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征途-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圃匏�

但是有很多搬进桃花源的大户都是朝廷数一数二的大员,在桃花源惹是生非弄得鸡飞狗跳的人也大多是这帮人的后代。像上回的那个张玉栋,太宰的肚子里也未必能盛船,和李婆婆的梁子就此结下了。随着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李婆婆的如此作风让自己在外当官的儿子也受到了影响。后来她做事就有所收敛,但百姓心中她还是行侠仗义的李婆婆。

茶馆里的评书把她塑造成称雄除恶的女侠,我一听这里边有很多都是我小时候上私塾从先生那里听来的英雄故事。如此塑造她,正是反映出百姓对她的敬仰和对正义的渴望。我对这个老太太也是充满敬佩之情,于是对恩人说:“能不能今天就去看看李婆婆。”

“好啊,我妹妹那里随时都可以去的。”

等那二位酒醒之后,我对他们两个说了我的提议,谁知他们两个却拼命的摇头,云中子说道:“要去你们去,我不去。”

翟画师也说:“我正好留下来和云中子喝酒,你们两个去吧。”

恩人也没有勉强,我们两个就上路了,我问道:“他们两个为什么不愿意去呢。”

恩人笑笑说:“因为最近诗晴和画意正在我妹妹那里住着。那两个人就是七贤之中的另两位女子。”

“那你们七贤之间应该谈得很好啊,云中子他们两个还和女子闹别扭?”

“开始他们之间还是很投机的,后来渐渐发现有些看法相左是没法协调的。小翟和画意是死对头,而云中子则和诗晴是一对。他们之间实在创作上争得不可开胶。”

诗晴和画意都是官宦之女,一个擅长写诗,一个擅长画画。在桃花源因为仰慕女英雄李婆婆,三人时时来往聊得很投机。后来因为恩人的缘故认识了其余几个人,一来二去大家觉得自己的处世法则甚是接近,于是大家在酒桌之中提议七个人组成了“桃源七贤”。

诗晴这个人觉得当代乱世之中人不思学,文风已经败坏到一定地步。一定要拟古才可,学习以前的文风,把现在文坛上的风气扭转过来。她这个女人很有才气,读书可以过目不忘。她善诗,以声韵为主;好古文,多摹拟之作。她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能注意顿挫变化,意味隽永。但即使是好诗,也构思雷同、用词重复者多。

后来她觉得“诗仙”李白的作品豪迈气势、里面充沛感情,于是决定开始临摹。结果表面上也追求超忽飞动,但缺乏李白诗里面的内涵,缺乏真实感情,故作品给人以拉杂叫嚣之感。

而画意和诗晴的看法差不多,她也主张绘画要复古,也临摹或者几乎照搬名画。所创造出来的画可想而知。每幅画都是有自己灵魂的,而想在他人身上嫁接出果,这恐怕是没有生命力的。

云中子和翟画家就对此嗤之以鼻,翟画家已经是敢推陈出新了,云中子更是不主张盲目地拟古,而是要汲取盛唐诸家的创作经验来创造自己的诗。

过了不多久,车又回到了桃花源城里。恩人带着我见到了七贤中的另外三贤。到了李婆婆的家里真是让我开了眼,只见庭院里摆满了兵器,家里的仆人并不是怎么去照顾家里。而是三五成群的在院子里切磋武艺。他们的精气神比我手底下的那帮州兵都强。我对恩人说:“先生,李婆婆家没有爵位,按照规定普通人家是不能在家里聚集这么多兵器的,而且还是在家里组织众人进行训练,如此以往影响治安呐。”

“跟着自己丈夫这么长时间了,别的不好,就好点这个。”

“那也不行啊。”

“看在我的面子上就当没看见吧。那些恶霸家养的狗是用来咬人,咱们养得可是正经人,只要不凭着功夫胡乱欺负人让他们学学东西也好,你说是吧?”

话都说到这份上我也不好表态了。在席间我又成了局外人,和云中子他们三个我是不喝酒的外人。而在这里我是不说话的外人,她们之间只谈论文学与绘画,时不时就要蹦出一句“世道混沌”之类的话。有一点是共通的,她们都崇尚庄子的避世哲学。

我不明白他们的想法,生活在这个年代里不准备迎接挑战,或者改变世道最终只能深陷在这里无法自拔。他们可以凭借着殷实的家底逃避世道和自我欺骗。别人呢?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呢?他们没有条件每日沉醉梦中不知所措。除了李婆婆之外再也没有人为世人尽过绵薄之力,难怪百姓并不认可这帮“七贤”。

第六十九章 桃源七贤(五)

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实他们的思想、态度是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的。以前的他们所接受的是很正统的儒家教育,并未接触过真实社会、只沉浸在书本中,一直以为当今世道大乱,唯有依靠儒家的思想教育民众,方可实现救赎,而能做到这些的,又舍我其谁?

