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666-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辑推理式的谈话,恰恰相反,谈话中稍稍触及丽兹的话题,都与感情变化毫无关系;这些话题易进易出,毫无困难地重回主题;二人到了第二次交谈结束时,承认丽兹不是那种终结友情的复仇女神,那种穿丧服戴黑纱的女人,翅膀上沾满了鲜血,也不是赫卡忒女神——她开始时像个保姆,是孩子的守护者,后来学会了魔法,把自己变成了动物。而是像天使那样巩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帮助他们发现了怀疑的事情,确信了原来不完全确信的一切,就是说,他们都是讲文明的,是能够体验高尚感情的人们,不是两头被枯燥的工作所压抑的沉闷的野兽,恰恰相反,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发现那天夜里自己特别豪爽,豪爽到了这样的程度:如果二人在一起,那一定要出去庆祝一番;二人为自己身上的美德闪光而惊喜,闪光的确持续的时间不久(因为一切美德,除去短暂的确认之时,是没有闪光的,生活在黑洞里,周围有别的居民,其中不乏非常危险的人),没有庆祝和欢乐,二人最后不言而喻地相约建立永恒的友谊;挂上电话后,说定了在每人堆满图书的单元房里,郑重其事地慢慢喝上一杯威士忌,一面看看窗外的夜空,大概在寻找(虽然自己不知道)施瓦本人在寡妇窗外寻找而不得的什么玩意儿。

莫里尼是最后一个了解情况的人,也只能如此,虽然对莫里尼来说,情感数学往往不好使。

在丽兹第一次与让-克劳德上床之前,莫里尼就隐约看出了这种可能性。其根据并非是让-克劳德在丽兹面前的表现,而是丽兹放任的样子,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放任,波德莱尔会称之为“忧郁”,奈瓦尔[41]会称之为“惆怅”;他还发现让-克劳德让那个英国女子处于一种极好的状态,是准备发展进一步亲密关系的。

曼努埃尔的事,莫里尼当然没看出来。丽兹给莫里尼打电话,告诉莫里尼她跟法国人和西班牙人都搞上关系了。这个意大利人吃了一惊(要是丽兹告诉莫里尼她跟让-克劳德、跟伦敦大学一个同事,甚至跟一个学生搞上了,他也许不会吃惊的),但他机警地装做并不惊讶。后来,他试图想像别的事情,但是不成。

莫里尼问丽兹是否幸福。丽兹说是。莫里尼告诉丽兹,他从博希迈尔那里收到一个电子邮件,有新消息。丽兹好像不感兴趣。莫里尼问她是否知道她丈夫的情况。

“是前夫。”丽兹说。

不,她一无所知,虽然有个过去的女友告诉她,她前夫跟一个过去的女友生活在一起。莫里尼问她是不是特别要好的女友。丽兹不明白这问话是什么意思。

“谁过去特别要好?”

莫里尼说:“就是现在跟你前夫生活在一起的那个女人。”

“不是生活在一起,而是养活他。这是有区别的。”

“啊。”莫里尼应了一声“啊”,打算改变话题,可想不出什么内容来。

他怀着恶意想,要不要跟她说说我的病啊。可这话他是绝对说不出口的。

四人中,莫里尼是那段时间第一个阅读墨西哥索诺拉州连续杀人事件消息的人。消息刊登在《宣言报》上,署名的人是一名意大利女记者,她去过墨西哥准备写关于萨帕塔[42]游击队的文章。他觉得这消息好可怕。意大利也有连续杀人事件,但受害者的数字很少超过十人,而墨西哥索诺拉州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一百人。

后来,他想到了《宣言报》的女记者。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她居然到了墨西哥的恰帕斯,那可是位于墨西哥南端的地方啊,后来,她竟然写了索诺拉州的事情;如果他的地理知识没有欺骗他的话,索诺拉州可是在墨西哥的北方啊,是西北方,与美国接壤的边境地区。他想像着女记者乘大巴做长途旅行的情景,从墨西哥联邦区一直到北方荒原。他想像着她在恰帕斯森林一周后疲惫不堪的样子。他想像着她与游击队副司令马科斯交谈的情形。他想像着她在墨西哥首都的活动。也许在那里有什么人会给她讲索诺拉州发生的事情。她没坐飞机返回意大利,而是买了一张长途汽车票,前往索诺拉去了。片刻间,莫里尼强烈地渴望陪伴女记者旅行。

他想,我会爱她到死。一小时后,他已经完全忘记了刚才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丽兹发来了一个电子邮件。他觉得奇怪为什么丽兹给他写邮件,而不是打电话。但一看过邮件,他明白了丽兹需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思想,因此宁可写信。信中,她请他原谅,因为她说他自私、一种具体化为自怨自怜实际上或者想像中不幸的自私。接着,她说,终于(!!)解决了与前夫的纠纷。乌云已经从她的生活里散去。现在她想快活,想唱歌(这是她的原话)。她还说,也许一周前还爱她丈夫,现在可以肯定那段历史终于翻过去了。丽兹断言,怀着焕发的热情,她又集中精力工作了,同时关心那些生活琐事、让人类幸福的家务事。她还说:我希望你、亲爱的有耐心的莫里尼,第一个知道上述情况。

