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逻辑-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最高范畴。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自为的存在,是各自独立自存,不可分割的存在。后面三个哲学家都是素朴的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与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体系正相对立。柏拉图所谓理念(eidos)的意义较为麻烦费解,各家解释也有分歧。英译本一般译成形式(form)

    ,我国研究柏拉图哲学的人有的译为“范型”

    、“理型”或“型式”

    ,也有译成“相”或“式”的,日本新出版的《哲学事典》译为“形相”。

    我这次采纳多数哲学史研究者的译名,把它译成“理念”。在柏拉图理念论的体系里是以“善的理念”作为最高范畴,他认为神也要遵循理念的模式创造世界。他最早形成一个诸多理念辩证发展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最后黑格尔明确指出:理念经过不同阶段的发展作为我们认识的对象,“现在理念自己以它自身为对象,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早就指明为最高形式的理念,也就是纯思维或思想之思想(óησιsóησωs)”

    (参看本D E书236“附释”)。

    这就是黑格尔绝对理念从继承发展亚里士C多德的纯思维或纯形式,亦即作为“不动之推动者的神”

    ,而形成黑格尔自己的绝对理念的客观唯心论体系的思想根源。

    这样一种在西方哲学史上有思辨高度的理念这一范畴,如果译为基于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的和日本译者一贯应用的观

…… 25

    42新版序言

    念,是不恰当的。

    而且即在日本近来出版的《哲学事典》1470页中,也已明确把意味着超感性事物的原型的Idee与经验论哲学者所意味着人间意识内容的心理观念idea区别开了。并且还把康德提出的认识形式的“纯粹悟性概念”与人的认识范畴所不可知道的“纯粹理性理念”

    (灵魂、世界、神)也加以明确区别。足见用“观念”来译Idee一词,就在日本哲学界也逐渐过时了。因为黑格尔认为理念就是“理性的概念”

    、“真理的概念”

    、“在意识中、在思想中的真理”(参看本书213)

    ,“无限与有限、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存在在辩证发展C过程中达到否定性的统一的概念”

    ,因此可以简称“理念”

    ,理指“真理”

    ,念指意识,概念,思想。因此理念必须与感性的观念或表象区别开。

    此外,关于“理念”一词,从哲学史上的意义和用法着眼,我一直和其他哲学翻译工作者一样,把Idee一词译为“理念”。在中译本《列宁全集》第38卷中,我们读到“黑格尔细致地渲染柏拉图的……荒谬透顶的理念的神秘主义”

    ,原文是Idenmystik(第312页)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

    (第313页)以及“神是gs、‘一切理念的总F G和’、‘纯存在’”

    、“理念(柏拉图的)和神”(第337—338页)等语中的Idee一词都译为“理念”。又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称黑格尔哲学为“逻辑的泛神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50页)

    ,实际上就意味着黑格尔以理念、理性为神。费尔巴哈也肯定“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泛神论的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选集》上卷第146页)。

    “思辨哲学是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神学”

    (同上,第123页)。马克

…… 26

    新版序言52

    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里指出:“黑格尔的主要错误在于他把现象的矛盾理解为本质中的理念中的统一”

    (《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1卷,第358页)

    ,又说“在黑格尔看来,本来的物质原则是理念,……是本身不包含任何消极因素、任何。。。。

    物质因素的绝对理念“

    (同上,第390页)。我认为这些地方,译Idee为理念,既符合原文意思,有助于揭露和批判理解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及其理念神秘主义。当然这里不是要系统理解、评价和批判黑格尔的理念论思想,不过可以借此深刻理解列宁扼要概括的话:“关于‘绝对理念’的整整一章,几乎没有一句话讲到神。”

    事实上,黑格尔所谓的理念即是神。

    整个理念论,特别是绝对理念就是逻辑的神学、亦即费尔巴哈所谓“泛神的唯心主义”。列宁说,“逻辑学是最唯心主义的著作”

    ,因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是“理念的神秘主义”

    ,(Idenmystik,第38卷,第323页)

    ,是费尔巴哈所说的“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神学”。列宁又说:“在黑格尔这部最唯。。

    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这是因为它的。。。。。

    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反映有中介性在关系中的客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到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得到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

    总之因为“真理是一个过程”正表明“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这样的一种矛。。。。。

    盾着的事实,从历史的和逻辑的进程的一致来看,其最后解决和成果必然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下面谈谈我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译述黑格尔哲学的几点体会:

…… 27

    62新版序言

    1。

    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比任何一个学派甚至比欧美各国任何一个青年黑格尔学派和新黑格尔学派都更为重视辩证法。

    2。恩格斯曾经说过:“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因为蔑视辩证法,必然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深渊,在实践中就会受到惩罚。当然这里所说的辩证法是指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加以批判地吸收发展的唯物辩证法。

