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妇清贫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村妇清贫乐-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就好,那就好。”姚子都想起来就后怕,幸好老娘放心不下小妹,一大早地去看及时发现,小妹才救了过来。

汪氏哼了一声:“那死妮子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我就不信她真不怕死!”见秦氏脸色不悦,姚子都赶紧将汪氏拉走。

回到两口子自己的房里,姚子都对汪氏道:“小妹寻短见娘心疼得紧,你还说那样的话。咱们在这当口可不能惹得娘不高兴,要想小妹答应,还得靠娘哄着才行。”

汪氏怒道:“本来答应了人家孙公子今日便送人过去的,现在弄成这样你说怎么办!明日咱们还要回我娘家喝喜酒,不把这事办好咱们怎能安心地去。”

姚子都道:“我看孙公子是真的很中意小妹,拖两天应该不打紧。不如等咱们喝完喜酒回来再送人,正好让小妹养好身子。”汪氏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悻悻然转身走开了。

第三章 远方来客

姚大郎夫妇去汪家喝喜酒去了,说是三天后才回来,家中就剩下秦氏和姚顺英不现在应该是姚舜英了。姚舜英知道自己必须在这三天想出法子来解除困境,可是她冥思苦想了一晚上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这个朝代叫大锦,前世的历史教科书上可没见过这名字。不光朝代不对,连整个大陆的版图地名都不同,不过气候南方湿暖北方干冷这一点是一样的。

春秋战国一直到唐这段历史包括朝代名称历史人物却和前世差不多,大的历史事件无非换个地名发生罢了。唐以后就对不上了,然后好多农产品生活器具也和前世古代有好大的出入。比如辣椒土豆红薯玉米西红柿这些东西在大锦那是普遍种植的。

虽然大锦和前世的古代有那么多的不同,但人们的思想和社会习俗却差别不大。这具身体不是前世的二十二岁而是十二岁都还未满,又是个女孩儿,在这个时代离家出走不是饿死就是被人拐卖,所以,首先什么远走高飞寻找幸福之类的想都不要想。

其次就算她将真相告诉秦氏这个当娘的也没什么用处,她不是自己前世的妈妈。前世的妈妈勇敢独立有能力维护孩子的利益,而秦氏是个菟丝花似的女人,毫无主见护不了自己这个女儿。而且恐怕在她心目中,牺牲女儿保证儿孙衣食无忧也未尝不可。

秦氏靠不住,姚舜华那个大姐也不能依靠,二哥久无音讯。姚舜英在脑子里面将家中所有亲戚过滤了一遍,貌似都不能帮助自己。想不出还有什么人可以依靠,姚舜英叹了口气,不甘心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姚舜英又想了大半日,忽然想到前世网络舆论的重大力量,这时代虽没有网络,可口水还是能淹死人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人都不能不顾名声,自己干脆绕世界地嚷嚷,将姚大郎和汪氏出卖亲妹谋取富贵的丑事全抖搂出来,那时候应该有人来说公道话了吧。

可她还没顾得上高兴,就否定了这个法子。因为那样一来,就算是和兄嫂彻底撕破脸皮了,往后自己在这个家里还能呆得下去吗?古代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儿没有家庭护佑,等待着她的将是什么呢?

横竖都是死局,姚舜英仰望长空,内心一片茫然。蓝天白云悠悠来去,院内花香袭人鸟鸣啁啾,十二岁的小姑娘却心情沉重无心观赏。

姚舜英继承了本尊的记忆,自然也继承了技能,本尊似乎刺绣的本事还不赖。因为家境艰难,秦氏就在本镇接了些刺绣的伙计贴补家用,往日这时分都是母女两个一起刺绣。不过姚舜英眼下心思纷乱,哪里愿意陪着秦氏一起做活,只顾坐在院中发呆。

