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完八达岭之后,文进写下了这样的赞美诗句:
八达岭上峰连峰,长城弯曲似长龙;
建筑宏伟景致新,万古千秋留美名。
引来游客不胜数,了解历史在心中;
放眼眺望大草原,无限辽阔无限情。
5月20日,文进一行13人,在北京的东单、王府井百货大楼等地方游览了一天。到晚上10点18分,乘坐291次快车去承德。在下半夜3点18分达到承德。期间运行5个小时。
5月21日上午7点,开始了承德一日4游。第一游是外八庙的卧佛寺;第二游是棒槌山、蛤蟆山;第三游是外八庙的普宁寺;第四游是闻名全国的十大风景区之一的——避暑山庄,此山庄也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
避暑山庄坐落在市区北郊,约占市区面积的一半,总面积为560万平方米。1711年,康熙以四字题名“烟波致爽”等36景;1754年,乾隆又以三字题名“丽正门”等36景。在游完承德避暑山庄时,文进感慨万千,禁不住写下如下诗句:
承德地肥花飘香,夏天避暑有山庄;
三十六景收眼底,热河行宫美名扬。
郊外奇景外八庙,卧佛寺内普祥光;
棒槌山上留足迹,蛤蟆山中把身藏。
5月22日,文进一行13人,乘坐承德——丹东的火车去沈阳,开车时间是3点48分。沿途经过上板桥、凌源、阜新、义县、新立屯、沈阳。火车达到沈阳的时间是18点50分,晚点近两个小时←们在沈阳下了火车,又乘坐天津——通化的287次列车,开车时间是20点44分。沿途经过抚顺、南杂木、清原、梅河口、柳河等车站。于次日早晨8点达到通化……
文进这次去北京旅游,又去承德避暑山庄观光,这是他担任支部书记以来第三次长途旅游。第一次旅游是1987年10月,二道区组织的村干部去山东蓬莱参观考察乡镇企业。考察期间游览了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蓬莱仙阁’。在去蓬莱的路上,坐船去大连游览了‘老虎滩。之后,又去了青岛,他又回到离别了27年的即墨老家探亲。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回家看看;也是他去了东北以后,第一次回到了他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家′说是老家没有什么直系亲属,但离别了27年,回来看一看是很有意义的。况且,老家还有一位伯父,还有一位叔伯大哥←在伯父家住了一夜,了却了他27年的思乡之情……
第二次是1990年9月,他和邓春明等6人去南方旅游。这次旅游,是他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他们从山东省的泰山游起,经南京、苏州、杭州、上海、桂林、漓江、梧州、广州、武汉、宜昌、葛洲坝、长江三峡、重庆、安康、西安、北京。行程数万公里,经由16个省市自治区,历时24天……
事阁不到两年,这次又来到北京、常德旅游。这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写下了永不磨灭的一页。
此时此刻,他在想:16岁离开了老家,去黑龙江找大哥,怎奈没有落上户口,只好返回通化,投奔三叔…知一路上,受尽苦难、受尽折磨、受尽饥饿。途中,多亏了遇到好心人赠钱、赠粮票;遇到好心人免费坐车。后来,碾转半月,来到通化。在三叔的帮助下,落上了城镇户口【想自己长大了找一份工作养活父母,谁知父亲于1961年因饿而死。因此,家里成了无劳动力的闲散人员;又在1962年被迫迁到桃源六队。从此,成了一名种地的农民。在农村,自己用了28年的时间去奋斗、去拼搏、去寻找出路。终于在196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担任了生产队的出纳员、会计、乃至队长,1987年又担任了支部书记……
自担任支部书记以后,又接二连三的去关内旅游。因此,他感到自己从不幸走到了有幸;从农民走上了村干部的岗位;从大田队的户口变成了菜田队的户口……
第十二章 六十、游览北京(下)
六十、游览北京(下)
5月30日,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市区道路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绿树成阴。马路上,大车小辆、车水马龙。闹市区,人群如潮、往来穿梭……
上午10点,桃源村党支部书记邓春明、副书记王文进、村长王长有、妇女主任冷传梅,一行4人,去通化日报社看望总编王治振、摄影部主任姚风新、要闻版编辑梁景华。
他们这是继1月9日通化日报社的3位领导,去桃源村看望一位素不相识的通讯员王文进同志之后。桃源村的主要领导才首次来看望报社的这些德高望重、身兼要职的领导。
一进报社的大门,只见总编王治振刚开完会,从会议室朝大门这边走来。一见到王文进,急忙上前握住他的手问寒问暖。文进把邓春明、王长有、冷传梅3人向总编作了介绍≤编也向他们3人握手问候。于是,王总编把他们4人领进了他的办公室。
总编的办公室很宽敞、很明叫亮、很典雅。正面墙壁上挂着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左边墙上挂着八骏图;右面墙上挂着名人字画。给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
王总编给每个人倒了一杯热茶,然后坐下来,并让他们4人坐在沙发上。落座后,总编问道:
“你们几位怎么有时间上我这来呢?”
