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方哲学史-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514

    第一篇 教父115

    第五章 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

    公元五世纪是蛮族入侵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期。公元430年奥古斯丁逝世以后,哲学已荡然无存;这是一个破坏性行动的世纪,虽系如此,它却大致决定了欧洲此后发展的方向。在本世纪中英吉利人入侵不列颠,使它变为英格兰;与此同时法兰克人的入侵使高卢变为法兰西,凡达尔人入侵西班牙,把他们的名字加给安达卢西亚。圣帕垂克于本世纪中叶劝化爱尔兰人改信了基督教。在整个西欧世界中,粗野的日耳曼人诸王国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帝国中的驿站交通停顿了,大路坍坏了,大型商业因战争而无法进行,生活,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重新局限于各个地区。

    中央集权性的威信仅存于教会之中,但其中却有着很多困难。

    公元五世纪入侵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族中以哥特人为最重要。匈奴从东方攻打他们,因此,他们遂被逐到西方。最初他们曾试着征服东罗马帝国,但却为东罗马战败;自此乃转向于意大利。从戴克里先的时候起,他们便已成为罗马的雇佣兵;这使他们学会了一般蛮族无从知道的许多战术。公元410年哥特王阿拉里克劫掠了罗马,但却于同年死去。东哥特族国王奥都瓦克于公元476年灭了西罗马帝国,并统治罗马到公元493年,为另一东哥特族人狄奥都利克所谋杀。

    狄奥都利克曾为意大利王至公元526年,关于此人我随即还要有更多地论及。他在历史和传奇故事中都很重要;在尼伯龙

…… 515

    215卷二 天主教哲学

    根歌中他以伯恩人狄特利希的名义出现(按“伯恩”即是维罗纳)。

    当时凡达尔人定居在非洲,西哥特人定居在法兰西南部。

    而弗兰克人则定居于法兰西北部。

    在日耳曼族入侵中期又有阿替拉率领的匈奴人入侵。匈奴原系蒙古族,但他们却经常与哥特人结盟。尽管如此,公元451年在他们入侵高卢的重大关头,他们同哥特人发生了争端;于是哥特人联合罗马人于同年击败匈奴于莎龙。阿替拉随即转攻意大利,并想向罗马进军,但教皇列奥却借着阿拉利克劫掠罗马后而死去一事劝阻了他。不过他的克制于他并无补益,因他于翌年也死去了。他死后匈奴的势力亦随之衰颓下去。

    在此纷纭扰攘的期间,教会颇苦于一场有关道成肉身的纠纷。争辩中的主角是两位主教,赛瑞利和奈斯脱流斯,事情或多或少出于偶然,二者中,前者被列圣徒,后者却被判为异端。

    圣赛瑞利大约自公元412年至444年死去时为止,身为亚历山大里亚的大主教;奈斯脱流斯曾为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争论之点在于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关系问题上。基督有两“位”

    ①吗,——一人,一神?这便是奈斯脱流斯所持的观点。设非这样,是否只有一个本性呢,抑或在一人之中兼有两种本性,即一人性和一神性呢?这些问题在五世纪中曾经导致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激情和狂热。

    “在恐惧混合,和害怕分离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两派之间,酿成了一种秘密的、无

    ①位,原书中作person。——译者

…… 516

    第一篇 教父315

    从调解的敌意。“

    圣赛瑞利,神人一体论拥护者,是一个狂热分子。他曾利用身为大主教的职位,几次煽起对犹太人的集团屠杀,加害于居住在亚历山大里亚城中大片犹太侨民区中的居民。他的名声主要是借着施加私刑于一位杰出的贵妇人希帕莎而获得。在一个愚顽的时代里,她热心依附于新柏拉图哲学并以她的才智从事于数学研究。

    她被人“从二轮马车上拖将下来,剥光了衣服,拉进教堂,遭到读经者彼得和一群野蛮、残忍的狂信分子的无情杀害。他们用尖锐的蚝壳把她的肉一片片地从骨骼上剥掉,然后把她尚在颤动的四肢投进熊熊的烈火。

    公正的审讯和惩罚终因适时的赠贿而消弭于无形。“

    ①从此以后,亚历山大里亚便不再受到哲学家们的骚扰了。

    圣赛瑞利听到君士坦丁堡在大主教奈斯脱流斯的教导下步入歧途而感到痛心。

    奈斯脱流斯主张在基督里面有两位,一。

    位是人,一位是神。据此,奈斯脱流斯反对把童贞女称为。。

    “神的母亲”的这种新说法;他说童贞女,只不过是基督的人位的母亲,而基督的神位,即上帝,是没有母亲的。在这个。

    问题上教会分为两派:大体上讲,苏伊士以东的主教们赞同奈斯脱流斯,以西的主教们赞同赛瑞利。公元431年在以弗所召开了一次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西方的主教们首先到会随即紧闭大门,拒绝迟到者于门外,并于圣赛瑞利主持下火速通过拥护圣赛瑞利的决议。

