泪溢了出来,在眼眶里打转。这似乎是主持人想要的效果,本着对节目质量负责的敬业精神,主持人觉得应该让杨帆的眼泪掉下来,于是深情起来、似乎和杨帆的心贴在一起,循循善诱:看来这位同学和父亲的感情很深厚,那么,你能不能对父亲讲几句话,或许你的父亲会收听这个节目。

一想到杨树林会听,杨帆积累起来的感情顿时烟消云散,眼泪又像撒在海绵上的水,瞬间就不见了。

主持人显然很失望,见杨帆的状态也不像能回到刚才的那样了,便不再继续,开始说节目结束语。

离开电台前,杨帆特意询问了节目播出时间。到了播出那天,杨帆回了家,将杨树林的半导体藏了起来,直到该节目重播也结束了,才拿出来。

毕业典礼那天,很多学生叫来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当然也有人出于这种目的:让你们看看,给我交的学费没白花。他们和家长站在草坪上,站在礼堂前,站在教学楼前,站在宿舍楼前,站在操场前,凡是能站人的地方,差不多都站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那照相。

杨树林没有叫杨树林来,他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无非就是宿舍不让住了,每天不用再去课堂上答到了,杨帆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管这叫里程碑,还全家总动员,选个有纪念意义的或者是有点儿风景的地方,特正式地站在相机前,挺事儿的,而且一些男生还和父母做出亲热状,太傻了,都二十多岁了,也好意思。

很多学生家长开着自家车或者单位的车来帮孩子拉行礼,杨树林问杨帆,用我骑自行车帮你拉点儿东西回来吗。杨帆没用,自己找了一辆黑面包,把四年下来还有保留价值的东西拉回家。

杨帆大包小包地进了门,杨树林说,回来了?杨帆说,回来了。杨树林说,这回就在家住了吧。杨帆说,嗯。透着一股无奈。

第十二章

二OO三年七月,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成倍增长。大学生们发出“毕业了,我们的工作在哪里”的呼喊。年末,全国有一百九十五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和代缴了社会保险费。

杨帆第一天在家睡觉很不适应。虽然床比宿舍的上下铺宽敞,被褥也软和,但是杨帆躺在上面很陌生,臭脚丫子味儿没了,夜谈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杨树林的唠叨:早睡早起身体好。

早上,杨树林趿拉着拖鞋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杨帆被吵醒,用枕巾盖住耳朵继续睡,刚有睡意,杨树林就来敲门,让杨帆起来吃早点。杨帆不吃,要再睡会儿。杨树林说,别睡了,困了中午再睡,作息得有规律。杨帆说,我的作息一直很有规律,就是饿了吃困了睡睡够了起,你破坏我的规律我难受,这一天什么事儿也干不了。杨树林不再强求,却把早点端到杨帆屋里,说赶紧吃,哪怕吃完接着睡,要不一会儿豆浆凉了。杨帆说凉就凉吧,豆浆我就爱喝冰镇的。

杨帆没起,躺着接着睡,可是满屋子都是煎鸡蛋味儿,冲淡了睡觉的气氛。杨帆困意全无,只好爬起来吃早点。

吃完早点,杨帆并没有别人那种吃完早点觉得新的一天开始了的生机勃勃的感觉,因为起猛了,整个一天他都很恍惚。杨树林说,调整调整就好了。

自打搬回家住后,杨帆觉得生活很不习惯。原来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现在不行了,一切时间都要以杨树林为准,比如早上八点的时候,肯定已经吃完早饭了,中午十二点的时候,肯定是在吃午饭,晚上七点的时候,肯定已经吃完晚饭了,晚上十一点的时候,杨树林要上床睡觉了,肯定会嘱咐杨帆也早点儿睡,杨帆因为没事儿干,便也就睡了。

杨帆说,我这哪是在家啊,整个儿一坐牢。

半个月下来,杨帆竟然每天能在七点的时候自然醒,中午十二点就饿,晚上十一点就困。

杨帆毕业前没找到工作,他学的是通信工程,上大学那年正好赶上扩招,但是四年后工作单位没扩招,杨帆不想进小公司,大公司又进不去,于是便成为那部分差额。

杨帆觉得不公平,很多同学还不如他呢,有的连毕业证都没有,就是因为父母说了句话,便进大公司了,进去后什么活都不用干,每月好几千挣着,还经常出差,住星级酒店,成天在里面看电视,或者游山玩水,而他的工作却要自己找,一点儿指不上杨树林。

杨帆知道文革时候插队的知青里流传一副对联,上联:老子无能儿务农,下联:老子有能儿返城,横批:比爹。杨帆觉得,只要是在中国,这幅对联放在任何地方和年代都适用。

杨树林也想帮杨帆找份好工作,但苦于没有门路,自己的工作尚且如此,如何帮得上杨帆。

一天杨树林在街上碰到一个插队时的女同学,她父母是高干,所以比杨树林他们早好几年回北京,后来还上了大学,现在在电视台某栏目当主编。杨树林认出了她,她看着杨树林愣了半天才想起来。女同学因为还有事儿,和杨树林闲聊了几句便走了,给杨树林留下一张名片。

杨树林回家后,看见杨帆还在网上投简历,便想起刚才的女同学,不知道她能不能让杨帆去她那工作。

杨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