女儿才刚从鬼门关上捡回了一条小命,秦氏满心怜惜,见她不来帮自己也不喊她。过了一阵秦氏听到门口响动,可正忙着刺绣,便大声喊着姚舜英:“英娘,好似有人在敲咱家的门,你去前头看看去。”因为只有母女两个在家,秦氏干脆将大门紧闭,有人来必须敲门才行。

这时节不知道谁会上门,不管是谁反正不能救她于水火之中,姚舜英不情愿地起身慢慢吞吞去开门。

门口站着一对老年男女,约摸六十来岁的样子。老婆子穿着石青色小袄灰色裙子,个头不高肤色微黑,脸上微微笑着。老头个头较高,身着褐色短褂青色裤子,脸上肤色是典型的古铜色,目光炯炯盯着姚舜英。

姚舜英茫然地打量着对方,那老者笑着说道:“这是二丫头吧,六年不见,没想到英娘都长这么大了。”

“你们是……”姚舜英脑子里模模糊糊有点印象,可就是叫不出来。

“英娘,我是你启汶县李家庄的叔祖父,上次咱们来你家时还是你爹过世,你那时候还只有六岁,难怪记不得了。”老头乐呵呵地说道。

这样一说姚舜英终于记起了,曾祖父当年欠了启汶县李家的救命之恩,李家无子,曾祖父就让自己的小儿子姚承恩做了李家的上门女婿。眼前之人就是姚承恩和李氏。

姚舜英立马弯腰行礼:“见过叔祖叔祖母。舜英有眼无珠,竟然认不出叔祖叔祖母,还请二老莫怪。”

李氏一把扶住她,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六七年不见了,认不出来很正常。要不是知道这是你家,大街上碰见,叔祖母也认不出你来。”说完仔细打量了一下姚舜英,满脸爱怜地道:“哎呀,咱们英娘是越长越俊,你看这小模样,怪招人疼的。”

姚舜英不好意思地抿嘴一笑:“叔祖父叔祖母快进来!长途跋涉地一定累了饿了,你们先歇息一会儿,我和娘马上给你们做饭。”她一边拉着两位老人进屋一边大声喊着秦氏:“娘赶紧出来,我叔祖和叔祖母来了!”

秦氏听到,火速放下手中的伙计,小跑着出来。一见两位老人,立刻弯腰行礼:“侄儿媳妇见过叔父婶婶,长途路远的,二老辛苦了,快进堂屋歇着去。”

给两位老人上好茶,秦氏陪着说话,姚舜英去厨房做饭。不管前世还是今生,姚舜英做事都很麻利,小半个时辰饭菜就端上来了。吃罢饭又说了一通话,两位老人说有点累了想躺下歇息一会儿,秦氏就让姚舜英去客房铺床。

床铺好之后李氏让姚承恩一个人睡客房,说自己想去姚舜英的房间去看一看。姚舜英依言领着李氏来到自己房间,抖开被子摆好枕头之后正要出房门,李氏却一把拉住她,温声道:“好孩子,难为你累了半日,坐下陪祖母说说话吧。”

李氏慈眉善目,看着就叫人觉得温暖,与自己前世刻薄刁钻的奶奶给人的印象截然相反。姚舜英反握住老人干燥温暖的手,笑道:“好,舜英听祖母的,祖母想说什么呢?”

李氏神秘一笑:“咱祖孙说悄悄话,不能叫旁人听见,你去把房门关上。”

姚舜英不解道:“家里就我和娘,没旁的人呀。”李氏嗔道:“这孩子,叫你关上就关上。”姚舜英只好起身将房门关上并上了闩。

李氏自己脱去外衣,然后拍了拍被子:“好孩子,到床上来。”早春时节,天微微有点冷,老人家盖着被子的确更舒服。姚舜英自己也脱了外衣爬上床。

李氏拍了拍姚舜英的手道:“知道叔祖叔祖母这回为何来你家吗?元哥儿要成亲了,日子定在今年的九月初六,我们是来送喜帖的。”

