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誉】
称赞。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引申为好名声。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现代变为双音词〃名~〃。按:动词的〃誉〃读平声(yú),名词的誉读去声(yù)。
257。【劝】
鼓励,奖励。与〃惩〃,〃沮〃相对。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事君者。〃又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有功也。〃又表示奋勉。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引申作劝说(说明道理使人听从)的意思(后起义)。王维渭城曲:〃~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意:在上古汉语里〃劝〃字用於积极的鼓励,而不用於消极的劝阻。直到中古还是这样。杜甫遣兴:〃足以~元凶〃,意思是说:这足以劝使那些最大的恶人不再作坏事。在古代汉语中〃劝〃字后面不用否定词。
258。【居】
(一)坐。论语阳货:〃~,吾语女!〃引申为居住的意思。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又为处在。孟子离娄上:〃~下位而不获於上。〃又名词,住处。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不告而退。〃又为当或任。老子二章:〃功成而弗~。〃今成语有〃~之不疑〃。
(二)用於〃有顷〃,〃久之〃,〃顷之〃的前面,表示相隔了一段时间,意义比较虚。战国策齐策四:〃~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史记李将军列传:〃~久之,孝景崩。〃又:〃~顷之,石建卒。〃
259。【登】
(一)从低处走上高处。荀子劝学:〃故不~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今成语有〃一步~天〃。
(二)成,特指庄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
260。【临】
(一)从高处往低处看。荀子劝学:〃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诗秦风黄鸟:〃~其穴,惴惴其栗。〃今成语有〃居高~下〃。引申为从上监视着。诗大雅大明:〃上帝~女。〃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这个意义往往被用作敬词。左传襄公三年:〃请君~之。〃后代双音词有〃莅~〃,〃光~〃。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遇到。论语述而:〃必也~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仿(后起义),如说〃~摹〃,〃~帖〃。
(三)众人相聚而哭。左传宣公十二年:〃卜~于大宫。〃又:〃国人大~,守陴者皆哭。〃(陴:读pí。城上的短墙。)又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汉书霍光传:〃朝暮~。〃按:这个意义旧读lìn。
261。【过】
(一)走过,经过。论语微子:〃孔子~之,使子路问津焉。〃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卫。〃引申为超过,胜过。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参国之一。〃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我。〃又为过分。战国策齐策四:〃王闻之~矣。〃
(二)名词,过错。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又动词,犯错误。论语学而:〃~则勿惮改。〃左传宣公二年:〃~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意:第一义读平声(guō)或去声(guò),第二义只读去声。
262。【称】
(一)称量物体的轻重。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之。〃
(二)举。诗豳风七月:〃~彼兕觥,万寿无疆。〃引申为举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解狐。〃
(三)称颂,称道。国语周语:〃君子不自~也。〃礼记檀弓:〃其仁不足~也。〃引申为称述,述说。史记淮阴侯列传:〃常~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四)读chèn。相称,适合,配得上。洛阳伽蓝记开善寺:〃朝臣莫不~力而去。〃今双音词有〃~职〃,〃相~〃。
263。【量】
(一)读liáng。动词,计算物体容积。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之。〃引申为量长短。枚乘上书谏吴王:〃石称丈~,径而寡失。〃
(二)读liàng。名词。斗斛之类的量器。论语尧曰:〃谨权~。〃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豆、区、釜、钟。〃引申为容积,分量。论语乡党:〃唯酒无~,不及乱。〃又子张:〃多见其不知~也。〃又为度量衡的规定。史记秦始皇本纪:〃器械一~。〃(甲胄戈矛之类的大小长短轻重都有统一规定。)
