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还要折腾一些时日。没得麻烦。
“姜侧妃情况很不好,今儿早上还吐血了。”红螺叹了一口气,显然是很不看好姜玉莲:“怕是熬不过。”
陶君兰听了这话,顿时也是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若真熬不过也没有办法,都是命罢了。
“叫人送些好补药过去。碧霄丹也送些。”陶君兰如此吩咐一句,“尽人事,听天命罢。”顿了顿又叹了一口气:“若真就这样没了,慎儿连她最后一面也见不着。”
若慎儿再大些,她倒是敢做主冒险让姜玉莲再见见儿子。可是慎儿如今实在是太小,她纵然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
红螺倒是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儿:“今儿早上,王妃那边送出去了一个折子。是王妃的遗言折子。”
陶君兰闻言也是一怔:“王妃还留了遗言折子?”按照规矩来说,身有诰命的女子是可以上遗言折子的。就像是那些老臣,临终之前也可以给皇帝上遗言折子。一般这个时候,都是有什么所求的。而这个时候皇帝多数也会满足。毕竟是老臣子,替朝廷卖命了一辈子,总不好连人最后一点心愿都不满足。
而女子的遗言折子,是给皇后的。当然给太后也可以。
只是不知道刘氏的遗言折子里,到底留下了什么话?她到底又有什么所求的?要说不好奇那是假的,事实上陶君兰好奇得要命。
不过既然折子已经递出去了,她自然也是无从知晓了。再怎么好奇,也不过是暗自揣测一番也就作罢了。
如今她更担心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李邺娶新王妃的事情,到底会什么时候提上日程。;
第一卷 第470章 新王妃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纵然好好调养着,可是拴儿和明珠都跟着静灵回来了,陶君兰却还没养好呢。
好在那会子瘦得只剩下骨头的样子是不见了,否则她还得担心是不是会吓到一双儿女。
算算时日,拴儿和明珠离开也快三个月了。拴儿还好,毕竟已经认得人了。可明珠却是完全已经忘了自家爹娘到底长什么样子了。面对陶君兰还好,许是母女连心到底没那么生疏。可面对李邺的时候,却是连抱都不肯让李邺抱了。
想着太后那头也是十分想念拴儿和明珠,陶君兰让明珠适应了几日,便是带着他们兄妹两个进宫去了。这也是她病愈之后第一次进宫去给太后请安。
而且陶君兰打算顺带将慎儿接回来——这是姜玉莲的要求。这些日子,姜玉莲想念慎儿已是想念得茶饭不思了。再不给领回来,只怕姜玉莲又该闹腾了。
当然,她也不是真没有半点私心:作为拴儿的母亲,她是不乐意看见慎儿也被太后记挂被太后宠爱的。她是打心眼的希望拴儿独占鳌头。
说起来姜玉莲的运气也是的确十分好的。当时情况都那般了,最后没想到到底还是熬了过来。虽说留下了些后遗症,日后冬日里容易犯咳疾,可是到底是捡回来一条命不是么?
府里情况和姜玉莲差不多的,也只有姜玉莲是熬过来了。就是轻云,陶君兰花费了那么多功夫,到底没将其救回来。
一路进了宫去,陶君兰自然还是直奔太后居住的寿康宫。
太后刚耍完五禽戏,张嬷嬷正帮着太后擦汗呢。就听见外头禀告说是陶侧妃来了。
太后闻言挑了挑眉,笑着让张嬷嬷出去迎:“必是栓儿回来了,你快去看看。”这些日子没见,栓儿也不知道还记得不记得自己这个曾祖母?
张嬷嬷见太后这幅样子,倒是微微松了一口气,忙笑着应道:“是是是。太后您可别急。栓儿一准儿在外头呢,老奴这就去将拴儿带进来。”
一面说话,一面张嬷嬷却是在心头暗道:之前还担心太后因了陶侧妃的关系连带着拴儿也不待见起来,如今看来却是多虑了。说不得看在拴儿的面子上,还要给陶侧妃几分脸面呢。
张嬷嬷出了屋子,果然看见陶君兰领着两个奶娘和两个丫头在门外守着。两个孩子一个被牵着一个被抱着,都跟玉团子似的玲珑可爱,叫人看着心都化开了。
张嬷嬷心道:也不怪太后偏心拴儿,拴儿瞧着就比慎儿好。而且,陶侧妃也的确是个会养孩子的。就是比慎儿小的明珠,也是养得比慎儿更招人稀罕。这不哭不闹的,笑嘻嘻的样子哪里叫人不疼?
一时进了屋子,还不等陶君兰带着孩子们行礼,太后就已经冲着拴儿招手了:“来,拴儿快来,来我跟前来。”
拴儿倒是还记得太后,当下驾轻就熟的将奶娘的手一甩,满脸笑的就凑了上去,一面小跑一面还大声唤道:“曾祖母!”
