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充分但不是必要条件。“能下载固然不错,但能自动出现供你播放而无需你关照才是关键。这才是Podcasting。” 三。Wikipedia的定义: 像WIKI这样的定义是开放、动态的,到2004年12月13日为止,其定义为: Podcasting源于iPod,兼具broadcasting和webcasting 之意。Podcasting 与TiVo相似; 只是Podcasting是用于声讯节目而且目前免费。但是应该注意,该技术能把任何文件“拉”过来,包括软件更新、照片和视频。
=
什么是RSS
关于RSS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
在门户网站大行其道,人们已经习惯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今天,一种全新的资讯传播方式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仔细观察一些网站,你可能注意到一些被标记为〃XML〃或〃RSS〃的橙色图标。
面对扑面而来的新闻,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冲浪和从新闻网站下载,只要通过下载或购买一种小程序,这种技术被称为简易信息聚合(RSS:ReallySimpleSyndication)。RSS会收集和组织定制的新闻,按照你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直接传送到你的计算机上。新闻网站和那些在线日记作者已体会到了RSS提要带来的乐趣,这也使读者可以更容易跟踪RSS提要
RSS是一个缩写的英文术语,在英文中被认为有几个不同的源头,并被不同的技术团体做不同的解释。它既可以是〃RichSite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或〃RDFSiteSummary〃(RDF站点摘要),也可以是〃ReallySimpleSyndication〃(真正简易聚合)。现在已有的有scape;1。0(RSS…DEV版本);和0。9xand2。0(UserLandSoftware版本)0。9x和2。0。不过几乎所有能支持RSS的程序都可以浏览不同版本的RSS。
RSS是基于文本的格式。它是XML(可扩展标识语言)的一种形式。通常RSS文件都是标为XML,RSSfiles(通常也被称为RSSfeeds或者channels)通常只包含简单的项目列表。一般而言,每一个项目都含有一个标题,一段简单的介绍,还有一个URL链接(比如是一个网页的地址)。其他的信息,例如日期,创建者的名字等等,都是可以选择的。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一段项目的介绍可能包含新闻的全部介绍,Blogpost等等。或者仅仅是额外的内容或者简短的介绍。这些项目的链接通常都能链接到全部的内容。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例如NewzCrawler、FeedDemon),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
RSS如何工作?首先您一般需要下载和安装一个RSS阅读器,然后从网站提供的聚合新闻目录列表中订阅您感兴趣的新闻栏目的内容。订阅后,您将会及时获得所订阅新闻频道的最新内容。对于一般用户来说,用RSS订阅新闻可以像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取订阅的邮件一样简单;而对于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者而言,RSS的工作过程也不是那么复杂,至少比大多数其他常见的Web技术都更容易被理解和被实现。有人认为,RSS的初衷似乎是为了给邮件列表订阅服务以致命的打击,若从RSS的应用方式来看,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RSS最火爆的应用并非是商业信息的集中订阅,而是个人通过Web实现的信息聚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国的网志作者(Blogger)首先成为最普遍的RSS应用人群。
=
什么是阿诗玛?
在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瞧,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撒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
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就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
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条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叫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
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理想式的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
=
什么是扳指?
扳指,又称搬指或班指,是古人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拉弓用的工具。
至清军入关前,满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呈黄色,年久变为浅褐色,以有眼者为贵。
由于清代皇帝十分喜爱扳指,为迎逢帝意,王公大臣以及地方官员纷纷将扳指进贡宫廷。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乾隆巡游山东,据清代《内务府奏底档》记载,沿途有蒙古王、巡抚官员,各处盐政、织造等,陆续“恭进”金锭、朝珠、衣料等大量财物。九江关监督全德“恭进”掐丝珐琅扳指20个;广东总督李侍尧“恭进”子儿皮钉花扳指50个、象牙扳指50个等等。为博皇帝欢心,众大臣还挖空心思地在扳指面上饰以浮雕纹饰,雕有“万寿无疆”、“古稀天子”及御制诗等。
=
什么是博客
什么是“博客”?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中。
博客的历史
最早,是由Jorn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这个名称。但是在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却屈指可数。那时,Infosift的编辑JesseJ。Garrett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艰难的搜索。
终于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网站的名单。他把这份名单发给了CameronBarrett,Cameron觉得这份名单非常有用,就将它在Camworld网站上公布于众。其它的博客站点维护者发现此举后,也纷纷把自己的网址和网站名称、主要特色都发了过来,这个名单也就日渐丰富。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点”名单所列的站点已达23个。
由于Cameron与Jesse共同维护的博客站点列表既有趣又易于阅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PeterMerholz宣称:“这个新鲜事物必将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作为未来的一个常用词语,web…blog将不可避免地被简称为blog,而那些编写网络日志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blogger——博客”。这代表着博客被正式命名。
随着博客数量的增多,每个博客网站上编写的网络日志的内容也混杂起来,以至把每一个新出的站点主要内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Cameron后来就只在网站上登载熟悉的博客站点了。时隔不久,BrigitteEaton也搜集出了一个名叫“Eaton网络门户”的博客站点名单,并且提出应该以日期为基础组织内容。这也建立了blog分类排列的一大标准。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出来。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同年的8月份,Pyra发布了Blogger网站,Groksoup也投入运营,使用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1999年末,软件研发商DaveWiner向大家推荐EditThisPage网站,JeffA。Campbell发布了Velocinews网站。所有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让更多的人成为博客,来网上发表意见和见解。
博客带来了什么
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媒体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
比如,以美联社为例,有近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2000万字的内容,每天发布在8500多种报纸、杂志和广播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一样。这种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导了整个媒体世界。这时,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作者、内容和读者三大层次,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并同时在道德规范、运作机制和经济规律等层次,将逐步完成体制层面的真正开放,使未来媒体世界完成从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转变。
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界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分众化,小众化)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3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博客的崛起
这几年,对于所有新闻媒体来说,都品尝到了技术变革的滋味。如今,再没有任何人会否认互联网对媒体带来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没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联网的神奇:颠覆性的力量似乎并没有来到人间。
所有的核心在于时间。对于性急的人来说,时间如同缓慢的河流,对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