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高兴,就拉着母亲的手一起坐到炕上。
丽霞和母亲也很投缘,也许是早年失去母亲的关系;也许是和母亲投缘的关系;也许是因为和文进相爱的关系≤之,都显的那么亲近……
母亲和丽霞在炕上坐下后,母亲拉着丽霞的手问长问短。母亲说:
“孩子,听说你也是没有母亲的人,是吗?”
丽霞看着母亲慈祥的面容,感到格外的亲切↓听到母亲这样问她,她说:
“大娘,我从小就没有母亲,是父亲把我拉扯大,还供我念书。我长怎么大,还是第一次和您老人家接近,让我品尝到了母爱是个什么滋味。”
母亲看见丽霞激动的情绪,开导着她说:
“孩子,咱俩的命运几乎是一样的。我8岁那年就失去了母亲。是姐姐给我带大的,那时候,我天天哭着要娘,眼睛都哭肿了。”
丽霞听着母亲讲述着过去自己失去母亲的痛苦,她深有体会的说:
“大娘,咱俩的遭遇几乎相同。但你的后半生却是幸福的,我二哥这个人,对您很孝顺,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很羡慕您老人家。”
母亲听到丽霞这样说,她的心里感到好高兴↓微笑着和她说:
“孩子,你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去受的苦,你是不会知道的。现在的青年人,吃不愁,穿不愁,这样的好日子,我过去的时候一天也没有过着。”
丽霞看着饱经风霜的母亲,脸上挂满了笑容,她也感到很幸福。于是她说:
“大娘,你说的对,过去的苦日子我是没赶上。但没有母亲的痛苦,也让我流了太多的心酸眼泪。看到别人回家后都有母亲的疼爱,自己的心里就特别的难受。”
母亲看见丽霞因没有母亲而伤感的样子,心里很是同情↓继续开导着她说:
“孩子,没有母亲的滋味是很难过,如果你不嫌弃我这个老太婆的话,就经常的过来和我说说话,这样,你的心里就会好受一些。”
丽霞听母亲这样说,心里感到好受多了↓含着眼泪和母亲说:
“大娘,过去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我就不提了,有您老人家这样疼我爱我,我就知足了。大娘,我二哥这个人太好了,他不管对谁都是都是那么和气,都是那么有礼貌,都是那么文质彬彬。您老人家有这么一个好儿子,我真替您高兴。”
母亲看见丽霞高兴了,她的心里也感到很高兴↓看着丽霞端庄清丽的脸庞,更是让她喜欢。此时此刻,她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在年轻时候的不堪回首的经历。于是,她和丽霞说:
“孩子,我像你这么大时候,正是受苦受难的时候。家里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还要供着你大哥、二哥念书。想想那时,心里死的心都有。”
丽霞看着母亲因回忆往事而伤感,她的心里也跟着难过↓用手帕擦了一把溢出眼的泪水,和母亲柔声的说道:
“大娘,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您老人家就别难过了。您看现在多好啊!有吃有穿,大瓦房住着,大彩电看着,我二哥还孝顺您,您的3个孙女整天围着你转。我真羡慕您老人家。”
母亲看见丽霞这样懂事,心里更是喜爱她↓拉过她的小手一边仔细的看着,一边和她说着话:
“是啊,现在我是享福了。这样的好生活,在旧社会连想都不敢想。可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文进这孩子就是懂事,他为了让我开心,还借钱买了彩电。”
丽霞看见母亲笑的泪眼婆娑,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于是她说:
“大娘,您老人家现在真有福气。您看,今天给您来过生日的人都挤满了屋子,连我都替您高兴。这也是我二哥有能耐,要是再换了别人家,老人过生日哪有这么气派啊?”
