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逻辑-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觉里。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认为两件事实彼此间有了因果的关系时,我们这里所感到的,只是两件依时间顺序相连续的

…… 160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921

    个别的事实。

    至于两件事之中,一件为原因,一件为结果,换言之,两件事的因果联系,都不是感觉到的,而只是出现在我们思维内的。这些范畴,如统一性、因果等等,虽说是思维本身的功能,但也决不能因此便说,只是我们的主观的东西,而不又是客观对象本身的规定。但照康德的看法,范畴却只是属于我们的,而不是对象的规定,所以,他的哲学就是主观唯心论,因为他认为自我或能知的主体既供给认识的。。。。。

    形式,又供给认识的材料。认识的形式作为能思之我,而认。。。。。。

    识的材料则作为感觉之我。。。

    关于康德的主观唯心论的内容,此处毋庸赘述。初看或以为对象的统一性既然属于主体,这样一来,对象岂不失掉实在性了么?如果,只是说,对象有存在,这于对象和主体。。

    双方均毫无所得。主要的是要说明对象的内容是否真实。只。。。。

    是说事物的存在,对于事物的“真实性”并无帮助。凡是存。

    在的,必受时间的限制,转瞬可以变为不存在。人们也可以。。。。

    说,主观唯心论足以引起人的自我夸大的心理。但假如他的世界只是一堆感觉印象的聚集体,那么他就没有理由以这种世界自豪。所以,我们最好抛开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区别,而着重对象内容的真实性,内容作为内容,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如果只是〔在时间上〕存在便叫做客观实在,那么,一个犯罪的行为也可说是客观实在,但是犯罪的行为本质上是没有真实存在的,由罪行后来受到惩罚或禁止来看,更足以显得它没有真实的存在。

…… 161

    031第一部 逻辑学

    43C一方面,通过范畴的作用,单纯的知觉被提升为客观性或经验,但另一方面,这些概念,又只是主观意识的统一体,受外界给予的材料的制约,本身是空的,而且只能在经验之内才可应用有效。而经验的另一组成部分,感觉和直观的诸规定,同样也只是主观的东西。

    附释:说范畴本身是空的,在某种意义下,这话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些范畴至少是有规定的,亦即有其特殊内容。。

    的。

    范畴的内容诚然不是感官可见的,不是在时空之内的。

    但并不能认为这是范畴的缺陷,反倒是范畴的优点。这种意义的内容(即不是感官可见,不在时空内的内容)

    ,即在通常意识里,也早已得到承认的。譬如,当我们说一本书或一篇演说包含甚多或内容丰富时,大都是指这书或演说中具有很多。。。。

    的思想和普遍性的道理而言。

    反之,一本书,或确切点说,例如一本小说,我们决不因为书中堆集有许多个别的事实或情节等等,就说那本书内容丰富。由此可见,通常意识也明白承认,属于内容的必比感觉材料为多,而这多于感觉材料的。。。。。

    内容就是思想,这里首先就指范畴了。但说到这里,另有一面必须注意的,就是认范畴本身是空虚的这一说法,也还是有它的正确意义。因为这些范畴和范畴的总体(即逻辑的理念)并不是停滞不动,而是要向前进展到自然和精神的真实领域去的,但这种进展却不可认为是逻辑的理念借此从外面获得一种异己的内容,而应是逻辑理念出于自身的主动,进一步规定并展开其自身为自然和精神。

…… 162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131

    4C由此看来,范畴是不能够表达绝对的,绝对不是在感觉中给予的。因此知性或通过范畴得来的知识,是不能认识物。

    自体的。。。

    〔说明〕物自体(这里所谓“物”也包含精神和上帝在。。。。

    内)表示一种抽象的对象。——从一个对象抽出它对意识的。。

    一切联系、一切感觉印象,以及一切特定的想想,就得到物自体的概念。

    很容易看出,这里所剩余的只是一个极端抽象,。。。。

    完全空虚的东西,只可以认作否定了表象、感觉、特定思维。。。。。电子书

    等等的彼岸世界。而且同样简单地可以看到,这剩余的渣滓。。。。

    或僵尸(。。cqaputmortum)

