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弥荆逅曛薪浚潘瓴疟恍浣诙仁苟魑艄伲罄蠢酃僦晾舨渴汤伞V屑湓付缺槐帷L频伦谡暝拍辏ü803年)在监察御史任时,因天旱人饥,上书请求缓征徭役租税,得罪了京兆尹李实,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在刑部侍郎任时,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潮州(今广东省丰顺、揭阳、潮阳一带)刺史。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要阐明孔孟之道,以此来反对当时单纯追求形式的骈文。这些,对当时的文坛以及后世散文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韩愈的作品现存有《韩昌黎文集》,由宋廖莹中辑注,明徐世泰整理。
答李翊书'1'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2'?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3'?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者'4',焉足以知是且非邪'5'?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1'李翊(yì),唐德宗时人。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中进士。韩愈在这封信里,强调学习古文必须从道德修养入手。他介绍了自己学习古文的经验,提出了气盛言宜的主张。
'2'道,指仁义之道。
'3'文,文章。
'4'抑,转折连词,相当於现代汉语的〃不过〃〃可是〃。《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里用此典,是自谦之辞,说自己没有学问。
'5'且,还是,或。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1';生所为者与所期者'2',甚似而几矣'3'。抑不知生之志,蕲胜於人而取於人邪'4'?将蕲至於古之立言者邪?蕲胜於人而取於人,则固胜於人而可取於人矣;将蕲至於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於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5'。根之茂者其实遂'6',膏之沃者其光晔'7'。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8'。
'1'你所谓〃立言〃这句话,是对的。
'2'期,期望。
'3'几,近,接近。
'4'蕲(qí),通祈,求。胜於人,胜过人。取於人,指被人取而用之,即被人学习。
'5'俟,通俟,等待。根、膏,都指〃道〃。实、光,都指〃文〃。
'6'遂,成,这里指顺利地成熟
'7'沃,肥美,这里指油脂多而好。晔(yè),明亮。
'8'蔼如,茂盛的样子。这句意思是说,仁义之人有了仁义作根,说出话来必然气势充沛。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1',行若遗'2',俨乎其若思'3',茫乎其若迷'4',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5',惟陈言之务去'6',戛戛乎其难哉'7'!其观於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8'。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9'。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10',昭昭然白黑分矣'11',而务去之'12',乃徐有得也。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来矣'13'。其观於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14'。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15'。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16',其皆醇也,然后肆焉'17'。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18'。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1'呆着的时候好像忘掉了什么。
'2'走着的时候好像丢掉了什么。
'3'俨乎,庄重的样子。
'4'茫乎,等於说〃茫茫然〃。迷,迷惑,昏迷。从〃处若忘〃到〃茫乎其若迷〃,都是形容学习时苦思苦想,用心专一的样子。
'5'当自己把心里想的写出来的时候。
'6'陈言,陈腐的言论。
'7'戛戛(jiá jiá),很吃力的样子。
'8'非,非难。笑,讥笑。这话是说,不怕别人讥笑自己的文章不合时俗。
'9'不改,指不改上述学习的路子和对非笑所抱的态度。
'10'正伪,指古书中所载之道的是非真假。正伪的标准即上文所说的〃圣人之志〃,也就是儒家的思想。不至,指没有达到顶点。
'11'昭昭然,清楚明白的样子。
'12'去之,指去掉〃古书之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
'13'汩汩(gǔ gǔ)然,水流急速的样子,这里形容文思敏捷。
'14'大意是,因为其中还存有时人之说。说者,指见解。
'15'浩乎、沛然,都是水势汹涌的样子,这里指文笔奔放。
'16'这是说在写之前,先把意思从正反面来研究,并且平心静气地加以考虑。距,通拒。
'17'肆,指放手去写。
'18'诗,《诗经》。书,《尚书》。诗书,这里泛指古代经典著作。
气'1',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2'。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3'。虽如是,其敢自谓几於成乎?虽几於成,其用於人也,奚取焉'4'?虽然,待用於人者,其肖於器邪?用与舍属诸人'5'。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6',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1'气,指思想修养。
'2'毕,尽。
'3'这是说气盛了就能驾驭语言,运用自如。言之短长,语句的长短。声之高下,声调的抑扬。
'4'被人用时,人家取什么呢?也就是不见得可以被人取用。
'5'等待别人用的人,就像器物一样,用和不用,都由别人摆布。
'6'处,处理,安排。心,指思想。道,方法。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1',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2',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於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1'遗,弃。指被今人所弃。
'2'亟(qì),屡次。其人,指志乎古的人。
送孟东野序'1'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2'。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3';其趋也'4',或梗之'5';其沸也,或炙之'6'。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1'孟东野,名郊,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穷愁潦倒,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五十岁才任溧阳(今江苏溧阳县西北)尉。韩愈很同情他,於是赠此序来勉励他。序,唐初形成的一种文体,即赠言。本文主要说明两点:(一)文学和时代是密切联系着的,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文学;(二)作家必须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作品来。
'2'挠(náo),搅动。
'3'激,阻碍水势,使其激扬。
'4'趋,这里指水流得很快。