母亲听丽霞这样说,心里自然感到美滋滋的。母亲心里想:是啊,自己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不是文进当了书记以后,才有这么多的人肯登门给我过生日。现在虽然自己老了,但看到文进这么有出息,也就放心了。母亲想到这里,笑着和丽霞说:
“孩子,我今天感到特别的高兴,来了这么多人给我过生日,我能不高兴吗?但最重要的高兴还是有你的原因。因为我和你都是苦命人,因此,我特别的喜欢你。有你在这里陪着我,和我说话。我感到格外的高兴和开心。今天中午,你一定要多吃点,多喝点。”
丽霞听母亲这样说,他很受感动↓握着母亲的手,心情激动的说:
“大娘,谢谢您老人家这样看得起我。我虽然从小就没有母亲,但自从遇到您以后,我就把您当成了我的母亲。您给我的温暖和爱,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可贵。大娘,今天就和您说到这里,现在都11点多了,马上就要开饭了。我去厨房看一看,帮他们忙活帮活。等吃了饭,我再来陪您。”
丽霞是个勤快的人,她说完就下地上厨房去了,母亲也下地送她,一双眼睛依依不舍地一直把丽霞送进厨房……
丁小凤这次表现的也很好,见到丽霞来了,没有反常的举动,还满脸带笑的和她打招呼。这让丽霞的心理很热乎,像有股暖流自心底流出,遍布全身。
大约在11点40分,饭菜都准备齐全。一共放了5张桌子,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今天的菜很丰盛,12个菜把桌子摆的满满的。有外酥里嫩的烧鸡、脆皮烤鸭、红焖肘子、浇汁鲤鱼、盐煮大虾、清炖牛肉、辣椒肚片、溜肥肠、肉炒蒜台、肉炒青椒、粉皮拌黄瓜、肉皮青冻。除此之外,文进还准备了白酒、啤酒、葡萄酒、香槟酒和汽水。
文进为大家满上酒以后,他端起一杯啤酒(因为文进不能喝白酒),站在屋子中央,看了大家一眼,然后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
“各位亲朋好友:今天是我母亲79岁的寿诞之日,欢迎大家的光临!我给大家准备了家炽饭,不成敬意。希望大家吃好、喝好、玩好。另外,春节快要到了。借此机会,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你们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来,大家举起酒杯,我代表我母亲敬大家一杯,干杯!”
文进说完,一杯啤酒一饮而尽。其他的人,也都干了杯中的酒……
接近下午1点,酒席都散了。来的亲朋好友、老亲古邻、村里的干部,都告辞回去了。丽霞一家3口也告辞往回走。于是,文进一家人把他们送到大门外……
第十二章 五七、收获作品(上)
五七、收获作品(上)
辛勤笔耕苦也甜,
电台报纸做宣传;
春节全家齐祝贺,
美酒一杯笑开颜。
1992年1月份,是文进六在写作生涯中,上稿率最多的一个月。
都说是10月金秋是收获的季节,而文进采写的新闻,撰写的随想录,创作的诗歌〖在1月份得到了收获。辛勤的笔耕和智慧的汗水,让他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因此而高兴,也因此引起了区、乡、村3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1月份,他在通化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稿件5篇;在通化日报上发表8篇;在吉林农民报上发表1篇。在这一个月之内,被采用稿件14篇。
1有4日,电台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人物消息:“庭院经济女能人”。介绍陈德珍发展庭院经济事迹;
1月9日,电台在白山之春节目里播出了人物消息:“果树女状元”。介绍梁桂莲发展果树的事迹;
1月10日,电台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消息:“村委会换届选举”;
1月23日,电台在农民信箱里播出了随想录:“怎样过一个勤俭的春节”;
1月30日,电台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消息:“敬老院里的歌声”。
1月4日,通化日报3版发表了一条消息:
这里建起了“计生服务户”
二道江区二道江乡计生办从去年7月开始,在长胜村抓了计划生育“中心服务户”试点工作。计划生育“中心服务户”,是以村民组为单位,每个村民组设一名大嫂队长,在乡、村计生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大嫂队长的作用。
“中心服务户”把全组的计划生育情况,用一览表的形式反映出来。从而使大嫂队长对全组育龄妇女上环、结扎等情况了如指掌,达到一口清。现在,全乡27个村民组,都建起了计划生育“中心服务户”,使二道江乡的计划生育工作越做越好。今年,在全乡3123人育龄妇女中,做结扎43例,补救81例,上环139例,较好地完成了区计生办下达的各项任务。(王文进)
1月7日,通化日报2版发表了一篇新闻:
穷山沟变成富山沟
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第一村民组,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沟。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穷一队,穷八辈,穷的谷子不长穗;穷的无钱买油盐,穷的小伙打光辊。”
1982年,这里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了一家一户的蔬菜生产。