当即便是喜得太后连声应了,又夸道:“拴儿真乖。这些日子不见,说话倒是比之前更清楚了。听这声音就知道,拴儿肯定又壮实了。”
陶君兰在一旁抿唇一笑:可不是,出了一趟门,拴儿的性子又皮实野性了几分,就连嗓门也是大了许多;。前两日哭闹起来,险些没将屋顶给掀翻了。
不过,这样却也更加有些小子的样子了。
一面说着话,太后一面又将手边上的芙蓉卷拿了一个给拴儿:“拿去吃罢。”
拴儿也不客气,接过来就抓在手里。正要凑在手边上咬一口,忽然又看见了明珠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他,便是忙又拿开来,遥遥递过去:“给妹妹。”
太后顿时更加意外,笑容也越发的慈爱了:“拴儿还知道友爱妹妹了。真是懂事了。”
不过明珠还小,陶君兰可不敢给明珠吃,便是柔声对拴儿道:“拴儿自己吃罢。这个不是糖球,不能给妹妹吃。”
拴儿这才点点头自己凑到嘴边咬了一口。大约是觉得好吃,眼睛都笑眯起来了。
太后看着,只觉得怎么都爱不释手,搂着拴儿恨不得再不放开。
最后还是张嬷嬷提醒太后:“是不是也将慎儿公子抱出来?也让他们兄弟见见面才是。”
一时奶娘将慎儿抱上来,陶君兰看了一眼就忍不住的又看了一眼明珠:慎儿看着可不如明珠精神结实。
拴儿凑上去看了看,慎儿不理他,他也就不再折腾了。嘟嘟嘴自己去一边儿玩去了。
太后见拴儿一门心思想去屋外玩,便是只得无奈的吩咐宫女和奶娘将拴儿看好了,又叫慎儿和明珠也跟着去。倒是留下了陶君兰说话——这一点,陶君兰倒是也早就料到了。
出了这么多的事情,太后不可能一句话都不过问的。
“如今王府里是谁在管中馈?”太后果不其然一开口第一件事情问的就是这个。
陶君兰如实答道:“仍是我管着,只是我如今精神不济,所以叫府里几位姨娘从旁协助。倒是也没出什么纰漏,实乃不幸中的万幸。”
太后闻言也是松了一口气:“没出事就好。”这也是端亲王府里人少的缘故,不然的话,哪里有这样清净的日子?所以说,多纳妾有多纳妾的好处,少纳妾也有少纳妾的好处。
当初李邺执意不肯纳太多妾侍的好处,也算是体现出来了。
“刘氏的后事可办妥当了?”太后又问起另外一件事情来。
陶君兰点点头:“都办妥当了。应该是没有什么疏漏了。”
“刘氏的运气也是不好。”太后皱了皱眉:“偏死在那个时候,连带着丧事都不好办。正因为如此,如今你才更要打点好一切。别让人觉得端亲王府太寒酸了,连个丧事都办不好。”
虽说是丧事,可是场面太小了,也丢了李邺的脸面不是?而且:“我听说却是不入西陵?这是怎么回事儿?”
陶君兰细细解释;“这是王妃的临终遗言;
。说是想和儿子合葬在一处,也省的孩子孤单单的。她这一番做母亲的心意,王爷想着也是该体谅。便是准了。所以,这才不入西陵。”西陵算是皇室的墓园,除了历代皇帝之外,皇家的人都是葬在那儿。按理说,刘氏也该葬入西陵的。不过因为她儿子还不瞒周岁就夭折了,所以根本就不能入西陵。所以连带着刘氏也不葬入西陵了。
太后点点头,感叹了一声:“可怜天下慈母心哪。”
陶君兰也是有几分唏嘘。
太后也没感慨太久,便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刘氏这么突然没了,倒是又得重新给端王物色王妃了。这年龄上就有些难办。”
既然是要做王妃的,那太年幼的显然不合适。可是这年纪大的却又未必能让人满意。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那么大年岁都没定亲,怕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是被人挑剩下的。
陶君兰看太后一眼,心知肚明太后这是开始考虑要给李邺续弦了。而且,太后的意思恐怕还是直接从外头重新娶一个进门。
这事儿她不好发表意见,便是低头不语。
倒是太后微笑着问起了她来:“陶氏,你是最了解端亲王的喜好,你说他会喜欢什么样的王妃?”
陶君兰的手指缩紧又松开,她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太后在试探她罢了。却是未必想要从她这里得到什么答案。
不过,太后既然张口问了,她若不答话却也显得不礼貌不识趣。所以,怎么回答却是成了个问题。
首先,于情于理她都是没有这个资格去替李邺选王妃的。更不必说她心里愿意不愿意了。她真敢说出什么实质性的意见来,只怕太后当场就会变脸。更会觉得这是她在算计什么。
其次,她也着实不知道该给李邺找个什么样的王妃。
犹豫一下,陶君兰最后轻轻摇头:“这事儿还得太后拿主意,我却是不知道。若是选妾侍,我倒是还能插上嘴。可是这娶王妃,哪里有我置喙的余地?”