文进喝了一口热茶,放下茶杯,接过王总编的话茬说:
“承蒙王总编对文进的厚爱、对桃源村的支持,今天特意来看望您。”
春明一边抽着烟,一边观赏着室内的景致。文进说完了以后,他接着说:
“在王总编的支持和鼓励下,桃源村的稿件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我想,一是王书记辛勤写作的结果;二是王总编鼓励关心的结果。因此,我们今天专程来答谢王总编和报社的领导。”
王总编点燃一支香烟,吸了一口,用和蔼的目光看着文进他们4人,实事求是地说:
“那都是我们分内的事情,大家不必客气。文进的稿件在我们这里确实发表了不少。一是他的勤奋精神感动了我们;二是他反映的都是事实;三是他写出来的东西还不错,很有观点。因此,我们采用他写的稿件是理所当然的。但话又说回来,我和文进之间并不认识,也非亲非故。我们主要看他写的稿件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新闻价值;有没有符合当前形势的要求。如果这三者都具备了,无论是谁的稿件我们都能用。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办的报纸是市委的宣传阵地。”
文进听了王总编的话,感到有些飘飘然。但他还是谦虚的说:
“王总编,你夸奖了。其实,我也是通过区里办通讯员学习班之后才开始写新闻的。写的稿件虽说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但我认为,水平还是一般化,还有待于在写作中逐步提高。”
文进说说完之后,长有接着说:
“刚才王总编说的很实际,我们王书记就是由于勤奋,而且抓住了要点,才被王总编青睐的。”
王总编看到文进4人的到来,心里感到很高兴←兴致勃勃地赞扬着说:
“你们村王文进写的稿件,不但代表了桃源村,也代表了你们乡,你们区。在农村能有这样一位勤快的通讯员,也是很不容易的。你们应该感到荣幸;我们也为有这样一位辛勤笔耕的通讯员而感到高兴。”
春明把烟蒂在烟灰缸里熄灭,接着总编的话茬说:
“王总编是个大忙人,而且年龄又高。你不辞辛苦,亲自到我们村去看望通讯员,看望我们的王书记,我代表全村的老百姓向您表示感谢。”
王总编看了春明一眼,振振有词地说:
“邓书记,你这话说的就远了。既然我们觉得文进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去看一看,给他鼓鼓劲,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我们的工作。不管是王文进、李文进、还是张文进,只有他对报社有贡献,我们都要去看一看。不但我们去,还要把区里的、乡里的主管宣传的领导带上一块去。这样做,才能推动他的工作,才能让他更加勤奋的写作。”
文进听完王总编的话,心里很激动←稳定了一下情绪,有些激动的说:
“王总编这个人一点官架子也没有,那天去看我,我还真有些受宠若惊。我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报社的总编,会去看望一个山村的新闻通讯员,真让我好感到。”
春明又点燃一支香烟,使劲的吸了一口←接着文进的话说道:
“那天王总编去了之后,我一听说,也很受感动。你们的工作真是脚踏实地、深入基础、密切联系群众。”
王总编听完了春明的话,感到心里热乎乎的,他接过春明的话茬说:
“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们的工作制度。不管是什么单位,凡是有优秀的通讯员,我们都会这么做的。”
长有这时也点燃了一支香烟,抽了一口之后,又从嘴里吐出来一个接一个的圆形烟圈,这些烟圈在房间里慢慢地雾化成烟雾,弥漫在整个房间里。当他听到王总编说完以后,他说:
“王总编的工作态度,确实让我们佩服。”
文进在长有说完之后,和王总编诚恳的说:
“王总编,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今天看到了你,我们很高兴。在我们没走之前,我们想见一见姚主任和梁编辑,请麻烦你给联系一下。”
王总编听文进说要回去,他可有点急了←站起来走到门口,拦着他们,诚心诚意地说:
“现在都快11点了,今天中午就在这里吃饭。我们报社有食堂,吃顿便饭总可以吧。”
听王总编这样说,春明忙站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怎么能给你们添麻烦?我们还是回去吧。”
此时,长有也站起来,附和着春明的话说:
“谢谢王总编的好意,等我们下次来再吃。”
王总编看见桃源村的领导这么见外,他接着说:
“你们不是要见姚风新和梁景华吗?正好,让他们一起来吃饭。大家互相说说话,便于以后互相联系。”
文进听到这里,他站起来,看着春明他们3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既然王总编这么热情留我们吃饭,我看,我们就客随主便吧。王总编,那我们可就给你添麻烦了。春明,我这是代表个人意见,你们3个是怎么想的?”