    ,仍不过只是思维的产物,只是空虚的自我或不断趋向纯粹抽象思维的产物。这个空虚自我把它自己本身的空虚的同一性当作对象,因而形成物自体的观。。。。。

    念。这种抽象的同一性作为对象所具有的否定规定性,也已。。。。。。。

    由康德列在他的范畴表之中,这种否定的规定性正如那空虚的同一性,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当我们常常不断地听说物自。。

    体不可知时,我们不禁感到惊讶。其实,再也没有比物自体。。。。

    更容易知道的东西。

    45C发现经验知识是有条件的,那是理性的能力,——理性。。

    即是认识无条件的事物的能力。

    至于这里所谓理性的对象,无。。。。

    条件的或无限的事物,不是别的,而是自我同一性,或即上。。。。。

    面(42)所提及的在思维中的自我之原始同一性。理性就C                                。。。。。。。。。。。。

…… 163

    231第一部 逻辑学

    是把这纯粹的同一性本身作为对象或目的之抽象的自我或思。。。。。

    维(请参看前节的说明)。这种完全没有规定性的同一性,是。。。。。。

    经验知识所不能把握的,因为经验知识总是涉及特定的内容。。。

    的。如果承认这种无条件的对象为绝对、为理性的真理、(为理念)

    ,那就会认为经验知识不是真理,而是现象了。。。。。

    附释:康德是最早明确地提出知性与理性的区别的人。

    他明确地指出:知性以有限的和有条件的事物为对象,而理性则以无限的和无条件的事物为对象。他指出只是基于经验的知性知识的有限性,并称其内容为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康德。。

    哲学之一重大成果。

    但他却不可老停滞在这种否定的成果里,也不可只把理性的无条件性归结为纯粹抽象的、排斥任何区别的自我同一性。如果只认理性为知性中有限的或有条件的事物的超越,则这种无限事实上将会降低其自身为一种有限或有条件的事物,因为真正的无限并不仅仅是超越有限,而且包括有限并扬弃有限于自身内。同样,再就理念而论,康。。

    德诚然使人知道重新尊重理念,他确证理念是属于理性的,并竭力把理念与抽象的知性范畴或单纯感觉的表象区别开。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漫无区别地称感觉的表象为观念,也称理性的理念为观念。)

    但关于理念,他同样只是停留在否定的和单纯的应当阶段。。。

    认构成经验知识内容的直接意识的对象为单纯现象的观点,无论如何必须承认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大成果。常识(即感觉与理智相混的意识)

    总认为人们所知道的对象都是各个独立自存的。

    如当他们明白了这些对象彼此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事实时,则他们也会认为这些对象的互相依赖只是

…… 164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331

    外在的关系,而不属于它们的本质。

    与此相反,康德确认,我们直接认知的对象只是现象,这就是说,这些对象存在的根据不在自己本身内,而在别的事物里。于是又须进一步说明这里所谓“别的事物”