'5'梗,塞。这里指阻塞水流,以强其势。
'6'炙,烧。
乐也者'1',郁於中而泄於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2',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於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3',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於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於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1'乐,音乐。
'2'这八种都是乐器。参看下册858页通论第十九节。
'3'敚,夺。推夺,等於说推移。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1',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於韶以鸣'2'。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3'。伊尹鸣殷'4'。周公鸣周'5'。凡载於《诗》《书》六艺'6',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7'。〃其弗信矣乎'8'?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9'。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10',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眘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1',皆以其术鸣。秦之与,李斯鸣之'12'。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13'。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鸣者'14',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15',其辞淫以哀'16',其志弛以肆'17';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18'?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1'咎陶(gāo yáo),一作皋陶,又作咎徭,相传为虞舜的臣,为舜掌司法,造律立狱。今《尚书》有《皋陶谟》,伪古文《尚书》有《大禹谟》。
'2'夔(kuí),相传为虞舜时的乐官。韶,相传为舜时的乐曲名。
'3'五子,夏王太康的五个弟弟。太康沉於游乐,百姓都怀有贰心,有穷国后羿趁太康游於洛水之南时,在黄河拒守,不让他入国。五子怨太康失国,作歌述大禹的警戒。五子之歌现已亡佚。今伪古文《尚书》有《五子之歌》,系后人伪托。
'4'伊尹,名挚,商的贤臣,曾助汤伐桀。汤死,又辅佐汤的孙子帝太甲。据说他曾经作《汝鸠》,《汝方》,《咸有一德》,《伊训》,《肆命》,《徂后》,《太甲》等文,但是皆已亡佚。今伪古文《尚书》有《伊训》,《太甲》,《咸有一德》,都是后人所伪托。
'5'指周公曾作《大诰》《嘉禾》《康诰》等文。今伪古文《尚书》有《大诰》《康诰》等。
'6'诗,《诗经》。书,《书经》。六艺,这里指六经。
'7'铎,铃。木铎,木舌的铃。古代宣布新政令时,摇铃召集百姓来听。这句话见於《论语·八佾》。这是说孔子不被诸侯所用,将退而著述。
'8'难道不是真的吗?
'9'荒唐,广大无边的样子。《庄子·天下》说,庄子的学说是一种〃荒唐之言〃。这是说庄子的文章汪洋闳肆,无涯无涘。与现在所谓〃荒唐〃不同。
'10'臧孙辰,即臧文仲,春秋时鲁国大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11'杨朱,战国时思想家,卫国人,字子居。他的著作已失传,他的学说散见於《孟子》《列子》等书中。管夷吾,即管仲,后人将他的言论集为《管子》。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谥平,字仲,史称晏平仲,后人采其行事和言论,辑为《晏子春秋》。申不害,法家,战国时韩昭侯之相,著有《申子》。眘到,即慎到(眘是古慎字),法家,战国时赵人,著有《慎子》。田骈,道家,战国时齐人,齐宣王时为上大夫。邹衍,阴阳家,战国时齐人,为燕昭王师。尸佼(jiǎo),杂家,战国时鲁人,曾经是秦相商鞅的门客,著有《尸子》。孙武,春秋时军事家,齐人,著有《孙子》。张仪,战国时魏人,秦惠王之相,倡连横之说。苏秦,战国时周人,为六国之相,倡合纵之说,与张仪同属纵横家。
'12'李斯,战国时楚国人,后为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有《谏逐客书》和《论督责书》,皆见於《史记·李斯列传》。
'13'相如,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成都人。扬雄,字子云,西汉成都人。二人都是有名的辞赋家。
'14'即使就其善呜者而论。
'15'节,节拍。数(shuò),频繁,密。
'16'淫,放荡。
'17'弛,松弛,懈怠。肆,放纵。
'18'大概上天认为他们的德行丑恶而不顾念他们吧?将,副词,大概,或者。丑,用如动词,意动用法。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1',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2'。从吾游者,李翺、张籍其尤也'3'。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於江南也'4',有若不释然者'5',故吾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
'1'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今四川射洪县)人,初唐著名诗人。苏源明,初名预,字弱夫,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唐代文学家。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唐代诗人。李观,字元宾,赵州赞皇(在今河北临城县北)人,唐代文学家。
'2'不懈,这里指作品无懈可击。浸淫,叠韵连绵字,逐渐渗透。这里比喻接近。大意是,他的诗超过了魏晋时代的诗,有些精妙的诗达到了上古诗歌的水平,其他的诗也接近汉诗的水平了。
'3'李翺,字习之,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东)人,以古文著称。张籍,字文昌,苏州人,擅长乐府。尤,特出。
'4'指孟东野做溧阳尉的事。溧阳在唐代属江南道。役,服役。
'5'不释,指心放不开,即郁郁不乐的意思。
送李愿归盘谷序'1'
太行之阳有盘谷'2',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3',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4',隐者之所盘旋'5'。〃友人李愿居之。
'1'李愿,生平不详,与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的儿子李愿不是一人(依阎若璩说)。盘谷,地名,在河南济源县北。本文作於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当时政治昏乱,藩镇恣横。作者在贞元十六年失官后,到京师求官,但一直未达到目的,心情沈重,牢骚满腹。所以在这篇文章中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名利之徒的蔑视。
'2'太行(háng),太行山。阳,山南为阳。
'3'藂,通丛。
'4'宅,位置。幽,深暗。
'5'盘旋,盘桓,留连。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於人,名声昭於时,坐於庙朝'1',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2'。其在外,则树旗旄'3',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4',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