(三)读liàng。才具,才华抱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以亮有殊~,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又吴志周瑜传注:〃瑜雅~高致。〃又特指宽容人的限度,度量。晋书武帝纪:〃帝宇~弘厚,容纳谠正。〃(谠dǎng:直言。)南史宋高帝纪:〃上少有大~。〃
(四)读liàng。审察,揣度。孟子公孙丑上:〃~敌而后进。〃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而某不~敌寡众。〃今成语有〃~力而行〃。
264。【鬻】
读yù。卖。庄子逍遥游:〃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
265。【市】
(一)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贾不贰。〃韩非子五蠹:〃奸财货贾得用於~,则商人不少矣。〃按,〃城市〃、〃市镇〃由此意义发展而来。
(二)买。战国策齐策四:〃责毕收,以何~而反?〃又:〃窃以为君~义。〃
266。【假】
(一)借。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道於虞以伐虢。〃引申作凭藉的意思。荀子劝学:〃~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又:〃君子生非异也,善~於物也。〃又〃假寐〃二字连用,指不脱衣冠睡觉。左传宣公二年:〃坐而~寐。〃
(二)不是真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注意:在〃真假〃这个意义上,先秦一般只用〃伪〃,两汉以后才用〃假〃。
(三)如果。史记淮阴侯列传:〃~令韩信学道谦让。〃
[辨]假,借。在上古汉语中表示〃借用〃这个概念的时候,一般只用〃假〃,不用〃借〃。〃假道於虞〃不能说〃借道於虞〃。中古以后,则多用〃借〃而少用〃假〃。
267。【离】
(一)分散,分离。跟〃合〃相对,又跟〃即〃相对。论语季氏:〃邦分崩~析而不能守也。〃楚辞哀郢:〃民~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今成语有〃若即若~〃,〃悲欢~合〃。
(二)遭受。触犯。离骚:〃进不入以~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韩非子五蠹:〃夫~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在这个意义上,又写作〃罹〃。
268。【合】
(一)闭,合拢。跟〃开〃相对。战国策燕策二:〃蚌~而钳其喙。〃汉乐府上邪:〃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乃敢与君绝!〃引申为对合,符合。战国策齐策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券。〃又为会合。论语宪问:〃桓公九~诸侯。〃
(二)两军接触(交战)。左传成公二年:〃自始~而矢贯馀手及肘。〃史记萧相国世家:〃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近代双音词〃回~〃由此发展而来。
(三)应该(后起义)。杜甫岁晏行:〃好恶不~长相蒙。〃白居易与元九书:〃始知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
(四)全(后起义)。旧唐书陆德明传:〃~朝赏叹。〃
269。【因】
(一)动词。依靠,凭藉。左传僖公三十年:〃~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楚辞卜居:〃余有所疑,愿~先生决之。〃引申为顺着。庄子养生主:〃~其固然。〃又为接着。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又为因袭。论语为政:〃殷~於夏礼。〃〔~而〕趁此,就此。史记陈涉世家:〃不如~而立之。〃
(二)介词。表示〃通过〃的意思。战国策赵策三:〃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平原君谓赵王曰。〃
(三)介词。表示〃由於〃的意思。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绝国:辽远的国家。骞:指张骞。)注意:这是介词,后面跟着的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和现代汉语连词〃因为〃不同。但连词〃因为〃由此发展而来。
(四)名词。缘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无~而至前。〃
(五)副词。于是。战国策齐策四:〃以责赐诸民,~烧其券。〃史记陈涉世家:〃婴后闻陈王已立,~杀襄强。〃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得观所谓石钟者。〃
270。【改】
变更 更换。论语雍也:〃回也不~其乐。〃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
[辨]更,改。在古代汉语中,〃更〃除了有〃改变〃的意义之外,还有〃调换〃,〃替代〃,〃交替〃的意思,而〃改〃却没有。例如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的〃更〃,不能换成〃改〃。
271。【作】
(一)起来。论语先进:〃舍瑟而~。〃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兴起〃。孟子公孙丑上:〃贤圣之君六七~。〃今成语有〃精神振~〃,〃掌声大~〃。
(二)创造,制作。论语述而:〃述而不~。〃孟子梁惠王上:〃始~俑者,其无后乎!〃
272。【为】