    是指的什么东西。

    照康德哲学来说,我们所知道的事物只是对我们来说是现象,而这些事物的自身。。。

    却总是我们所不能达到的彼岸。这种主观的唯心论认为凡是构成我们意识内容的东西,只是我们的,只是我们主观设定。。。。

    的,难怪这会引起素朴意识的抗议。事实上,真正的关系是这样的:我们直接认识的事物并不只是就我们来说是现象,而。。

    且即就其本身而言,也只是现象。而且这些有限事物自己特。。

    有的命运、它们存在的根据不是在它们自己本身内,而是在一个普遍神圣的理念里。这种对于事物的看法,同样也是唯心论,但有别于批判哲学那种的主观唯心论,而应称为绝对。。

    唯心论。这种绝对唯心论虽说超出了通常现实的意识,但就。。。

    其内容实质而论,它不仅只是哲学上的特有财产,而且又构成一切宗教意识的基础,因为宗教也相信我们所看见的当前世界,一切存在的总体,都是出于上帝的创造,受上帝的统治。

    46C但单说有理性的对象存在,尚不能令我们满足。求知欲使我们不能不要求去认识这自我同一性或空洞的物自体。所。。。

    谓认识不是别的,即是知道一个对象的特定的内容。但特定。。。。

    的内容包含多样性的东西结合在它自身内,而且这种结合是。。

    建筑在与许多别的对象的联系上的。如今要想规定那无限之

…… 165

    431第一部 逻辑学

    物或物自体的性质,则理性除了应用它的范畴外,就会没有。。。。。

    别的认识工具了。但如果设法应用范畴去把握无限,则理性便成为飞扬的或超越的了。。。

    〔说明〕说到这里,就进到康德理性批判的第二方面了,。。。。

    这一方面就其本身而论,较之前一部分,尤为重要。批判哲学的第一部分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观点,即认所有范畴都以自我意识的统一性为本源,因此通过这些范畴所得到的知识,事实上不包含任何客观性,即在前面(40和41)所归给范C畴的客观性,也只是主观的了。所以,如单就这点看来,则康德的批判只是一种粗浅的主观唯心论。它并未深入到范畴。。。。。

    的内容,只是列举一些主观性的抽象形式,而且甚至片面地。。

    停留在主观方面,认主观性为最后的绝对肯定的规定。但到了批判哲学的第二部分,康德考察他所谓范畴的应用,即理性应用范畴以求得到关于对象的知识时,他至少曾略略提到范畴的内容。或至少他曾给了一个可以讨论范畴的内容的机会。我们有特殊兴趣去看康德讨论范畴如何应用于无条件的。。。。。。。。。

    对象,亦即如何批判形而上学。对于他进行的方法,我们在。。

    这里将略加叙述和批判。

    47C(a)

    康德所考察的第一个无条件的对象,就是灵魂〔参看。。。。。。。。。

    上面(34)

    〕。他指出,在我的意识里,我总是发现:(1)我C是一个能规定的主体;(2)我是单一的东西或抽象地简单的。。。。。。。

    东西;(3)在我的一切杂多的意识经验中,我意识着就是同。

    一的、一而不二的;(4)我是能思维的,我是与一切外在于。。。。。。。。。

…… 166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531

    我的事物有区别的。。。。。。。。。

    康德很正确地指出,旧形而上学在于将上面这些经验的。。。

    规定,用思维规定或相应的范畴去代替,于是产生了下面四。。。。。。。。

    个新的命题:(1)灵魂是一实体;(2)灵魂是一简单的实体;。。。。。。

    (3)灵魂在它不同时间的特定存在里,数目上是同一的;。。。。。。。

    (4)灵魂和空间有关系。。。

    由前面经验的说法过渡到后面这些形而上学的说法,其缺点显而易见,即是将两种不同范围的规定,将经验中的规定和逻辑上的范畴,弄得互相混淆了,这就陷于一种背理的。。。

    论证(推到思想的。。Para-logismus)。康德认为由经验的规定。。

    范畴,用思维范畴以代替经验的规定,我们是没有权利那样做的。

    我们可以看出,康德的批判所表明的只不过是重述上面39所说的休谟的观点,即认为思维的范畴总是具有普遍性C与必然性的,是不能在感觉之内遇见的,并认为经验的事实,无论就内容或形式而言,都是与思想的范畴不同的。

    〔说明〕如果把经验的事实认作构成思想之所以为思想的证件,那末无疑地就必须能在知觉中去准确地指出思想的本源。——为了说明灵魂不能认作是实体,有单纯性,自我同一性,且与物质世界接触仍能保持其独立性起见,康德于批判形而上学的心理学时,特别指出我们在经验中所意识着的。。

    灵魂的各种规定与思维的活动所产生的规定并不完全相同。

    但根据上面的陈述,康德认为一切知识,甚至一切经验,都。。。。

    是经过思想的知觉所构成。换言之,他将原来属于知觉的规。。

    定,转变成思维的范畴。。。

…… 167

    631第一部 逻辑学

    康德的批判有一很好的后果值得注意,即是他把对于精。

    神的哲学研究从灵魂是实物,从思想的范畴,因而从关于灵。

    魂的单纯性、复合性、物质性等问题里解放出来。这种种形。。。。。。。。。

    式之所以不能容许,甚至一般人的常识也都知道,真的看法。。。。

    不是因为这些形式不是思想,而是因为这种思想的本身并不包含真理。

    如果思想与现象彼此不完全相符合,那么我们至少可以自由选择,究竟是两者中的哪一个有了缺陷。在康德的唯心哲学里,就涉及理性的世界而论,他把这种缺陷归之于思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