等走向社会后,通过与一干人等的接触、对社会的观察思考,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只不过是统治者的一个工具,要实现太平、实现自己心中那种美好的愿望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他不得不很悲痛的转投了老庄一派,原因是,在老庄的世界里,虽然不可以“平天下”,却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心灵的自由美好,畅然物外,其亦乐哉。

他们知道自己无力挽救天下之后只好放浪形骸于外。而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有所谓的假孝、假慈、假悲、胜至于假义,用来博取世间的名声,来作为美化自己的途径之一。但七贤这帮人是一点都不做作,毫不虚假的放开自己的情感,不畏世俗的眼光。相比之下,七贤要比当时小人强很多。

桃源七贤我已经接触到了六个,还有一个我想也没什么新鲜的。但是出于好奇,我向恩人打听道:“那位贤人是谁?我明天能看到吗?”

“不能,因为他现在正在月溪谷里参天地之机要。”

“什么人?这么神秘!”

“他就是沈三知,开国国师袁天罡的传人。”

“我接触的这几个人都感觉他们‘信老子,而避世’,既然他学得是国师之妙、周易之精,肯定愿意推演世间,怎么会成为七贤之一呢?”

“呵呵,这点说也巧合。碰巧他们提议取‘桃源七贤’之名的那天我拉着沈三知喝酒,正好就撞上了。他当场也没拒绝,于是就成了七贤之一了。”

“哦,这位可有点意思。我听说他们这种人师父都会给赐名的,他的学名叫什么?”

“他的学名就叫做‘沈三知’,所谓‘三知’就是知天事,知地事,知人事。”

“口气够大的。”

恩人面露神秘的表情说道:“口气大是因为有底气。他看过一本奇书名曰《洗天录》,凭借此书足以推算乾坤。”

“《洗天录》!”我震惊了。

《洗天录》是千古第一奇书。它记载着天道循环的奥妙,更成功的预言了前朝几百年的荣辱兴衰,传说得到这本书的人可以勘破天机,进而统一天下。写这本书的人人称神秘隐士,此人可以说是千古奇才,据传《洗天录》就是耗尽其一生心血所成。皇帝曾想招纳他为朝廷效力,一连下了十二道诏书宣他入朝为官。他却死也不肯,最后竟一把火烧了自己的茅舍不知所踪。

“可是《洗天录》相传已经失踪很久了,沈三知说他看过,有凭据吗?”

“创作《洗天录》的人正是他的师叔。自袁天罡收徒之后,这一脉的人向来都是天赋极高,虽然他们已经传两百多年,却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辈。他这个师叔可以说是奇人,这个人的传说想必你街头巷尾也听到过很多,我只像告诉你一件事:神秘隐士在学徒的一年里被自己的师父誉为‘天鬼’,所谓‘天界鬼才’。神秘隐士之所以没有收徒弟,是因为他一直在研究天地之机,根本没有时间去教导别人。后来终创出《洗天录》,谁想这部奇书会在世间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他最终被迫远遁,隐秘起来。”

“那《洗天录》究竟有多么神奇,你没问问?”

“这个当然问了。我们大家都一样,我们一边崇拜那些可以推演命运的人,一边对他们又不敢相信。我在和他接触很长的时间之后仍然对他半信半疑,有些时候就故意问他一些事情以验证真伪,有一天他对我说不必这么麻烦了,一回就能让我彻底信服。”

“然后你信了?”

“没错,他写了一张纸,让我看。我一看竟然是我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的大事记。事情和时间几乎没有偏差。从这一刻我在也没有怀疑了。”

“没想到《洗天录》会如此厉害。”

桃花老人突然面色严峻起来,说道:“沈三知对我说,因为他自己只是略微看过一些并没有深入研究,所以这些只是皮毛而已。《洗天录》之所以叫做‘洗’,是因为它可以改变事物进程。”

我一听这话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说道:“怎么可能呢?一本书就可以改变这天下?”