    “这次主教骚动,在历时达十三世纪之后,竟呈现了所谓第三次万国基督教会议的可敬的面

    ①吉朋:《罗马帝国衰亡史》,第47章。

…… 517

    415卷二 天主教哲学

    貌。

    ①“

    作为这次会议的结果,奈斯脱流斯被判为异端。他不但没有撤回他的主张,反而成为奈斯脱流斯教派的创始人。该教派在叙利亚和整个东方有很多信徒。自此数世纪之后,奈斯脱流斯教派颇盛行于中国,并似曾有一机会变为钦定宗教。

    十六世纪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传教士们在印度发现了奈斯脱流斯教派。君士坦丁堡的天主教政府对奈斯脱流斯教派的迫害,引起了政治上的不满,从而促进了回教徒对叙利亚的征服。

    奈斯脱流斯能言善辩,诱惑了很多人,但据人们确言,他的辩舌终为虫豸所吞噬。

    以弗所人虽已学会以童贞女马利亚代替阿尔蒂米斯女神②,但他们对阿尔蒂米斯仍然持有和在圣保罗时代同样强烈感情。

    据说圣母曾埋葬于此地。

    公元449年圣赛瑞利死后,以弗所宗教会议试图取得进一步的胜利,因而遂陷入与奈斯脱流斯方向相反的另一异端;亦即被人称为一性论异端。他们主张基督只有一个本性。假如圣赛瑞利当时在世,恐怕他也必定支持这种见解,而将变成异端。皇帝支持以弗所宗教会议,但教皇却拒绝承认它。最后,教皇列奥——就是劝阻阿替拉不去攻打罗马的那个教皇——于公元451年,亦即于莎龙战争的那一年,在卡勒西顿召开了万国基督教会议。会

    ①吉朋:《罗马帝国衰亡史》,第47章。

    ②阿尔蒂米斯女神:希腊神话中之猎神,相当罗马神话中之狄阿娜。——译者

…… 518

    第一篇 教父515

    议诅咒了基督的一性论者后,确定了基督道成肉身的正统教义。以弗所会议确定基督只有一位,但凯西顿会议却确定基。

    督存在于双重本性之中,一为人性,一为神性。在取得这项决议时,教皇的影响是首要的。

    基督一性论者的信徒们,有如奈斯脱流斯教派一样并不屈服。在埃及几乎全体一致地采纳了这一异端。该异端的传布遍及尼罗河上游,和远达于阿比西尼亚。阿比西尼亚的异端后来竟成为墨索里尼用来征服阿比西尼亚的借口之一。埃及的异端有如与其对立的叙利亚异端,实促进了阿拉伯人的征服。

    公元六世纪期间的文化史中,有四位显要人物:鲍依修斯、查士丁尼、边奈狄克特和大格雷高里。在本章余下的篇幅中,以及在下一章中我将要重点地论述他们。

    哥特人对意大利的征服并不意味着罗马文明的终止。在意大利人兼哥特人的王、狄奥都利克统治下,意大利的民政完全是罗马样式的;意大利享有和平、和宗教自由(直到该王临终以前)

    ;他是个英明强干的君主。他任命执政官,保留了罗马法和继续推行元老院制度:当他去罗马的时候,他首先访问的地方便是元老院。

    他虽是个阿利乌斯教派却与教会保持友好直到晚年。公元523年皇帝查士丁公布查禁阿利乌斯教派,这事曾使狄奥都利克极为烦恼。他的恐惧是不无理由的,因为意大利是天主教国,由于神学上同情心的引导自然会倾向于皇帝的一方。

    他相信,不管正确与否,其间必有一项为他自己政府人员所参与的阴谋。这促使他监禁并处决了他的大臣,元老院议员

…… 519

    615卷二 天主教哲学

    鲍依修斯。鲍依修斯的著作,《哲学的慰藉》即是他在狱中时。。。。。

    写成的。

    鲍依修斯是个奇特的人物,在整个中世纪中受到了人们的传诵和赞赏。他经常被人推崇为虔诚的基督徒。人们敬待他,几乎把他当作一位教父。然而他那本在公元524年候刑期间写成的《哲学的慰藉》却是一部纯粹柏拉图主义的书;这。。。。。

    书虽不能证明他不是一位基督徒,但却表明异教哲学比基督教神学更为深远地影响了他。他的一些神学著作,特别是那本归于他名下,有关三位一体的书却为许多权威学者鉴定为伪著;但是也可能正是由于这些著作,中世纪的人们才把他看作正统教派,并从他那里吸取了大量柏拉图主义。

