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都不敢和我做生意了。”
徐兴夏笑着说道:“你这个样子,就算跳到大街上,大喊三声,我是锦衣卫!别人都当你是在发疯!”
王启年这才松了一口气,悄悄的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徐兴夏就没有再理会他,自己转身走了。不过,他的脑海,当然不会停顿下来。朱蘅芷居然会主动派人给自己送信,还动用的是锦衣卫的关系,的确令他有点惊讶。难道,她真的是公主殿下?嗯,错了,她现在应该是郡主殿下。她为什么要给自己送信呢?难道是想我了……好吧,自作多情了。
这个王启年,明明是锦衣卫的人,还敢跟老子打马虎眼。麻痹的,锦衣卫很牛叉吗?我看不见得!锦衣卫也就是窝里横,仗着皇帝撑腰,欺负欺负老实人而已。一旦皇帝不喜欢了,那就完蛋了。说白了,从本质上,锦衣卫还是一条狗,一条衣着光鲜,其实人人痛恨的看门狗。
老子要是锦衣卫的人,起码得将兵力扩展到十万八万的,都装备火枪大炮,见谁灭谁!别以为锦衣卫只懂得内斗,老子的锦衣卫,可是对外的!什么野猪皮、黄台吉、多尔衮,统统都去死吧!
第196章 他,就是那个袁崇焕?
徐兴夏带着三个小女孩回到自己家,看到娘亲王氏正在包饺子呢,老爹徐福庆正在灶台面前烧火。夫妻两个不知道在说什么,都显得十分欢愉的样子。看到徐兴夏回来,做爹娘的就更加喜欢了。王氏放下饺子皮,擦了擦手,端出一盘切好的西瓜,又端出一盘洗干净的杏子来,感觉徐兴夏像是客人一样。
六月份的宁夏镇,产量最大的水果,就是西瓜和杏。另外,还有大量的葡萄。不过,当时的葡萄,有个特点,就是用来酿酒的多,用来直接吃的少。葡萄的价格也很贵,一般人都消费不起的。只有物美价廉的大西瓜,还有遍地的杏子,才是穷人们的最爱。
徐兴夏吃了两块西瓜,又吃了两个杏子,东看看,西看看,感觉好像缺点什么。一会儿以后,他总算是想起来了。没有看到小郡主的身影。记得他当初悄悄离开威镇堡的时候,小郡主可是玩得挺疯的啊,整个威镇堡的小孩子,几乎都成了她的麾下了。这次回来,怎么居然没有看到?难道是到其他地方玩去了?
他随口问道:“娘,小丹呢?怎么没看到?”
王氏笑着说道:“被人接走了啊!你怎么会看得到?”
徐兴夏急忙问道:“接走了?谁来接走的?什么时候接走的?”
王氏笑着说道:“你别紧张,是一个自称姓呼延的老头子,据说是你的师傅。小丹也认得他。感觉他也不像是坏人,我们就没有阻拦,小丹就跟着他走了。小丹是大人家的孩子吧,我看呼延老头子来接人的时候,带的随从倒是挺多的。”
徐兴夏顿时眉头大皱。原来朱以丹是被呼延傲博接走了。麻痹的,这个呼延傲博,什么时候是自己的师傅了?以他的箭术,也敢自称自己的师傅,脸皮真是够厚的!不过,他将朱以丹接走了,倒是好事。威镇堡毕竟没有宁夏城安全。小郡主的安全要是出问题,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好歹自己还是别人的护卫呢!
看来,自己是应该找个机会,和庆王府正面接触一下了。这一群人,包括庆王、庆王妃、呼延傲博,一个个都比王启年还要神秘,到底在鼓捣些什么?拓跋苏和莫日根的事情,明显就是这一家子在搞鬼。还有那个苏筱筱,跑到青羊宫去避暑,难道和这件事,就没有一点关系?打死老子都不信!
将朱以丹的事情放在脑后,徐兴夏东看看,西看看,忽然又觉得缺少了什么。一会儿以后,他又想起来了。好像没有看到冬子的身影。他站起来,拿着一块西瓜,来到冬子的房间,结果却没有看到人。又看了其他几个房间,同样没有看到人。他只好重新回到门外,向爹娘问道:“冬子呢?怎么也不见了?”
徐福庆乐呵呵的回答说道:“冬子正在上学呢!”
徐兴夏疑惑的看看自己的爹娘,诧异的问道:“上学?”
徐福庆乐呵呵的笑着说道:“你刚刚离开威镇堡,后面就来了一个儒生,说是有人介绍,专门来专门指点我们家冬子的。现在,他就在后面的凉亭里,给冬子解说三字经呢。”
徐兴夏诧异的说道:“怎么回事?是他主动上门的?”