莫里尼连续阅读三遍。他沮丧地想到,丽兹声称的爱情、前夫、与前夫的一切“都翻过去了”,其实,什么也没“翻过去”。

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则相反,没有收到这个意义上的任何知心话。让-克劳德察觉了曼努埃尔没有察觉到的事。从伦敦去巴黎比从巴黎去伦敦的次数要多。丽兹每隔一阵就要带礼物给让-克劳德,有时是一本论文集,有时是一本艺术品目录,都是他从来没看过的展览会上的,甚至是一件衬衫或者一条毛巾,这可是此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其余的一切照旧。做爱,上街共进晚餐,谈论有关阿琴波尔迪的新闻;从来不谈未来的男女关系;每当曼努埃尔这个名字出现的时候(这个名字不露面的情况并不罕见),二人的口气是绝对不偏不倚的,绝对谨慎,尤其是绝对友好。有几个夜晚,二人甚至在搂抱中入睡了,但没做爱;这事让-克劳德肯定她不会跟曼努埃尔这么干的。他错了。丽兹跟曼努埃尔的关系往往就是他跟这个法国人的翻版。

饭菜有区别,巴黎的好一些。在舞台和背景方面,巴黎的比较时尚。语言不同,她跟曼努埃尔大部分时间讲德语;跟让-克劳德大部分时间讲英语。但是,总体来讲,大同小异。自然了,她跟曼努埃尔也有过不做爱的夜晚。

假如丽兹最要好的女友(她没有)问她哪个男友床上功夫好些,她还真不知如何回答。

有时,她想,让-克劳德是个比较讲究质量的情人。有时又想,曼努埃尔更好些。如果我们从外部看这件事,严格地从学术角度看,似乎可以这样说,让-克劳德看的书比曼努埃尔多,后者更相信性交中本能多于智力;西班牙人有不利的一面,就是说,曼努埃尔属于这样一种文化:常常把性欲与世界末日混淆在一起,把色情与“狗改不了吃屎”联系起来;这个错误认识在曼努埃尔的智库中有所表现(他自己由于心不在焉而没有察觉);曼努埃尔第一次阅读萨德侯爵[43]的著作,仅仅是为了抵抗(和反驳)波尔的一篇文章;波尔认为萨德侯爵的《朱斯迪娜》、《闺房哲学》与阿琴波尔迪50年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有内在联系。

反之,让-克劳德在十六岁就阅读了萨德侯爵的大作,早在十八岁就跟大学里的两个女同学三人同居,早在少年时对色情漫画的爱好就把他给改造成了一个成熟、理性、有节制的收藏者:专门收藏17和18世纪的色情文学作品。说得形象一些吧:就是摩涅莫辛涅[44],山中女神、九位缪斯的母亲,眷顾法国人比西班牙人多一些吧。简而言之:让-克劳德可以坚持连续性交六小时(而不射精),因为读书多嘛;而曼努埃尔也能行(射精两次或者三次,累个半死),靠的是情绪,是力气。

既然说到了希腊人,那再说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也不算多余,他俩都以为(以邪恶的方式)自己是尤利西斯[45]的翻版;他俩都把莫里尼看成似乎是尤利西斯的好友——欧律罗库,此人在《奥德赛》中两次立功。一次是由于他小心谨慎而没有变成猪,暗示此人有自我意识、有条不紊地怀疑一切、有老海员那样的鬼心眼。另外一次则相反,讲了一个世俗和亵渎神明的冒险故事:宙斯和另外一位大神在太阳岛上放养了许多母牛,这让欧律罗库垂涎三尺,他机智巧妙地煽动同伴们杀牛过节;这让宙斯和大神万分震怒,大骂欧律罗库假充圣人或者是无神论者或者普罗米修斯分子;大神对欧律罗库的态度、对他关于饥饿的诡辩深恶痛绝,超过了杀牛过节的行动,后来,欧律罗库坐的船沉没了,全体船员遇难;这就是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相信同样会发生在莫里尼身上的事情,当然不是有意识去想,而是在这两位朋友心灵暗处、微观世界里跳动着,以不连贯的确信方式,或者是本能方式,或者微观黑色想法,或者微观象征性的方式显现着。