(一)做,造作。战国策齐策四:〃王使人~冠。〃按,〃为〃字是一个动词,是〃做〃的意思,但古人〃做〃的含义非常广泛,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它的涵义比较具体。论语先进:〃~国以礼。〃又阳货:〃女~周南召南矣乎?〃又微子:〃杀鸡~黍而食之。〃孟子告子下:〃固哉高叟之~诗也!〃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之所。〃又僖公三十年:〃且君尝~晋君赐矣。〃我们可以随文译为〃治〃,〃学〃,〃煮〃,〃解〃,〃给〃。。。。。。但是不能认为〃为〃字本身有这些意义。引申为当作,作为。庄子逍遥游:〃世世以洴澼絖~事。〃又为变成,成为。庄子逍遥游:〃化而~鸟。〃又为叫作。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鲲。〃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芷。〃
又为算做,算是。论语为政:〃知之~知之,不知~不知。〃孟子梁惠王上:〃不~不多矣。〃〃以为〃连用相当於现代说:〃把。。。。。。当作。。。。。。〃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东道主。〃
(二)略等於〃是〃。孟子公孙丑上:〃尔~尔,我~我。〃
(三)介词。被。韩非子五蠹:〃必~鲧禹笑矣。〃
(四)读wèi。动词。为了某人的利益,站在某人的一方面。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论语述而:〃夫子~卫君乎?〃
(五)读wèi。介词。替,给。庄子养生主:〃庖丁~文惠君解牛。〃又因为。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象人而用之也。〃庄子养生主:〃~之四顾。〃介词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庄子养生主:〃怵然~戒,视~止,行~迟。〃
(六)语气词,常跟疑问代词相呼应,表示疑问语气。论语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又季氏:〃何以伐~?〃
[辨]作,为。〃作〃的本义是站起来,因此,当〃作〃用於〃做〃的意义的时候,也常常含有〃兴起〃,〃创造〃,〃建立〃的意思。至於〃为〃字,一般只表示〃做〃,有时也表示〃治理〃等,所以跟〃作〃是有区别的。
273。【取】
(一)拿,拿来占有。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阙秦,将焉~之?〃引申为采取。孟子尽心下:〃吾於武成,~二三策而已矣!〃(武成:尚书中的一篇)又为从中取出。荀子劝学:〃青~之於蓝,而青於蓝。〃注意:〃取〃的反面是〃舍〃(舍),所以〃取舍〃对举(取:要;舍:不要);又和〃与〃(予)相对,故又有所谓〃取与〃(取:拿人家的东西;与:拿东西给人家);又是〃去〃的反面,故还有所谓〃去取〃(去:抛弃;取:要)。
(二)攻取,攻下,占领。左传文公八年:〃秦人伐晋,~武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破之,~阳晋。〃
(三)娶〔妻〕。诗经齐风南山:〃~妻如之何?〃论语述而:〃君~於吴为同姓。〃(鲁和吴都是姬姓国。)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娶〃。
274。【求】
(一)找,寻找。孟子梁惠王上:〃犹缘木而~鱼也。〃又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之。〃求的结果是〃得〃(找到),所以常和〃得〃字相应。战国策楚策一:〃虎~百兽而食之,得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引申为要求,责求。论语学而:〃君子食无~饱,居无~安。〃又微子:〃无~备於一人。〃今成语有〃~全责备〃。
(二)向别人求得利益。战国策齐策一:〃四境之内莫不有~於王。〃又赵策三:〃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於平原君也。〃引申为请求。战国策赵策四:〃赵氏~救於齐。〃
[辨]请,求。在古汉语中,〃请〃和〃求〃不是同义词。在〃请求〃的意义上,二者也有细微差别。〃请〃多表示请对方让我做某事,〃求〃则多表示请对方做某事。〃求救於齐〃一般不说〃请救於齐〃。
275。【奉】
(一)两手恭敬地捧着。左传成公二年:〃再拜稽首,~觞加璧以进。〃引申为恭敬地接受下来(抽象意义)。如说〃~命〃。
(二)陪从〔在上位者〕。左传庄公八年:〃管夷吾、召忽~公子纠来奔。〃
(三)供养。老子七十七章:〃损不足以~有余。〃又为侍奉。孟子告子上:〃妻妾之~。〃
(四)通〃俸〃。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厚而无劳。〃
276。【致】
(一)给与,送给,献出。左传文公六年:〃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送~诸竟。〃(竟:通〃境〃。)论语子张:〃士见危~命。〃双音词有〃~敬〃,〃~意〃。
(二)使至,导致。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韩非子五蠹:〃而~尊过耕战之士。〃又:〃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今成语有〃学以~用〃。
[辨]至,致。〃至〃是〃到〃,〃致〃是〃使到来〃。〃至〃字是不及物动词,〃致〃是及物动词。〃招致〃,〃导致〃的意义不写作〃至〃,〃到来〃的意义不写作〃致〃。孟子万章上:〃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致〃与〃至〃不可以互换,因为前者是及物动词而后者是不及物动词的缘故。
277。【得】
(一)获得,得到。跟〃失〃相对。左传襄公十五年:〃楚人或~玉。〃孟子梁惠王上:〃虽不~鱼,无后灾。〃用於抽象意义时表示得到某种好处。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