“世上之事无奇不有,有些东西你可以不信,但不代表它不存在。你可以说别人吹牛,但那是你的看法,你只有对这件事要有足够的了解才有资格下定论啊。《洗天录》我没有接触过,我和你一样不敢认同他的说法。但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接触过,所以我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切勿再向外传了。”

我点点头说道:“《洗天录》这件事情从我这里就像进了坟墓,不会再出去了。但我会留心的,如果这本书真的有如此的威力,再落到一个丧心病狂的人手里,那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已经有人在找它了,一个是当朝皇上,一个是一个叫做归无期的将军。”

“归无期?打过什么大仗吗?我怎么对这个人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长安那边的一个将军,我对他也了解不多。”

“那就有可能是帮皇上找的呗。《洗天录》这了无音讯,没有再可以准确推算运势的东西了。”

“也不是没有,《推背图》就可以嘛。只是现在沈三知没有回来,他可以推解一下。”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传闻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由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命两位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由于李淳风推算的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几千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泻,还是回去休息吧!”,既是即第六十像所述,所以推背图因此得名。

全书共六十图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别命名。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书中的预言诗句多隐晦深奥,需要丰富的历史和文字知识才能有所领悟,后来明末清初的一代才子金圣叹对其作了注解。

“我倒不关心别人,我只想知道我以后的道路如何,自从离开了老家这短短几年的时间差点三四回送命了,我不想活得这么惊心动魄的。”

恩人说道:“我认识一个算命挺准的,等找到他我让他帮你掐算一下。”

“好吧。”

第七十章 金轮法王(一)

接触完七贤之后,我明白自己到底是个俗人。镜湖山庄的凤凰印那里至今还埋着只有我才知道的代国宝藏,以我现在的财力可以和他们一样天天寄情于山水,躲避这世间纷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掩耳盗铃的事情我做不来,既然活在这世间总要做点什么。对问题一味地逃避绝对是没有用的。我想这就是俗人和那帮贤人之间的差别吧。

不过七贤之一的沈三知引起的我的兴趣。在这乱世之中,尤其是武官过得都是今日纵情享乐、明日身首异处这种刀尖舔血的日子。我也想了解些命运走势,起码在我血光之灾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开。这天,县令找到我说东门有大批人在集会,捕快都忙不开,要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这种事其实没什么可看的,桃花源的人就爱凑热闹。哪天一个云游的僧人在此地歇歇脚,顺便向几个人讲解佛教,就会围过去一大帮人。张三、李四家当街吵架也能围一帮人。两只狗跑到街上交合,也能引起好多人看,就好像有谁不会或者想从狗身上学到新的动作似的。只有叫花子在街边要饭,所有人都像看不到,一个个从乞丐身边悠然地走过去。

但县令下了命令,总不能不去。我就换上便衣带着几个副手去东门转了一圈。果真没有什么新鲜的,一个人坐在地上面对着大家在讲东西,不知道又是哪家高人在兜售理论。我正要转身走,突然听到了一句话:“这金轮法王为先圣转世,早在《推背图》里就曾经说过。”《推背图》?金轮法王?我闻言一震,好奇心使我站住继续听他讲解。

那人继续说道:“这天地之间有一杆大秤,一头连着天尺,一头连着天雷,大家干什么事上天都知道。好事做多了,秤就往天尺那边沉,天尺就继续往前走。我们就能一年一年挨着过日子。如果坏事干多了,秤就往天雷那边走。天雷就会不断的下小天雷劈死一些人。等到小天雷用光了就会下大天雷,这大天雷一旦劈下来就会毁灭人世间。

李淳风在写《推背图》就预言到了这一切,可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他想给人们最后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于是就派金轮法王来拯救这天下。”

有人问道:“那金轮法王在哪里呢?”

那个人沉稳地说道:“就在眼前,那就是我。”

“切!”“呸!”下边一堆感叹词。“金轮法王”说道:“你们可以不信,但你们想孔子创建儒家、释迦牟尼佛创造佛教的时候,最初有多少人相信?到了现在还不是信徒众多吗?有人还说他们不可信吗?你们不相信未来,不为自己的以后做准备。等到跟随我的人得以保全,你们遭到天谴的时候切莫后悔。”

一个人问道:“我这辈子没有做过坏事,本本分分地活着。如果天降大雷的时候,我应该不会被劈死吧?”

“法王”答道:“这是两码事,你不做坏事不代表别人不做坏事。上天只看好事多还是坏事多。”

又有一个人问道:“你说天要降雷,凭什么?”

“法王”答道:“这个问题你可以自己问自己。现在是不是天下大乱,百姓是不是生灵涂炭?坏人是不是还在作恶,百姓是不是冤死很多?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天道变了。”

又一人问道:“那你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