差不多到了1996年底,莫里尼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丽兹在游泳池里潜水;他和让-克劳德以及曼努埃尔在一张石桌旁边玩纸牌。法国人和西班牙人背对着游泳池,起初像是饭店普通公用的游泳池。玩牌时,莫里尼观看别的桌子、遮阳伞和排在四面的躺椅。远处,有个带深绿色栅栏的公园,好像刚刚下过雨一样闪闪发亮。渐渐地人们撤离了游泳池,消失在这样那样的门里;这些门通向大楼内的宽敞酒吧、单人间、套间;莫里尼想像着那些双人套间一定有美式厨房和卫生间。过了一会儿,外面已经没人了,包括原来看到的那些忙忙碌碌的服务员。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仍然沉迷在牌局里。莫里尼看见让-克劳德手边堆着不少赌场的筹码,此外还有各国的货币,据此,他推测让-克劳德正在赢钱。但是,曼努埃尔脸上没有认输的表情。这时,莫里尼看看自己的牌,发现没的可打。于是,换牌,要了四张牌,放在石桌上,也不翻过来看看,然后有些费力地启动轮椅。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甚至都不问他到哪里去。他转动轮椅向游泳池边滑去。这时,他才发现游泳池如此之大。宽度至少有三百米;莫里尼估计,长度要超过三公里。池水乌黑,有些地方可以看到油斑,好像在码头看到的脏水。四面八方都没有丽兹的身影。莫里尼大叫了一声:

“丽兹!”

莫里尼以为在游泳池的另外一端看到了一个身影,于是,挪动轮椅向那个方向滑去。这段路很长。他回头看了一次,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已经不见了。那片地方已经被雾遮盖。他继续前进。池水似乎正在沿着边缘攀登,好像什么地方正在酝酿风暴,或者更糟糕的事,虽然莫里尼走的地方还很平静、安宁,没有任何风暴来临的前兆。片刻后,迷雾笼罩了莫里尼。起初,他打算继续前进,但后来察觉有和轮椅一道摔到池中的危险,还是不冒险为好。等到眼睛在黑暗中习惯之后,他看见一块岩石,好像池中冒出的一块黑红色礁石。他不觉得奇怪。走近池边,他又大喊了一声“丽兹”,这一次他担心永远见不到她了。只要他轻轻一跳就可以落入池内。这时,他才发现,池子是空的,很有深度,仿佛脚下张开了一道悬崖,底部是因水长锈的黑瓷砖。远处,他看出有个女子的身影(尽管无法肯定)正向岩石边缘走去。莫里尼正准备再喊一次,给那人影打个手势,感觉身后有人。立刻,他确信:一是有坏人;二是坏人希望莫里尼转身看到他的面孔。他小心翼翼地后退,继续走在游泳池边,极力不回头看跟踪他的人,一面寻找可能通向池底的梯子。当然,按照逻辑推理,梯子应该设在一个角落里,可是一直没有梯子;莫里尼滑动了几米,停住,转身,面对那陌生人的脸,克制着恐惧心理,恐惧让他慢慢确信他知道跟踪他的人是谁,那人喷出一股臭气,让莫里尼觉得难以忍受。这时,迷雾中露出了丽兹的面孔。这是个比较年轻的丽兹,大约二十岁,或者更小;她目不转睛和严肃地望着他,迫使莫里尼躲开她的视线。那么,在游泳池底部漫游的人是谁?莫里尼还能看见那人——一个小黑点正准备攀登已经变成一座山的那块岩石;他视线很远,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心里有股深深的无法抑制的悲伤,仿佛看到了他的初恋情人正在迷宫里挣扎。或者仿佛看到了自己,双腿还能走路,但是迷失在绝对无用的攀登上。还有,他已经无法避免迷失,可避免不了也好,他心想,这情景很像居斯塔夫·莫罗[46]或者像奥迪隆·雷东[47]的画作。这时,他再看丽兹。她说:

“没有回头路啊。”

这句话他不是听到的,而是直接从她脑子里感应到的。莫里尼想:丽兹具有通灵能力。她不坏,是好人。他闻到的不是臭气,而是通灵能力,据说可以改变梦的方向,他心里知道这是无法改变,是命中注定的。这时,丽兹用德语反复说:“没有回头路啊。”可她自相矛盾的是,竟然转回身去,朝着与游泳池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迷雾朦胧的森林里,那里射出一道红光,丽兹消失在红光里。

一周后,莫里尼经过用四种不同方式解析前面的梦之后,去伦敦旅行了。此举的决心完全超出了他的常规——只为参加会议而旅行,而旅费和住宿费都由组委会报销。这一次完全相反,没有任何职业原因,食宿、交通的费用自己掏腰包。也不能说他是来救助丽兹的。仅仅是在四天前,他跟丽兹通话,说打算去伦敦旅行,他有好长时间没看过这座城市了。

丽兹听了这个想法很高兴,主动提出请莫里尼住在她家。可莫里尼撒谎,说他已经预订了旅馆房间。他到达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的时候,丽兹已恭候多时了。那天,二人一起吃了早饭,地点在莫里尼下榻的旅馆附近的餐厅里。晚上,他和她在丽兹家中共进晚餐。饭菜不好吃,莫里尼很有教养地克制着,一面谈起阿琴波尔迪,谈他日益提高的名声,谈到大量有待澄清的疑惑,但是,吃完茶点后,交谈走上私事的轨道,更多地谈及往事,一直谈到清晨三点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