    否则,人们是将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柏拉图主义的。

    这本书是以诗和散文交替写成:鲍依修斯自称时,用散文,而哲学,则以诗句作答。

    书中很有些类似但丁的地方,但丁在其著作《新生》(。。VitaNuova)中无可置疑曾受过他的影响。

    这部被吉朋正确地称为“宝典”的书,一开始就声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真正的哲学家;而那些被俗众错认为是哲学之友的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其他一些人则是些冒充者。鲍依修斯声称他遵从毕达哥拉斯的命令去“追随上帝”

    (而非基督的命令)。幸福和蒙福一样是善;而快。。

    乐则不是。友谊是一件极其“神圣的事情。”书中有很多伦理观念与斯多葛派的学说相吻合,并在事实上大部分取材于塞涅卡。

    书中尚有一段用韵文写的《蒂迈欧篇》篇首的概要。

    随。。。。

    后便是大量纯粹柏拉图式的形而上学。他告诉我们说,不完

…… 520

    第一篇 教父715

    善,是一种缺欠,它意味着一种完善的原形的存在。关于恶他采用了缺乏学说,他继而转入了一种泛神论,这本该使基督徒大为惊骇,但事实上却因某种原因并未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他说蒙福和上帝二者都是首善,因而是同等的。

    “人因获得神性而享幸福。”

    “凡获得神性的人就变成神。因而每一个幸福的人都是一位神,然而上帝本来只有一位,但由于人们的参与却可能有许多位。”

    “为世人所营求之物的总和,根源与原因应该被正确地理解为善”。

    “上帝的本质只在于善而不在于其他。”上帝能作恶吗?不能!所以恶是不存在的,因为上帝能做一切事。

    善人总是强盛的,而恶人总是软弱的;因为二者都向往着善,而只有善人才能得到善。恶人若逃避惩罚则比接受惩罚更为不幸。⒇C      “智者的心中不存仇恨。”

    以该书风格而论,其类似柏拉图的地方多于其类似普罗提诺的地方。书中没有丝毫当代那种迷信与病态的迹象,没有罪孽的萦绕以及过分强求那不可及的事物的倾向。书中呈现一片纯哲学的宁静——它是如此宁静,假如该书写成于顺境,或可被视为孤芳自赏。但是该书却是著者被判死刑后在狱中写成的。这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最后时刻是同样令人赞叹不已的。

    除非在牛顿以后,我们再也找不到一种与此类似的世界观。现在我要把书中的一首诗全文引用于下,这首诗在哲学

    ⒇ 美国版(纽约,1945)

    在此有:(注意,地狱的惩罚就不能这么说)

    ——C中译本编者

…… 521

    815卷二 天主教哲学

    含义方面和波普的《人论》(。。EsayonMan)很相似。

    你如果以最纯洁的心观看上帝的律令,你的两眼必须注视着太空,它那固定的行程维系着众星在和平中运行。

    太阳的光焰并不阻碍他姊妹一行,连那北天的熊星也不想叫大洋的浪花遮掩她的光明。

    她虽然看到众星在那里躺卧,然而却独自转个不停远远地隔开海洋,高高地悬在太空。

    黄昏时节的反照以其既定的行程预示出暗夜的来到,但那晓星则先白昼而隐掉。

    这相互的爱情创造出永恒的途径,从众星的穹苍之上除去一切倾轧的根源,除去一切战争的根源。

    这甜密的和谐用均等的纽带束缚住所有元素的本性使那些潮湿的事物屈从于干燥的事物。

…… 522

    第一篇 教父915

    刺骨的严寒燃起了友谊的烈焰那升腾的火直升到至高之处,留下这大块的土地没入那深处的故渊。

    万紫千红的物华在阳春发出馥郁的香花,在炎夏产出成熟的五谷在凉秋带来硕果累累的枝桠。

    上天降下阵阵的暖雨再为严冬把湿度添加。

    举凡生活在地上的众生都受到这些规律的滋养和育化。

    当他们一旦死去,这些规律又把它们带到各自的际涯。

    彼时造物者高高坐在天上,俨然把统驭着全球的缰绳在拿。

    他作为它们的王以显赫的权力君临着万物。

    它们由他得生,蕃衍,和跃动他作为它们的法律和法官对他们加以统辖。

    凡以最快的速度疾驰于其行程的经常为他的大能引向后部,有时更突然迫使它们的进程就此停住。

    若非他的大能

…… 523

    025卷二 天主教哲学

    限制它们的暴躁,把那狂奔不息者纳入这圆形的轨道,那至今装饰一切的凛然的律令怕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