太后看了一眼陶君兰,心里微微点头倒是还算满意,觉得陶君兰还算很识趣。不过想起刘氏的折子,太后心里又有点儿不痛快。那一点满意更是被挤在了一边儿。
陶君兰任由太后打量,尽量做出一副低眉顺目的架势来。当然,其实她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的。按着本心来说,她却是不希望李邺再娶王妃的。可要按照规矩来说,这事儿偏偏又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情。
太后笑了笑:“我也不是叫你做主,只不过是让你给些意见罢了。我手里倒是有几个人选,你帮我参详参详。”
陶君兰一听这话,就知道太后是早有准备了。只是她却有点儿弄不太清楚太后的心思到底是什么。选新王妃这事儿,她觉得就算该做,到底也显得有些太急切了。
刘氏死了这才半年都不到呢!若真就这样大刺刺的将新王妃提上来,那旁人怎么看怎么想?
犹豫片刻,陶君兰开了口:;
第一卷 第471章 甜枣
犹豫片刻,陶君兰开了口:“如今王妃刚下葬,就这般大张旗鼓,是否有些不妥?传出去对王爷的名声怕是不太好。”
太后看了一眼陶君兰,缓缓笑了:“这个道理我自然也是明白。不过这会子只看看,私底下定下来,也不立刻过门,并不怕什么的。总不能真等到一年之后才开始议亲,那等到过门都什么时候了?如今端亲王府没女主人,也着实不像话。”
陶君兰一听这话,心里越发往下沉了沉。太后这话的意思,分明是要等到新王妃过门之后,将她现在的管家权力也剥夺了。不过,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毕竟她不过是暂管罢了,自然比不上名正言顺的端王妃。
“太后您若不嫌弃我考虑不周,我倒是也可帮着参详参详。”陶君兰最后只得说出了这番话。她心里很清楚,太后说这么多话,无非也就是想听她这一句罢了,只是她却不愿意说得太过卑微,于是便是如此言道。
太后见陶君兰松口,面上笑意越发明显了:“我也知道你担心什么,不过你放心,不管选了谁做王妃,拴儿的地位都是摆在那儿的。谁也不敢给他委屈受,你是拴儿的生母,自然也不会受委屈。”
陶君兰一听这话也笑了:这算是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么?太后果然是太后,说起这些话来行云流水,自然无比。
若她真只是担心拴儿地位受损,此时听见这话自然是开心无比。不过,她不想让李邺娶新王妃的最主要原因,却是因为她自己的心。所以,她听了这话非但不觉得高兴,反而只觉得讥讽。
不过这些话她自然是不可能告诉太后知晓。若是太后听见了,怕只会觉得她是在痴心妄想罢?
所以,最终她只是微微低下头去,轻声道:“多谢太后垂怜。”
接下来,太后倒是果真拿出了几个女子的画像来给陶君兰看。每一个都是容貌上乘,家世显赫的。可以说,每一个都是她陶君兰望尘莫及的。
陶君兰也不单说谁好,每个都赞了两句,不好的话却是始终收在肚子里。她心里很清楚,她若真敢挑毛病,太后必然不痛快。所以,倒不如干脆每个都赞几句,拿出个态度就好。
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可挑的——既然是送到了太后手里,那在册上的每一个姑娘都是鲜少能挑出毛病的。纵然有,也只会被优点给压住。
待到看完了这些待选端亲王妃的姑娘们画像,太后忽然又叹了一句:“说起来,刘氏上了个折子,向我提了个建议。仔细想想也并不是不可行。”
陶君兰一怔:怎么好好的提到了刘氏了?难道说,刘氏的折子和这事儿有关?
想起刘氏当时说的那番话,陶君兰忽然就觉得心跳快了起来。难道……若真是她猜想的那般,那太后这样又是个什么意思?
正当陶君兰心跳如雷,思绪纷杂的时候,太后又出声了:“刘氏的意思是,提了你做端亲王妃;。”
这和陶君兰的猜测自是一样的。不过陶君兰却是没看出太后有赞同这些话的意思。
面对太后一直看着自己的目光,陶君兰也就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太后这是要让她亲口推辞了这事儿。当下心头难免苦笑一番:太后素来就瞧不上她啊。
不过陶君兰只假装没体会太后的意思,只微微露出了讶然来:“王妃竟然在折子上说了这话?!”
太后微微眯了眯眼睛,随后笑了,随意的问道:“怎么,你竟是不知道此事?”
陶君兰摇摇头:“王妃上了折子的事情,都是折子递上去之后我才知晓的。至于内容,我自然是一无所知了。”
太后点点头,却是没说信不信这话。就陶君兰看来,只怕太后是根本不相信这话的。
不过太后信不信又有什么关系?横竖太后是绝不会让她当上这端亲王妃的。所以,她也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