    3。恩格斯说:“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31页)。恩格斯在另一处又补充道:“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50页)

    ,恩格斯还指出,“现今发展阶段上的德国的辩证方法比旧时庸俗唠叨的形而上学的方法优越,至少像铁路比中世纪的交通工具优越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34页)。这句话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辩证法优越于形而上学。

    4。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0页)。

    我们可以把马克思这句话和恩格斯的一句话联系起来理解:“思想被掌握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同上,第653页)。

    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名言,使我深切体会到:(1)

    把

…… 28

    新版序言72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理论上的彻底性改造成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彻底性。

    (2)正确的思想或理论被掌握以后,就会得到实现并变为物质力量。

    这次修订工作始于一九七三年冬。译文和译名都作了较大改动,并增加了一些译者注。抄写后将其中一些重要章节分别送请几位同志校阅。

    外国文学所罗念生同志通读了全文,并对照英译本读了部分章节,校阅了希腊词句的译文;哲学所周礼全同志对照德文读了译稿,提了不少意见;叶秀山同志校阅了“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

    ;梁存秀同志校阅了“存在论”和“本质论”第一章;王玖兴同志校阅了“本质论”

    ;薛华同志校阅了“概念论”

    ;以上各位同志都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此外又由洪汉鼎同志校对了全书的清样。在此一并致谢。

    这次修改《小逻辑》的旧译本虽从一九七三年就已开始,但当时为了要先修改出版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和《精神现象学》下卷,便将《小逻辑》放下了,直到一九七九年春才最后修改完毕。

    本书译文虽几经修改,但缺点和错误仍属难免,尚望读者指正。

    贺 麟一九八○年一月于北京

…… 29

    目   次

    第一版序言…………………………………………………………1…

    第二版序言…………………………………………………………5…

    第三版序言…………………………………………………………2…6柏林大学开讲辞……………………………………………………3…2导言(1—18)

    〔概论哲学的性质〕……………………………3…8C第一部 逻辑学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19—83)……………………………6…5CA。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形而上学(26—36)………………………………………………9…8CB。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二态度(37—60)………………1…15CⅠ。经验主义(37)………………………………………………1…15CⅡ。批判哲学(40)………………………………………………1…21CC。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态度(61—78)………………1…59C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61—78)…………………………………1…59C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79—83)……1…80C第一篇 存在论(Die

    Lehre

    VomSein)

    (84—11)…1…96CA。质(Die

    Qualitat)

    (86—98)……………………1…98B C(a)存在(Sein)

    (86)…………………………………………1…98C(b)定在(Dasein)

    (89)………………………………………2…10C

…… 30

    2目   录

    (c)自为存在(FUrsichsein)

    (96)……………………………2…22B CB。量(Die

    Quantitat)

    (99—106)…………………2…29B C(a)纯量(Reine

    Quantitat)

    (99)…………………………2…29B C(b)定量(Quantum)

    (101)……………………………………2…34C(c)程度(Grad)

    (103)…………………………………………2…36CC。尺度(Das

    Maβ)

    (107—11)………………………2…46第二篇 本质论(Die

    Lehre

    vomWesen)

    (112—159)…254CA。本质作为实存的根据(Das

    Wesen

    als

    Grund

    derExistenz)

    (112—130)……………………………2…60C(a)纯反思规定(Die

    reine

    Reflexionsbestimungen)

    (115)………………………………………………………2…60C(1)同一(Identitat)

    (115)…………………………………2…60B C(2)差别(Der

    Unterschied)

    (116)………………………2…63C(3)根据(Grund)

    (121)……………………………………2…73C(b)实存(Die

    Existenz)

    (123)………………………………2…80C(c)物(Das

    Ding)

    (125)……………………………………2…83CB。现象(Die

    Erscheinung)

    (131—141)……………2…90C(a)现象界(Die

    Welt

    der

    Erscheinung)

    (132)………2…92C(b)内容与形式(Inhalt

    und

    Form)

    (13)………………2…93C(c)关系(Das

    Verhaltnis)

    (135)……………………………2…96B CC。现实(Die

    Wirklichkeit)

    (142—159)…………3…11C(a)实体关系(Das

    Substantialitats-Verhaltnis)

    B(150)…………………………………………………………3…29C(b)因果关系(Das

    Kausalitats-Verhaltnis)

    (153)………3…33B C(c)相互作用(Die

    Wechselwirkung)

    (15)………………3…37C第三篇 概念论(Die

    Lehre

    VomBegrif)

    (160—214)…………………………………………3…45CA。主观概念(Der

    Subjektive

    Begrif)

…… 3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