村里有一位共产党员叫王长有,他在自家门前建起了两个塑料中棚。在棚里种上韭菜、白菜,栽上发芽葱、黄瓜等细菜。由于精心莳弄和管理,当年收入3000多元。很快,桃源一组的农民,都陆续地建起了塑料大棚、中棚,王长有为义务指导员←们生产的蔬菜,由于价格合理,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从此,全组走上了以发展保护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致富道路。
现在,桃源一组的农民,全部住上了砖瓦新房;95%的农民买上了电视机、收录机;部分农民还购置了彩电、冰箱、新式家具等高档商品,人均收入超过了900元。家家的房前屋后,都有温室和大棚,形成了一个生产蔬菜的群体,被二道江区、乡评为‘发展保护地蔬菜专业屯’。(王文进)
1月9日,通化日报2版发表一篇报道:
陈德珍发展“庭院经济”奔小康
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第一村民组的家庭妇女陈德珍,今年43岁,全家5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的重担,压在了陈德珍一人身上。
1988年春天,二道江乡妇联在妇女中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陈德珍在自家房前屋后,建起3个面积达半亩之多的塑料大棚,种上韭菜、春白菜、黄瓜等细菜。由于她精心莳弄,科学管理,到秋天收入2000多元;第二年,她又建起了两栋日光温室,解决了冬天不用生火也能生产蔬菜的难题。
经过3年的努力,陈德珍家现有大中棚和日光温室6个,面积为1。5亩。从去年春天到秋天,只大棚一项收入5000元,加上其它项目,全家收入1。4万元,人均收入2800元。
在陈德珍的带动下,桃源一组有50户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共建起保护地18亩,使一个过去连食盐钱都没有的穷山沟,如今发展庭院经济走上了富路。(王文进)
1月9日,通化日报2版发表了一条消息:
孙翠兰养鸡致富
孙翠兰是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第四村民组的家庭妇女。
1990年春天,她从柳河县购回1000只肉食鸡雏,经过精心饲养,50天后重达2。5公斤,纯收入1200元。同年4月,她两次参加了二道江乡举办的养殖业学习班,掌握了肉食鸡雏饲养技术和鸡雏的防病措施。1990年共出栏肉食鸡6000只,纯收入7000多元。
1991年3月以来,孙翠兰先后购进8500只鸡雏,11月末,出栏肉食鸡8200只,收入9000多元。
孙翠兰表示,要把学来的技术,把养鸡经验传授给乡亲们们,让大家都来养肉食鸡,走共同致富的道路。1991年12月,孙翠兰被区、乡评为“五好家庭”和“双文明户”。(王文进)
1月14日,通化日报1版发表了一篇新闻:
二道江乡桃源村收回村办企业统一经营
本报讯(王文进记者梁景华)新年伊始,二道江乡桃源村迈出壮大集体经济新步子,收回两个承包给个人的企业,由村里经营。
近几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这个村先后办起了4个小企业。其中地板块厂和沙厂交给个人承包,但出现了个人得大头,集体得小头的现象,削弱了集体经济。地板块厂自1988年建厂,连续3年亏损,村里既没有获利,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从今年开始,村里把壮大集体经济问题放在深入农村改革的首位,把个人承包的两个企业,收归集体统一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村里的经济实力,企业效益好,还可以减免农民们的兵役费、敬老院费、增加教育基金等等,减轻农民负担;同时也保证了村干部的工资发放。
同日,通化日报1版又发表了一条消息:
有这样一个供销社
二道江供销联社桃源供销社,自1987年以来,面向农村,热情为农民服务。
去年春,桃源村需要为五保户买油毡纸苫房,但由于资金紧张,一时拿不出钱来。当供销社知道以后,采取了先拿货,后付款的办法,先后赊销商品500多元。同年7月,由于特大暴雨的袭击,桃源村出现了很多险工险段,急需一批草袋子抗洪抢险。当乡、村干部找到供销社联系草袋子时,恰巧刚刚卖完。当天下午,桃源供销社的领导亲自去市里把草袋子拉回来,使桃源村及时的控制了险段。
桃源供销社,1991年为农民解决各种化肥90吨;各种农药600多公斤,为农民种好粮、菜做出了贡献。(王文进)
1月16日,通化日报4版发表了一首诗歌:
雪景
絮絮白雪飞满天,银装素裹万里山;
北国冰封无限美,如诗如歌如画卷。
风声涛声奏金曲,齐唱瑞雪兆丰年;
青松翠柏枝叶繁,雪压枝头腰不弯。
长白天池赏雪景,喜看瀑布泻山川;
浑江两岸雪相连,健儿滑雪勇登攀。
雪铺大地当白纸,写上祖国好河山;
写出人生幸福路,写的生活比蜜甜。
这首诗歌的发表对文进来说,感到无比的喜悦和高兴。因为他这是在报纸上第二次发表诗歌,尤其是这首诗歌是赞美雪景的。更何况,是在春节的前夕。因此,他的高兴程度可想而知↑为了表达内心的欣喜,给母亲买了2斤高级点心,还买的肉、鱼、新鲜蔬菜,在家里炒了4个菜,包的饺子。让全家人坐在一起,分享他的喜悦心情……
1月21日,吉林农民报2版发表了一篇随想录:
春节前夕话节俭
O王文进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来到了。在春节来到之前,和农民们唠唠怎样过一个勤俭的春节。
自从农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部分农民先富了起来;腰缠万贯的农民也屡见不鲜;但也有部分农民仍处于中等生活水平。农民的腰包里有了钱,花起来就大手大脚,尤其是到了过年过节的喜庆日子,便要讲排场、摆阔气、大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