姚舜英努力在脑海中搜索元哥儿的信息,想了半天终于记起了,元哥儿是姚承恩大儿子李大柱家的老大李兴元,比自己二哥姚子充小两岁,今年刚好二十岁,六年前曾经跟随大人来过自己家的,当时看着是个眉眼疏朗的少年。

姚舜英于是笑着恭贺:“原来我兴元哥要娶嫂子了啊,真是大喜事。不知道未过门的嫂子是哪家的姐姐,模样如何,配不配得上我兴元哥。”

李氏道:“就是咱们邻村蓝家塘的闺女,咱们乡下人不讲究样貌,性子好手脚麻利就成。”

姚舜英点头道:“倒也是,乡下人一年忙到头,可不就要手脚麻利。”

李氏见她小小年纪却说话沉稳,内心大为赞赏,当下不再犹豫,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英娘,我和你叔祖在来你家之前碰到了华娘,她将你们家中的事情都跟我们说了,拜托我们帮一帮你。”

第四章 解决

姚舜英一听愣住了,然后心里一暖,姚舜华这个姐姐虽然懦弱了一点,但对自己这个妹妹却是真心疼爱,还有一年没有音讯的二哥姚子充对自己也很好,唯独大哥一门心思听汪氏摆布,毫无骨肉亲情。

姚舜英眼眶含泪道:“舜英命苦,竟遇上这样狠心的兄嫂。只是叔祖叔祖母虽然是长辈,毕竟咱们不是一家人了,恐怕不好插手这事。”因为激动加之喉咙肿痛,姚舜英说了两句便干咳起来,憋得眼泪直流。

李氏轻轻拍着她的背,不留神瞅见了她脖子上的勒痕,不禁脸色一变,沉声道:“你脖颈上这印子是怎么回事,还有你这嗓子也不大对劲,是不是大郎两口子打你了!”

姚舜英摇了摇头,苦笑着说了自己上吊一事。李氏听得直拍胸口,责怪道:“你这丫头,小小年纪怎么就动了那样的念头,往后可不能这样了。你这一生且长着呢,相信叔祖母,好日子在后头!”

姚舜英叹了口气:“生在这样的家里,有这么一对狠心冷酷的兄嫂,舜英这一生还谈什么好日子。”

李氏正色道:“英娘,要是让你去乡下过日子,做庄户人的活计,你怕不怕。”

姚舜英道:“只要能自食其力自由自在,农村生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李氏叹了口气,拍着姚舜英的手道:“实话告诉你吧,其实你叔祖父和我想让你跟我们去咱李家庄,远远地离开这个地方,这样你才能平安无事。可瞧你这细皮嫩肉细胳臂细腿儿的,又怕你吃不消乡下人的苦头。”

姚舜英眼睛一亮,兴奋地嚷道:“真的,我真可以跟叔祖叔祖母离开这个家去李家庄!”

李氏笑着点了点头:“华娘告诉了我们大郎夫妇想将你送给那姓孙的杀才之后,你叔祖父就和我商量了一路,最后我们决定带你去李家庄。咱们庄户人家虽然累些苦些,但好歹饿不死人,养活你还是可以的。我们就是担心你过不惯庄户人的日子。”

“过得惯,我过得惯,我很能吃苦的!”姚舜英忙不迭地说着。太好了,想不到真来了救星,危机竟然这样轻松就解决了,姚舜英喜形于色,恨不能跳起来欢呼。

可是转而想到什么,脸色一下垮了下来,闷声道:“叔祖母,我大哥大嫂可是拿了姓孙的房契,他们又怎能同意我离开。还有我娘,可能也舍不得我走。”

李氏道:“这个不用你操心,怎么说服大郎两口子你叔祖父心里有数。你娘就更好办,明日一早你叔祖父便骂醒她。你只管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跟咱们动身便是。”

压在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搬走了,姚舜英一夜好眠。次日吃罢早饭,姚舜英被赶回自己的房间,也不知道堂屋里三个人是怎么说的,反正过后秦氏红肿着双眼,主动来帮姚舜英收拾衣物。