徐福庆点点头,表示的确是这么一回事。随后,他补充说道:“他跟我们说,是你的一位故人介绍来的。你的这位故人,好像就是茶馆的阿朱姑娘。她还托这个儒生,给冬子带了全套的笔墨纸砚,还有大量的书籍,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的什么都有。我看,冬子就算不去庆王府的学堂,也能学到不少的知识。那个儒生,可是真真正正的举人呢!太难得了!”
徐兴夏也没有想到,朱蘅芷在离开威镇堡以后,还惦记着自己的很多事情。也不知道她是随手而为,还是故意为之。他当然希望是后者,却又隐隐间担心是前者。一时间,患得患失的,他感觉心里怪怪的,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好说的。沉默片刻以后,他随口问道:“对了,那个儒生叫什么名字?”
徐福庆说道:“他姓袁,叫袁崇焕,字元素什么的……”
徐兴夏顿时就微微一愣,脑海里轰隆隆的一阵巨响,差点儿叫出声来。什么朱蘅芷,什么随意而为,什么有意为之,都统统的抛在脑后了。没办法,袁崇焕这个名字,实在是太响亮了一点!只要是稍微了解一下明史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猝不及防之下,他的脑海,完全被这个名字给占据了。
好一会儿,徐兴夏才慢慢的回过神来。他相信自己的父亲,绝对没有说错,的确是有一个叫做袁崇焕的人,出现在了威镇堡,还出现在了徐家。靠!袁崇焕!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同名同姓,还是真的就是他?老天,这件事的确荒唐了一点!不要告诉我,他就是历史上的那个袁崇焕!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呢!
其实,对于历史名人,徐兴夏并没有任何的敬畏之心他绝对不会因为袁崇焕的出现,就畏手畏脚,倍感自卑。只是,袁崇焕的名字,实在是太特别。他对袁崇焕,更多的是好奇。围绕着袁崇焕这个名字,有太多的神秘的色彩,又有太多的不解之谜。如果能够亲眼看到这个人,面对面的了解他,或许能解开很多的谜团。
徐兴夏来到后面的院子,发现这里已经被清理得相当的干净了。上次婚宴的时候,原本乱葬岗一样的后花园,杂草就被全部清理干净,道路也重新铺设过。后来,刘广梁一家子,有空的时候,也会到这里来打理一番,倒也保持了后花园的整洁。
远远的,徐兴夏就看到在凉亭的里面,有一个穿着蓝绸衫的青年人,正拿着一本书,在摇头晃脑的念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在他的面前,冬子很认真的坐着,仔细的听讲。冬子是坐着的,前面摆着一张小方桌,上面放着笔墨纸砚,还有几本书。这个儒生却始终是站着的,丝毫没有坐下来的意思。在徐兴夏的角度看来,这个儒生站立的时候,腰肢笔挺,似乎有几分军人的风范。
他的外表,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是一个普通人。唯一有点特别的是,他的眼睛,看起来有点小。在看书的时候,双眼都会眯成一条线。徐兴夏估计,他应该是有点近视。没办法,只要是饱读诗书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点近视的。凿壁偷光这样的苦读,就是用自己的眼睛作为代价的。
不过,他的讲课,倒也不是十分的干燥,某些解释,相当的通俗。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冬子,显然能听得懂。看得出,他倒也不像是那种死读诗书的人。只可惜,徐兴夏对于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因此,更细微的地方,他是观察不到了。
他就是历史上的那个袁崇焕吗?徐兴夏不敢断定。后世的袁崇焕,已经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了厚厚的神秘的色彩。被满清肆意强奸过的明史,早就面目全非。涉及到袁崇焕的地方,早就被加工过无数次了。其他有关袁崇焕的各种记录,也是混乱不堪,自相矛盾。想要从一片的泥沼中,找出历史的真相,已经不可能了。
最保守的估计,有关袁崇焕这个名字,估计在未来的一百年,甚至是几百年,都会继续争论下去。只要还有人对明朝的历史感兴趣,这个名字,就是绝对绕不过去的。随着时间的不断蔓延,他会变得更加的神秘,更加的无法得知真相。
慢慢的,徐兴夏逐渐相信,眼前的这个儒生,或许就是真正的袁崇焕。毕竟,同名同姓,又是举人的,实在是太少了。举人,可是经历了省试以后的牛逼存在,一个省都没有多少人的。当时整个大明国,所有的举人加起来,都不会超过五万。在这五万人里面,要找两个同名同姓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可是,徐兴夏想不明白,袁崇焕怎么跑到宁夏镇来了?他应该是岭南人啊,距离宁夏镇十万八千里。而且,还出现在了威镇堡?麻痹的,这难道真的是巧合?徐兴夏绝对不相信巧合!他总是感觉,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问题。朱蘅芷随手就将袁崇焕扔到了威镇堡,真是太古怪了。无论徐兴夏怎么想,都很难想得到,袁崇焕居然会啾的一声,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身边。
袁崇焕将三字经念完,才抬头看着徐兴夏,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他的确是有点近视,却不是很厉害。其实,徐兴夏出现在后花园,他当时就感觉到了,却始终没有打断自己的念诵。当然,他也是在暗中的观察徐兴夏。
徐兴夏稳步上前去,抱拳行礼,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说道:“这位就是袁公子吧?在下徐兴夏。”
第197章 拐卖袁崇焕?
