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九年(599年),都蓝可汗制造攻具,准备攻打大同,又被突利可汗告密。隋廷以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左仆射高颎出朔州,右仆射杨素出灵州(今宁夏灵武),上柱国燕荣出幽州,大破都蓝可汗。都蓝可汗大怒,重新与达头可汗合盟,合兵猛攻突利可汗,尽灭其族。突利可汗与长孙晟共五骑仓惶夜奔关内,奔至蔚州(今山西灵丘)城下,突利可汗见眼前是汉家城池,身后是茫茫草原,难免百感交集。再看着长孙晟这个狡猾的汉人(汉化鲜卑裔),越想越不对劲,我突厥汗国本来雄霸草原,蒸蒸日上,而今怎么就落得如此光景,不正是因为听了这家伙的一连串馊主意吗?于是说:“我今日兵败来投,无非是个降人,天子岂能礼遇我。达头与我本无仇隙,不如投他。”
长孙晟知他怀有贰心,于是设计通知城内大举烽烟,突利可汗见了问怎么回事。长孙晟骗他说:“我国城池建于高处,遥见敌军就举烽火。贼少则举两烽,贼多则举三烽,大逼则举四烽。”突利可汗见是四烽并举,以为都蓝可汗大举追杀而来,来不及细想,连滚带爬抢入关内。
突利可汗来投,隋文帝大喜,册封其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在朔州筑大利城安置,后迁至夏、胜二州(今内蒙河套地区)。不久安义公主卒,隋廷又嫁义成公主,礼遇甚厚。启民可汗招揽草原诸部来归,极大削弱了都蓝、达头二汗。二汗咬牙切齿,集兵来攻。隋军大举出塞,结果都蓝可汗被部下所杀,其众大乱。达头可汗自立为步伽可汗,准备扛起突厥复兴的大旗。隋廷遣晋王杨广为帅,长孙晟率归降诸部往伐。长孙晟熟知地形,在上游下毒,步伽可汗的人畜饮后纷纷中毒,以为是天降亡兆,惧而夜遁。长孙晟趁机掩杀,斩获无数。战后杨广和长孙晟在帐内欢饮,突厥遣使来降,说:“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杨广也赞叹:“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与雷霆为比,一何壮哉!”
之后草原上剩下几个可汗势小而均衡,仰隋廷鼻息而活,也不敢联合起来反抗,草原秩序一时大好。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卒,享年58岁。长孙晟卒后突厥又起贰心,大业十一年,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趁隋炀帝(即以前的晋王杨广)无备,突然起兵将其围于雁门关。隋炀帝感叹:“要是长孙晟还在,匈奴(指代突厥)岂敢如此大胆!”
隋朝面对勃兴的突厥汗国,一方面有达奚长孺这样的忠烈将士舍生忘死的保家卫国,一方面隋文帝也没有盲目硬拼,而是用长孙晟的战略奇谋分化瓦解,使其内相损耗,达到草原均势。这种策略后世常用于地缘战略,成为大国控制落后国家,达成区域均衡最通行的法则。
请支持正版,。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