姚舜英悄悄跑去问两位老人是怎么说服秦氏的,才知道秦氏虽然做事没主见,但极敬重已经去世的丈夫。两位老人先是非常肯定地告诉秦氏自己已经打听清楚了姚子都和汪氏的真正盘算和那位孙公子的真面目,接着搬出姚家祖训,也就是家中女儿不得与人为妾。

最后又扯到姚明烈(姚舜英去世的父亲)一生为人清贫自守极有风骨,设馆多年镇上好些人都是他的弟子。但凡说起姚秀才姚先生,没有人不竖大拇指的。要是姚大郎卖妹谋财的事传了出去,那姚明烈原先的名声可就全毁了。

滔滔不绝一通话下来,直说得秦氏一头冷汗。最后再提出将姚舜英接到李家庄由自己负责给她找户好人家将她嫁出去,省得姚大郎夫妇再动歪念头,秦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东西收拾得差不多的时候,姚大郎夫妇回到了家中。姚舜英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因为接下来这场硬仗太难打了。汪氏不像秦氏,到口的肥肉想让她吐出来可不容易。虽然照旧被赶走,但姚舜英还是偷偷藏在窗下偷听。

果然汪氏一听说两位老人要带姚舜英走,便按捺不住冷笑道:“叔祖父已经入赘了李家,早就不是姚家人了,姚家的事情您老恐怕说不上话了吧。”

当初姚子都成亲,李家来吃酒的是李家老大李大柱夫妇,姚承恩和李氏没来,加之这几年两家没怎么通消息,故而关于汪氏的做派姚承恩夫妇并不清楚。李氏自己治家很严,三个媳妇在她这个婆婆面前向来是规规矩矩大气不敢出的,猛然间碰上汪氏这样当着长辈竟敢如此放肆无礼的奇葩,不禁气得直发抖。

还是姚承恩沉得住气,淡然道:“老头子虽然入赘李家,但我可没改姓李。当初祖父和爹可是明明白白地将我的名字写进了族谱的。何况爹他老人家当初就和李家人说好了,我姚承恩的曾孙可以改回来姓姚的。侄孙媳妇要是不相信,那咱们便去找族长。顺便请他翻翻族规,这卖亲妹子谋取富贵之人该如何处置。”

秦氏惶恐不已,赶紧赔罪:“侄儿媳妇没教好儿媳妇,还请叔父婶婶别跟她一般见识。”

一旁的姚子都忽然高声骂道:“汪氏,你这个无礼妇人,赶紧给爷闭嘴!”偷听的姚舜英目瞪口呆,姚子都这货是怎么了?竟然硬气了一回,居然敢大声喝骂起汪氏来了。

汪氏先是愕然,随即大怒,姚子充这窝囊废竟然敢吼自己。正要撒泼,却见丈夫怒目瞪着自己,一副要扑过来打人的架势。这还是她头一回见丈夫凶神恶煞的样子,心里不禁有点惴惴不安,嘴巴动了两下,乖乖闭上了嘴巴。

姚承恩当初之所以入赘,是因为李氏的父亲救了姚氏一家。大好男儿谁愿意入赘,可为了还李家的恩情只好委屈姚承恩。

姚明烈活着的时候经常说自己的父亲对不起姚承恩这个叔叔,因为当初家里是打算让姚舜英的祖父入赘李家的。姚承恩见哥哥实在不想入赘,就自己主动提出愿意去李家庄。

姚子都听父亲说多了,自小就和父亲一样对这位叔祖父充满愧疚之心。见汪氏专捅叔祖父的痛处,忍不住发了火。

姚子都骂退了汪氏,一脸羞愧地对姚承恩说道:“孙儿心里明白叔祖父说得有道理,可是孙儿已经拿了人家的房契,临了又反悔。那孙公子财大势大,他要是报复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