春明听到文进的表态,也只好顺从的答应了:
“王书记既然决定了,我们3个服从你的意见。”
王总编看着他们4人这么扭扭捏捏的表情,心中甚是好笑←非常有诚意的说:
“吃顿便饭有什么麻烦的∵吧,我先把你们送到食堂,我再去找他们两个。”
王总编说完就往外走。于是,王总编把文进4人领进通化日报的食堂,找了一个单间。把他们让进去。并告诉食堂的负责人,做一桌好一点的菜。然后,去找梁景华和姚风新去了。
不一会功夫,王总编带来了3个人。一个是姚主任,一个是梁编辑,另外一个不认识。王总编先让他们坐下,再把这个陌生人做了介绍←叫乔光路,是周日版的编辑。之后,文进把桃源村的3人向乔光路做了引见,然后握手落座。
他们喝着茶水,说着话,功夫不大,两个女服务员把菜端了上来:有香酥鸡、浇汁鱼、回勺牛肉、红烧排骨,还有几样青菜,一共10个菜,很丰盛。另外还有两瓶白酒,两瓶白兰地葡萄酒。
王总编给他们斟酒时,文进说:
“王总编,我们来的这几个同志都不能喝白酒,我们每人来一杯葡萄酒就行。”
王总编也不为难他们,他和乔光路、姚风新喝白酒,其他人都喝葡萄酒。满上酒之后,王总编端起酒杯站起来说;
“今天有幸和桃源村的领导欢聚一堂,我很高兴,这也是缘分吧。我们既然认识了,今后就是朋友了。希望你们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多多支持我们的工作。特别是文进同志,还要一如既往的写好稿件支持报社的工作。来,我提议,我们干一杯。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我先干为敬。”
说完,他一口气干了一杯白酒。这时,文进端起酒杯站起来说道:
“我代表桃源村两委会,谢谢报社领导的盛情款待;谢谢你们对桃源村、对我本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今后决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还要勤奋写稿,请多加批评指导。我借你们的酒,也敬你们一杯。希望以后我们多亲多近,互相沟通。来,干杯!”说为,他也一口气喝下一杯葡萄酒……
文进在4月和5月采写的稿件,在通化人民广播电台播出8篇;在通化电视台播出3篇;在通化日报上发表两篇;在吉林农民报上发表1篇,共被采用稿件14篇。
4月2日,电台在农民信箱节目里播出了来信:“清明上坟勿烧纸”;
4月24日,电台播出了新闻:“通化钢铁公司植树1300亩”;
4月26日,电台在周末笔会节目里播出了诗歌;“春耕”;
5月12日,电台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消息:“二道江乡民兵营举行‘集结点验’”;
5月13日,电台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消息:“人武部落实以劳养武基地”;
5月17日,电台播出了新闻:“要爱护路旁树木”;
5月28日,电台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人物消息:“韩素珍养猪致富”;
5月29日,电台播出了新闻:“做好信访工作,促进安定团结”;
4月25日,电视台播出了文字新闻:“通钢重视植树工作”;
5月21日,电视台播出了文字新闻:“财政所借款到农家”;
5月30日,电视台播出了文字新闻:“桃源村发展大葱屯”。
4月16日,通化日报3版发表了一篇人物报道:
贤惠善良勤持家
孝敬婆母人人夸
刘连芝孝敬婆婆的事,被十里八村传为佳话。
刘连芝是二道江区二道江乡桃源村第六村民组的家庭妇女,今年42岁≡打结婚以来,没和婆婆红过脸↓重活脏活抢着干,婆婆的衣服脏了,连芝抢着洗;婆婆的被褥旧了,连芝争着拆;婆婆有病,连芝就伺候在她的身边;为她端饭、端水、喂汤、喂药,想方设法为婆婆做好吃的。去年春天,婆婆的脚脖子被狗咬伤,连芝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到处为婆婆找医找药。在她的照看下,婆婆的伤很快痊愈了。
每到冬天,刘连芝总是把婆婆的炕烧的热热的,让婆婆睡上热炕头。
现在,刘连芝的婆婆住在新房里,晚上看电视,白天听广播,有吃有穿、无忧无虑、心情舒畅、身体健康↓逢人便说,:“我能过上这样好的日子,全靠刘连芝这个好媳妇啊!”(王文进)
5月12日,吉林农民报2版发表了一篇消息:
二道江乡举行基干民兵《集结点验》大会
在毛主席提出的民兵工作“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