在明朝,举人已经拥有相当高的地位了。他们处在社会的最上层,可以轻松的拥有大量的财富。只要混到举人的身份,肯定没有穷人了。范进中举的故事,绝对不是虚构出来的。举人已经有当官的资格,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即使没有任何的官职在身,一般百姓都要称之为举人老爷。
袁崇焕目前的身份就是举人,一般人都应该称之为举人老爷。只是,来自后世的徐兴夏,对于这些等级观念,不太感冒。要他喊袁崇焕举人老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丫的我又没有叫你跑到我的地盘上来当大爷,是你自己跑来的,我这里可是不欢迎你。
当然,严格理论起来,徐兴夏也不需要主动的行礼。他是百户,是正六品的武官。虽然这个年头的武官品级不值钱,三品四品的武官泛滥成灾,但是品级毕竟摆在那里。即使是知县,也只是七品官而已,比徐兴夏还要低。要是徐兴夏真的强势,知县大人也只有甘拜下风。举人就算再有地位,也是白身。
袁崇焕是文人出身,对于武将,显然也不是太在意。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他对于武将,绝对没有丝毫的恭敬之意。在文官的潜意识里,武将就是祸乱的根源。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以为武将的专权而产生的。在徐兴夏行礼以后,他甚至没有怎么回礼,只是略微一笑,就神情平淡的说道:“哦,原来你就是徐兴夏。”
在一个举人眼里看来,一个小小的卫所百户,简直是蝼蚁一样。就算这个徐百户,有些十分出色之处,依然是上不得台面的。如果不是推荐他到这里来的人,身份特殊,袁崇焕甚至连徐兴夏的名字都记不住。让举人老爷去记一个百户的名字,的确有点为难了。
对于袁崇焕的冷淡,徐兴夏没有什么感觉。这个社会的风气就是如此,重文轻武,以文制武,暂时是没办法改变的。不要说自己这个百户,就是千户、卫指挥使出现在这里,袁崇焕估计也是这个样子。这不是袁崇焕的错,是整个社会的错。你和袁崇焕计较,没有意思。有本事,就将这个社会的总体风气扭转过来。
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时候,文人的地位也是很低很低的。那时候完全是武将的天下。要是时光逆转,两人处在五代十国时期,估计徐兴夏对袁崇焕也是冷眼旁观的。手无抓鸡之力的书生,要来做什么?就算是宰了下锅,也没有几斤肉。
徐兴夏随口问道:“袁公子怎么会到宁夏镇来的?”
袁崇焕平淡的说道:“我是听人说起,这边的战事不断,时不时的有鞑子入侵,导致民不聊生,兵连祸结,特地前来了解一番。刚好路上遇到阿朱姑娘,她指点我到来威镇堡,说这里有一位徐兴夏百户,箭术出神入化,和鞑子有过多次交战,战果甚丰。要是能够得到徐百户的指点,受益不尽。”
徐兴夏被朱蘅芷的马屁拍得内心熟烫无比,心情异常的畅快,便请袁崇焕在凉亭内坐下来,笑眯眯的说道:“阿朱姑娘过奖了,在下只是举手之劳,举手之劳而已。对了,袁公子,你可是祖籍广东东莞,后来搬迁到广西梧州藤县?”
袁崇焕微微有些惊讶,下意识的说道:“徐百户,我们以前认识吗?”
徐兴夏摇头说道:“不认识。”
袁崇焕很是奇怪的说道:“那……徐百户为什么知道我……”
徐兴夏微微一笑,神秘兮兮的说道:“对不起,袁公子,天机不可泄露!”
袁崇焕越发的感觉奇怪了。他遇到朱蘅芷的时候,也没有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他只是说自己是举人,喜欢边事,想要到边关走走,朱蘅芷就顺手指点他到威镇堡来了。因此,即使是朱蘅芷也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但是,这个徐兴夏,怎么就会知道呢?难道,这个家伙,还真的有点特别的本事不行?能未卜先知?
说真的,在开始的时候,袁崇焕根本不怎么相信朱蘅芷的话。一个小小的卫所军的百户,能够做什么大事?卫所军的情况,袁崇焕又不是不清楚。纯粹是国家豢养的一群废物而已。如果不是担心他们起来捣乱,早就将他们全部解散了。志向远大的他,最讨厌的就是卫所军虚耗钱粮,无所作为。在他看来,大明朝想要振兴,必须摒弃原来的卫所制,重组新军,才有出路。
偏偏眼前的这个徐兴夏,有点古怪。他在威镇堡问了很多人,得到的消息都是,这家伙的确杀了不少的鞑子。现在,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